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扎西老媽
-
2 # 三水堂藝術設計
個人認為去學習瞭解西方繪畫史是華人學習思想改變的最好方法之一。西方繪畫史建立在西方哲學體系之上,世界最重要的兩大體系東西方各有所長。以東方人的思想去學習研究西方藝術思想特別有趣。
西方 建立在原罪和人性批判基礎上的繪畫藝術,在社會每個變革時期都起著批判引導社會思想的發展,追求對真理,道德,科學視覺的突破。擺脫傳統的束縛,追求人性光明。
當然由於西方藝術追求現實科學的侷限性,以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同時會導致對現實認知以外的一些不正確判斷。理解學習質疑的科學精神是西方藝術史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點個人淺識,僅供參考。
-
3 # 藍朝冰
整個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可以大致分為史前藝術、古代藝術、中世紀藝術、文藝復興藝術、17-18歐洲藝術、19世紀藝術以及現代主義藝術7個階段。
一、 史前藝術
史前藝術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兩部分。
舊石器時代藝術產生於原始社會蓬勃發展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奧Verna文化期。而這一時期的藝術主要變現形式為洞穴中的壁畫和雕塑,其主題多於巫術相關表現內容皆以動物為主,手法生動寫實。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畫是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和法國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畫;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塑大多數為小型的動物雕塑,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佔主要地位。發現最早的雕像是奧地利維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維納斯)和法國魯塞爾巖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而代表史前“藝術”最高成就的是位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洞穴壁畫。
新石器時代美術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築。這是用重達數噸的巨石壘成的宗教性紀念建築。巨石建築盛行於歐洲,包括石柱、石臺、石欄等形式。英格蘭南部的圓型巨石欄“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
二、 古代藝術
古代藝術可以分為古埃及藝術、古印度藝術、古希臘文明、古羅馬藝術、古兩河流域藝術。
埃及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精神。提到古埃及,人們就想起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一種威嚴、永恆和神秘的時代氣息。古埃及藝術的主要表現就體現在金字塔以及其內部的木製陪葬雕塑和壁畫上,其中吉薩金字塔群和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藝術的精華。
古代印度文明的藝術起源於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北部。它最早的原始美術,通常稱作“印度河文明時代(約公元前2300年)到1750年之前的藝術。根據考古出土,當印度史前文明最遠可以追溯到光、新石器晚期,即青銅器和銅石和年齡。印度的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大約有5000年左右的歷史,它的內容廣泛、形式豐富,獨具特色。印度的藝術經歷了一個風格演變的過程。由於特殊的位置,所以印度宗教在印度的藝術本質的基礎是宗教。伊斯蘭教傳入之前,最主要的宗教是古代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後來,印度藝術分為佛教藝術和伊斯蘭教的藝術。
從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看,希臘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祥地。雪萊曾在詩中吟道:“我們都是希臘人。”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象歐洲文明會是什麼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著希臘文明的傳統。古希臘人似乎不象古埃及人那樣喜歡在牆壁上繪畫,更多地畫在器皿上,所以能流傳下來的真是極為難得。能讓古希臘藝術流傳得更廣的主要是雕塑。由於希臘人的自信,因此造就了希臘藝術品表現出的那種激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帕提農神廟。
古羅馬藝術是希臘藝術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它們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本身的藝術並不發達,當羅馬人征服了許多文化藝術繁榮的國家,將那裡的大量藝術品,尤其是雕塑和繪畫當作戰利品劫運到羅馬,同時還把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藝術家、工藝師、工匠等當奴隸和人質集中到羅馬,這就為繁榮羅馬文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古羅馬肖像雕塑的美學追求在於求真美,這同古希臘的寧靜、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這種特徵趨向於個人意志的創造,表現出敢於參與世事爭勝的氣概。
