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永禪師
-
2 # 吟風閣主人
初學書法建議從唐楷入手者較多,我建議從隸書入手,隸書從篆書發展演變而來,筆法簡單,結構容易把握,初學者上手快。
-
3 # 千千千里馬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楊凝式的《韭花帖》是學歐陽詢的多?還是學顏真卿的多?你是怎麼看的?”這個問題確實覺得有點意思。不過,我感覺到這個提法值得我們考慮一下,楊凝式他是一個大書法家,作為一個大書法家,他跟顏真卿和歐陽詢都是屬於中國十大行書作品之一的大書法家之一,所以說,從書法史的地位上來說,他已經和歐陽詢、顏真卿是在同一級別的水平裡的大師。因此,他的《韭花帖》書法作品裡,已經沒有了歐陽詢和顏真卿他們的書法風格明顯的影子,如果他還保持著那些影子,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大書法家。所以,我們就他的代表作《韭花帖》來說,是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家的影子的。《韭花帖》只有楊凝式自己的個性和風格,正因為如此,中國史上才會有一位傑出的書法家楊凝式。
楊凝式《韭花帖》區域性當然,這不等於說,我們不能追溯和探究楊凝式學習書法的來歷,以及他學習書法的過程。楊凝式的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後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用筆奔放奇逸,毫無拘泥之態,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即便是他的起筆、行筆、收筆,也都已經沒有歐陽詢、顏真卿的那些影子了。不論我們看他的草書還是行書,都看不到歐陽詢和顏真卿的影子了。
就像所有大書法家一樣,唐代以來的書法家,都是以二王的帖學為尊的,楊凝式也不可能避免這樣一個總的框架,在這個總框架下學習的書法家,除了唐代的大師和二王體系,沒有別的的大師可選擇。而楊凝式作為唐代之後,到宋代之前的一位大師,他確確實實是有著卓越的書法貢獻的。
同時,他的書法成就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這也就不可避免的,仍然還是可以追溯到,像歐陽詢顏真卿這些前輩大師對楊凝式的重要的一些影響或者這些影響的內在的精神。這些是我們瞭解這位大師書法成長的參考,也是我們欣賞和評論《韭花帖》的一些依據。
比如說下面我們舉例這個“始”字。
上面的“始”字是楊凝式《韭花帖》中的,下面的兩個字是歐陽詢《九成宮》的“始”和“如”,我們比較一下就看得出來,楊凌市的字確確實實跟歐陽詢的字的神韻是有一些相似的,但是無論我們再怎麼去比畢竟一個是楷書,一個是行書,行書就寫的比較放也放得比較開,另外我們看楊凝式的起筆,行筆和收筆,都跟歐陽詢的手法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楊凝式寫女字部一撇的時候,他的起筆和歐陽詢的起筆就不一樣,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看歐陽詢的起筆變化比較多,他避免了和第一個撇畫的雷同,而楊寧市的兩個撇畫的起筆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兩個大師之間的差別。
我們再看看楊凝式寫的“銘”這個字。我們把楊凝式寫的“銘”和歐陽詢九成宮裡面的“銘”提出來一看,我們覺得他們之間的神韻還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
例如金字邊和名字左右結構的處理上是比較接近的,當楊凝式也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和空間處理安排個性,他把中間處理的比較空,兩邊比較實,但是總的來說,用筆的體勢和結構框架基本上還是有些相近的地方的,從筆力上來講,這兩個字的力度似乎也是比較接近的。
這是我們在做比較勉強的比較了,因為它確確實實沒有辦法把兩個書法家的字放在一起來比較,因為一個是楷書,一個是行書。我們也找不到歐陽詢相應的行書來跟楊凝式的這個字做具體的去比較。
我們只是從總的面貌上來看,楊凝式的書法裡邊歐陽詢的成分不是非常多,我們只能說,他們在精神裡邊或者說是神采裡邊,神韻裡邊有接近的地方,但是在具體的筆畫以及空間調整,章法結構裡邊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或者精或者粗,但是,每一個書法家要看他自己獨立的氣派和氣質,我們不能一一去生搬硬套的比較,如果一對一的去比較,那就沒法去看書法了,下面我們再看看楊凝式的另外幾個字。
這是楊凝式《韭花帖》中的兩個“之”字的寫法。
