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雙理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戎馬生於郊

    第一解:母馬在郊外生小馬。延伸意思:天下若無道,世道必亂,百姓不能安其業,萬物不能安其生,盜賊滋生,兵戈四起,所以要養兵屯馬,以備國家之需要,維護國家之安全。

    第二解:戰馬在郊外徘徊(形勢嚴峻,戰爭要爆發了)

    第三解釋,再慘烈的戰爭也只會發生在郊外,(不會影響人們的傳承)

    天下有道,(老百姓)趕著馬來肥田;天下無道,(國家)在郊外發動戰爭。

    註釋:1.先秦時期驅馬肥田,這個有人考證過了。

    2.戎馬,這是一個詞,專指軍旅之事,有成語戎馬生涯,戎是兵器,馬是戰馬。

    3.郊是城外特定區域,《禮記·郊特牲》“於郊,故謂之郊。”

    翻譯不能脫離《老子》成書特定時間,不能用現代漢語解讀,也無需引申。

    這句也沒什麼玄妙的大道,就是說有道,老百姓生活得好,有馬肥田。無道,天下紛擾,戰爭不斷。因為老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是禮崩樂壞,周天子逐漸失去權威,諸侯爭霸。老子主張各諸侯清靜無為,不要為了爭霸—有為,傷害人民。特別是那些希望建立武功成明君聖主的,老子更是針對地說要絕聖棄智。這句話就是老子告訴我們,有道無道的具體表現。

  • 2 # 影帝147875606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 3 # 品味人生yingjie

    ☞意謂國家政治不上軌道,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後以“戎馬生郊”指戰亂不斷。此句出於《老子》:“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陳鼓應注:“生於郊,指牝馬生駒犢於戰地的郊野。”

  • 4 # 金道論國學

    意思是: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春秋·老子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厚於甚欲,咎莫憯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 5 # 靜聽花解語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四十六章》

    ——春秋.老子中的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意思是治理天下合乎“道”,天下安定,就可以把戰馬退換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

  • 6 # 淳于陽華

    這句話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原文應該是“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老子用「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知足」「寡慾」的道理,即下文的「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知足,恆足矣。」

    馬這種東西是戰略物資,無論打不打仗都要有大量的儲備。所以天下有道的時候人們圈養Mustang餵它們多吃來生產糞肥;天下無道的時候,馬到用時方恨少,於是拼命的給馬配種連戰馬都要邊懷孕邊打仗。。這些母馬無罪而殃,因為人既要靠它打仗又想多產戰馬;它們的災禍是源於不知足,它們的過錯是因為貪吃。所以說家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樑天地寬,莫圖自在誤了前程。

  • 7 # 藍顏經典老歌音樂影片

    天下順道,連戰馬都用來耕地了;天下無道,戎馬產駒都只能在戰場的郊外。災禍莫大於不知足,過錯莫大於貪慾。所以,懂得如何知足的人,總是幸福滿足的。

    意思是: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

    【出處】《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春秋·老子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厚於甚欲,咎莫憯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戰馬退還到田間給農夫用來耕種。治理天下不合乎“道”,連懷胎的母馬也要送上戰場,在戰場的郊外生下馬駒子。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2、《道德經》鑑賞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

    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天下”是指地上,地上就是指生物。那麼這裡老子主要指人類。 “天下有道”就是天下有了人道。 “天下無道”就是天下沒有人道。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是說天下有了人道,卻將馬約束起來,安人道去行走,致使馬連撒糞都不得自由,撒在人道上。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是說天下沒有人道,戰馬就不需要在戰場上馳騁,可以到荒郊野外自然生存。 老子的社會觀,是十分理想的社會觀,不是以某種特殊為特殊,也不贊成某種特殊就可以為特殊。物物平等,也就是“無為”的社會體制。這種社會體制,在人與自然萬物是平等的,人不可以特殊。 應當遵循自然的“無為”的法則去發展。

    天下如果有“道”,國家可以把戰馬送回農田裡,為農田施肥;天下如果沒有“道”,那麼那些剛在郊野上出生的小馬可能都要用來充當戰馬。 最大的罪犯就是能引起人們的慾望的事物,最大的禍患就是不懂得滿足,最大的罪過往往就是什麼都想要。所以,懂得滿足才會永遠滿足啊。

  • 8 # 福自福地來wjf

    此為聖人之語:天下有道,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於郊。其意為,當天下都效法自然,不違背天意和天地之道,使萬物共處,共生共為共用而相安,這為天地道法自然;當朝庭吏律嚴明,法有章程,政令不違民意,所行符合民心,後果益於天下,朝政安穩,萬民樂業等,這為政道與人道。二者均為天下有道。當天下有道時,民養馬以耕種,人養馬,馬為民,符合自然屬性,這就是有道的結果。

