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鬥學生心理

    說老師看不起孩子的一定是某位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孩子的父母。會覺得因為老師給自己的孩子佈置的作業比較簡單、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而感到壓力,這種壓力下理智的家長應該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把成績提高上去,而不是“找老師算賬”,是老師看不起孩子嗎?是老師在鄙視孩子嗎?

    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的發現自己孩子的不足,知道自己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先花時間把孩子的基礎打紮實再想著快速提高的事情,這才能幫孩子穩重求進。對老師來說,一個班級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參差不齊,老師分層佈置作業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展開的教學行為。

    我相信學習在分層的中上層的家長一定會很贊成這樣的做法,因為如果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的紮實,就沒有必要在基礎題型中不斷的重複刷題,但是對基礎掌握不是很紮實的孩子來說,“刷基礎”的題型真的很重要。

    我覺得更多時候是家長覺得自己丟了面子,自己的孩子因為在做的是基礎題就會感覺“很吃虧”,而實際情況是如果孩子的基礎不紮實,盲目的追求難題、挑戰題型,對孩子來說不是好事,難題孩子不僅完成起來有難度,理解起來很困難,沒有紮實的基礎,孩子盲目的追求難題,這種“追求面子”建立起來的自信遲早會崩塌!

    一個理智的家長該多重要啊!一個敢於承認和接受自己孩子成績不是很理想的父母是需要勇氣的,而敢於冷靜下來幫助孩子打基礎的家長才是真愛自己的孩子!

  • 2 # 我是韋教官

    大家好,我們是《教育界觀察》,作為研究青少年教育的專業機構,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最合適的。

    對於“老師按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的做法,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認同和讚賞老師這樣的做法的。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學習能力不同,不能完全理解老師所上的課程,也不可能完全能夠理解同樣的作業難度,所以根據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能夠很好的針對學生的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教育,這樣的方式方法應該得到提倡。

    而部分家長對此的看法是認為“老師看不起他的孩子”,對於持這種觀念的家長,我們想說的是,你真的錯了,老師只是針對學生的個性和接受能力佈置作業,本身沒有任何的問題。如果你的孩子只能理解一般的水平,而老師卻給他佈置高難度的作業,那麼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需要秉燭夜談到天亮了。

    所以,作為家長來說,有時候不能過多的干預老師的課程,畢竟老師是專業的,當然如果發現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有問題,或者家長覺得有更合理的地方,也可以跟老師進行溝通,以便做好更合理的課程。

  • 3 # 無良HR

    這不是歧視,這是因材施教啊。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對此也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老師佈置作業的時候其實也很不知所措。佈置的難了,成績好的學生很適應,但是成績一般的學生就跟不上了。佈置的簡單了,成績好的學生就得不到合適的練習,覺得太簡單了。即使是佈置的難度適中,也很可能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沒什麼難度,成績差的學生依然覺得很難,跟不上,做不了。

    而老師按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就會很好的改善這個問題。成績好的學生做難度較高的作業,成績一般的做難度適中的,成績差的學生做難度較低的作業。這樣大家可以各有所得,互不影響。

    而有家長覺得老師這種操作是歧視自己孩子,真的是無稽之談。成績好的學生的家長肯定不會這樣說,發表這樣言論的家長,肯定是孩子的成績一般,所以很怕做了簡單的作業,就趕不上其他同學,或者怕自己在其他家長面前丟了面子,所以才說老師歧視自家孩子。

    其實,自家孩子有幾斤幾兩心理沒點B數嗎?真的讓他去做那些難度高的作業,他做的了嗎?其實作業做不出來是很讓孩子受挫的一件事兒,孩子一沒自信,在課堂上也就更不願意聽了,反正聽了也做不出來作業嘛,那還聽什麼課呢,最後惡性迴圈,就真的再也趕不上了。

    而老師的這種做法,讓成績一般的學生去做更基礎的東西,正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有能做出來的作業,才是自己的收穫,那種難度很高的作業,做不出來還不是枉然,還佔用了學生寶貴的休息時間,導致學生第二天上課沒精神。

    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尊重老師專業的操作,也給自己的孩子一點時間去成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讓他從基礎補起,循序漸進的去改善自己的成績。

