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酒論電影
-
2 # 影視樂之者
題主“鑑賞”這兩個字,確實把我難住了!
鑑賞不同於觀看——
鑑賞強調的是主動的鑑別,而觀看則包含被動的接受。
要提高鑑賞電影的能力,難度比較大,過程也比較漫長。
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提高自身鑑賞電影的能力:
故事。電影產生的一般流程是這樣的——
編劇觀察現實生活——凝鍊、昇華生活中的素材——產生劇本——劇本經導演“二次加工”、演員的“三次加工”之後——透過鏡頭語言表達給觀眾。
《阿甘正傳》劇照:與其說丹中尉與“上帝”和解了,還不如說他與自己和解了——他接受了失去雙腿等殘酷事實……很多影片中都會出現關於“和解”這一“故事情節”——《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和年輕時犯下重罪的自己“和解”……再具體一點,電影就是以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為所有觀眾講述故事!
既然是“故事”,那麼,就必然會有起因、經過和結果;
同理,情節引人入勝、矛盾激烈突出、主題得到昇華,是一個好故事所必須具備的元素!
將電影與評書進行類比——只有好的故事,才能吸引人!
把電影當做一個“故事”進行剖析,是鑑賞一部電影的前提。
視角。既然電影是一個“故事”,那麼,誰是講述者?又是站在什麼角度在講這個故事呢?
《怦然心動》劇照。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女孩的“視角”與男孩的“視角”,對待同一件事情的認知完全不同!主觀來講:
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所有鏡頭,都是導演想讓我們看到的!
作者(導演)的視角很重要——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代入不同的角色,能體驗到不同的喜怒哀樂……
有沒有考慮過,《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才是真正的主角?之所以這麼說,原因有兩個:①故事是他講的。②RED是英文救贖(Redemption)的前三個字母。如果要鑑賞一部電影,我們必須找到那個“講故事的人”,還要確定“他”所站的角度(視角)。
電影“語言”。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語言”。電影也不例外。
既然電影是用影象和聲音來講述故事,那麼,影象與聲音,就是電影的“語言”。
《新世界》劇照。影片中的人物,不管是在室外還是在車內,都是汗津津的樣子,再加上隨處可見的抽菸鏡頭,這兩點從側面體現出了角色內心的焦慮……再細化一下,電影“語言”主要包括:
攝影、剪輯、聲音、表演、意識形態、風格等等。
瞭解並掌握電影的獨特“語言”,有助於觀眾更好的理解作者(導演)說講述的“故事”。
電影史。假設我們需要客觀的評價一位歷史人物的功與過,那麼,在此之前,我們至少應該清楚該人物在歷史中的具體定位;
《公民凱恩》劇照。影史難以超越的經典!同樣,想要鑑賞一部電影,我們至少應該清楚這部電影在整個電影史中的地位。
只有這樣,我們給出的評價才不會過高或過低。
結語提高鑑賞電影能力,是一個非常細緻且專業的過程——
不僅要改變被動看片的“壞習慣”,還需要培養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
不僅要有一定的“看片量”,還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
不僅需要犧牲一部分觀影樂趣,甚至還要“強迫”自己看各類不喜歡的影片……
總之,樂哥也一直在為提高自身的電影鑑賞能力而努力!
道阻且長。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記得點一波關注哦!
-
3 # YYY2251361900
多看電影,然後再把你所你得到的感悟寫下來,再去看別人的影評,為什麼別人有這麼多的感悟?而你卻寥寥幾句,再多參觀一些比較優秀的影評作品,再說了,你要有新奇的思路,比如同一部電影,他從那個封面解說,如果你思維活躍的話,你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再去解說。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感悟嘛,也不能說你錯,你也不能說他不對,對不對?
-
4 # 小樓星與月
多看電影,優先選擇評分高口碑好的電影,看後跟朋友分享觀後感。
買些電影鑑賞的書籍,學習分析電影的劇情表達方式,導演想要傳遞的思想價值觀。
-
5 # 觀乎心齋
提高電影鑑賞能力,這個說來且易且難!
怎麼說:最簡單的方法多看電影,題材不限,國籍不限,商業與藝術齊飛!這個自己就提高了!
其次:瞭解專業的電影知識,包括但不限於:導演、編劇、剪輯、美工、配樂等,有興趣還可學習電影立項,融資等製片人與監製的工作方式,都是你提高鑑賞能力的途徑!
最後:“功夫在詩外”鑑賞能力與個人修養密不可分,多讀書,多寫作,水平這東西自然就有了!
