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此去晴空萬里

    唐朝那不會衰弱,相反唐朝會更繁華!

    我們就來說說前期不貪圖享樂的唐玄宗,有多麼的賢達吧!

    1.唐玄宗繼位後,一心效仿唐太宗李世民。首先,他改革官吏制度,對現有的官吏進行考核,把不合格的官員通通清理出官場,使得整個官場健康而有活力,從而國家的發展越來越穩定。

    2.大刀闊斧的在土地和人口制度上改革。打擊豪強土地兼併,把“黑地”就是沒有確定所有者的土地,全部收回,再按均田制度分給無地的農民。而對於沒有戶口的農民,就地辦戶籍。經過4年的發展, 這使得當時的人口多了幾百萬,國家的經濟也得到快速的提高!

    3.知人善用,任人唯賢!使得政治清明,朝廷出臺的政策都能更好的施行!也使得讀書人從善如流,推動了文化教育的復甦。

    4.發展農業,減免稅賦!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使四海之內的百姓安居樂業,勤於農耕。

    綜上,由於唐玄宗採取一系列的積極有效的政治經濟措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力達到頂峰,可以說,唐朝是亞洲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歷史裡,也稱這一時期叫開元盛世,唐朝最輝煌的盛世。

    所以,如果唐玄宗不貪圖享樂,那就沒有安史之亂,唐朝會在他的帶領下,一直強盛下去!

  • 2 # 心向青山

    唐朝為什麼會衰落?只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晚年貪圖享樂嗎?其實這只是直接原因罷了。

    1,帝國擴張後的困局

    從初唐到盛唐,由於軍力強大,唐朝的版圖迅速擴大,所以唐朝此前的“用關中之眾以馭四方”的府兵制顯然就不適合了,畢竟打下的疆土需要守,於是節度使和募兵制便應運而生。

    節度使,執掌節鎮軍政大權;募兵制,自行募兵使地方勢力逐漸做大。

    這是一個難解的困局,對外戰爭是為了帝國安全,而開疆後的邊將又變成了帝國的威脅。

    2,唐朝所面臨的周邊危局

    至李隆基時期,唐朝在邊疆設立了十大節度使,其作用就是鎮守邊疆,防止遊牧民族入侵。其中

    范陽、盧龍、河東防兩蕃

    兩蕃,就是奚和契丹,安史亂軍之中便有許多的契丹人。

    隴右、河西防吐蕃

    唐朝時期,是數千年來青藏高原地區唯一一次崛起,吐蕃軍力強大,在高原地區作戰唐軍並無優勢。

    安西、北庭、朔方防突厥

    唐朝雖然滅了東西突厥,但後來武則天之時東突厥復國,是為後突厥。防範突厥,依然是帝國的重中之重。

    山南、劍南防南詔

    李隆基之時,雲貴高原的南詔崛起,逐漸開始成為帝國的威脅,後來還曾和吐蕃聯手攻唐。

    3,禍福相依――啟用蕃將鎮守邊疆

    隨著十大節度使的設立,唐朝逐漸形成了守外虛內之局,也就是中央空虛,而邊疆軍力強大。

    對於帝國本身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考驗的是中央政府的智慧和邊將的忠誠度。

    後來,李林甫全面啟用蕃將做節度使,其目的是為了截斷邊將入相之路,於是安祿山、哥舒翰、高仙芝這些蕃將逐漸成為邊將的主力。然而,也正是這一點,為後來安祿山的叛亂埋下了伏筆。

    4,安史亂後,吐蕃和回紇平分西域

    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用了近八年的時間,同時還借兵回紇。

    當唐朝忙於平定內亂之時,回紇和吐蕃聯手平分了西域,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至此畫上了句號,西域的丟失,是大唐國力衰落的一大標誌。

    所以,唐朝從開國的擴張到邊疆節度使的建立,再到啟用蕃將做節度使,這既是大唐盛世的象徵,同時也埋下了內亂的種子。

    李隆基的安逸、安祿山的造反,只不過是將這一盛世隱憂爆發了出來而已。假使李隆基依然像年輕之時雄才大略,那麼這一亂局和唐朝的衰落其實也只會推遲,很難避免。

    5,唐朝衰落和漫長的轉型

    唐朝確實在安史之亂後衰落了,但那是跟自己比,後來的德宗、憲宗其實也都是有為之君,唐憲宗甚至被稱為“小太宗”。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依然存在了150多年,並拖垮了吐蕃、南詔和回紇,也依然有李晟、李愬這樣的名將。

    可是,唐朝當初的自信卻再也找不回來了,中原王朝從對外開拓向對內守成的轉變,其實並非從宋朝才開始的,而是從唐朝後期就開始了,這都是對唐朝前期對外戰爭的反思和尋找解決之路。

    所以,不瞭解晚唐的歷史,便沒辦法搞清楚趙匡胤為何要“以文抑武”、矯枉過正。

  • 3 # 銘記恩澤方

    那唐朝不會那麼快衰退,安史之亂由楊貴妃而起,楊貴妃本來是唐玄宗的兒媳,被公公看中並霸佔後,“髒唐”更髒了,朝野上下,民間都為皇上感到可恥,安祿山剩虛而上,從那以後,盛唐變成衰唐了。