  • 4 # 李雷博士

    現在的人啊,惹不起。明明是幫你,結果反被批判。前幾天,有個老師替女性說了句話,他覺得現在的教育考核對女性不太公平,所以建議在考試裡,對女性考核進行改革。然後呢,被女權主義抨擊歧視,被拉出批判了一番。這次,老師明明是為了學生好。因材施教,這一點在兩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這種思想了。在《論語》裡,記錄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段話大體是孔子對兩個弟子的教育,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於是就鼓勵他臨事果斷,一個逞強好勝半死不周全的就全他多聽別人的意見。可以說這是關於因材施教最早的記錄之一。孔子不愧是大教育家,也是最早注意到人的差異性,並且找教育裡實現了差異性教育的一個人。時間已經劃過了2000多年,為什麼到了今天,反而不如古人了?這不是倒行逆施嗎?在我看來,老師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正確和有益的。雖然有教無類,大家都可以接受教育,但教育不應該抹殺人的個性化,承認個性化,是多樣世界的一個基礎。每個人都不一樣,身高長相體重,性格愛好智力各有千秋。千篇一律的教育,一條線的卡死,不正是我們一直以來批判的教育問題嗎?為什麼當人開始改變教育的時候,卻恐懼了,甚至攻擊這是歧視?是敏感過度?還是說,對於差異化教育,更多的是一種葉公好龍呢?

  • 5 # 蘇蘇老師當媽媽

    我覺得這是家長的自尊心在作怪,跟老師沒關係。

    我孩子的數學老師恰恰相反,特別喜歡佈置硬性任務。明明我兒子的計算能力已經非常ok了,他仍然要求每天100題表內乘法。雖然只是浪費兩分鐘,但是真的覺得特別沒價值,感覺老師特別死板。

    我就特別希望遇到一個分層次佈置作業的老師。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作業效果事半功倍。

    其實對老師來說,作業品種越多,批改難度越大。願意佈置個性化作業的老師。我覺得都是很負責的老師。

  • 6 # 過期jk墨夔夔

    我覺得這件事是完全可行的

    因為在我高中的時候就很明顯,所有人的作業都一樣,但是大家又都成績不一樣,作業一樣,但是我們會做的不一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抄作業,不做作業的現象。更有因為作業做不完整天熬夜寫作業的,就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寫不完的。這樣長久下去也就失去了做作業的意義,也使學生們不想寫作業了。

    學而時習之,才能讓我們有效的學習記憶學到的知識,作業也是這樣的作用,為了鞏固大家的知識,加強大家的記憶而存在的。

    因此按成績分層佈置作業,可以說是一種因材施教的典範。根據學生的不同成績佈置作業,既能給學生合適的適合自己的作業量減輕作業負擔,更能夠讓學生能夠更有信心,自己的作業會做能做好,也就使學生多了自信心和學習的動力,還不會讓學生失去做作業和學習的興趣。總的來說,按照成績分層佈置作業,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綜上,我認為老師的做法很對,也不存在看不起成績差的孩子的意思,而是出於孩子自身的考慮。

  • 7 # 葉君喻

    因為華人有一種常見的心理:害怕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怕是因為我們不夠優秀所以和別人不一樣,我們怕是因為社會在欺負我們所以形成我們不一樣,我們更怕不一樣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就是個失敗者,是下一階層的人。

    因為我們長期被鄙視,所以形成了固有的一種心裡上的病態潛意識,就是我們要和別人一樣,甚至做的比比人更多才是好的、優秀的。所以我們對這種形式上的區別很敏感。

    在你的教育過程中是不是常常有人說,你去做什麼吧,這樣比較好,你會更優秀。但應該很少有人說,孩子去吧,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可是大家都忘了,很久以前的中國古代之後,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橘生北為枳,生南才為橘,才是我們所想要的。

    南北就好如學習培養的環境和方法一樣,想得到最後的果實,我們更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環境和學習的方法。

    而且我自己是學生來著,我能明白很多時候,同樣的作業對於不同的同學來說,看起來就是天差地別的。

    比如我那個時候偏科,我英語差,一樣的英語作業別人二十分鐘解決,我可能要寫一節課。

    語文作文,我可能四十分鐘寫完,但也許有同學要寫一天。

    不但正確率和效率低,還容易挫傷自己學習這麼科目的自尊心。

    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甚至上課開小差,打遊戲什麼的。

    最後,我們應該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別人不一樣沒什麼的。

    所謂板凳寬扁擔長,大家各有各的長處,不需要過分質疑什麼。要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孩子。也應該讓孩子明白這一點。

  • 8 # hoody魚愛讀書

    身為一個有二十六年教齡的小學老師,當我問老媽她怎麼看這件事,她的第一反應是,家長也太偏激了吧,老師這不是為學生好嗎?