兩河流域藝術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流域──蘇美爾地區。其中最主要的藝術透過雕塑以及建築表達,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新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佈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後世人稱為“空中花園”。而漢謨拉比法典碑是古巴比倫現存最著名的雕刻作品。
三、 中世紀藝術
中世紀藝術主要可以分為早期基督教藝術、拜占庭藝術、羅馬式藝術以及哥特式藝術。
早期基督教藝術在基督教受迫害時期就已存在。直到313年,後來繼承皇位的君士坦丁大帝信奉了基督教,為基督教成為國教鋪平了道路,從此基督教開始盛行。羅馬地下墓穴的裝飾畫室我們研究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唯一可能形式。早期基督教的影象運用偏重於象徵。而所畫內容多於《聖經》所敘述的一些神蹟以及《舊約》和《新約》中的許多故事有關。
拜占庭藝術是基督教文化的政教合一的產物。因此其主要表現在教堂以及建築的設計上。拜占庭建築主要為穹頂結構和希臘十字式平面。其中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著名,它.混合了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的結構,是氣魄雄偉的混合建築。充分體會到圓頂在宗教建築中的心理功能:光線與圓頂結合,彷彿造就一個光芒萬丈的天堂。
羅馬式藝術本身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概念,在歐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將哥特式藝術以前的所有藝術都稱之為“羅馬式”,或者指在13世紀以前凡是與地中海藝術傳統有關的東西。按這個標準,查理曼帝國和奧托帝國的藝術都應稱為“羅馬式”。隨著對中世紀藝術研究的深入,學者們逐漸意識到“羅馬式”這一概念的含混性,但至少目前對於“羅馬式”有這麼幾點是可以肯定的:10世紀之後,西歐經濟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穩固;作為社會精神支柱的教會勢力也與貴族力量並行發展,特別是修道院制度更為完備;十字軍東征和大規模的傳道活動擴充了教會的勢力和影響;對聖人遺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熱潮。經濟的發展和宗教狂熱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層出不窮,為了追求更加壯觀的效果,這些建築普遍採用類似古羅馬的拱頂和樑柱結合的體系,並大量採用希臘羅馬時代“紀念碑式”雕刻來裝飾教堂,因此這個時代的風格被稱為“羅馬式”。“羅馬式”概念的含混性意味著羅馬式藝術與加洛林文藝復興、奧托王朝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除此之外,羅馬式藝術還有許多不太明顯的外來影響:古希臘時代的古典藝術,早期的基督教、伊斯蘭教、拜占庭和克爾特-日耳曼的傳統。所有的這些風格在11世紀最後完全融合在一起。
哥特式藝術是十二至十六世紀初期歐洲出現的一種以新型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這種建築風格,一反羅馬式厚重陰暗的半圓形拱門的教堂式樣,而廣泛地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輕盈通透的飛扶壁,修長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鑲嵌花窗,造成一種向上昇華、天國神秘的幻覺。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時代觀念和中世紀城市發展的物質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教堂、英國的林肯教堂、義大利的米蘭教堂等。
四、 文藝復興藝術
文藝復興藝術是運用古典藝術,重新採用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形式,同時運用科學的透視技法,再現具有三度空間的實體形狀。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起興起與義大利,後來傳遍歐洲各國。影響較大的國家有義大利、尼德蘭、西班牙。
義大利由於儲存著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品,而當時佛羅倫薩的麥第奇家族和羅馬教皇朱利阿斯二世等政治領袖,都愛好藝術,保護和獎勵藝術家。因此早期的文藝復興以義大利為中心,發展出來一套完美的透視法則,及應用人體解剖學、明暗對照法的實體表現法。在文藝復興盛期,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為代表的一批藝術家,迸一步完善了15世紀義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美術品中獲得了完美統一,使形與空間的關係獲得了高度和諧,從而為再現性的美術確立了一種經典樣式,給後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範例。在以後西方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無時不感到它的強大影響力。推崇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因為意識到它的存在。
尼德蘭一詞意為"低凹的土地",它所指的地區,大體包括現今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 尼德蘭的藝術活動最初與法國有著密切的聯絡。14世紀時有許多尼德蘭藝術家受僱於法國宮廷,他們除了將尼德蘭的藝術風格帶到法蘭西外,同時也接受流行於法國的義大利藝術風格的影響。百年戰爭(1337--1453)之後,勃良第首府遷入佛蘭德斯境內,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藝術開始在改造和發展晚期哥特式藝術的過程中發展起來。尼德蘭文藝復興藝術最初的奠基人是凡·埃克兄弟。他們繪製的《根特祭壇畫》(1415--1433)是尼德蘭早期文藝復興美術中著名的傑作。
