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山文
-
2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但韓柳並稱,一般是針對古文而言,有“韓潮柳江”之稱。莫礪鋒先生別出心裁,認為“韓潮柳江”亦可以用來形容兩家詩歌的獨特風貌,而且詩壇上的“韓潮柳江”,其文學史意義並不低於古文領域。
中唐詩壇上的韓潮柳江
韓愈和柳宗元是中唐的古文名家,晚唐杜牧有詩云:“高摘屈宋豔,濃薰班馬香。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揣其語氣,每句各述一種文體,李、杜乃指詩而言,韓、柳當指古文而言。及至北宋,在復古思潮的鼓盪下,韓、柳古文大受推崇。
宋初穆修雲:“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雄歌詩,道未極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這種看法也曾受到質疑,例如歐陽修就說:“子厚與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後世稱為韓、柳者,蓋流俗之相傳也,其為道不同猶夷夏也。”1)韓愈(768—824),一生進取,文章鉅公。鋼鐵鬥士,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
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諡號文,又稱韓文公。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他的古文眾體兼備,政論、表奏、書啟、贈序、雜說、人物傳記、祭文、墓誌乃至傳奇,無不擅長,可大致概括為論說與記敘兩類。其論說文氣勢雄渾,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名篇如《諫迎佛骨表》《原道》《原毀》《爭臣論》《師說》等 ;記敘文則愛憎分明,抒情性強,名篇如《送董邵南序》《張中丞傳後敘》《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誌銘》等。其中,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與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袁枚的《祭妹文》被稱為古代三大祭文。
於文學一途,領導古文運動,被尊“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評價:“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有“文章鉅公”、“百代文宗”之名,流芳至今。
2)柳宗元(773—819),革新被貶,抑鬱終生。想要做政治家,卻成為了不朽的文學家。
字子厚,河東(現在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
柳宗元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詩多抒發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六百多篇詩文,其中有三百多篇作於被貶永州時期。那生命中最為沉寂的十年,卻是柳宗元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雜文以及文學理論等方面,大放光芒的十年。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言古詩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不經受命運殘酷的洗禮,就無法得到它豐厚的饋贈。
不進行靈魂的自我救贖,就無法昇華出絕美的詩文。
公元819年,年僅47歲的柳宗元病逝柳州。而在遙遠的京師,唐憲宗剛剛頒佈下大赦天下的詔令,可終此一生,柳宗元再也無法回到那個讓他激情燃燒過的盛世長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成了柳宗元人到中年最真實的寫照:
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人到中年,誰還會包容你的任性、理解你的辛酸?
韓愈詩多忠憤,柳宗元太哀怨
韓愈存詩410首,柳宗元存詩僅164首,不足韓詩之半。更值得注意的是,柳詩的題材基本上恪守傳統,作品多屬山水紀遊、友朋酬贈以及自傷身世等幾類。韓詩則不然。就題材走向而言,韓詩遠比柳詩更為廣闊,更為豐富。
如同樣是寫於遭貶之後,同樣是唐王朝頂級的七律作品,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表現出“忠憤”,大氣磅礴、可直追老杜的著名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就是韓愈在被貶的路上立馬藍關,大雪寒天中寫給前來送行的侄孫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前兩聯交代自己因言獲罪,貶官千里;第三聯即景抒情,而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佳句;尾聯則表骨肉之情,悲痛悽楚,溢於言表。
全詩熔敘事、寫景、抒情為一爐,筆勢縱橫,境界雄闊。是老韓七律中的絕佳上品。