    的確,老師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任何一位老師,都不希望自己班裡的孩子學不好,都想是想盡辦法怎麼才能讓孩子的成績提高。這位老師的做法確實值得表揚,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完成作業,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家長們一天喊著孩子太累,減負減負!然而等老師真的減負了(而且是有科學依據的依據層次來減輕學生的負擔),家長又不願意了,什麼意思,我們孩子就笨,就完成不了其他孩子能完成的啊!雖然在每位父母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但是還是要考慮實際情況,真正地為孩子著想啊。試想,等這些家長的怒氣消去,再回過頭來想老師說的話,難道不對嗎?與其埋怨老師,不如想著怎麼趁此機會,自己負點責,多瞭解瞭解自己孩子真正地學到了什麼程度,自己費點心,和老師一起努力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

    老媽的第二個反應就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了,這個老師真是傻,出力不討好,而且其實分層也沒多大意思。

    我很疑惑,問為啥?老媽說,老師統一佈置作業,肯定是從大部分人的角度出發的,所以學得好的,早早完成作業,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學得差一點的,多用點功,縮小與別人的差距,分層了反而不好,容易產生惰性,讓學生不思進取。

    我覺得身為一名一線教師,老媽的話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我們在一味說分層好的時候,其實它也有一定的弊端啊,所以說,考慮事物得全面。而且,統一佈置作業,也可以成為衡量學生有沒有跟上大部隊的一個手段,大部分人都完成了,孩子沒完成,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是落後了,還超額完成了,那就說明孩子最近學得很棒。

    而且說了這麼多,關鍵還在於家長,你是不是真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是不是真的知道孩子學的咋樣?負責人的家長,是不會一味埋怨老師的,而是從孩子身上找原因,為什麼沒跟上,為什麼成績差?在和老師溝通的同時,自己也有針對性地為孩子輔導功課,努力讓自己的孩子跟上去,這才可以稱得上是合格的家長!

  • 9 # 曾敏敏老師

    一個班級往往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都不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能很快就理解老師講的內容,並且很輕鬆的完成了基礎的作業題,有時間去做提高的題目。但是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同學可能本身聽課就很吃力,做完基礎的題目就已經費了很多力氣,再讓ta做提高的題目,必然是吃不消的。

    很多情況下,老師不會有這麼多精力,去關注某一些學生的個人情況,而是儘量滿足大多數人的學習狀態需求,讓大家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這位老師能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佈置作業,其實是給自己增加了工作量,而受益的卻是學生,好的學生可以繼續保持,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打好基礎。

    關於家長的表態“看不起我們孩子”,或許是家長多慮了。

    家長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家長的攀比心理,讓他們覺得非常不平衡,又不客觀看待真實情況和自己孩子的情況,這樣既給孩子壓力,也誤會了老師。

    所以,家長需要明白的是:

    ①不是說學習好的學生一定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天賦,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靠本事吃飯,行行出狀元;

    ②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在某一門課上學的比較吃力,必然在另一門課上回更有天賦,比如有的學生不擅長物理,數學等理科,但是卻對語文,英語等文科科目非常感興趣,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去拿自己的弱項跟別人的強項比,而是應該發展好自己的強項,同時補足自己的弱項,形成自己的特色。

  • 10 # 楊常曉道

    其實我有點驚訝於這類家長的觀點。老師按照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這明明是一種個性化、專業化的體現,不太理解為什麼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應了一句話,現在的老師越來越不好當了。

    一個班級內,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有好有差,老師按照孩子的成績佈置作業,這是在經過考量學生的水平後,進行的“私人訂製”。這種做法可以說能夠更好的針對孩子們學習程度中遇到的不同問題,合適的進行查漏補缺,這樣的做法也讓孩子能夠提升更快。況且,自古萬世之師的孔子就告訴我們需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

    另外,在網上經常看到家長朋友們這樣的吐槽,孩子們的作業太多,做到很晚才能睡覺,影響孩子長身體。導致這樣的現象,其實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知識水平和作業的難易程度不匹配,所以老師按照成績分層佈置作業,也能緩解這一現象。

