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波10555
-
2 # 熙研君
世界三大產油國中,沙特和俄羅斯相殺相爭,美國不會受益!
1.回顧3月9日的國際原油市場“黑天鵝”事件,沙特和俄羅斯減產相爭不下而由沙特突然發起的增產戰爭,主要目的之一是打壓美國頁岩油。
3月5日,沙特主導的歐佩克在與俄羅斯的原油減產談判中同意,在原有170萬桶/日的減產基礎上,再減150萬桶/日,即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主要是俄羅斯)共同減產。但第二天(3月6日),歐佩克最終未能與俄羅斯達成共識,談判破裂。
沙特阿美公司按照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將把最大可持續產能從 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原有減產協議將於3月底到期終止,從4月1日開始,歐佩克成員國可自由生產。受增產訊息影響,3月9日,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了25.89%(11.77美元/桶),盤中跌幅近30%,創下1991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最低觸及31.02美元/桶,收盤33.67美元/桶。紐約原油價格跌26.43%(10.98美元/桶),收盤30.58美元/桶。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沙特啟動油價戰爭,意在欲震懾俄羅斯,迫使俄羅斯重回原油減產談判。
俄羅斯與歐佩克減產談判破裂,普遍認為是劍指美國頁岩油。油價大跌使得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承壓巨大,不得不適度減產。沙特、俄羅斯敢於“三國殺”的底氣至少是來自成本優勢,沙特桶油成本最低,為8.99美元;俄羅斯為19.21美元,處於中游,對於油價下跌承受能力較強;而美國頁岩油的為23.35美元,常規油的為20.99美元,相對承壓較大。
因此,3月10日,俄羅斯方面稱,俄羅斯石油市場擁有可靠的資源基礎和足夠的資金儲備,能夠應對可以預見的油價波動,並能保持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競爭性;油價在25-30美元/桶範圍之內是能夠承受的。言外之意,就看美國如何承受和應對。不少機構解讀,俄羅斯如此應對也是因為美國製裁阻礙俄羅斯完成“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有所不滿。
2.然而,雖有美國同意減產的加入,4月10日的OPEC+減產談判一波三折,經歷撲朔迷離的震盪一夜,至第二天仍未達成最終減產協議。
臺北時間本週四(4月9日)晚上10點至本週五(4月10日)早上6點多,談判拉鋸戰整整持續了8個多小時,最終僅僅是形成了一份草案,據OPEC公告,草案內容大概是:OPEC+施行兩年期分三個階段的原油減產計劃:第一階段,OPEC+自2020年5月1日至6月30日,每天減產1000萬桶;第二階段,2020年7月至12月,每天減產800萬桶;第三階段,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每天減產600萬桶。該計劃將於2020年4月30日生效,但前提是需徵得墨西哥同意(墨西哥目前只同意每天減產10萬桶,而不同意每天減產40萬桶)。臺北時間4月11日,美國願意承擔墨西哥每天減產25萬桶的指標,但是沙特卻不同意。
因而導致談判會後油價不漲反降:紐約原油2020年5月期貨結算價每桶22.76美元,環比下跌2.33美元,跌幅達9.3%;布倫特原油2020年6月期貨結算價每桶31.48美元,環比下跌1.36美元,跌幅4.1%。
4月10日稍晚,G20能源部長會議結束,仍未就原油減產達成最終協議,但G20承諾立即採取措施以穩定原油市場,確保供需平衡。
實際上,沙特和俄羅斯減產相爭中,俄羅斯是要“捆綁”美國減產。市場普遍認為,受反壟斷法的限制,美國直接要求企業減產可能性不大。因此,美國主張市場調節減產,而非主動減產,如此說法令業界擔憂,即便減產協議達成,也未必有效執行。
在沙特、俄羅斯“鷸蚌相爭”中,美國不會“漁翁得利”。
回覆列表
不會的,美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可以滿足國內需求還可以出口。對於沙俄減產爭持不下會損害原油價格,反而會導致美國的頁岩油企業大面積虧損。威脅到頁岩油企業累計7000-8000億美元的債務。對美國來說是大大的利空,所以特朗普一直在兩國之間周旋期望達成較大的減產協議來提振油價。從而保住美國國內的頁岩油生產企業的大額債務及龐大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