西班牙文藝復興藝術最早出現在加泰羅尼亞和巴倫西亞。15世紀,這兩個地區資本主義萌芽較早出現,在藝術上與義大利、尼德蘭交流密切。但真正代表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最高峰的是16世紀下半葉著名畫家埃爾·格列柯(El Greco,1541--1614)。有名的如《聖家族》、《基督誕生》等。
五、17-18世紀歐洲藝術
17至18世紀的歐洲,是各國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學和藝術諸方面發展和探索的時代,整個歐洲呈現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人類自文藝復興覺醒之後,以新的人生觀和科學手段探索自然的奧秘,以更加活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去觀察自然和認識世界,產生了一大批偉大的學者和藝術家。藝術呈現出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古典藝術的多元化局面。巴洛克、羅可可、古典主義、寫實藝術等各種風格傾向相互交織,並行發展,各領風騷。
義大利到了17世紀,現實主義、巴洛克藝術與尊崇古典傳統的“學院派”同時出現,這使藝術領域看起來更加豐富。18世紀威利斯畫派的出現更加讓整個義大利藝術呈多元化發展。
佛蘭德斯的藝術跟同期荷蘭獨立後那種為新興資產階級服務的藝術不一樣;它仍然處於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勢力的控制之下,主要為宮廷貴族、富商和耶穌會服務;這類人物對藝術的要求促使佛蘭德斯繪畫具有追求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佛蘭德斯藝術中,最引人注目的為繪畫,其次是建築,最後才是雕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首推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7世紀,荷蘭的經濟文化都非常繁榮,當時荷蘭商人的欣賞趣味與那種浮華放縱的趣味有很大不同,他們比較喜歡有節制和簡單的風格。由於社會的風俗與需要,肖像畫得到的重視比其它題材都要多。繪畫開始變成商品進入市場,開始出現專門化分工,風景畫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一時期的風景畫完全擺脫了情節和人物,成為獨立的畫種。
這是西班牙藝術大放光彩的一段時間,出現了不少著名的藝術家,塞韋利亞畫派是17世紀上半期最重要的畫派之一,蘇巴朗和委拉斯貴支是這個畫派的重要代表。
六、19世紀西方藝術
19世紀西方藝術在18世紀的基礎上又有著很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跟多的藝術流派的產生:現實主義、巴比松派、前拉斐爾派、學院藝術、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點描派風格、那比派風格、綜合主義、象徵主義、哈德遜河派。
19世紀法國畫壇經歷了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發展,浪漫主義逐漸地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進步思想的藝術家認為藝術應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提出了“為生活為民眾而藝術”的口號,產生了現實主義藝術思潮。現實主義藝術家讚美自然,歌頌勞動,深刻而全面地展現了現實生活的廣闊畫面,尤其描繪了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和鬥爭,此時此刻勞動者真正走進藝術殿堂,成為繪畫中的主體形象,大自然也作為獨立的題材受到現實主義畫家的青睞。於此同時在印象意義流派也在法中國產生。
19世紀英國受法國新思潮的影響開始出現藝術上的繁榮。出現了浪漫主義藝術,而風景畫的出現為後期印象派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一批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倡導組成的前拉斐爾學派也在此時英中國產生。
19世紀是俄羅斯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時期,文藝發展勢如破竹,從某種程度上講甚至不亞於歐洲的文藝復興。19世紀的俄羅斯文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等各個領域,湧現出一大批足以與西歐各國稱雄並列的傑出人物。哲學與文藝評論上有別林斯基、赫爾岑、杜勃羅留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文學上有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裡、屠格涅夫、契訶夫、列夫·托爾斯泰等,音樂上有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等,在繪畫上則有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柯伊等。
在19世紀上半期,美國藝術的發展還體現在大眾化的藝術中。被稱為民間畫或原始派的畫家大都沒受過專業訓練,主要模仿斯圖亞特和科爾等人的風格,但非常質樸,形象稚拙,色彩鮮豔。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改變了美國曆史的發展程序,戰後的工業革命和經濟繁榮,也帶來了藝術的黃金時期。風景畫家F.E.丘奇、G.英尼斯,靜物畫家W.M.哈尼特,風俗畫家W.M.亨特等人在各自的領域中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歐洲藝術對美國的影響也日益增強,大批美國青年遠渡重洋到法國、英國等地學習繪畫,回美國後給本地的藝術帶來新的技法和風格;也有一部分畫家留在歐洲,成為歐洲19世紀末新美術運動的重要人物。女畫家M.卡薩特1866年赴法深造,後定居法國。她是參加了法國印象派畫展的唯一的美華人。
