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品讀社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道理很簡單,就是讀書可以使人的氣質得到昇華,充實我們的內心世界。但有一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沒有哪一本書能讓我們立刻變得“氣自華”,讓我們氣質得到昇華的,是讀書這件事。

    書讀得多,不一定記得住。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自己書架上滿滿的書,都是自己讀過的。是不是還沾沾自喜“我也是個飽讀詩書的人嘛”。

    但是如果拿出任意一本你曾經讀過的書,你還能說出書中故事嗎?你不看扉頁還能記起作者是誰嗎?你還記得當初讀出的道理嗎?

    是不是有點難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書讀的多,但不一定記得住。我們是一種健忘的生物,不管是讀書也好,生活也好,過了一段時間,好的壞的都只剩了模糊的影子。尤其是你讀到《人性的弱點》這種書時,書中道理讀時可能理解一二,可是轉眼就忘了,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好像沒怎麼改變。

    讀書的方法

    我個人讀書有一些自己的方法:

    1、讀書的時候記筆記,還是那句老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管是書中美好的句子,打動我的橋段,還是我靈光一閃的收穫,我都記在紙上,下次翻閱,就像重讀了某本書一樣。

    2、寫書評,每次讀完一本書,我都會寫一篇書評,也許我的書評不夠嚴謹,漏洞百出。但那是我的感悟,能啟發到自己便好。書評不是讀後感,讀後感是流水文,還不如抄目錄。書評是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自己的感悟。

    3、重讀,隔一段時間,我喜歡重讀一下當初給我啟發比較多的書。而且每每重讀都能讀出當初沒明白的東西。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回到題主的問題: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在想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從書中獲得什麼?

    在知道了這點之後,選書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

    比如我想在我的專業領域深造,那麼毫無疑問我應該閱讀在我專業領域內的書籍,具體是哪本書,可以上豆瓣看看評分,或者找業內人士聊一聊讓他來進行推薦。

    或者我想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點,讓自己變成跟受人喜歡的人,那我就應該去讀一讀《人性的弱點》、《好好說話》、《狼圖騰》等等好書。這類書統一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和行事方法的,當然類似的書還有很多很多。

    又或者說我不想得到明確的東西,我只想讀一點能帶給我感悟的書呢?那我推薦你讀一讀《活著》、《雲邊有個小賣部》、《島上書店》等等。其實這些書屬於小說的範疇,寫的都是別人的生命。

    但是,從別人的生命中,我們更容易感悟自己的生活真諦不是嗎?

    好了,就這麼多,讀書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很多時候面臨壓力山大的生活,我願意拿著一本書“虛度”一段時間。

  • 2 # 菱風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讀多了,自然而然地就會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東西,如果想要用到其餘的,還需要行萬里路。

    如何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呢?

    關鍵看你處於什麼時期?心境如何?時期就是說你是屬於上學期、工作期還是非工作期。

    上學的時候,是你學習各種知識的時候,這個時候每天都是與課本、同學、老師相伴,當然你們學校或許會有一個圖書館。

    初中:建議你多讀些文學名著

    高中:學習任務緊張,建議你讀些方式方法和高效率、自制力方面的書。

    大學:讀些與專業相關的書,為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除了這些社交方面也得研讀。

    有工作後:每天上班比較累,還有手機的誘惑,這時讀些心理學、關於團隊還有對工作升遷有幫助的書。

    失業時:讀些勵志書

    退休時:可以寫自己的著作了,寫一部關於自己的書。那時你已經讀過萬卷書,走過萬里路了。

    心境,關乎你當時的對人生思考的問題。

    無論是你成功時的喜悅,失敗時的失意還是其他的情緒左右你時,這時候情緒佔主導,然而讀書需要一種平常心的心境,所以去排洩一下你的情緒吧!

    喜悅時,約上三五好友K歌、爬山;難過時,和家人、朋友敞開心扉。處理掉情緒之後,那麼開始讀書吧!

    讀你喜歡的,有價值的,適合你的“時期”的。

  • 3 # 浪費口水的魚

    一、書籍蘊藏著經驗,自然可取。今人遇到的問題,前人也遇到,有些傑出的人便著書立作,將他們的解決辦法透過書籍流傳下來,今人看到後便可吸取教研教訓,解決問題上更加快速有效。

    二、如何挑選書籍。

    1、明白自己的取向是哪一型別。即自己的興趣所在,和要增長自己知識領域,這是兩個方面,一個興趣,一個功利。

    2、透過圖書類網站,搜尋關鍵詞去看推薦書籍,上面有精挑細選的書,不會有錯。

    3、透過豆瓣等書評網站,去搜索書籍。

  • 4 # 超級科學奶爸

    讀書多了,發現很多人不懂得如何選書。以我為例,在首圖借書,他總是面對著一個又一個書架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常常借回來一堆書,趕著截止日期又還回去了。