誠如後人俞陛雲所評:昌黎文章氣節震鑠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詩境淺說》)
而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卻表現出“哀怨”,柳宗元的憂悲,或者說酸楚、哀怨,是與他對朋友的真摯情誼緊密相連的,柳宗元往往會因為對朋友的思念而產生此類情感,因此筆者說柳宗元“深情”。可以說柳宗元這樣一種苦悶、悲涼的心態和日趨憂鬱、冷漠的性格,直接影響到了他的詩文創作,使其文學作品總體上呈現一種哀怨、沉重、冷峭的格調。與韓愈、白居易等人多將關注視線投向社會政治有所不同,柳宗元更多地將關注視線投射到自我身上。前者是外擴的,後者是內斂的;前者注重的是所作詩文的政治針對性和社會影響力,後者注重的則是文學作品抒悲瀉怨、自我慰藉的功能;前者的取法物件主要是盛唐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後者的取法物件則主要是六朝的陶、謝尤其是上古的屈原。
正如《舊唐書·柳宗元傳》所指出的那樣:“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緻,璨若珠貝,當時流輩鹹推之。……既罹竄逐,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鬱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篇,覽之者為之悽惻。”可以說,解讀柳宗元詩文最應注意的,當是其“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所內含的強烈的騷怨精神和悲涼氣韻。首先,韓愈的人生閱歷比柳宗元更為豐富,進入其創作視野的題材比柳詩更為多樣化。韓愈曾親自參加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動,像平定蔡州叛亂、宣撫鎮州叛軍等,產生於此類活動過程中的韓詩因此具有很強的獨特性,清人黃鉞所云:“隨晉公伐蔡諸詩,雄秀稱題。”
柳宗元則不同。他年輕時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三十多歲就參加了王伾、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但半年之後便一蹶不振,從此南謫蠻荒,在蠻煙瘴雨中度過餘生。永貞革新宛如一場轉瞬即逝的夏日暴雨,少年得志的柳宗元踔厲風發,一心致力於輔時及物,未及留下任何詩作。及至無罪遭譴,只能在《跂烏詞》《籠鷹詞》等寓言詩中以曲筆一抒憤鬱之情,至於像韓詩那樣正面反映政治的作品,便只好付諸闕如了。
其次,韓愈性格倔強,意志堅定,宦海浮沉乃至政治迫害都未能使他陷入絕望,也未能損害其詩興。元和十四年(819),韓愈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被貶潮州。此時韓愈年過半百,且從刑部侍郎的高位一下貶至遠州刺史,王命急迫,倉促上路。
韓愈一生孤苦,一歲喪母,三歲喪父,三考進士不中,三考博學宏詞科又不中。終於踏上仕途,又因剛直性格,屢遭貶謫。有時做著三品大員,轉眼便成了小小縣令,其中巨大的落差可想而知。
他憤怒過、抱怨過、悲傷過,乃至絕望過,可最終他還是選擇勇敢地面對。韓愈寫過許多詩文,你常能在他那些呼號怒發中,發現一些詼諧幽默的東西:
比如《毛穎傳》,將一支毛筆人格化,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又如《送窮文》,採用諧謔的筆法,寫自己一生的坎坷,是因為被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位窮鬼纏身。正是在這些詼諧中寓莊重、遊戲裡蘊辛酸的“怪文”中,我們得以看到一位猛士不屈不撓的鬥志與靈魂。
假使命運發給你一副爛牌,那也許會使你不幸一時,但只要你永不妥協地反抗與鬥爭,你生命的軌跡終會由你自己來書寫——厄運也許曾斷其頭,但從未奪其志。
宋哲宗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蘇軾仰望著潮州人世代瞻仰的韓愈雕像,提筆寫下了一行令所有人都心潮澎湃的大字: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沒錯,這,就是一生高調的——韓!愈!
反觀柳宗元,雖然與韓愈同樣懷有濟世之志,無罪被貶後也不為世屈,但他的性格畢竟不像韓愈那樣倔強,所以詩中專寫哀怨之情。正如宋人蔡啟所云:“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嘆,發於詩者,特為酸楚。”
如果將韓愈在詩歌題材上的開拓置於整個詩歌發展史來考察,其歷史貢獻可與杜甫和蘇軾媲美,自應得到高度的評價。
如上所述,韓、柳都是極具藝術個性的詩人,而“韓潮”“柳江”既是韓、柳二人的古文風格特徵,又是兩家詩歌的獨特風貌,這為我們深入考察一位文學家在不同文體的創作中是否具有同樣風格傾向的問題提供了較好的例證,也為我們充分認識韓、柳二人在中唐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了特殊的角度,值得深思。
對韓愈、柳宗元人生的感慨
坦誠講,從前我並不太喜歡韓愈,總覺得他一副正襟危坐的道統先生面孔:古板又說教,無趣的很。
隨著學習其作品深入,我愈發現老韓已完全成為我的新晉人生偶像!其身上那份永不言棄,一往直前的巨大生命能量實在太打動人了:
比如出身孤寒,卻不墜青雲之志;一生屢遭磨難,亦始終以愈挫愈勇、敢為人先的超凡膽氣劈波斬浪,銳意進取。最後終成大器——
不僅成為中唐文壇上繼往開來、獨樹高峰的偉大文學家,更是從司馬遷到魯迅兩千年散文史上的第一人!