    我還想為我們的人民教師說一句,其實按照成績分層佈置作業這樣不僅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而且也更讓老師勞心費力,如果老師們的初衷真是瞧不起學生,那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真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多多理解人民教師。

  • 11 # 勇者從來不懼

    在網上經常看到有說,家長吐槽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按成績分層佈置,認為是對孩子的歧視,大鬧學校,質問老師的事情。

    但是現在由於有中考高考的存在,學校和老師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基本上都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安排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盡相同,一個班裡有幾十個學生,總有學生成績拔尖,也有學生成績墊底,不可能都是第一名,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情況,古代萬世之師的孔子就告訴我們老師需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教學,然而,這導致了很多家長認為這是歧視他們的孩子。

    小編我個人認為這個方式是爭正確的,正所謂飽漢不只餓漢飢呀,只有親自經歷過了才知道。我從初中的時候老師就用這種方式,還挺管用的,當然本人的家長也是支援的。不僅僅初級教育用這種方式,高階教育用,我們大學的英語還分A,B,C三個等級呢。如果讓成績一般或墊底的學生做拔尖學生做的題,只會打擊他們的信心,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老師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小編我這裡希望各位家長能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

  • 12 # 你好難忘38

    教育一直是社會中一直被人們拿起來反覆說的問題,教育體制和學校管理也一直是家長們的“心頭病“”。

    題目中提到的“老師按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我不認為是一種歧視行為,反而是對於學生們的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

    首先,分層佈置作業可以讓基礎沒有那麼好的學生鞏固基礎。只有基礎知識掌握牢靠,才能一步一步掌握從基礎題變化了的難題。

    其次,分層佈置作業雖然讓家長孩子看到了自己處於那種階段,但這何嘗不是一直自省。就是對於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認清自己成績的定位,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這種提高將是顯著性的提高,因為你的成績上去了自然就會到上一層的學生行列,這是一種激勵過程。

    換句話說,分層佈置作業就等於變相的按成績分班,如果家長可以這麼想,是不是就會覺得還可以接受了呢?成績是明擺著的,小小的對於自尊心的刺激是對學生的大的激勵!如果還按照我們之前的那種教育方式,所有學生作業一樣,那麼普通同學可能是受益方,差生還是跟不上,好學生又會覺得太簡單,反而不利於班級或者學校發展。

    我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分層佈置作業在附上成績好的一層的學生對於稍微沒有那麼好的學生的幫助,那麼這個教育才是最完善的,從小學會上進和互相幫助。

  • 13 # 萌萌噠的胡巴

    其實這個情況類似我們小時候每一次月考結束,老師會按成績來分配我們的座位。我們也曾經歷這些事情。不知道你們是作何感想?

    (那個時候的你是一名學霸還是一名學渣?)我們現在討論的學生的成績是中等的或著稍微差點的。人有千千萬萬種。我列舉幾個小孩子的想法。第一種、樂天派的小孩。這些小孩不會太在意這些做法,反正在哪裡坐都是坐。在那裡坐都可以開開心心的。這些小孩我們是不用那麼緊張他們。

    第二種、敏感的小孩。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一些人內心相對起來脆弱些。內心敏感的小孩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老師按照成績分配作業、分配座位,都無疑給他們一種暗示。這樣給他們一種自卑的想法,學習成績會越來越下降。這樣做的話,老師的本意沒有達到,得不償失。

    第三種、反彈類的小孩。這些小孩遇到這些情況會奮發圖強的讀書。因為老師那樣做,無疑是給他提了個醒。他開始努力學習。

    老師這樣做也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如果家長不能接受這個做法,你可以想一下在我們上學以來是不是分了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是不是從小就開始分了成績好壞?所以社會現實就是這樣!但是我還是希望,社會、老師多考慮孩紙們的感受。不要那麼直接。

  • 14 # 盧初夏皎皎

    現如今老師的處境是很尷尬的,不僅要接受學校領導和上級教育部門的各種指示和意志並良好執行以求得飯碗,也要接受學生和家長及社會的質疑和不理解,這是很為難的。

    分層佈置作業老師本是一片好心,從教育的專業層面來講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在同一個教室上課,學習同樣的內容,有的孩子只需要講一遍就能懂,有的孩子需要講十遍,有的需要講二十遍還不一定懂,對學習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課後作業實行的本意是檢查學生對本堂課的掌握程度以及多練習以鞏固知識。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理解能力也不同,有些學生的基礎好,就可以佈置一些難度高一點的習題去激發他的思維能力,這些較難的習題對有些基礎差的孩子來說就和天書一樣,本來就似懂非懂,還做些較難的習題,這隻會讓基礎差的孩子感到厭惡,對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沒有學習的動力。