當然那時的你也就不會眼裡只有喜劇,還要抱怨這是因為生活太苦。
-
6 # 呼兒嘿呀唉
提高鑑賞力首先在選擇影片的取捨上,分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看到一部喜歡的電影,橫向看類似題材的優秀電影,縱向看同一個導演演員的作品,比如我喜歡《搏擊俱樂部》這電影,就會去把導演大衛芬奇的所有電影都看完。多看IMDB和豆瓣的高分電影,找到自己喜歡的電影型別。
-
7 # wu98283
提高電影鑑賞能力,我個人認為,就兩個字,多看,多看廣泛推薦的好電影,多看,別人的影評,配合影評多注意細節,鑑賞能力自然能提高。
回覆列表
我作為一個喜歡電影十餘年的愛好者,閱片近兩千,在此拋磚引玉,不妥之處,還請專家斧正。
一、付出耐心與細心既然你的目標是“鑑賞”電影,那麼你不能像那些為了消遣而看電影的人一樣,走馬觀花。看電影時要保持專注,不要三心二意,不要頻繁地暫停,不要快進、倍速播放,確保你的眼睛和耳朵接收到了電影中的每一個細節,“看到”是“看懂”的前提。
二、如何選擇電影如果一開始不知道如何選電影,最偷懶的方法,是按照各大電影獎項歷年的獲獎作品刷下來。比如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外語片,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評委會大獎,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等等,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等等。這些資料很容易找,網上一搜就有。
其次,可以參照人氣電影網站的篩選,imdb和豆瓣網的Top250都是在一個比較大的範圍內投選出來的、廣受觀眾喜愛的電影。
網友們一票一票投出來的結果,能反應出電影的人氣,但未必能真實反應電影的藝術水準。在專業方面,還是要多參考一些業內的權威雜誌,比如英國的《視與聽》、法國的《電影手冊》、日本的《電影旬報》等等,這些雜誌每年都會評選當年度的最佳電影,也會不時地製作各種各樣的榜單。
最後,鑑賞電影需要培養出歷史視角,建議看一些影史方面的專著(下面這本《世界電影史》就不錯),你可以按照電影的發展歷程,來逐一補那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接著你就會在很多新電影中都能發現對它們的模仿和致敬。
然後還可以讀一些知名影評人的文集,比如羅傑·伊伯特的《偉大的電影》。
三、“看不懂”怎麼辦一開始建議從奧斯卡的片單著手,因為奧斯卡選出的電影相對而言更通俗易懂,歐洲三大獎經常會選一些很艱澀、很風格化的電影。
然後看的同時自己要補習一些基礎知識,比如電影拍攝中的一些基本術語、視聽語言的原理、剪接的原理等等。你至少也得知道:大特寫是為了強調,平行蒙太奇是為了建立兩個事件之間的聯絡。
看電影首先是用心去看,看不懂就再看一遍:一部好作品,至少值得你細看兩遍。看時備一本筆記本,把你看到的亮點或疑點記下來,如果還是不明白,就去找“攻略”——但是注意,不是去網上找影評,因為現在的自媒體太多太蕪雜,影評質量良莠不齊,很多文字是純粹的外行見解,脫離了鏡頭語言本身的評議最多能帶給你一個新鮮的視角,但那不是真正的“影評”和“賞析”。
那應該看什麼呢?除了專業刊物和影評人的專著以外,就是看“拉片”影片,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去分析一部電影,導演為什麼這麼排程,為什麼用這個配樂,演員為什麼用這種形式表演……在b站上有很多不錯的up主會做這類影片,另網路上還有一些知名導演的公開課,為免廣告嫌疑我就不點名推薦了,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到。
四、多去電影院、多去看影展就像我們學語文、學英語需要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看電影也是一樣的。有條件的經常去電影院看看現在的熱映片,各種題材、各種風格都看一眼。現在有些商業電影喜歡過度營銷,實則粗製濫造、質量很低,但是也沒關係。看好作品能學到東西,看爛作品也能,如果你看了一部不好的影片,能夠很系統地講清楚它的缺陷在哪裡,那對你的鑑賞水平也是個很大的提升——批評跟鑑賞是一體兩面。
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去多看看影展,國內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西寧FIRST青年電影節……都是不錯的,除此之外各大城市也會不定期舉辦一些大師展映、經典重映之類的電影文化交流活動,多留意這些資訊,多去看看影展。去影展就不只是單純的看電影,你還有機會參加電影創作者的交流會或是其他周邊活動,還可以認識很多志趣相投的熱愛電影的人。常言道: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讓自己沉浸到這個氛圍中,能夠讓你更快地進步,也能讓你更好地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