也是有唐一代詩人中,絕無僅有的將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四種身份集於一身,且每一項都達到了相當高度的全能式人物。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
一個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還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只有決心沒有機遇也不行,有了機遇沒有人氣還不行,有了人氣還得有能力,而成功了之後要想繼續成功,就必須保持平和平常的心態,失敗的話,要想反敗為勝,還要有健康的心態。但最關鍵的是,還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作保證。
韓愈活了五十七歲,柳宗元更短,不過四十七歲。這無論是對他們個人理想的實現,還是文學事業的成就,都是很大的遺憾。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時代的、並與柳宗元一併參與過“永貞革命”的劉禹錫。劉禹錫比柳宗元身心狀態要好,要健康,曾寫下有名的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憲宗死後,他被調往四川為官,後來又先後在長安、洛陽、蘇州做官,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詩歌,而且官位也越來越高,先後擔任秘書監(國家圖書館館長)、檢校禮部尚書(文化部代理部長)、太子賓客(太子東宮屬官),都是三品的大官。劉禹錫最終以七十一高齡壽終正寢,他的長壽就是對那些迫害他的人的最大的嘲諷與批判,就是他最大的勝利。
人生中有許多的痛苦,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那就很糟糕,就會讓人走向毀滅。韓愈與柳宗元,身處逆境的時候,不僅沒有沉淪墮落,反而給我們奉獻出美妙的詩句、美好的文章,這就是一種偉大的能力。他們將生活中的痛感轉化為藝術中的美感,將生活中的折磨災難轉化為藝術中的享受,猶如把煩惱人生作茶葉放入水中,結果不僅給自己煮出一壺清香的好茶,也為後人奉獻了千年的清香。
參考文獻:莫礪鋒,中唐詩壇上的韓潮柳江
-
3 # 老街味道
為什麼說韓愈詩多忠憤,柳宗元太哀怨?
前言忠憤:忠義憤激,表示雖然受了委屈,但是不失忠義。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解釋,有點像:
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哀怨,哀傷埋怨,受了委屈以後,多少有些怨恨之意。
古人評價杜甫時,常用”忠憤“,如明·謝榛四溟詩話:
子美不遭天寶之亂,何以發忠憤之氣,成百代之宗。晚唐詩人韓偓不畏強權,維護李唐皇權,也被後人評價有忠憤之氣:
(韓偓)實為唐末完人。其詩雖局於風氣,渾厚不及前人;而忠憤之氣,時時溢於語外。《 四庫全書·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題主所說的韓愈柳宗元之比,出自於民國的一個學者之口。
一、俞陛雲評價韓愈柳宗元俞陛雲是聞名中外的經學大師俞樾之孫,是文學家俞平伯之父,他在《詩境淺說》中評價了韓愈和柳宗元詩風的區別:
唐代韓、柳齊名,皆遭屏逐。昌黎《藍關》詩,見忠憤之氣。子厚柳州詩,多哀怨之音。俞陛雲講到,雖然同是貶謫之臣,韓愈《藍關》詩可見他忠憤之氣,但是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有太多的哀怨之音。
為什麼俞陛雲這樣說呢?
從兩首詩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區別來。
二、為何韓愈見忠憤之氣?當年韓愈反對唐憲宗迎佛骨舍利入皇宮,還寫了一篇文章 《諫迎佛骨表》 。韓愈在這篇文章中說的挺難聽。
佛是一個不開化的外華人,咱們怎能信奉他呢?那塊佛骨舍利,是不過是”枯朽之骨、兇穢之餘“,怎麼能迎入宮中呢?
咱們老祖宗們不信佛,黃帝在位一百年,虞舜和大禹,活了一百歲。周文王享年九十七歲,周武王享年九十三歲.......
