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三月三,
四月四,
五月五,端午節
六月六,不知道什麼節?但是當年出嫁的,孃家會去送扇子
七月七,乞巧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九,重陽節
十月十,
還有嗎?
歡迎補充
回覆列表
-
1 # 蓮華先生說六爻
-
2 # 易軒老師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農曆二月二為龍臺頭,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農曆七月初七為七夕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
另有冬至節(每年公曆12月21-23日)
除夕節(年尾最後一天,農曆十二月三十)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左右,春分後的第15日。
-
3 # 赤子丹心33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
春分後第十五日清明節
五月初五端午節,
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又稱鬼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
每年農曆最後一天是除夕節
-
4 # 喔喔牛
這太簡單了,那就按照時間順序一起數數吧!說說我們北方這邊節日和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我們這邊還要吃餃子。
正月二十五填倉節,"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倉王爺生日,在我們這裡流行蒸大包子供奉。
二月二,龍抬頭,拾柴火,攤煎餅。還有老一輩留下的習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家都趕在“龍抬頭”這天理髮,相信這樣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
三月三,清明節,掃墓,祭祀逝者。
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門口插石榴枝,還會吃炸面果子和包子。
六月初一,小年。一年12個月,所以六月初一為小年,也是個大節日,家家戶戶也要上香上供。
七月十五,中元節,掃墓,祭祀逝者。
八月十五,中秋節,賞月亮,吃月餅。八月十六出嫁閨女回孃家。
九月九,重陽節,沒有什麼打的節日氣氛。
十月初一,掃墓,祭祀逝者。好像聽說是放鬼節。
臘月初八,臘八節,做臘八蒜,吃臘八粥。
臘月二十三,祭灶節,俗稱過小年,又說糖瓜粘,買糖果供奉灶王爺,讓灶王爺昇天多說好話。
下面就來說一說按著農曆過的節日與習俗
春節: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過年,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節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每戶人家都要包餃子,吃年夜飯,俗稱團圓飯。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也說送窮,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財神,財神又稱五路神,迎來東西南北中五路之財,江浙一帶開始通宵划龍舟。
元宵節: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稱湯圓。
春龍節:二月初二
又稱龍抬頭、青龍節。南方主要以划龍舟的方式慶祝,過了這個節,整個過年才真正結束。
寒食節: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與清明節有重合之處。
清明節:四月初五、初六
為了祭奠自己已經往生的親人,要上墳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點,餅等。
端午節:五月初五
為紀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間有賽龍舟,煮食雞蛋的風俗。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立夏節:五月初六
農曆上稱此日是農耕祈雨的日子,民間有諺語:“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主食有吃蠶豆,煮食茶葉蛋。
天貺節:六月初六
這天,還有接女兒回孃家歇夏的風俗,如屬新婚,要在孃家過一個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時,必須做兩套衣服,一雙襪子。
翻經節:六月初六
佛教節日,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曬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曬。
七夕節:七月初七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古時眾多待嫁女子在今天與情郎相會,祈求姻緣美滿。 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盂蘭盆節: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元節:七月十五
道教中稱為祭鬼,此外有上元節,即元宵。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地藏節:七月三十
該節源自佛教。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後,一直要經歷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才出世,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在這一段黑暗的時代,什麼人代替佛教化眾生呢?是地藏菩薩(見地藏經囑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薩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樣。閻浮提的眾生,與地藏菩薩有很大很深的因緣。佛陀世尊讚歎菩薩有大因緣的,只讚歎兩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觀世音菩薩。
中秋節:八月十五
該節是中國眾多節日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有團圓、團聚之意,民間有吃月餅,賞燈習俗。
重陽節: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主食:重陽糕、重陽酒、登高山、插茱萸等。各地還有其他的風俗。
祭祖節:十月初一
又稱“十月朝”,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臘八節:十二月初八
主食:北方有臘八粥、臘八蒜,南方開始製作臘肉,臘味食品,到小年時熏製
冬節:十二月廿一、廿二
冬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中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也叫“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稱其“長至”,是基於古人對天象變化的觀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所謂“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此後的白晝,便一天天延長了。稱其“亞歲”,就是僅次於元旦(即今之春節)。而在中國民間,則更有“冬節大於年”的說法。
小年:十二月廿三
俗稱祭灶王,農村要在灶臺上擺好甘蔗、甜品、芝麻糕燈甜食,供奉灶王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宅平安。
除夕:大年三十
這個日子許多人都從路上或他鄉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