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牙齒賽太陽
-
2 # 心理諮詢師寬心
回想我25歲的時候,醫學本科畢業,剛考下來醫師資格考試,當一名小住院醫師,收入不多,愛情還沒有出現,確實會迷茫。對於這個年齡來說,無論你是從事什麼職業,都是從學校出來,剛在社會上打拼事業的起步階段。面對學校和現實社會的諸多不一樣,會出現諸多不適應,會很迷茫,那麼我們應該辦呢?
1、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到了這個年齡,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要積極面對現實,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職業角度分析,自己適合做什麼,怎麼做,給自己一個目標,然後朝這個目標努力!
2、努力學習,社會是個大學堂,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從容應對未來!咱們之所以迷茫,主要是對未來的不確定的焦慮不安而已。
3、加強身體鍛鍊,健康的體魄是爭取美好未來的本錢。健康的體魄,也是積極情緒的重要保障。
-
3 # 力哥看人生
25歲確實是一個迷茫的階段
這個年齡往往是青年的結束,是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一個階段。不能在那麼天真無邪了,應該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所以迷茫,正是因為自己內心感覺到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到來,所以才會產生迷茫。這個時候非常重要。俗話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我認為25歲是所有人的第二次生命,25歲的選擇,決定你今後的,生活品質,社會地位,家庭環境及子孫後代的未來。
25歲的選擇一定要慎之又慎。
-
4 # 朗月心靈家園
你好!首先強調一個觀點,沒有誰的青春不迷茫。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迷茫是人類需要面對的永恆命題,是一個人從孩童走向成熟必經的心理歷程。當一個人進入青春期,開始產生自我評價之後,尤其是在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不可避免的遭遇一些挫折之後,人生的迷茫感就已經開始悄悄的發芽。
當然,每個人的出生背景,成長環境不一樣,面對人生的方向選擇時,產生的迷茫感在程度以及時間上,也必然會有所差別。有的人比較幸運,迷茫感的程度較少,時間也較短。多數普通人則都會毫無例外的面臨程度不一的迷茫感的折磨!
具體到我們當今時代,人生的方向選擇貌似比較多,於是實際面臨的內心衝突也會相應多一些。最關鍵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缺乏西方國家從小對孩子探索世界的鼓勵,從而導致很多人一直到了成年後,仍然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具體有哪些優缺點?對哪些事物真正感興趣?覺得自己可以把哪些事情幹好?………
上述問題其實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對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認知,從而構成自己獨特人格,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人生成長課題”。如果你從小一直被鼓勵去積極探索周圍世界,那麼你對上述問題就已經獲得了相對較好的經驗與認知,成年之後面對人生方向的選擇時,你的迷茫感就比較少。因為在孩童以及青少年時期,你的選擇能力得到了非常好的錘鍊!反之,一個人如果這孩童時期,缺乏對外界的積極探索,那麼她在成年之後就會存在比較多的迷茫感,需要重新來“補課”!
人的一生是由一系列選擇構成的,選擇的能力會大機率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生活與命運。而選擇的能力是必須從小錘鍊的,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的一系列對周圍世界探索的“綜合結果”。這種選擇的能力,無法由任何其他人替代,也無法省略………錯失了,就得去回頭彌補!所以,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成年之後,大都過得不好——因為她們的選擇能力從小就被父母剝奪了!
不幸的是,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從孩童時期就摧毀了多數孩子積極探索周圍世界的能力培養。於是,和西方白人相比,我們中國孩子成年之後普遍不太自信,不清楚自己究竟有什麼能力,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探索自己內心世界以及周圍環境的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於是,強烈的迷茫感就是“必然結果”!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種迷茫感呢?最快的捷徑就是找你比較信任的前輩來幫你指點。或者,也可以到有關平臺上請比較有經驗的職業生涯規劃師(比如一些大型企業高管、行業精英等)協助你完成對自己曾經缺失的人生探索以及未來的方向選擇!