信了佛以後呢?漢明帝在位才僅僅18年; 漢明帝后來的皇帝一個接著一個夭折;宋、齊、梁、陳的朝代一個比一個短命.......
唐憲宗看了韓愈的上表以後,一怒之下差點砍了韓愈的腦袋。因為裴度等人的勸諫,就網開一面,貶謫他去潮州了。
韓愈的藍關詩,是指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詩中寫的前四句,令人感受到韓愈雖然被貶謫,但是依然對唐憲宗中心耿耿,沒有一絲抱怨: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因此,俞陛雲評價韓愈《藍關》詩見其忠憤之氣。
三、為何柳宗元多哀怨之音。?柳宗元是一個悲劇人物,當年他20歲中進士第,但是因為跟隨王叔文搞永貞革新,因此和劉禹錫等人一道被貶謫。他也是八司馬之一。
柳宗元一開始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加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
815年,柳宗元接到詔書,終於回到了長安。但是執政者是劉禹錫的對頭武元衡,而且劉禹錫還寫了一首《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譏諷權貴。因此他們不久又被貶黜,柳宗元這次去了柳州作刺史。
某日,柳宗元登上了柳州城樓時,寫下了這首七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壹鄉。寄 漳汀封連四州,是指寄給同時被貶的另外四個好友:去漳州的韓泰,去了汀州的韓曄,去了封州的陳諫,去了連州的劉禹錫。
俞陛雲評價:子厚柳州詩,多哀怨之音。為什麼這樣說呢?俞陛雲解釋道:
起筆音節高亮,登高四顧,有蒼茫百感之概。三、四言臨水芙蓉,覆牆薜荔,本有天然之態,乃密雨驚風、橫加侵襲,致嫣紅生翠,全失其度;以風、雨喻讒人之高張,以薜荔、芙蓉喻賢人之擯斥,猶楚詞之以蘭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殘,寄慨遙深,不僅寫登城所見也。五、六言嶺樹雲遮,所思不見,臨江遲客,腸轉車輪,戀闕懷人之意,殆兼有之。收句歸到寄諸友本意,言同在瘴鄉,已傷謫宦,況音書不達,雁渺魚沉,愈悲孤寂矣。《詩境淺說》柳宗元多寫自己孤寂委屈的哀傷,缺少韓愈詩中明明白白的報效朝廷忠貞不渝的氣度。
又如柳宗元最著名的這首《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與”孤舟蓑笠翁“自喻,寫出了自己孤寂無助的痛苦,更能反映出”多哀怨之音“的特點。
結束語在韓愈的詩中可以看到希望,在柳宗元的詩中看到的更多是失望。這也是兩個人不同的際遇所造成的。
柳宗元少年成名,20歲進士及第,卻因為永貞革新失敗,一生被貶謫在蠻荒之地。最後病死在柳州。
而韓愈不同,他一直比較順利,還曾經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為朝廷立下過大功。雖然因為反對迎佛骨被貶潮州,但是不久就得到了唐憲宗的諒解,第二年被召回長安。很快轉任了兵部侍郎,又在安撫鎮州叛亂時立下大功。
詩如其人,從二人的詩中,可以看出韓愈柳宗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遭遇,韓愈充滿了自信,而柳宗元充滿了失望。所以一個人詩中多是忠憤之氣,而另一個人更多的是哀怨之音。
-
4 # 竹水山詩影社
前言
忠憤:忠義憤激,表示雖然受了委屈,但是不失忠義。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解釋,有點像:
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哀怨,哀傷埋怨,受了委屈以後,多少有些怨恨之意。
古人評價杜甫時,常用”忠憤“,如明·謝榛四溟詩話:
子美不遭天寶之亂,何以發忠憤之氣,成百代之宗。
晚唐詩人韓偓不畏強權,維護李唐皇權,也被後人評價有忠憤之氣:
(韓偓)實為唐末完人。其詩雖局於風氣,渾厚不及前人;而忠憤之氣,時時溢於語外。《 四庫全書·卷一百五十一 集部四》
題主所說的韓愈柳宗元之比,出自於民國的一個學者之口。
一、俞陛雲評價韓愈柳宗元
俞陛雲是聞名中外的經學大師俞樾之孫,是文學家俞平伯之父,他在《詩境淺說》中評價了韓愈和柳宗元詩風的區別:
唐代韓、柳齊名,皆遭屏逐。昌黎《藍關》詩,見忠憤之氣。子厚柳州詩,多哀怨之音。
俞陛雲講到,雖然同是貶謫之臣,韓愈《藍關》詩可見他忠憤之氣,但是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有太多的哀怨之音。
為什麼俞陛雲這樣說呢?