我們把楊凝式的這兩個字的寫法跟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比較一下,我們就看得出來,楊凝式這兩個字的結體方法比較接近顏真卿。
例如,我們看“之”字最後一個筆畫捺畫的寫法。
顏真卿寫的陡峭而平緩,而歐陽詢寫的是大氣而有力的一個斜勢,而且那個坡度也比較大。但是楊凝式寫的時候,那個坡度和斜度都顯得溫和了很多,這也跟他的情感和心態,或者寫這篇書法作品時候的心態的和平心態是比較一致的。
我們再看“之”字第二個筆畫一挑和最後一個筆畫捺的起筆關係。歐陽詢和顏真卿他們的這兩個起筆關係都比較向前推了,而楊凝式的這個起筆就比較向後移了一點,所以看起來前面兩個筆畫基本上在一條線,而顏真卿和歐陽詢的兩個起筆是在兩個垂直線的位置上。
這就是三位大師他們各自具有的一些藝術特點,儘管楊凝式的書法從歐陽詢和顏真卿的書法藝術中吸收了很多的營養和經驗,但是,他在具體處理一個字的時候,仍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結構,包括在筆法上都有所調整和變化,因此,雖然書法創新都要來源於學習和繼承傳統,但是自己能不能夠發揮的更好,能不能寫出自己的筆法以及自己的精神氣質,這是書法家一個重要的創造效能力的見證。楊凝式的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後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
《韭花帖》是楊凝式書法風格形成時期的作品,也是他的藝術成就爐火純青時期的作品。我們在欣賞這個作品的時候,不僅僅要欣賞他的區域性的個別的地方,是從哪裡承傳而得來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是要欣賞他的作品整體的氣勢。
從整體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一個書法家的特色,只有從整體上欣賞書法,才能看到一個藝術家的美學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如果我們只出只盯著一點一滴不放,這樣就會影響我們對一個書法家的主要特點的把握。當然在個別的細節上,我們也要去玩味和思考,只有從細節和整體兩個方面去欣賞一個書法作品,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到一個書法作品的品位和他的藝術的美感之所在。
楊凝式(873----954),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他的祖輩均為唐朝重臣,父親楊涉官至宰相,是唐代的掌璽大臣,曾經親手把傳國玉璽交給後梁太祖朱晃手中,為此,楊凝式父子對這件事心裡邊非常愧疚,楊凝式也因此患上了抑鬱症。後來,他再也沒有受到什麼政治迫害,楊凝式的抑鬱症居然不治而愈。
楊凝式草書《夏熱帖》,點畫奔放,筆力勁健,其法度確實有顏真卿《祭侄稿》遺風楊凝式唐昭宗(888—904在位)時中進士,唐朝亡後,由於楊凝式的高官地位和世代為官的大族影響,歷仕後梁、唐、晉、漢、週五代高官。
周顯德初,官至太子太保,顯德元年(954年)楊凝式以八十二歲高齡卒於洛陽。追贈太子太傅。世稱“楊少師”。
楊凝式距離北宋的建立只有六年時間。但是如此高齡的楊凝式,他真與宋代無緣了。不過在書法上他開創了宋代的書風。
楊凝式久居洛陽,又喜歡遍遊洛陽佛寺,還喜歡題詠,很多佛寺都非常希望得他能留下墨寶,如果得不到他的墨寶就好像缺點什麼,所以,如無楊凝式墨跡的寺院,往往把牆壁粉飾的潔白無瑕,擺放好筆墨、酒餚,專門等楊凝式來題詠。楊凝式就好吃這口飯,他看到寺廟牆壁潔白無瑕,非常適合題詩寫字,也就欣然的提筆了。
所以,在洛陽想看到楊凝式的書法,只要進了佛寺就很容易一見。楊凝式有不少學生,他們生活在北宋,為了懷念這位大書法家,他的這些學生經常到寺廟裡邊去觀賞追思。
例如北宋初年的大書法家李建中,他在一首詩歌中就記錄了在寺廟裡尋訪墨跡懷念老師的心情:
枯杉倒檜霜天老,
松煙麝煤陰雨寒。
我亦生來有書癖,
一回入寺一回看。
楊凝式在書法史上歷來被視為上承唐代下啟宋代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響。代表作品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夏熱帖》等。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一件行楷書法作品,這件書法得來非常偶然,是楊凝式晝寢起床之後,感到飢餓,想吃羊肉,因得到韭花佐味,為答謝友人信筆寫下的書札。是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被譽為“天下第五行書“。
為什麼楊凝式寫下一個感謝韭花的字帖,而不是感謝羊肉的字帖呢?
