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4
回覆列表
  • 1 # 夏雲國書法

    對於指實掌虛的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有一定的誤解。尤其是對指實的誤解,那要不要執筆時緊握筆管那?

    從古代的畫中用可以發現古人是三指執筆,或者是二指執筆的方式,而晉人在書寫時透過手指的捻動調整筆鋒,這就要求在指筆時手指要放鬆,這樣有利於手指的捻動,其實是一種虛的狀態,此時只要筆不掉即可。而一旦在行 筆的過程中隨著筆管的捻動,手指會對筆管施加力量,此過程中的用筆是實的。

    古有王羲之從背後去拔王獻之的毛筆而不得,如果是真的話,那有可能就是獻之在運筆的過程當中,筆畫在行進時,而不是在停滯時。

    所以這個指實還是要分時間,是在執筆時,還是在行進時,學習者不可不察。

  • 2 # 神韻軒書法

    學書先學執筆,五個指頭把筆管牢固的控制在手,手掌空虛,運筆不僵硬,書寫才自然輕鬆。

    控制筆管,主要是三個方向合力,使筆管穩實,拇指為一個方向,食指和中指並列為一個方向,無名指為一個方向。

    張旭認為執筆的原則是:"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執筆要自然靈活,勿使其僵硬,屈伸不靈,不能伸展自如。

    執筆正確才能達到李斯說的用筆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

    指用筆要自然舒暢,像水中游魚的狀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遊動,亳無阻礙。像山上升起的雲朵,飄飄渺渺,悠閒自在。任意東西。

    執筆正確才能達到張旭說的用筆如"孤篷自振,驚沙坐飛。″

    指用筆要像飛篷草搖動一樣,蓄力抖動,觸動奮起,翻轉奔逐。用筆要像受到震動的沙子飛揚一樣子,雄渾縱逸,灑脫奔放。

    元代趙孟頫小楷《汲黯傳》,寫於延估七年(l32o年)是趙孟頫著名小楷作品,圓暢勁健,點畫精到。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趙孟頫所書《汲黯傳》區域性。)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指實】意思是說,手指尖部(指肚)適當的著力挾持住筆桿,接觸點不能過於虛弱,捏筆鬆緊程度以能控制住毛筆不能脫落為宜,有利於指法發力。

    千萬不要把指實理解成使勁兒捏住,否則,那不是指實,而是錯誤的用力。

    其實,寫字拿筆的感覺和平時吃飯使用小勺、筷子的手法差不多,不可能很用力地捏著,而且手指關節、腕部始終是保持自然松馳狀態。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掌虛】是指手心要空著,可放入一個雞蛋,或者像拿小皮球似,手型呈半握拳狀,虎口眼圓形。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

    我覺得,指實掌虛意味著科學的、合理的執筆法,有利於運筆動作正常有效施展,是寫好書法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說,指實掌虛是核心技術問題,也是執筆姿勢要領基本要求,這樣的手法符合人手肌腱運動規律,靈活輕巧,揮灑自如。

    傳統執筆法形式有很多種,例如:單勾法、雙勾法、撥燈法、撮杆法、四指爭力法、五字執筆法等。不管哪一款,寫什麼字型,指實掌虛這個條件都是必要的。

    對此,我專門對各種執筆法進行過深入研究,並且作過不同書體、字型對比書寫實驗,結果是功能特點各有所長。從科學性、合理性、專業性、實效性等多方面綜合評價,三指法比較好的,可以書寫各種書體和大小不同的字型,而且硬筆、毛筆通用,小楷、大楷、榜書皆可自由轉換,坐立均可,老少皆宜。如圖:

    ▲以上各圖均為本人教學示範

    用這樣的執筆法寫字特別輕鬆暢快,可以八面出鋒,揮灑自如。如圖: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4 # 王乃棟說書畫

    指實掌虛是古人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正確執筆法,也是會運腕創作書法者能認可並有所體會的正確執筆法。