    我又問了身邊幾個朋友,他們選書會參考大V推薦,他們堅信經過大V篩選的書值得一看。

    我在想,大V人生閱歷和閱讀量與你不同,他推薦的書可能並不適合你。或者腹黑一點說,大V也是人,他要生活。

    普通上班族一週讀一本書,一年五十二本,從20歲到80歲一共可以讀3120本。

    讀一本爛書無疑是浪費生命。

    陳忠實說,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讀。

    所以,怎麼選書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不是專家,但喜歡請教身邊的讀書人,看看他們是如何選書的。他們中有教授、有博士、有愛書人、有編輯、有書評人,總結了10個要點,分享出來。希望這10點精華可以幫你避開選書的坑。

    1、學會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可以讓我們快速的瞭解一個領域,而且同一型別的書籍,相互穿插或相互印證或相互矛盾,讀起來更加深入,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構一個領域。

    比方說,想要學習如何閱讀,可以做閱讀主題,選擇《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深閱讀》、《學會提問》、《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溝通聖經》等等這類書來讀。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主題的閱讀最好可以集中在3~4周,時間長了不僅容易鬆懈還會忘記之前的內容。這樣對該主題的閱讀效果會大打折扣。

    另外,初涉一個領域時,最好選擇中等難度的書,太簡單了只能瞭解皮毛收益不大,太難了不僅讀起來累吸收效果也不太好,大機率會中途放棄。我大學時對心理學感興趣買了《夢的解析》,現在還在書架上吃灰。

    2、看出版社

    買眼鏡的時候,我們會關注依視路、豪雅、蔡司等品牌,買電腦會選擇蘋果、DELL、ThinkPad等品牌,甚至買個指甲油都要選選品牌。出版社就是書的品牌,一些從來沒聽過的小出版社出現好書的機率會比較低。

    百科全書選擇DK,電影類非虛構類選擇後浪、經管類教輔類選擇機械工業出版社、工具書首選商務印書館。此外三聯、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兒童少年出版社等等也可以多多關注。

    總之就是選擇你所需要的品類中靠譜的出版社。

    3、作者

    好的作者比較愛惜羽毛,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一般出品的書的品質也比較高。

    我看非虛構類書籍比較多,一般會選擇學院派和經驗派的結合。像《原生家庭》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她是博士出身,對專業領域有很深的理解,另外她還是心理諮詢師並做了6年的心理類電臺主播,積累了豐富的案例。

    如果一個作家已經商業化,他的書我多半不會看了,被資本裹挾著作品多少會大些折扣。

    4、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多的書比較嚴謹,甚至有一些每一頁都有很多參考文獻。

    我們的案例論文和這個道理相同,參考文獻就是作者的主題閱讀。咱們寫一篇論文,定好主題,會把相關的所有資料都找來,精挑細選,反覆斟酌,這個過程結束基本上所有需要的理論知識就有了。接著利用作者的經驗補充案例。比方說《天生非此》在書的第234~282頁都是附錄,直接收錄了作者發表的專業論文。《向前一步》也有大約10頁的參考文獻。

    5、譯者

    對外版書而言,譯者相當於一本書的再生父母,好的譯者會在最大限度的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翻譯的更漂亮,更方便讀者閱讀。

    比方說有一版《約翰.克里斯多夫》作者羅曼.羅蘭,譯者傅雷,這個組合王炸。

    如果對譯者不是很瞭解可以翻看他之前翻譯作品的評分,如果翻譯的特別差,即使原著再好評分也不會很高。

    6、再版次數

    一本書被一再的再版,足以說明它的優秀。比方說《認識商業》我能查到的第一版是2009年,最新一版修訂版是2018年2月,期間這本書不斷的出版斷貨再出版。

    7、豆瓣評分

    豆瓣的評分比較客觀,很少有刷榜行為,一般豆瓣8分以上的書值得一看,7分以上的書可能有漏網好魚,6分以下的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8、推薦者

    有一些書的作者是新人,但推薦者是行業大牛,也值得一看,比方說羅蘭.米勒和丹尼爾•珀爾曼的《親密關係》,由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推薦,著名的教育出版公司 McGraw—Hill Education出版,這就比較有看的價值了。

    如果推薦者是腰封王子梁文道,就可以忽略過了。

    另外一些大V啊,名人啊,商人啊做推薦的書,也要慎重,他們很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人情或者本身就是出版人之一。

    9、以書找書

    這一點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出的 。一般我們閱讀一本書時,作者可能會引用其他人的書中的理論,記下這本書,做一個目錄。當主題閱讀結束後你會發現,有某一本或者某個人的理論被反覆引用,那這個人很可能是行業的領頭羊,完全可以找來這個人的著作做深入閱讀。

    10、書評

    當拿到一本新書拿不定主意時,可以到豆瓣看看書評,一般豆瓣的書評比較全面質量也比較高。多讀一些書評,就可以對書中內容瞭解個七七八八了,這時候再決定是不是要深入閱讀。

    最後我想說一下機會成本和沉默成本的問題。以看電影為例吧,滿懷欣喜的買了張電影票但看了10分鐘發現是爛片,這時候買電影票的錢和已經花費的10分鐘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收不回來的。是繼續看這部爛片還是起身離開?機會成本是未來將要花費的成本,也就說繼續看完電影需要的110分鐘將會是你的機會成本。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理性選書。

  • 5 # 三顆松子唧唧唧

    “你讀過的書蘊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多了自然能運用在生活中,比如你平時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首次遇見一個你非常想要和他聊天的人,可你卻發現聊著聊著就沒話題尬聊了,但如果你讀過的書多了,至少在沒有話題可聊的時候,你可以用你讀過的書來和他聊一聊內容、作者,你最喜歡的部分,或許他也讀過這本書和你有同樣的見解呢?