從兩首詩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區別來。
二、為何韓愈見忠憤之氣?
當年韓愈反對唐憲宗迎佛骨舍利入皇宮,還寫了一篇文章 《諫迎佛骨表》 。韓愈在這篇文章中說的挺難聽。
佛是一個不開化的外華人,咱們怎能信奉他呢?那塊佛骨舍利,是不過是”枯朽之骨、兇穢之餘“,怎麼能迎入宮中呢?
咱們老祖宗們不信佛,黃帝在位一百年,虞舜和大禹,活了一百歲。周文王享年九十七歲,周武王享年九十三歲.......
信了佛以後呢?漢明帝在位才僅僅18年; 漢明帝后來的皇帝一個接著一個夭折;宋、齊、梁、陳的朝代一個比一個短命.......
唐憲宗看了韓愈的上表以後,一怒之下差點砍了韓愈的腦袋。因為裴度等人的勸諫,就網開一面,貶謫他去潮州了。
韓愈的藍關詩,是指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壹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詩中寫的前四句,令人感受到韓愈雖然被貶謫,但是依然對唐憲宗中心耿耿,沒有一絲抱怨: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因此,俞陛雲評價韓愈《藍關》詩見其忠憤之氣。
三、為何柳宗元多哀怨之音。?
柳宗元是一個悲劇人物,當年他20歲中進士第,但是因為跟隨王叔文搞永貞革新,因此和劉禹錫等人一道被貶謫。他也是八司馬之一。
柳宗元一開始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加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
815年,柳宗元接到詔書,終於回到了長安。但是執政者是劉禹錫的對頭武元衡,而且劉禹錫還寫了一首《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譏諷權貴。因此他們不久又被貶黜,柳宗元這次去了柳州作刺史。
某日,柳宗元登上了柳州城樓時,寫下了這首七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壹鄉。
寄 漳汀封連四州,是指寄給同時被貶的另外四個好友:去漳州的韓泰,去了汀州的韓曄,去了封州的陳諫,去了連州的劉禹錫。
俞陛雲評價:子厚柳州詩,多哀怨之音。為什麼這樣說呢?俞陛雲解釋道:
起筆音節高亮,登高四顧,有蒼茫百感之概。
三、四言臨水芙蓉,覆牆薜荔,本有天然之態,乃密雨驚風、橫加侵襲,致嫣紅生翠,全失其度;以風、雨喻讒人之高張,以薜荔、芙蓉喻賢人之擯斥,猶楚詞之以蘭蕙喻君子,以雷雨喻摧殘,寄慨遙深,不僅寫登城所見也。
五、六言嶺樹雲遮,所思不見,臨江遲客,腸轉車輪,戀闕懷人之意,殆兼有之。
收句歸到寄諸友本意,言同在瘴鄉,已傷謫宦,況音書不達,雁渺魚沉,愈悲孤寂矣。《詩境淺說》
柳宗元多寫自己孤寂委屈的哀傷,缺少韓愈詩中明明白白的報效朝廷忠貞不渝的氣度。
又如柳宗元最著名的這首《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與”孤舟蓑笠翁“自喻,寫出了自己孤寂無助的痛苦,更能反映出”多哀怨之音“的特點。
結束語
在韓愈的詩中可以看到希望,在柳宗元的詩中看到的更多是失望。這也是兩個人不同的際遇所造成的。
柳宗元少年成名,20歲進士及第,卻因為永貞革新失敗,一生被貶謫在蠻荒之地。最後病死在柳州。
而韓愈不同,他一直比較順利,還曾經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為朝廷立下過大功。雖然因為反對迎佛骨被貶潮州,但是不久就得到了唐憲宗的諒解,第二年被召回長安。很快轉任了兵部侍郎,又在安撫鎮州叛亂時立下大功。
詩如其人,從二人的詩中,可以看出韓愈柳宗元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遭遇,韓愈充滿了自信,而柳宗元充滿了失望。所以一個人詩中多是忠憤之氣,而另一個人更多的是哀怨之音。
-
5 # 清川流夢
韓愈、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後世並稱“韓柳”。人生都經歷過“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境地。不同的是前者先“處江湖之運”,後“居廟堂之高”;後者則是先“處廟堂之高”,後“處江湖之遠”。由於性格不一,故他們的詩風格迥異。
韓愈幼年喪父,是兄嫂把他撫養成人。由於才思敏捷,天賦極高,文才出眾,自傲自大,雖歷經兩次“三考”後才中,從“愈”這個名中便知端倪。後來雖省悟,取字“退之”,但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性格卻伴其終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最好的例證。敢於直言,不平則鳴:“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忠憤可見一斑。即使落得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下場,也在所不惜!
