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ANDYABC

    透過明快簡單的筆調,呈現了蕭紅童年的景象,祖父的陪伴給她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反映出她從小無法在父母身上找到關愛的孤獨感。透過跳大繩、泥水坑、以及有二爺,馮歪嘴子、團圓媳婦的描述,像我們展現了呼蘭河人民的生活圖景,讀來生動有趣,也為當時人民的愚昧無知而充滿無奈感~

  • 2 # 赤昂老師

    1、她的頭髮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普通姑娘們的辮子都是到腰間那麼長,而她的辮子竟快到膝間了.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團圓媳婦 ) 2、他很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很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話也沒有了,就是有話也是很古怪的,使人聽了常常不得要領.————(有二伯 ) 3、邊推著黏糕的單輪車,邊喊著“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們就跟著一大幫了.

    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 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茅盾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用她繪畫式的語言,嫻熟的寫作技巧,抒情詩的意境,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的巔峰之作,為中國文學奉獻了一部不朽的經典.

  • 3 # 民國年間那些事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作家,一般人都認為她是一位左翼作家,其實從她的文學追求和藝術思想來看,蕭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由主義作家。

    六十多年前,金庸在讀了《呼蘭河傳》後說:“蕭紅在香港寫的《呼蘭河傳》感人至深,我閱此書,徑去淺水灣她墓前憑弔一番,深恨未能得見此才女。”

    蕭紅(中)在魯迅墓前

    金庸這段話有個錯誤,《呼蘭河傳》並不是完全在香港創作的。從現有資料分析,此書寫於1937年底。抗戰爆發後,蕭紅、蕭軍、胡風、端木蕻良等人來到武漢,二蕭住在武昌水陸前街小金龍巷21號,與二蕭同住的還有詩人蔣錫金。據蔣錫金回憶,蕭紅大約是在1937年12月,就已經開始了《呼蘭河傳》的寫作。

    此後二蕭婚變,蕭紅帶著身孕嫁給了作家端木蕻良,後來又輾轉武漢、重慶、香港,並開始了長篇小說《馬伯樂》的創作,這部開了頭的《呼蘭河傳》被扔到了一邊。

    1940年1月,蕭紅與端木來到香港,7月底完成了《馬伯樂》,從8月份開始寫作《呼蘭河傳》,12月20日結束。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有人說,這部小說既像小說又像散文,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不是整個的有機體。文學大師茅盾也在《呼蘭河傳》序言中這樣寫道:“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正是《呼蘭河傳》的精妙之處。

    從《呼蘭河傳》這個名字也可看出,這是蕭紅的自傳體小說,以其故鄉呼蘭為背景展開了故事。在小說的尾聲,蕭紅這樣寫道:“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蕭紅祖父就是她的精神家園,也是家鄉呼蘭的代表,蕭紅對爺爺的思念,其實就是對故鄉 的思念。

  • 4 # 農村大丹

    我是這兩年才瞭解蕭紅並閱讀她的著作,實在難以想象我小時候的課文也出自她寫的小說。充分表現了那一時期中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活日常。每每讀來,心裡都很感慨。越發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 5 # 素衣莫零

    我二十歲的時候讀不懂蕭紅,幾次拿起翻了幾頁又放下了,覺得都寫些瑣碎小事,有什麼趣味?那時的我像現在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看驚心動魄的情節和死去活來的愛情。十多年之後再讀蕭紅,覺得她簡直是個天才作家,用最最平淡甚至戲謔的語言,不動聲色聞就寫遍了人世間的驚心動魄和死去活來。而彼時,我也是一個已經歷經世事的成熟女子了。

  • 6 # 元元的天下

    滿天的星光,滿屋的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遙想蕭紅1941年,流落香港伏筆而完書《呼蘭河傳》。讓人讀著讀著,看見她筆下大坑裡摔下的牛馬,小團圓媳婦如一隻受傷的小鹿,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讓人心疼。