回覆列表
時候,我們腦海裡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想法,有著各種各樣的夢想,我們期待改變世界,幻想著成為科學家、作家、醫生、教師,我們期待著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併為之不斷努力。可是,踏入職場後,面對每天枯燥的生活,日復一日進行著重複勞動的時候,每天為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們開始懷疑一開始的選擇。
於是,我們就這樣慢慢變得普通,成為一個自我麻痺的人。很多人一開始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職業,但是他們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還能做什麼其他工作,找不到新的方向,只能得過且過。資料顯示,67.3% 的人想轉行,但其中只有12.7% 的人真正想清楚了轉行的方向並且為之做功課、下功夫。而更大部分的人,連新方向都沒能找到。他們忙於不斷地跳槽轉行,想著在實踐中尋找職業方向,然而卻都淺嘗輒止,未能在任何一個行業有所建樹,最後只能在30 多歲中年危機到來之際抱怨命運不公。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他們沒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他們所有選擇,都是建立於一時興起,他們的決定完全沒有透過資訊收集與資料整理來支撐。
01職業規劃是什麼
在企業招聘過程中,有一道題目頻頻出現: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在學校裡,職業規劃課的老師是這樣解釋的“剛進入職場工作的時候,要多思考多學習,努力去適應工作;等到工作一兩年後,就要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爭取縱向深挖自己的崗位,以求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等到三到五年,就要多學習橫向的知識,學習不同崗位的工作,為將來做一名管理層做準備。”可是,這些所謂的怎麼做,都是我們自己粗略估量後幻想出來的大眾化公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如果是我們不喜歡的行業,我們如何擁有克服工作困難的毅力,如何衝向那金字塔尖呢?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規劃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職業規劃(career planning)也叫“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好壞可能將影響整個生命歷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要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行業、崗位職責、職業目標、晉升渠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連最基本的行業都沒能確定,更不用談對相應崗位的瞭解,他們盲目選擇一個行業,然後花一年半載去探索,等到回過神來發現自己不適合該崗位時,卻發現轉行困難重重。畢竟你工作幾年,可塑性比剛入社會的大學生要小,意向行業的工作經驗又比不上在該行業摸爬滾打了幾年的職場老手。
02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呢?上文我們提到了資訊收集和資料支撐,職業選擇需要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結合自己特長、性格、興趣、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我知道有很多人其實對自己也不是很瞭解,但是現在職業測試有很多種,比如有長達70多年的實踐以及廣泛的職業常模資料MBTI,埃德加˙施恩(Edgar Schein)的職業錨測試等等。網上渠道很多,有付費有免費,自己找一兩個測試一下即可,他們雖然不能給我們指定一個確定的職業方向,但是它能讓我們對自身優勢劣勢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縮小我們的職業選擇範圍,便於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瞭解自己之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專業能力、知識技能、興趣愛好和家庭情況進行進一步定位。這裡最關鍵的是興趣愛好,在喜歡的領域上我們才更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只有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你才能找到支援自己的動力,才能在困難面前砥礪前行,才能有堅持的信念,才能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一個喜歡數學的人覺得鑽研數字解決問題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一個討厭與數字打交道的人只覺得資料讓人頭大。所以,在做選擇時,首要考慮的就是你的興趣與接受度。
其次,也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善用自己所學的技能,這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你區別於其他人的地方。不論是大學學習的內容、專案中磨練的素質還是自學的技能,在銷售市場有銷售經驗的外向群體較之於沒有做過銷售又性格內向的群體是有很大優勢的,每一次銷售所積攢的經驗以及長久以來學會的觀顏察色是你獨特的優勢,倘若在學習一下興趣行業的產品知識,那麼你的優勢將非常大。
最後,要綜合利用你的人脈、社會、財富資源。詢問從事你意向行業的人對於該行業的看法,不要侷限於局外人的視角,要跳出來嘗試瞭解行內人是怎麼工作、怎麼思考的、怎麼看待自己的行業的,這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彎路。
總而言之,職業規劃就是要確定自己的長期目標,長期目標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