J.S.沙金是美國最傑出的肖像畫家。他的風格是將古典主義傳統和印象派手法融為一體。J.M.惠斯勒的聲譽已經超出美國,成為西方藝術的偉大革新者之一。他深受東方藝術的影響,追求純藝術的表現力。
七、西方現代主義藝術
現代主義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空前浩劫,動搖了人們對西方文明基礎的信念。人們普遍感到一種時代的焦慮與幻滅,精神世界崩塌為一片荒原;痛苦、悵惘、失望、恐懼氣息瀰漫四方,所以,各種非理性哲學思潮應運而生: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尼采的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等在思想文化和藝術領域蔓延開來。以法國為中心的超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以英國為中心的意識流、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主義、德彪西的印象派音樂、康定斯基的抽象派繪畫、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等等。中國的“五四”時期的文化諸領域也受到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但由於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是該時期的主要任務,主流是革命的浪漫主義和革命的現實主義相結合,故而沒有產生太大影響。改革開放後,西方的現代與後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同時洶湧而至,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新理論、新流派、新方法;卡夫卡、意識流、新小說、荒誕派、黑色幽默、超現實主義、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等,五花八門。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與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最後的晚餐》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溼壁畫,繪製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它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佈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在人物佈局上,一反平列於飯桌的形式,將基督獨立於畫面中央,其他門徒透過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勢,分別表現出驚恐、憤怒、懷疑、剖白和慌張的情緒。這種典型性格的描繪,突出了繪畫的主題,它與構圖的統一效果互為補充,堪稱美術史上最完美的典範之作。《雅典學院》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 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 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藝術家企圖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 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的主題思想,就是崇拜希臘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自己的宿願。 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彙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
17、18世紀歐洲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有魯本斯《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和達維特《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取材於西臘神話中宙斯的孿生子劫奪邁王錫尼國王的孿生姊妹的故事.色彩在這一作品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兩匹烈馬濃重的棕黑,青灰色,與女子白皙的面板的明亮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人體的健壯,肌肉建壯,體力充沛,動作粗獷,洋溢著勃勃生機,極富浪漫情懷。《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內容講述是古羅馬時期羅馬城與阿爾貝城交戰,雙方各派三兄弟格鬥,以定勝負。而雙方有著姻親關係。但是,代表羅馬的荷拉斯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義滅親。中心位置上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徵前,從父親手中接過武器並莊嚴宣誓;而三兄弟的母親,妻兒,姐妹則陷入個人的情感而感到悲哀,整個畫面構圖嚴謹,均衡對稱,造型結實,體現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重要特徵。
19世紀西方藝術中梵高的《食土豆者》和《梅杜薩之筏》,《食土豆者》畫面充滿了宗教情感和對農民的敬愛。畫面看來較為笨拙,但有一股力量。他尋求的是真實的農民的畫。他不是以線條,而是以環境抓住物件。他反對人物是學院式的準確,而有意製造“偏差”,來重新塑造和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這便是表現主義的誕生。《梅杜薩之筏》是泰奧多爾·籍裡柯於1819年創作的油畫。《梅杜薩之筏》從畫面的構圖、光線、色彩到人物的動態表情以及豐富的想象力,都是無與倫比的。 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遇難者的飢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畫面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開創了浪漫主義先河。