  • 4 # 秋天燦爛

    唐朝在唐玄宗執政期間,可以說到了大唐的盛世,開元盛世。如果他不貪圖享樂,像他的五世祖李世民一樣,有個賢惠的長孫皇后和賢臣魏徵,估計不會衰亡的,但是這畢竟是假設。他不是李世民!而唐玄宗李隆基這個人的人生也分為兩個階段吧,前半段是開掛的人生,英明神武,該出手時就出手,發動政變奪取皇位。後半段就比較昏聵無能了,貪圖享樂,寵愛楊貴妃。兩個階段的轉折點就是他任用奸相李林甫,實際上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分水嶺,而李林甫嫉賢妒能,排斥賢臣,後來他死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又把持朝政,同樣也是個奸臣,唐朝還能好到那裡。

  • 5 # 國史觀

    我的看法是會的 ,一個王朝的盛衰 有時候並不完全取決於一個皇帝的作為,就唐朝當時的情況來看,唐朝已經步入中年,雖然是最強盛的時候,可是,盛世之下就是衰落 ,唐朝當時已經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唐朝在玄宗時期達到了鼎盛,號稱“開元盛世”,但仔細看看就會知道,這盛世的浮華之下,是一道道足以毀滅大唐的危機。

    首先,唐朝當時賴以強大的府兵制已經被徹底破壞,府兵制的基礎是土地,隨著土地兼併的加劇,大量的農民破產淪為流民,府兵制一被破壞,唐朝軍隊的兵源就成了問題,無奈之下,只能推行募兵制。

    其二,唐朝當時全國的軍隊不過49萬餘,但只有十二萬是中央軍,其他的軍隊都是邊軍,形成了外重內輕的佈局,雖說在對外戰爭上勝利不斷,可是內地已經百年未經戰亂,一旦敵人打入內地 ,軍隊可能一觸即潰,後來的安史之亂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其三,唐朝政府大量的任用胡人為邊將,讓他們掌管邊疆大權,兵權落入胡人手中,或許有胡人確實對大唐忠心耿耿,可是一旦有一兩個有反叛之心,脆弱的國防就會被胡人瞬間打破,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一個王朝的興衰不僅取決於某個人,由多種因素構成,安祿山不過是一顆火星點燃了隱藏在大唐內部的那個火藥桶而已。

  • 6 # 狸狸狸狸小奴

    我們從邏輯的角度一步一步地來分析。

    1.假設唐玄宗李隆基晚年不貪圖享樂,他會幹什麼?

    首先,應該是抑制土地兼併。土地兼併一直以來都是封建社會的頑疾。只要允許土地買賣,且實行土地私有制,這種土地兼併現象就不可避免。尤其在古代生產力水平底下的情況下,只要發生點什麼天災戰亂之類的,農民們為了生計只能變賣土地給富人,富人再把土地租給農民耕種,由此形成地主與農民階級。

    其次,應該是遏制腐敗澄清吏治。唐朝發展到開元盛世,國力日強,且相對和平穩定,經濟發展達到新的高度,各方面也都平穩向上發展。這時候舉國上下就有可能呈現出一片繁榮穩定祥和的局面,享樂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機構臃腫,人員冗雜也會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問題。

    再次,改革軍事制度。其實關於是否實行募兵制這個問題在唐初就有一直有爭論,最後迫於各種因素,不得不實行。因為前期唐朝疆域擴張太大,人口又因戰爭不斷下滑,打下來的地沒有人管,因而不得不實行募兵制,讓節度使自己想辦法去招兵買馬來管理邊境。現在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對調節度使,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宋朝就是這樣乾的)。

    最後,修改民族政策。唐玄宗任命一些胡人擔任節度使,給他們節制一方的權力,從某種程度上給唐王朝帶來了危機。雖說唐朝如此開放,並信任外族,客觀上加快了民族大融合,但這樣一種民族懷柔政策在當時的環境下還是會誘發一些危機。

    2.唐玄宗這麼做了之後,唐朝會開始走向衰敗嗎?

    唐玄宗如果真的把上面這些事情做好了,我認為不會開始走向衰敗,因為這些事情暫時性的解決了當前唐王朝的內憂外患。有安史之亂的情況下尚且唐朝能再延續150年,如若唐玄宗做好了這些事情,可能還可以再續50年,唐朝的巔峰會持續更久,不會成為衰敗的開始。

    3.即使唐朝暫時沒有走向衰敗,最終會走向衰敗嗎?

    一定會的。因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雖然封建制度日趨完善,但是生產力水平提高幅度並不大。中國封建社會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生產力不高,生產的糧食就不多,養活的人就少了。唐朝如果一直繁榮和平下去,人口勢必暴增,土地只有那麼多,農民沒有土地,就只能依附地主。新一輪的土地兼併又開始了。沒有吃的,再安分守己的人,也會為了一口吃的而不顧一切的搶糧食,甚至成為匪,流民多了,天下自然就亂了。如果唐朝後期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唐朝的統治基礎就又崩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想要升職和加薪快,跟緊老闆的步伐就可以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