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範兒必須有
-
2 # 朱亮大叔
黑、白是兩極,而彩色是中間,兩極中和產生中間,所以黑白是彩色的源頭,是需要朝聖的,中間彩色則是兩極黑白的產物,需要被溫柔地愛。
-
3 # 小林黛玉
用顏色比喻生活與生命中不能得到的遺憾,這種比喻倒是十分恰當的描述了人生十之八九與那一二之間的對比。
人啊總是希望自己不停的索取,得到,卻不知道得到一樣就意味著必須以失去一樣作為代價。色彩裡,黑白是註定被淹沒和失去的,在黑白裡,色彩也註定不能被展現出來。黑夜如果有了太陽,就不是黑夜,就沒有黑夜的獨特與寂靜,白天如果沒有了太陽,那也就不會有這絢麗多彩的世界和籟以生存的世間萬物。
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得到,也不可能永遠都在失去。
佛說,一切有為法,皆為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說的便是如此。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不過是想的複雜了,便覺得他是複雜的。人生,本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偏要附加如此多的奢求與慾望,所以總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
-
4 # 布衣小幫
汪曾祺《人間草木》在黑白裡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裡朝聖黑白。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或許每個人理解都不一樣吧,黑白簡潔,低調,單純果斷,彩色絢麗,張揚,圓滑勢力。在黑白的世界上追求人生的豐富,在彩色的世界中保持黑白的果斷。映射出人生哲理與境界,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好好生活。
-
5 # 愚人覓知音
如果聯絡到實際生活中的話,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在單純的生活中時,希望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而我們一旦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們又會回憶過去的單純生活。
黑白的世界裡,我們只能體會到一種空洞的重複,如此我們便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我們就會努力的追求較多彩的生活。我們可能拼命地加班,我們可能拼命的學習,希望有財富,有文憑,有了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想象,就有了一種動力。
等到我們真的進入理想的大學,再順利畢業得到文憑,再得到財富,最後有了房子、車子、女人以及各種各樣的飯局,我們在開始的一兩年裡覺得很快樂,虛榮心也得到滿足。
隨著時間推移,房子裡的裝修看膩了,車子很費油,女人有點不太溫柔,飯局中充斥著套話、假話,晚上因為思考工作中的煩惱事而失眠。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累,一顆心無人能理解,就開始回憶起童年。雖那時的飯菜只有青椒炒雞蛋外加米飯,但腸胃好消化,就餐環境也清靜。那時候一覺睡到自然醒,第二天神清氣爽。又會覺得簡單的生活真好。
汪老先生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眼前的東西一定要珍惜好,不要因為擁有就覺得它們不珍貴。如果不珍惜,等你失去它們的時候,你一定會無比的痛惜和留戀。
-
6 # 睿媽愛讀書
心情浮躁時,會讀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暖黃的燈光下,倚在床頭。跟隨先生的文字,如一首清新的小夜曲,有一種魔力,使我沉浸在其中。
我尤其喜歡這句“在黑白裡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裡朝聖黑白。”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想起了美學大師朱光潛曾經寫過:“我等了這麼久才存了這麼多落葉,晚上在書房看書,可以聽見雨落下來,風捲起的聲音,這個記憶,比讀許多秋天意境的詩更為生動深刻。”他們的語言都透著禪意,有一種無言之美。
文學是以語言來描述意境,大師級的語言往往能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汪曾祺先生曾經說過:作家的語言決定於作家的氣質。他善用色彩來描摹這個世間的美好,讓人感覺溫暖、智慧、有煙火氣息。
讀著這些文字,猶如潤物無聲的春雨,為我們拂去心頭的燥熱,遠去的靈魂被一點點召回,徜徉在這簡約而又有無限意境的文字中。
我們可以用一句詩來理解這句話: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麗,就在於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
有缺憾,才有期待,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不幸福,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