    當天下無道,朝庭昏庸失政時,則禍亂必生,朝中奸臣弄權,人人自危,天下萬民不安,峰煙四起。戰爭與搶地不斷,萬物受累而遭殃,人民痛苦而流血。天下必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這樣的天下,必是亂世英雄吃香,軍人們,土匪們等必是常常騎著俊馬馳騁於郊外原野之上,等著和敵方拚殺。

    所以說,天下無道時,人們養馬以供戰爭與撕殺。

  • 9 # 顏小二述哲文

    “戎馬生於郊”出自《老子》,這句話大抵是老子在借小馬出生於郊外的現象暗指激烈的戰爭。結合“戎馬生於郊”的上下文,我們大抵可以瞭解到,老子這是在這藉著戰亂年代的無窮禍患來表明戰爭的起因源於人之不知滿足的慾望,繼而老子進一步提出其“知足”的中心思想。

    1、為何“戎馬生於郊”暗指戰亂年代

    “戎馬生於郊”的直接意思就是“小馬在郊外出生”,而在中國古代,自道家老子以後,後世文人墨客經常用“戎馬生於郊”來代指“戰爭”。

    例如,在《隋書·經籍志一》中記錄著這樣一句話:

    “後周始基關右,外逼強鄰,戎馬生郊,日不暇給。”

    很顯然,這裡的“戎馬生郊”則是在形容類似兵臨場下的膠著戰況,而此處的“日不暇給”則表明戰爭激烈、緊迫,描述人因戰爭有太多事情要做而分身乏術的狀態。

    再如明朝的劉若愚在《酌中志·遼左棄地》中的慷慨陳詞,他說:

    “萬一戎馬生郊,小丑犯順,卑職自甘捐軀報國。”

    這是劉若愚在表忠心,表明一旦出現膠著且緊急的戰況,劉若愚便願意上陣殺敵,為國捐軀。

    也就是說,“戎馬生於郊”主要是代表“戰況緊急的戰爭”。那麼,為何“生於郊外的小馬”會與“戰況緊急的戰爭”聯絡起來呢?其中有老子強大的邏輯。

    按照常理來說,古代社會中的馬匹相對還是比較珍貴的,所以,能夠繁殖後代的母馬一般是不會上戰場打仗的。在戰場上和將士一同作戰的,一般都是公馬。而小馬生於郊外,大抵是因為懷孕的母馬在郊外。為什麼懷孕的母馬到了郊外?因為戰爭。當母馬都被牽上戰場打仗的時候,說明戰況緊急,物資匱乏。所以,“戎馬生於郊”便成為老子以及後人用來形容緊急戰爭的一種說辭了。

    2、老子:天下無“道”時,小馬在郊外出生

    “戎馬生於郊”這句話出自《老子》,完整的句子如下: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這句話是在說,天下有“道”的時候,人們會驅使戰馬送糞種田;天下無“道”的時候,母馬會上戰場,以至於小馬在郊外出生。

    老子這裡將天下有“道”和無“道”說得比較形象,用生活中的具體現象,來表明人民的生活狀況。所謂的天下有“道”,也就是人順著“道”自然而為,沒有爭鬥,沒有吞併戰爭,這時戰馬就沒有必要上戰場了。於是本來是上戰場的戰馬,便因和平失去了戰鬥的效用,繼而用來運送種田用的糞便,這是一種盛世的表現,在熱愛和平的老子心裡自然是好事情。而天下無“道”,大抵就爆發了戰爭,當戰爭擴大並且十分激烈的時候,物資匱乏,戰馬不夠用,母馬都要上戰場,說明戰爭持續的時間比較久,且戰爭規模比較大、情況比較慘烈,這自然是老子所評擊的現象。

    3、老子以“戎馬生於郊”來暗示戰爭的激烈,繼而反思戰爭的原因源自“不知足”

    那麼道家老子為什麼要描述“戎馬生於郊”這樣的景象呢?老子是在藉著“母馬上戰場,小馬在郊外誕生”的情況暗示戰爭的慘烈,繼而引導人們反省引起戰爭的原因。

    關於原因,《老子》一書中也有相關描述: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也就是說,在老子心裡,戰爭大抵源於人心中不知足的慾望。老子認為,想佔有一切的貪慾,也就是所謂的貪得無厭,是莫大的罪過,而不知足則會引來巨大的禍患。如果一個人懂得知足,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有貪得無厭的情緒,繼而時時刻刻都會被滿足。