    親母早逝,父與後孃不喜的女孩,而唯一幸福的是關於童年以及爺爺的寵溺,那些跳躍的,輕鬆的,閃著金光的回憶,在生活慘淡的月光下,溫暖著她。

    在倭瓜花想開幾朵花就開幾朵花的園子裡,爺爺把小女孩舉在肩上,滿園子的花果旋轉起來;當她淘氣地把花插在爺爺頭上,老人笑咪咪的樣子,看見她在花萌裡睡著了,"等著,等她醒了,看她又鬧出什麼好玩的來"…

    而現實中顛沛流離的人兒,窗邊只有一輪異鄉淒涼的冷月。紙上落下的不是清淚,而是明媚靈動的時光。縱嘆半生盡遭白眼,身在泥濘,綿綿不絕的哀傷。

    莫言說過,離開孩子的目光,他的作品,只是四平八穩的平庸之作。蕭紅何嘗不是如此?只有未曾被世俗汙染的眼睛中,才有這些孩童的天真,善良,有種很震撼人的真實。即使她裸露著身體,也不會令人產生一絲邪惡。

    讀著,讀著,總不免使人覺得,她似賣火柴的小女孩,哆哆嗦嗦的劃亮火柴,懷著美麗憧憬幻想著,那些美好的回憶,如窮孩子僅有的一塊糖,艱難時拿出來舔舔,捨不得又放下。

    一生飄零的蕭紅,用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北國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比起《生死場》,真切的生活體驗和感受,前無來者,如其31歲時離世所言:她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一部《呼蘭河傳》,便在近代文學史天空留下一抹燦爛的星光…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 7 # 雅舍閒人

    首先要清楚,蕭紅撰寫的《呼蘭河傳》,是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描寫落後生活習俗摧殘人性的詩化小說。

    《呼蘭河傳》寫於1940年,最初由桂林上海雜誌圖書公司於1941年5月出版,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

    小說共七章,以一個女孩子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東北呼蘭河小城中的故事,表現了作者記憶中家鄉的單調與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表達了作者對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對國民劣根性的思考與批判。

    呼蘭河小城有幾條街,幾家雜貨鋪。在那裡,日子再苦你也得過下去,活著不只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生命負責,人們根本不用思考為什麼活著,他們平靜地活著一一活著只是為了吃飯穿衣而已,悲哀的同時也很幸福。有時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無奈,然而他們總是能找到讓自己繼續靜靜活著的理由,抬頭看看美麗的火燒雲就是一種慰藉了。在那裡,“住著我的祖父”,他很是慈祥,“我”跟著他會忘記父親的冷淡和母親的惡語。鄰居胡家喜歡跳大神,為終年生病的老太太驅鬼;胡家的團圓媳婦來了,她健康、大方,長得黑乎乎樂呵呵的;可沒幾天,胡家就打她且打得特別厲害,原因是團圓媳婦走路快、坐得直,吃飯吃三碗,不知道羞答答;她被打病後,胡家又說是著了魔,有狐仙纏身,於是給她治病,整夜地跳大神,驅鬼,按偏方吃藥,扶乩,最後用滾燙的開水給她洗澡,沒有幾天她就死去了;隨後胡家又死的死、瘋的瘋,逐漸被人忘記。還有一個有二伯,性情古怪而且喜歡偷東西,常和老廚子對罵,罵主人家沒一個好東西。磨房的馮歪嘴子是個好人,跟王大姐很要好,鄰里常捉弄他。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死去,馮歪嘴子頑強地把兩個孩子帶大。

    作者對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寄予了不同的感情。在小團圓媳婦身上,寄託了至為深切的同情;對有二伯,一方面同情他作為“奴才”的不幸遭際和悲苦可憐的一生,另一方面又深深諷刺了他作為封建統治者幫兇的病態心理和阿Q精神的影子;對磨倌馮歪嘴子則寄予厚望:他雖身為奴隸,卻是個具有堅韌性格的戰士,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力圖把握自己的命運。