柳宗元仕途起步平坦,三十多歲就躋身權力中心。不幸在政治鬥爭中被排擠出去,被貶再貶,永州、柳州這兩個蠻荒之地,成了他半生的棲身之所。最終四十七歲時死在柳州,埋骨它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何等的孤寂和無奈,悽苦哀怨之情溢於言表!
縱觀韓柳二人人生軌跡,儘管他們政見不同,但政治上都各有建樹,在倡導“古文運動”這一點上卻心有靈犀。從他們不同的人生性格中,就不難找到“忠憤”和“哀怨”的答案。
回覆列表
韓愈(768一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關於他的詩。宋代有個故事,宋英宗治平年間。有4個文人,沈括,呂惠卿,王存,李常在一起談論韓愈的詩歌。沈括說,"退之詩,押韻之文,而雖健美富瞻,然終不是詩。"呂惠卿反對說"詩正當如是。吾謂詩人亦未有如退之者。"(見惠洪"冷齋夜話")。接著,王存贊成沈括,李常同意呂惠卿。4個人舌戰一場,誰也說服不了誰。諸如此類,從宋代起,不一而足,莫衷一是。
毛主席給陳毅談詩的一封信中。說:"韓愈以文為詩,有些人說他完全不知詩,則未免太過。如"山石",".衡嶽","八月十五酬張功曹"之類,還是可以的。
這裡我們介紹其中的一首,即"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
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
纖雲四卷天無河,清風吹空月清波。
沙平水息聲影絕,一杯相屬君當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
"洞庭連天九疑高,蛟龍出沒猩鼯號。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溼蟄薰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繼聖豋葼皋。
赦書一日行萬里,罪從大辟皆除無。
遷者追回流者還,滌瑕盪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荊蠻。
判詞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更殊科。
"一年明月今霄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這首詩寫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0五年)的中秋之夜,是贈給他的一個老朋友張署的。張署的官職是功曹參軍。所以稱他"張功曹"。這首詩的背景是。兩年前,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京城長安地區發生嚴重災害。長安的行政長官對朝廷隱瞞災情。韓愈和張署當時都擔任監察御史。就向朝廷做了彙報,並建議寬免長安地區這一年的賦稅。卻得罪了德宗皇帝。立即被貶職。...調離長安,韓愈被貶到連州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當縣令。張署到郴州臨武(今湖南臨武縣)當縣令。過了一年多,貞元二十一年,公元八0五年的春天。順宗即位,例行大赦,韓,張二人被叫到郴州待命,當時管轄郴州的湖南觀察使與韓,張二人意見不合,從中作梗,直到順宗讓位,憲宗上臺,他們再次遇赦,才得到新的任命,派他們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分別擔任法曹參軍和功曹參軍。幾天後,就是中秋節。韓愈寫下這首詩贈給張署。.詩中做了巧妙的安排,先寫他們在中秋之夜祝酒唱歌的情景,讓張署唱一支辛酸悲苦的歌來表現他們的遭遇和憂憤,而由自己唱一支短歌結束。