    基於此,老子透過慘烈的戰爭,深究人們發動戰爭的動機。在老子那個年代,戰爭大抵是為了爭奪名利或者資源等等。有時候,許多戰爭的爆發並非是客觀事實上的名利不夠,或者說資源不夠,而是人心中對名利和資源等的貪求沒有止盡。因為這種無止盡的貪慾,人人相爭,戰爭延綿。本來,人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發動戰爭,但是到最後,連母馬都要牽上戰場,也就是說,人因為戰爭而出現物資匱乏的情況,這可不就是得不償失嗎?如果大家都沒有爭奪的心思,自給自足,不僅不會出現母馬上戰場的情況,連本為戰爭準備的公馬,都會用以農耕,這樣的生活才是愜意自得的生活。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老子這是在用“母馬上戰場,小馬生在郊外”來反襯戰爭激烈的事實,繼而反思到戰爭爆發的原因大抵是人們心中不知足的慾望,並進一步提出了“知足之足,常足矣”的號召。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罪莫大於不可欲”這句話,王弼本,也就是王弼註譯的《道德經》裡面是沒有的,但是,河上公本、傅奕本、景龍碑本等都有,所以上文也加上了這句話。

    4、總結:“戎馬生於郊”暗指激烈的戰爭,此處是老子以激烈戰爭為引進行反思,提出人當知足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戎馬生於郊”其實是古代社會戰爭激烈時的一種社會現象,因為戰爭激烈,所以母馬要上戰場,繼而小馬就會在郊外出生。老子是藉著“戎馬生於郊”來暗指戰爭激烈,同時,順著激烈的戰爭,老子深究戰爭的源頭大抵在於人之不知足的慾望,繼而進一步指出,貪得無厭是莫大的罪過,是遠離“道”的行為。貪得無厭引發的戰爭最後會“回報”到人類身上,導致民不聊生,只有學會知足,才能懂得滿足,繼而便不會因為“貪”而“爭鬥”,沒了“爭鬥”,人們的更多心思在農耕生產上,於是物資在正常情況下便難以有所謂的匱乏一說,於此,母馬更不會上戰場了。所以,公馬在田裡幹活,實則是老子眼中的盛世景象;而小馬出生於郊外,則是亂世之象了。

  • 10 # 養生男人699

    單提一句而解有失其全而取其偏,應承前言接後語,才容易理解,你這是前言不接後語,語無論次,什麼是有道無道,什麼是走馬戎馬,天下有道則和平,無道則戰亂,天下和平則走馬觀花,天下戰亂則戎馬生涯,走馬是旅遊玩耍,戎馬是搏殺戰鬥,走馬於圈裡積糞,戎馬於效外戰鬥,

  • 11 # shareisgood

    【出典】 《老子》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釋義】 《老子》雲,天下無道,戰爭頻繁,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戰馬生馬駒於城郊。後世用戎馬生郊喻指戰爭頻繁。

    【例句】 ①不謂生戎馬,何知共酒杯。(杜甫《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2412)這裡用《老子》語,以生戎馬指戰亂。②戎馬生郊日,賢人避地初。(張南史《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3359)這裡以戎馬生郊喻指發生戰亂。

  • 12 # 姑酌金罍

    這是選自《道德經》

    天下有道時,用來打仗的馬用來耕地,

    天下無道時,用來打仗的馬都生於戰場。

  • 13 # 楊章林555

    有疑問才提問題:

    一、“戎馬”並沒有性別之說。

    二、“生”於郊,怎麼就一定是是指出生呢?生活生存不行嗎?服務(於戰爭)呢?

    我們還是從全文找答案。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原文如下: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

    人類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強壯的馬就會被用來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服務;兵連禍結,馬就成為了戰爭的工具,效命疆場。不知足帶來的災難最為嚴重,罪魁禍首就是貪婪,因此懂得適可而止的人生活是快樂的,這樣的快樂會伴隨一生

    分析:

    1、老子在這一章以馬為例。有道的,馬服務生活;無道的,馬用於戰爭。戰爭的根源在不知足,在貪婪,而快樂的前提是知足。

    2、“戎馬生於郊”,眾多的解讀是形容情況緊急戰爭慘烈,就是臨產的母馬也不能倖免於難。我們不妨提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問題。臨產的母馬,身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騎在背上人能無礙?馬速是戰士的生命,這種情況下的馬能跑快?除非該戰士作死。

    3、從前文來看。有道,馬為農業生產服務;無道,馬服務於戰爭。

    答、透過以上的翻譯分析,“戎馬生於郊”,只能解讀為:馬用於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一個玻璃心的老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