    小說在藝術上獨具特色。一是構思獨特,形散而神凝。小說沒有貫穿全書的情節,故事和人物都是片斷的、瑣碎的。它們由“我”回憶的思緒貫穿起來,以小見大,以平凡見其深刻,以瑣碎見其完整。二是以“我”的視覺來攝取人生的色相,真切、自然,感人至深。小說以一位懂事頗早的小孩子“我”的回憶起筆,以“我”的思緒跳動和變化來謀篇佈局,借“我”的內心感受來表現對生活、對事物的評價。三是意境深遠。作品並不著意於人物的精細刻畫,而側重於抒寫作者的感受,力求創造深邃的意境。

    茅盾先生在《呼蘭河傳·序》中評價這部作品:“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小說抒情的筆調濃郁,敘事寫景娓娓動人,小說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力求樸素而不求華麗。

  • 8 # cXdz

    建議你去一趟,蕭紅故居,旁邊就是蕭紅紀念館。

    紀念館有黑龍江前任省長陳雷題詞“黑龍江之光”!讀過一篇文章,稱蕭紅的在中國文壇的成就被嚴重低估,她應該超過茅盾、巴金、冰心、丁玲。是否超過,公有公說,婆有婆論。

    《呼蘭河傳》,年輕時讀過,感覺和你一樣。未見其高,未覺其味。因為,年輕時我們缺乏生活閱歷,很難做到共情。只是知道,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人、那些事兒。至於作者背後想要表達的東西,我們不瞭解、不清楚、不懂得。

    任何作品,都要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去讀,要有帶入感,要和同時代作品對比讀,可能你的收穫,會更多些。

    前幾年,又讀《呼蘭河傳》,對大十字街上的深坑印象深刻。每到夏天,坑裡積滿雨水。想從哪兒過去,很艱難。每年,都有三五個孩子淹死。家長哭過了,罵過了,明年依舊,不知坑裡埋著多少孩子的冤魂。一方面,政府不作為,罔顧民生;一方面,百姓無所謂,不懂得主張權利。再有,就是沒人在意這些生命。哪怕有一個拉幾車土,把坑填了不就是了。沒有!那時候,死死生生,大家都看得很淡!

    讀後,我就想!如果我遇到這些坑該怎麼辦?比如每天出入必經的一段路,不長,也就十米八米,坑窪很久。於是,百度了《城市道路管理法》,致電市建設局,詢問其是否行政主體?為什麼路的問題不予解決?回答打算拓寬。問在拓寬前是否能臨時鋪墊,一週後路面平整如新。再有,途徑一路口,窨井高出路面約30公分,晚上視線不好,容易撞人撞車。查到市政設施管理處電話,經交涉,當晚窨井被削平抹好。

    同事聽說此事,照方抓藥,解決了母親家走廊窗戶破損和院裡地面破損問題。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也有一千個《呼蘭河傳》。比如《紅樓夢》,詩人、美食家、醫生、建築學家、園林設計師、都能讀出不同的東西。你還年輕,不用全懂。懂得一點,足矣。

    路漫漫,其修遠兮!時光不老,歲月永存。讀多了,也許就懂了!

  • 9 # 溫暖的心12341234

    年青人,理解不了那個時代。不要試圖解析她歌頌了什麼亦或鞭笞了什麼,因為作者本身也並未那麼想。故鄉,就如親孃。蕭紅作品中,對自己的親孃並不懷念,但無法改變她出自娘體。就如司馬遷的史記,後人讀之而知之,這就夠了。至於黑與白、對與錯、善於惡、愛與恨,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10 # 回不去的東北