第一段是引子,前四句,意思是:清風吹散了夜空的微雲,銀河也不見了,只有月光像水波一樣舒展開來,河沿的沙灘很平,河裡的流水很靜,沒有一個人影,沒有一點聲響,我敬你一杯酒,你要唱一支歌。
以下是張署的歌詞,先說張署的歌聲辛酸,而且歌詞悲苦,韓愈等不到聽完就忍不住淚下如雨了。以下分三節,第一節,寫張署追述當時與韓愈,一同南遷的艱苦旅程和到達任所武陵縣的情形,一路上他們渡過了洞庭湖,翻閱了九嶷山。洞庭湖波濤連天,蛟龍出沒。九嶷山峻嶺高聳,野獸號叫,真是歷盡艱險,九死一生,到達臨武縣,算是撿了一條命。張署上任以後,滿懷憂慮,整天默默深居在縣衙門裡,好像一個躲藏的逃亡犯一樣。.那裡的生活環境也太可怕了,到處是蛇,嚇得他不敢下床,哪裡都有人,養蛇做盅藥,連吃飯也怕中毒。而且水氣極大。泥土潮溼,地下的蟄蟲散發出腥臊味,臭氣熏天。
第2節,從昨者開始。唐代的禮法。皇帝頒發大赦令之類的好訊息,衙門前要敲大鼓一千聲,聚集百姓然後宣讀。所以這裡說昨天衙門前敲起了大鼓,宣佈太子即位,繼承父皇大業賢明的大臣們就要登上自己的職位了。文書下達的非常快,一天就走了一萬里。赦令說犯有死罪的,通通免除死刑,貶官的恢復原職。流放的返還原地。皇上將改革政治,清理朝中的百官。
第三節,從"州家"開始,因"使家"阻撓,赦免落空,憤恨不平。唐代的行政組織縣的上級為州 ,州的長官叫刺使。俗稱"州家",幾個州有一個朝廷派出的大臣管轄。叫"節度使"或"觀察使",俗稱"使家"。張署是郴州臨武縣令,他的寬赦,由郴州刺史申報湖南觀察使。因為湖南觀察使的壓制,所以張署就沒有恢復原官,只調到江陵縣做個功曹參軍。功曹參軍比他原職監察御史要低多了。而且唐代法律規定,參軍一類官吏犯有過失,要跪在地上挨鞭打的。所以張署覺得新的任命使自己的冤屈真的沒法說了。一些同時和他貶官的人一起向長安進發,官復原職,為什麼偏偏我張署這樣不幸?
最後是韓愈的話,意思說,你的歌停止吧,現在來聽我唱支歌,我唱的歌與你唱的可不一樣。一年當中數今夜的月亮最好,人生的遭遇是命中註定的,不關其他,今夜有酒不喝就對不起這麼好的月亮了。.
這首詩把韓愈的忠慣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柳宗元。(七七三一一八O九)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由於參加王淑文的政治改革運動而被貶永州,又於唐憲宗元和十年(八一五),改任柳州刺史。年僅四十七歲。他的"還顧泥塗備螻蟻,仰看棟樑防燕雀"和"草中狐鼠足為患,一夕千顧驚且傷"等詩句,不僅反映了仕途的險惡,而且對那些牛鬼蛇神的鬼蜮技倆有著刻骨的仇恨。
現錄他的一首,登柳州城樓寄漳,汀 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唐順宗永貞元年。(八0五)王叔文失敗,柳宗元等八人。都貶為州即的司馬,時稱"八司馬。"唐憲宗元和十年重被啟用。其時,二人已死.一人外任。柳宗元,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分任柳州,漳州,汀州,連州刺史。
這篇是這年夏天,作者到柳州後,寄贈四位刺史之作。大意:
我站在城樓上望著這邊遠荒僻的地方。遠海遠天,一片茫茫,就像我的憂愁一樣無邊無際。急驟的夏風吹得荷花池浪花翻動。密集的雨點選打著爬滿蘿蔓的牆壁。層層的山林和樹木遮擋了我相思的目光。彎彎曲曲的江流就像我的一日九回腸。我們一起來到百粵這個還保持著紋身斷髮風俗的地方。還是互相不通音訊。
從這首詩中我們對他憂憤怨憤的心情,有一個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