    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籍,其實應該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如果你喜歡研究地理,卻聽很多人說生物科學哪本書特別棒,再棒的書也看不進去,至於是否適合自己,可以從自己喜歡的專題領域去看推薦,自己喜歡的就是適合的。

  • 6 # 老三54632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本上有你想要的所有東西,關鍵是看你怎麼讀怎麼運用,至於怎麼選書選哪些書就要看你的需要了,平時看書可以沒有選擇性,但要是你想進軍某個行業或為某件事的時候那就要有選擇性的去讀

  • 7 # 琦嵐子話江湖

    成人讀書應該有明確的規劃,你做了嗎?沒做,對不起,書只是你案頭的裝飾品。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疫情期間開卷有益。讀書應該結合自身所在的行業,多看一些方法論型的書籍。建議佔比在70%以上,以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這裡推薦幾本書,《模型思維》、《增長駭客》、《動機與人格》、《高情商聊天術》。然後我們可以適當閱讀一些心靈雞湯型別的書籍,建議佔比在20%左右,讓自身保持精神上的積極性,開闊我們的視野。推薦《矽谷鋼鐵俠·埃龍馬斯克的冒險人生》、《禪定治亂心·星雲說喻》等等。最後我再建議大家可以適當讀一些爽文類的書籍,畢竟生活這麼現實,我們應該多一點想象力。這裡我推薦了劉慈欣的《三體》以及電視劇同名小說《古董局中局》等等。

  • 8 # 成長伴書行
    不會忘記的讀書方式是怎樣的?一本書在你的手中,應該是這樣的流程:透過網上一些人的推薦也好,還是豆瓣評分也好。看這本書是否可以實際的幫到你,並不是那些高分的書就一定適合你,只不過那些高分的書從底層上打動了大多數讀者,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那些書並不一定適合你。你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去選擇圖書,自己最熱愛的圖書以及你當下最想解決什麼型別問題,去針對性的選擇書籍。

    選擇圖書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只有選擇和自己有強關聯的書籍,才能從內心深處去認真讀書。

    讀書筆記該如何做?相信大多數朋友都知道讀書筆記的重要性。讀書筆記是給自己加強理解並且運用的,是邁向實踐生活中的基石。我記得我之前寫讀書筆記的時候,還是保持著以前上學時候的做法,老師說這是重點,我就在課本上開始有模有樣的記下來。

    這樣的讀書筆記並不好。正確的方法是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一個思維導圖,核心問題是什麼?書中哪些知識要點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整本書看完,也就相當於頭腦中有一個動態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參考樣式

    為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學習,書中作者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自己有什麼不同?這才是用心在讀書。你的讀書筆記應該是寫這些,而不是把書中所謂的重點內容挪到你的筆記本或者網路筆記本中。

    等把整本書看完,你收穫的絕對能超過大多數同齡人,因為你結合了自己的思考和經歷,這是屬於你的獨特的讀書筆記。

    書中內容如何運用到生活中?生活中的問題複雜多變,一直以來我也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才能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在《如何學習》這本書中有一個這樣的觀點:記憶是由兩個部分所組成的,一個是儲存另一個是提取。我們大腦的記憶量非常的大,你一輩子也不可能用知識把大腦塞滿,電腦可能而大腦並不會。

    《如何學習》封面截圖

    只要是我們所看過的東西,大腦都會儲存起來。但是每當你準備運用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知識就是回憶不起來,這裡就是提取記憶出現了問題。

    只要前兩部做好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但是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在讀書的時候問題並沒有出現在你當前。當然了一些書中的內容其實並不適合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而且讀的書越多,實踐的難度也就越大。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去觀察別人的經歷。

    這就是為啥古人說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別人的經歷或網路上別人的文章,都是他們的過往。(網路上的文章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辨識真假的能力)可以把自己代入事件當中的某個人物,運用書中的理論知識去分析他為何成功或者失敗?是抓住了什麼東西,是哪個節奏上踩對了?

    別人的經歷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而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親身去實踐。結合自己的思考去認真的分析並謹慎的運用,這個時候讀書多的好處就突顯出來了,你能從多角度不同的層次去看待這個問題,也就比別人看的更全面。

    這樣實踐的次數越來越多之後,你也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或者大師級別的人物了,自然在生活當中你就可以運用自如,談吐皆文章。

    總結

    很多人都說讀書好,大部分的人都沒開始閱讀,一小部分的人走馬觀花隨意閱讀,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成為頂尖的閱讀者。

    持續的在自己的領域中深耕,以上方法是我的親身經歷見解,僅供參考。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看再多別人介紹的方法,自己不去探索並沒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車,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