其實,這種韭花可不是一般的韭花最好的韭花,而是生產在內蒙古地區的那種野韭花,是少數民族吃羊肉的一種重要的佐料。而這種韭花也只有內蒙古地區有,其他地區產的就沒有那個味兒了,是非常難得的,它的味道極其的鮮美,與我們中原地區的韭花是大不一樣的,至今仍然是內蒙古地區吃羊肉必備的鮮味之一。所以楊凝式寫的這個字帖,它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所以這篇書法也充滿了情感的成分。有人說,這個字帖我們能夠聞到韭花的香味,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就好像我們四川人要吃肉,如果裡邊沒有辣椒,那這個肉再好的肉也就沒有味道了,但是四川人要的辣椒也不是名字叫辣椒就行了,它的辣是有辣香味兒的,它必須要鮮要辣,才叫四川味兒的辣椒。所以我們一定要體會到這個韭花的味道,跟羊肉的味道那可是一種天仙配的味道,如果少了這個韭花再好的羊肉也是食之無味的。
《韭花帖》之所以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一件非常有名的書法作品,它有它特殊的魅力所在。
《韭花帖》不但以點畫生動,結構端穩,布白寬疏散朗,氣脈貫通著稱。更有價值的是文人士大夫的那種氣定神閒的精神境界。它是閒適與氣度、有形與風雲的變態。
楊凝式的《韭花帖》書法史上,一直被當做“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思想最好的證據。
我一直有一種看法,梁巘提出的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這個說法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個人認為任何時代,從晉代到唐代一直到五代到宋代,到我們今天,每一個書法家他都是有法有意有韻的,只不過在這三者之間的傾向性不同而已,當然,楊凝式作為一個開宗立派的書法家,對宋代的書法產生的影響原因,我們從楊凝式的書法中也可以看到那種灑脫、自由、和心靈表達的情懷,因此上說,他成為宋代書法家們所尊崇的一位大書法家,也就沒有什麼不可能了。
-
4 # 書寫人生6669
楊凝式,字景度。公元873一954年,五代華陰人。精神穎悟,富有文彩,為時人所重,歷時五代,官至太師少保,世稱"楊少師"。長於歌行,工書法丶宗師歐陽詢,顏真卿,加以縱逸。其韭花帖,以歐陽詢筆意為主,字踞行踞寬大,視覺上給人以知白守黑之感,後人元明之董其昌步其塵,影響極大。不足之處,前緊後松,但不失其大雅,瑕不掩玉。他的書法以行草而言,力追顏柳,出之二王,楷法精絕,出之歐陽,極有法度。行草筆力雄傑,字勢縱肆,在五代時堪稱中流砥柱,成為承唐起宋之樞紐。
-
5 # 飛越黎明
《韭花帖》大多是歐體的瘦硬筆意,沒有顏體的雄強,但也有很多字明顯的帶有顏真卿《祭侄文稿》的行書意思,整個章法非常疏朗,但又不空曠,卻又顯現出一種意味,每個字的筆法個性鮮明,構成自然,近乎渾然一體。
-
6 # 歷史及文化
所謂唐人尚法,此帖在結體上,奇中寓險,險中見奇,筆畫處理顯得沉著質樸,筆力遒勁。
在章法上,字具和行距也拉的很開,很新穎,增添了很多靈動感覺。作者早年師法歐陽詢,顏真卿,又上溯二王,取眾家之精髓,形成自己的風格,難能可貴,後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被譽為地“天下第五行書”。
個人覺的,此帖能看到歐陽詢的影子更多一些。
回覆列表
楊凝式的韭花帖裡面有歐的瘦硬內擫用筆,有智永沿襲二王楷書得結體,還有蘭亭形勢的多變。他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我看顏真卿的東西不多。而他的草書則多學懷素,空靈縹緲,一任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