正如汪曾祺先生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受過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始終保持著豁達和樂觀的心態,就如先生所說: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如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以上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有用。
我是@我們一年級,酷愛閱讀和寫作,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共享文字的魅力。
-
7 # 深海書社
這句話透著儒道結合的思想:無為而無不為。既要超然於物外,又要入於塵世之中,充滿著思辨的色彩。
理解一句話,用我們高中所學過的閱讀理解方法來說,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關鍵詞。
在這個句子裡,關鍵詞有“黑白”“彩色”“溫柔”“愛”“朝聖”。這些詞,應當都是有其特定含義的。以下我以我自己的理解來一一闡述一下。
一、彩色與黑白:對比的手法及其象徵意義一看這個句子,我們很顯然地能意識到其中有一對反義詞。而理解這兩個詞,是關鍵。
汪曾祺的文章,以美見長。世間的風物在他的筆下皆化成文,文風鮮明流暢,而從文中亦能窺出他的生活態度。
我認為,彩色與黑白,是象徵著生活中的繁複與簡約,是兩種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的象徵。我們的日常生活,素材實在是夠多了,若是毫無保留地去體驗,難免會陷入迷茫的境地。
世俗的繁雜很容易擾亂我們的內心,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黑白。
我覺得這裡體現著老子的道家思想,“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需要守護好內心的一方淨土,擁抱黑白。
當生活平淡之時,我們亦不能因為生活中多了色彩,就對其大加鞭撻。而應該順應自然,去擁抱他們。光有黑白的生活,是不夠味的,也不夠灑脫。太超然,反而更加不現實。
二、溫柔地愛與朝聖:不同的動作,代表著不同的態度“朝聖”,是一個更為信仰化色彩的詞。對於黑白的追求,是要抱著一種朝聖的態度的,而不是隨意地。必須心誠,心懷景仰。如果心不誠,是根本無法達到這種境界的。
對於彩色,是要愛,要用心去愛,去包容,去理解,去感悟,更加地接地氣了。
根據上面的分析,對於入世與出世的兩種態度,必須也是要用這兩種方式才能夠達到的。
三、給我們的啟示我覺得這一句話,不僅僅給我們以生活上的啟示,在寫作中也是如此。汪曾祺是寫作的好手,我們有非常多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既要有入世的覺悟,去體察萬物,又要有出世的決心,跳出萬物來觀察萬物。在寫作中也是如此。
當然,在生活之中,我們也要能夠堅定地做自己。無論黑白,或是彩色,唯有做最真實的自己,那才是達到了真正的“愛”與“朝聖”。
-
8 # ggxx高高興興
直白點“吃著盆裡的,還想著鍋裡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山望著一山高”,總結是人類總是在追求理想和創新的路上。
-
9 # sz糊塗小老太
汪曾祺的(在黑白裡溫柔的愛彩色,在彩色裡朝聖黑白)。我個人理解是在鬱悶,痛苦,消極,生活困難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有那麼一點希望,有那麼一點嚮往。寒冬臘月的時候想著冬天來臨春天的到來還會遠嗎?傾盆大雨無處可躲避時,突然看見遠方的彩虹。
有好的工作,嶄露頭角,工作得到老闆的肯定,工資,職位都有很好的提升,春風得意。家庭美滿,老公孩子們都工作順利,惹人羨慕。
假如就此得意下去,不思前想後,不顧全大局,不承上啟下,只管自我陶醉在自己成功的喜悅中,那是要載跟斗的。同樣有了成功也要好好檢討自身的不足,那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才能,更好的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回覆列表
大師級人物,除了表達我的敬仰,嘗試從我的層面來揣摩,絕不敢有半點褻瀆之心。
古人留給我們一句極其經典的相對論:“過之則無不及”,按照這個理解我想我大概能明白汪老的思維,你可以假想如下場景: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個藝術殿堂,在萬紫千紅中的一抹黑白;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個場景,在黑白照片中唯一的一張彩色照片,哪怕這是一種泛黃的彩色照片。
你會注意到什麼?
這是獨樹一幟的風範,還是世間絕色的格調,這是否代表了凡塵俗世中不一樣的堅持,亦或者這就是大師眼中那一束不同的煙火,畢竟在平凡的世界中鶴立雞群者,你必須有看透“木秀於林,風必吹之;人秀於群,眾必毀之”的豁達和禪心,也得有“大丈夫當如是”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