    感覺《呼蘭河傳》寫的就是我老家的事情,我爺爺奶奶家也有一個很大很大的菜園子,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奶奶家住在村子邊,所以園子特別大,從小我就跟著奶奶種園子,有一次奶奶種園子時,我就問奶奶都種什麼,奶奶說種茄子,豆角,大頭菜,我問還有什麼,奶奶說還有大辣椒,奶奶知道我的小心思,可就是不往我想吃的地方說,我就生氣了,我說你要是不給我種甜杆,我就給你灌敵敵畏水,奶奶就疑惑的說,我大孫女給我喝敵敵畏水,橫是敵敵畏水甜?我就跳起來說,灌敵敵畏水你就洗(死)了,奶奶聽了就哈哈大笑,我也跟著笑。那時候奶奶家園子裡有一棵全村最大的杏樹,春天爺爺在下面下夾子打鳥,灶坑裡燒熟了給我吃,特別香。夏天我就在下面抓螞愣(蜻蜓),還能吃到甜甜的杏。再大點我就在園子裡栽好多花,花開的特別特別好,爺爺奶奶看了直誇我厲害,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光,現在也經常入夢。

    還有賣麻花的場景,那個在無數人手裡被摸過的麻花,最後被買走了,還被誇這麻花真乾淨,油亮亮的。這讓我想起我媽給我講的事,那時候零食很少,家家都捨不得買零食,有一次,媽媽和同事在學校裡買餅乾吃,媽媽和另一個女老師吃起來比較秀氣,把餅乾掰開來吃,一眼就看到了一條蟲子,餅乾放的太久了生蟲了,而另一個男老師吃的比較快,在發現蟲子之前已經吃了好幾塊了,還誇餅乾好吃,看到蟲子,噁心的吐了。

    還有小團圓事件,雖然村裡沒有那麼慘的事,可是還是有差不多的事,一個外村的親戚看我們這裡教育不錯,就把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託付給我們村的一家撫養,他們出錢讓孩子在我們村讀書,我們村裡那個人答應的很好,可是人家家長走了,他就開始虐待孩子,不給孩子吃飯,晚上睡覺嚇唬人家,孩子哭就要把孩子撕爛,在學校裡面,我媽看到那個孩子不對勁,就問她是怎麼回事,孩子把一切都跟我媽說了,我媽氣的不得了,去那一家家訪,訓了他家一頓,然後把孩子帶到我家吃飯,並且給孩子梳頭髮,處理孩子頭髮上的蝨子,還幫助孩子寫信給她的父母,讓她們來把孩子接走了,那家的父母走時,對我媽身邊感謝,如果那個孩子不是遇到我媽,不知道要收多少罪,會有怎樣的後果,不知道會不會像小團圓一樣被害死。

    還有跳大神的場景,我們村裡就有跳大神的女人,說自己有一堂神,時不時的神仙附體給人家看病,她跳大神時,還要帶著二神,村裡人好多去看的,下來神的時候她近乎癲狂,看起來挺像有什麼東西附體了一樣,慢慢的大家發現她也不靈,大人不太敢怎樣,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沒有揭穿她,小孩子可不管那個,有的小孩子不管神不神的,一不小心就往大神身上抹大鼻涕,大神過後會去罵那個孩子,但是在跳神的時候是要裝作大神附體的,噁心也只能忍著,後來跳大神沒落了,有人問她有沒有神,她說哪裡有什麼神,家裡六個孩子要養,男人還喝酒耍錢不管事,她不想辦法掙點錢,孩子都餓死了。

    其實,我這個人的思想比較簡單,我只在文章裡看到了和我們村裡很相似的東西,這也勾起了我很多共鳴,至於文章裡暗含了多少深意,我是不太在意的,看一個人的文章,她的文字很重要,你是否能在她的字裡行間發現美感,或者找到共鳴,這很重要,至於文章要批判什麼,那是做題的時候才要考慮的,如果讀一篇文章非要在字裡行間找到作者在批判什麼,如果答題要怎麼回答,腦子裡思維是斷斷續續的,怎麼能對作者的文章產生連貫的思維呢?讀文章也就失去了樂趣。

    讀名著就專心讀,不要想太多,只要關注他的美就好了,至於其他,是在讀完了,合上書後再去考慮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蘿蔔能降血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