    但是不會運腕的書寫者是體會不到其中的妙處的,往往會引用蘇軾詩:把筆無定法……來說明執筆不用講究,可以隨便拿。其實這是斷章取義,蘇軾詩還有第二句:要使虛而寬。虛而寬就是指實掌虛。

    蘇軾如執筆做不到指實掌虛,是絕對寫不出天下第三行書《寒食詩》的,看看他寫的粗筆畫和長線條就知道了,不信去轉指原樣臨一下試試。

    其實很多人寫不好書法不是手拙,乃是眼拙、心拙。

  • 5 # 子衿書法

    執筆為什麼需要指實掌虛?

    指實才能把毛筆拿穩,掌虛才能運轉靈便,書寫順暢。

    接觸為實,離開為虛。指實大家都能理解,手指要和筆桿接觸,不接觸便不能拿起筆來。就不用再多說指實的問題了。掌虛在理解上,則讓很多人產生了誤會,我今天就給大家著重談談掌虛的問題。

    我們上書法培訓班的時候,有的教師對執筆的要求,讓學生們的手掌心是空的。能放入一個雞蛋是最好的。這完全理解錯了掌虛的意思。掌心空不空,一點不會影響到運筆的靈活。掌心不空,還更便於運筆。不信大家都可以試試看。那麼掌虛到底所指的是什麼呢?

    掌虛,指的是手掌不與桌面接觸。手掌離開桌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懸腕、懸肘、懸臂。根據不同字型和大小,採用相應的方法。接觸點越少,執行越順暢。與桌面接觸的部位越多,運筆受到的阻礙就越多,執行越不靈便。手掌放到了桌面上,執行的阻礙最大。大家也可以試試看,是不是這樣的。所以說,掌虛,指的是手掌不與桌面接觸。和手心沒關係。

  • 6 # 水滴紋繡

    兩個原因:

    首先是為了靈活性。

    關於指實掌虛這個動作本人反覆做過驗證。

    如果指實掌也實的話,寫出來的字是死滯的。

    如果掌虛指也虛的話,寫出來的字是虛浮的。

    想讓字既有靈動感又能力透紙背,則必須指實掌虛。

    所以,古代書家總結的書論觀點絕不是隨口一說。

    一定有他的道理在裡面,我輩無需再疑惑研究。

    其實執筆可也看成是拿毛筆在紙上“畫圓”。

    手腕與桌面的接觸點是“圓心”,手指加毛筆是“半徑”。

    那麼,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指實掌虛是為了增大“半徑”。

    你自己可以拿毛筆在紙上寫幾個字感受一下。

    指實掌也實的情況下,這個半徑是固定死的。

    有些筆畫的表達需要這個半徑很短,比如點畫。

    有些筆畫的表達需要半徑則很長,比如長豎。

    面對這些長長短短的筆畫表達,

    這個書寫半徑也需要隨之進行長長短短的調整。

    想要隨意調整這個半徑,只能指實掌虛。

  • 7 # 麓風軒

    古人總結書法執筆執法,要筆在指端,掌虛容卵,指實掌虛,手掌中能容一個乒乓球或者雞蛋的空間。為什麼要指實掌虛呢?自然是有道理的!

    關於指實掌虛最早出自唐代張懷瓘《六體書論》說:

    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意、騰躍、頓挫,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掣豈自由?轉運旋迴,乃成稜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

    張懷瓘的這一段論述,其實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清楚了——

    1、指實,五指用力才能平衡自然,不會過緊或者過鬆,這樣才能相互配合,自由順暢。

    2、掌虛才能靈活,忌諱掌實,掌實則不能轉動自如,更不能發揮手指的作用。《書法約言》也說:“若掌實不得自由,乃成稜角,縱佳亦是露鋒,筆機死矣!”

    3、此外在執筆的高低上也有講究,小字執筆偏下,大字執筆偏高,行草書執筆偏高,這樣才能靈動自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要二胎,做爸爸的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