回覆列表
疫情期間,聽了翁老師《西方藝術史與古希臘神話》的直播課。開篇老師說得明白,大家參觀畫展,懵懵懂懂,搞不清畫家畫的是什麼內容。源此初衷,做了這系列的講座,在喜馬拉雅也有播放。古希臘神話故事,看了大概兩三遍,每次再拿出來感覺都如同看新書——內容人物完全記不住。太龐雜。尤其人物關係,話說宙斯作為眾神之神真夠累,哦,不,真精力充沛,妻子情人子女一大堆,傻傻的理不清。好在網上有人物關係圖,雖然有的地方明顯有出入,總的來說還是說清了宙斯宇宙(他家)龐大的人物關係(家庭亂X結構)。怪不得在西方畫家筆下,宙斯擁有健美壯碩的體格,否則真心撐不住呀。背景圖是拉斐爾的《海仙女伽拉忒亞》。畫中旁邊是海神波塞冬的兒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抱著伽拉忒亞在向她求愛。伽拉忒亞的意中人是英俊的牧人阿喀斯,於是駕乘著海魚牽引的貝殼跑掉了。西方繪畫起源於宗教藝術。咱老祖宗差不多,早期題材多為神話人物故事,比如著名的《洛神賦圖》《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後來震撼世界的敦煌壁畫。但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是中世紀以後的作品。14世紀末楊·凡·艾克嘗試用油調和顏料,從而油畫誕生。在此之前的畫家多用水或蛋清調和顏料,水調顏料的畫作乾透以後很容易剝落,難以儲存,因此傳世作品有限。楊·凡·艾克作為哥特派畫家,為文藝復興油畫的發展奠定了物質——顏料基礎。阿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 畫家把自己畫在鏡子的映像裡。文藝復興是歐洲從暗黑的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階段,其本質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黑死病即鼠疫的流行,動搖了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但丁筆下“那黑暗幽深的地方,響著不絕於耳的雷鳴般的哭聲,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測,完全無法看見任何景象”的詩句,生動描繪了中世紀的黑暗和壓抑。13世紀教廷興起獵巫運動,認為黑貓是魔鬼的守護神,作為齧齒類動物的天敵,貓被屠殺導致鼠患氾濫,繼而引發黑死病流行。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描寫疫情的恐怖:佛羅倫薩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間地獄,……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歐洲人口銳減,迫使經濟趨向多元化,促使資本主義革命爆發。黑死病帶來的死亡陰影對人們的思想觀和價值觀產生衝擊,一些思想家開始反對神學的禁慾主義,主張個性解放。詩人彼得拉克寫道:我不想變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與此同時,人們對教會體制產生懷疑,出現經驗科學的萌芽,提倡面向自然、發展科學。西方文藝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衰敗湮沒,隨著教會絕對權威被動搖,人們藉由發揚古典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潮流——文藝復興。死亡的勝利 老彼得·布魯蓋爾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內容以基督教《聖經》和古希臘神話故事為藍本,主要有兩個流派,佛羅倫薩畫派和威尼斯畫派。佛羅倫薩畫派初期的代表人物喬託,據說師承契馬布耶,但實際全靠自學。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採用線透視構圖,一改哥特式繪畫的平面檢視刻板之風。哀悼耶穌 喬託聖母子 喬託其後有馬薩丘和安吉利科。噹噹噹~重量級人物即將登場。對於我這水平的吃瓜群眾來說韋羅基奧這個名字不是那麼振聾發聵,但是他的三個學生老霸氣了,分別是波提切利、達·芬奇和佩羅基諾。由於黑死病流行,波提切利比喬託晚了大約一百年,卻同為初期畫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同門師兄弟、神秘穿越人達·芬奇卻是中期的代表畫家,另一位拉斐爾是同門師弟佩羅基諾的得意門生。韋羅基奧有這樣的徒子徒孫,怕是在墓裡也笑醒。文藝復興三傑還差一位米開朗基羅,說起來,老米和波提切利、拉斐爾沒有直接關係,跟韋羅基奧也沒有師承,但是、但是、但是,他的三位老師吉蘭達約、多納泰羅和貝託中的吉蘭達約的畫風頗受韋羅基奧影響。看出來沒有,文藝復興時期最牛掰的、暗藏的大BOSS當屬韋羅基奧!耶穌受洗 韋羅基奧雅典學院 拉斐爾 畫家把自己畫在了裡面,找到了嗎西斯廷教堂頂畫 創世紀 米開朗基羅 教皇認為上帝裸體不雅,老米一聽甩手走了。教皇只好又找人給上帝“穿”上了衣服。米開朗基羅的學生瓦薩里學習了繪畫、建築,是佛羅倫薩繪畫學院發起人之一,成為西方繪畫教育奠基人,寫了一本著名的書《藝苑名人傳》,在書中第一個提出文藝復興這個詞。咱再捋捋威尼斯畫派。威尼斯畫派的興起主要靠貝利尼家族,畫家G·貝利尼的老爸、哥哥和姐夫曼特尼亞都是大畫家。看看,果然虎父無犬子,家庭教育多麼重要。當然個人努力也不能抹殺,喬託就是透過自身努力,從一個放羊娃躋身名家巨匠、實現階層跨越的勵志傳奇。可惜英年早逝。貝利尼有兩個著名的學生,分別是喬爾喬內和提香,提香的學生委羅內塞和丁託列託。近代著名畫家德加和勞特雷克深受丁託列託筆觸和線條效果的影響,把他們的畫作對比一下。銀河的起源 丁託列託 神使赫爾墨斯奉宙斯之命,把剛剛出生的赫拉克勒斯帶到赫拉身邊,想借她沉睡的機會吮吸奶水。赫拉從睡夢中驚醒,奶水噴湧而出,化作了天空中的燦燦銀河,因此英語中銀河叫the Milky Way。舞者 德加舞者 勞特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