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笑侃歷史那些事

    比起演義中那個賣弄智慧、心胸狹窄,完全用來襯托諸葛亮的大都督,正史上的他無疑要正面得多。

    事實上,周瑜英年早逝,他親自指揮的戰役並不多。

    前期的周瑜表現不多,基本是孫策的陪襯,協助他掃平江東,這裡暫不作評價。

    周瑜回到袁術帳下後,拒絕為將,出任居巢縣長(離江東很近,坐船就能跑路),結識魯肅,二人結為摯友。

    24歲時,周瑜回到孫策帳下,官拜中郎將,從此被稱之為“周郎”。

    年輕有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琴藝精湛,留下“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簡直是古代版的文青男神。

    范成大贊他:“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孫策死後,周瑜盡心輔佐孫權,向其推薦了魯肅,並勸導孫權廣納賢才。孫權在稱帝后說,“如果沒有周公瑾,我怎麼會當上皇帝啊”

    官渡之戰後,曹操勢力大增,向孫權索要質子,張昭等人猶豫不決。

    周瑜認為江東實力穩固,歷經三世,人心安定,本就不需要送質子於人。而且一旦受制於人,所得利益最多不過一方侯印,數十僕從,些許車馬,遠不如自己建功立業。

    得到了孫權和吳國太的一致認可,吳國太還對孫權說應當把周瑜當做兄長對待。

    黃祖部將甘寧歸降後,周瑜和呂蒙一起把他推薦給孫權。

    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敵首,俘虜過萬,黃祖部將鄧龍進犯柴桑,被反擊的周瑜俘虜。

    赤壁之戰就是周瑜人生的巔峰。

    戰前,

    周瑜分析局勢,指出曹操失去大義,後方有馬超、韓遂之類的後患,加上兵馬不善水戰、水土不服,成功說服孫權抗擊曹操。

    孫權稱讚說“此天以君授孤也”,真正下定了抗曹的決心。

    程普是三代老臣,對周瑜這麼個小年輕位居己上自然有所不滿,但不久後被其折服,稱“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江表傳》記載,曹操欲讓周瑜為己用,派蔣幹去遊說他,遭到了堅決的拒絕。事後蔣幹稱周瑜說“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可見周郎不俗的人格魅力。

    戰中,

    周瑜、程普引軍三萬,和曹軍交戰,曹軍水土不服、不善水戰,初戰即敗。曹軍退回北岸,兩軍隔河對峙。

    主戰場上,周瑜聽從黃蓋火攻的建議,並讓黃蓋詐降,成功燒燬曹操船隻,打破曹操南下的野望。

    蘇軾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戰後,

    周瑜和程普等進軍南郡,和曹仁交戰,這也是他最被詬病的一場戰爭,明明佔據優勢,卻偏偏和曹仁相持甚久。

    甘寧被曹仁所困,周瑜採納呂蒙的建議,留淩統守衛後方,自己率軍馳援夷陵,大破曹軍,“所殺過半”。

    和曹仁的戰鬥中,周瑜右肋中箭,傷勢嚴重,退兵回營。得知訊息的曹仁趁機進攻,周瑜帶傷巡視各營,激勵士卒作戰,擊退曹仁軍。

    回到江東後,周瑜建議孫權軟禁劉備,以控制其部屬,遭到拒絕。

    不久,周瑜提出“二分天下”的戰略藍圖,即突擊益州,佔之以和曹操南北相抗。但準備出征前不久就因重病逝世。

    周瑜死後,孫權說“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即周瑜死後,他再無人能依賴。

    劉備曾說過“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這就是典型的陽謀型離間計了。

    後世對於周瑜的評價大多是很高的,這裡列舉幾處。

    唐宋皆入武廟,入北宋的《十七史百將傳》。

    胡曾:“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李九齡:“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杜牧:“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在答主看來,

    能力方面,周瑜與其說是一個謀士,不如說是一個帥才。沉穩有度,聽得進他人的建議,因此才有赤壁、夷陵的戰勝。

    品德方面,該當得起“白玉無瑕”四字。選賢與能,有容人之量,兼之人格魅力出色,折服程普、蔣幹等人。

  • 2 # 淅淅的小雨857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官宦世家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人移居舒縣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1]

    丹陽借兵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部卒 。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正好孫策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

    周瑜題跋像要東渡,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援。孫策十分喜悅,說:"我得到你,太好了。"

    於是,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興平二年(195年),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已經有了平山越的兵力財力糧食。你還是回去鎮守丹陽吧。"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官居要職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經居巢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釋出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援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不久,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勳,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援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範、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公元202年(建安七年),下書責令孫權,讓孫權把兒子送到曹操這裡來做人質。孫權不願受制於人,便召叢集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張昭、秦松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雖不想送人質,但由於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援,也有點舉棋不定。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立場堅定,堅決反對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利害說:"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佔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現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僕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建立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

    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對於孫氏,周瑜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幹前去遊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天下計程車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

    火燒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又受到魯肅,以及劉備屬下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正猶豫不決。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命隕巴丘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臥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同意。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 3 # 今生情

    周瑜即是軍事家也是戰略家,是三華人物裡的佼佼者,周瑜 改變了三國的格局,可惜天妒英才。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心胸廣闊。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但周瑜並不與程普計較,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待。

    歷史上的周瑜,當然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的任何蛛絲馬跡。若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政治地位、歷史作用看,真正的贏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實際上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內向的女生適合做哪方面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