    分層佈置作業作業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減少了學生間抄襲作業的可能性,因為大家的作業都不一樣,沒得抄了,跟自己一樣習題的和自己的學習水平都差不多,彼此還可以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將相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一組,在學生心裡建設層面有積極意義。學生不會因為同伴總是會,自己總是不會而否定自我,喪失信心。也有利於學生學習到同組中同伴的學習方式。

    家長們之所以會有“老師看不起孩子”的這種想法,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忽視了,分層對待,其實就是人本身的共性在作祟,覺得別人有的我為什麼沒有,認為老師區別對待,殊不知這樣因材施教才是對自家孩子最好的選擇。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因材施教,說不定能更好激發孩子的能力,讓一個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跟著成績優秀的孩子一起學習,做同樣的作業,也會給成績不太好的孩子造成較大壓力,聽不懂學不會時間久了,最終會讓孩子產生反正我努力了也不會乾脆放棄的想法 ,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家長和老師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分層次佈置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實施性,但要注意把握好度

    分層佈置作業老師也會很累的,你想,本身如果大家都做同一份作業,那麼老師只需要按照這一份的標準批改就行了,不過就是個數量的問題。而分層佈置作業,老師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人水平和學習計劃去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相當於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如果不是真正為學生好負責任的老師,我相信沒有幾個老師願意這樣做的,誰願意多幹事呢,有這時間拿來休息休息豈不更好?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多理解老師吧,不要輕易下定義。做一個老師不容易,當一個好老師更難,每一個優秀的孩子的背後,不僅需要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

  • 15 # 影零亂

    我覺得按成績分層佈置作業並不是歧視,而是因材施教。

    因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理解能力較強,在課堂上就幾乎理解消化了所學知識,並不需要寫太多的作業來鞏固,這樣也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

    成績較差的孩子沒有好好理解課本知識,只有安排適合他們的作業才能達到讓他們溫習功課的效果,老師們也是為了他們好啊。

  • 16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這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方法值得鼓勵和借鑑,在教育中我們經常會說,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這確實是一句教育名言。

    做課外輔導多年,發現最能提高學生成績的是一對一輔導,因為針對性強,大白話說就是能找準問題 對症下藥,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上課進度,內容和難度,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做到較高的匹配,所以容易出成績。

    這位老師的做法應當受到鼓勵和推薦的,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任務,不同的學生,所能學會和接受的必然不同,如果全都是同樣的練習題,勢必會出現對於學的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太簡單了,打不到複習鞏固強化的目的,對於學的弱一些的學生來說,什麼都是難的,基本不會,同樣達不到複習鞏固的目的,讓老師也很為難。

    透過分層練習,讓不同接受層次的學生做不同難度的題目,都能學有所得,練有所獲。

    與出同樣的題目想比較,分層練習,對老師的出題和作業修改都提升的任務量和難度,老師不辭辛苦這樣做還落得家長的不認同,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只能說明某些家長的觀念太落伍了。

    與其去抱怨老師 還不如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中的問題,迎頭趕上,這才是第一要務。

  • 17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都說現在的孩子脆弱,在我看來,家長比孩子更脆弱。

    批評,是看不起他家孩子;

    留堂,是看不起他家孩子;

    少留作業,是看不起他家孩子;

    多留作業,也是看不起他家孩子……

    像我們輔導機構,有時會拍一些孩子認真學習的圖片,總有家長要求給他孩子特寫。

    唉,要我們怎麼說呢……

    感覺孩子上了小學,家長還停留在幼兒園……

    恨不得搶到所有愛的關注。

    長點心吧,家長們。

    自家的孩子是啥樣,難道還沒有點數麼?!

    何必自欺欺人,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

    家長越是被害妄想症,

    孩子越是脆弱、不上進,更談不上獨立與成長。

    也就是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越沒用……

    何必呢,吃力不討好!

  • 18 # 旺旺小青豆

    老師按照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的做法理念其實和大學裡面的英語分班是一個道理,因材施教。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剛步入大一就按照成績分為abcd班,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學習內容難一些,成績差的學生上課內容簡單一些考試相對來說也簡單一點。老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大致分為幾個層,然後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再去有針對性的批閱,老師都不嫌麻煩,家長怎麼還有意見了。

    家長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因為自己家孩子成績的落後而感到自卑覺得老師在歧視,家長一定要擺正心態,說不定這樣孩子成績提高的還更快呢啊。

  • 19 # better慢生活

    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做法!

    原因有三:

    對老師自己而言,按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是一件很繁重的任務,大班學生六七十人,如果按照每個分數段都佈置不同的作業,而後進行批改,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在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任務,會嚴重影響老師自身的休息和正常教學活動,

    試想,如果連正常的教學活動都無法進行的話,還談什麼提高成績呢?

    對於那些被分層佈置作業的學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心理暗示:

    “我的成績不行,沒有其他人好,不需要去做那些太難的題目,只需要將老師佈置給我的作業完成就行了”,

    不同層次題目難易程度不同,也同樣適於不同成績段的學生來做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學生僅僅只做自己會的題目,對於那些有難度但是並不是無法攻克的題目置之不理,這還怎麼提高,在加上心理暗示,學生的水平估計也就止步到此了吧?

    對於學生的家長來講,肯定無法接受,雖然孩子的成績自己的家長肯定知道,但是你讓家長們這樣接受自己家孩子不行的事實,我相信即便是那些沒有發聲的家長也是有怨言的,只不過是教養好沒有出來鬧事罷了!

    所以說按學生成績分層佈置作業的做法,是不太可行的,尤其是在現在的應試教育背景下,在高考的大軍中掉隊了只能自己爬起來追,想考一個好大學的學生根本不需要老師的太多廢話,他們只需要老師在他們沒有方向時點亮一盞燈,這就夠了~

    與其想換個方法佈置作業來提高整個班級的成績,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氣氛,學生愛聽你的課自然就沒有學不會的說法,即便有也不會很多,課下的時間足夠諮詢老師了!

  • 20 # 教賢育能謂教育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差不多就已經想到了大家會怎麼回答,大致的看了一下大家的評論,果不其然。有褒有貶,各抒己見。但是絕大多數的朋友是站在這個老師的立場上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正確的觀點。作為一個老師想要讓每個孩子學會東西,真正領會到每個知識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孩子們的成績不一致,接受程度不一樣。在課堂上老師要儘量的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假如說老師在講了一道題目後,課堂下面的互動與迴應的人數非常少,只有寥寥無幾的那麼幾個人聽懂,那麼這個題目是白講的,這個老師肯定會重新再講一遍,直到有了大多數的人能夠聽明白才算是成功。當然想要讓每一個人都聽懂,這也不太現實,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如果在一個題目上過分的浪費時間是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的。這個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來合理的安排作業任務,這就說明老師真正的對每一個學生都瞭解了,是一個真正負責的因材施教的好老師,我想這種老師肯定不多。因為在我們記憶裡所有的老師都是同時佈置一樣的作業,哪位同學沒寫完,老師就會找他“算賬”,根本不會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其實寫到這裡我覺得我們在上學的時候應該也見到過這種現象。比如有的同學老是不交作業,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不交作業,他告訴老師自己不會做,或者說自己寫不完,然後老師就告訴他:“我不要求你和其他同學一樣,你把你自己會做的寫完就行。”或者說:“你就寫什麼什麼吧,寫這你總會吧,好好寫,別忘了交上。”這種情況我覺得大家應該都有見過,他雖然不同於這位老師的做法,但是至少我覺得也是一種負責的表現,也是值得表揚的。對於一些家長所說的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的說法,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你的孩子一定就是那個差生!老師沒有惡意,你需要做的是理解和引導孩子不要往歪處想,讓孩子也明白老師是為自己好,沒有歧視自己,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更好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強大。當然老師在採取這種做法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方式和方法,以及說話的語氣,注意維護一下孩子們的自尊心,將自己的說法跟孩子們講清楚,讓他們明白成績的好壞不是評定一個人的能力的唯一標準,自己的做法也是為了讓你們能變得更好,千萬不要讓孩子們多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軍事節目把武器介紹那麼詳細不算洩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