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陵笑笑學生
-
2 # 讀書燈下
在文學批評史上,“盛唐氣象”其實是一個專業術語,用於概況盛唐時期詩歌的總體風貌。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盛唐是唐代最為強盛的時期,正是盛唐時的政治開明、經濟繁榮、對外交流與高度的文化自信,才催生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的唐詩全盛時代。
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一個個聲名顯赫、舉足輕重的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留下了太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詞名章。無論是熱情洋溢、豪邁大氣的浪漫詩歌,或是恬靜優美、生氣蓬勃的詩作,都是令人念念難忘的盛唐之音。
而在其中,讓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的許多詩歌,雄壯渾厚,將盛唐氣象體現得淋漓盡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是何等的氣勢與氣魄!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黃河落天走東海, 萬里寫入胸懷間。
當然,也不止李白。前述盛唐時期出現的詩人們,寫下一首首優秀詩篇,共同構成了盛唐時期詩歌的整體風貌,呈現出闊大宏美的盛唐氣象。
你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盛唐時期,有唐帝國強盛的時代面貌,有詩人滿懷的豪情壯志,也才有了詩歌雄壯渾厚的盛唐風貌。
-
3 # 吃素的穿山甲
盛唐氣象是一個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詞彙,與“建安風骨”的“小我”不同,它體現的更是一種開放開明的心態、博大包容的自信的“大我”精神,其雄渾瑰麗的氣質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韻腳。
體現這種氣魄和胸懷的詩人和詩歌不勝列舉,大名鼎鼎的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等一批干將的千古名篇,但要是百裡挑一選擇一首最佳代言作品的話,我毫不猶豫的選擇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偉人手書王之渙《登鸛雀樓》)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穿鑿附會編排的傳奇故事。這個黃河邊上的小小的鸛雀樓,卻成了詩人群雄逐鹿華山論劍的擂臺。在這場擂臺賽中,在卷軼浩繁的詠樓詩作中,第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詩作是甚至可以說是籍籍無名之輩的李益,他的詩作是這樣的八句:“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恨猶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並是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此詩一出,此前的諸多題樓詠懷之作迅速黯然失色,瞬間被人爭相傳頌風頭一時無兩。可是,這是盛唐呀,牛人多如牛毛,果不其然,又一個名不見經傳之輩叫暢當的對此不屑一顧,心下道這七言八句也太多了不乾淨利落,於是信手寫下了這樣的五言四句:“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果然此詩一出,前者立馬偃旗息鼓敗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了。但是,總有那些後浪推前浪的骨骼清奇的天才不信邪,這就是王之渙,他寫的上面那首《登鸛雀樓》一出,從此“六宮粉黛無顏色”,該詩一舉成為吟詠鸛雀樓“會當凌絕頂”之作,簡單明瞭但空前絕後而獨步千古乃成絕唱,至今被人們口口相傳,甚至許多人第一次接觸的唐詩就是這首。宋人《古今詩話》中說“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據此推測,上述這個似乎有點與史實不符的故事該由此而編排出來的,三位詩人的年代有點混,但這個故事的核心卻是“真實不虛”。
簡單解讀下這首詩。四句,兩副對聯,最後點睛提到登樓,渾然一體,被稱之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前兩句似乎寫盡了雄渾的景色,但後兩句獨闢蹊徑卻自然承接前兩句,進一步提高了詩作的格局,使這首詩更上升到一種哲理的高度,而且由此別開生面,“結語天成,非可意撰。”成了一種奮發進取的大唐精神的最佳表達。這首詩融寫景與勵志於一體,特別是後兩句更是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成為謳歌盛唐氣象、激勵後人逐夢的最強音符,也是傳統文化中澤被後人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
4 # 何殊我
盛唐氣象,是中國歷史的一個標誌,也是面向世界的一個名片,歷史上這段時期指的是貞觀到開元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間一直到他重孫子唐玄宗李隆基年間。
盛唐氣象,大意可以理解為是國力強盛,沒有全國性的天災人禍,老百姓生活負擔很輕,朝廷運轉良好,宮廷之內沒有大亂,周邊關係也融洽。
歷史雖已湮滅在塵埃中,但是大量的文化考古、文藝作品都在努力還原盛唐氣象。前段時間,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以一場“極樂之宴”呈現了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側影,美輪美奐的建築、四方來賀的盛況、極盡奢華的宴會……陳導都在用自己的鏡頭撩撥著觀眾對盛唐的嚮往。
李白寫過影片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句詩是“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詩出自李白的《清平調·其一》,全文摘錄如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這首詩本義描繪的是楊貴妃之美,美到她的衣飾美過天上的雲、顏值不輸盛開的花朵,楊貴妃這樣的氣質和美好的外貌,只能是群玉山頭或者月下瑤臺才能看到的吧。描寫貴妃之美,本質上就是在描繪盛世之美。
中國歷史上習慣了“紅顏禍水”,妲己、妺喜、褒姒等等都有驚為天人的美,但是卻有亡國之禍,所以一般對後宮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的。能讓李白用如此筆觸描繪後宮之美的,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多麼迷人的時代。
杜甫也寫過除了李白這詩,還有杜甫的,這倆人確實好基友。
杜甫這首詩在中學課本上出現過,引用了四句: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幾句是出自《憶昔》,原詩很長,這幾句算是核心內容,引用率很高,唐朝樂隊的《夢迴唐朝》也唱過。所謂盛世,肯定不是寫出來的,一定是能讓普通百姓得到實惠的。
要知道,千百年來,興亡都是百姓苦,萬惡的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是老百姓賦稅徭役非常重,像盛唐時候能夠安居樂業,小小的縣城都能有萬戶人家,大米粟米隨便吃,無論公家倉庫還是私人倉庫都滿滿登登,這對於小民百姓來說是莫大的幸運了。
-
5 # 您的小舟舟
學生黨來回憶一下大一的內容~關於盛唐氣象的內涵,幾位答主都解釋得很全面了,我只補充幾首喜歡的作品吧。
盛唐時流行的題材主要有兩種——山水田園詩和邊塞詩,二者一個空靈而靜美,體現盛唐詩人的藝術造詣,一個豪邁而慷慨,體現了家國情懷和蓬勃的精神風貌。
說到田園詩,我覺得首選的詩人應該是王維。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很多人看過的,如果有時間仔細分析,就會覺得實在很美。這樣高超的語言藝術和審美造詣,也只有盛唐風氣可以養出來。王維除了寫純美的山水詩,也寫風格豪放的遊俠詩,和他數量最多的山水詩形成了反差,但是藝術水平也完全不遜色,同樣是盛唐風氣的體現——
少年行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邊塞詩在盛唐發展到頂峰,除了敘述戰爭的辛苦和表達報國熱情,這個時期的邊塞詩還流露對大好河山的讚美。這自然也是出於對盛唐的認同感。邊塞詩的典型也來一首——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很多人提到李白,他的詩歌題材比較廣泛,我沒有按照主要流派總結過,但這裡還是必須提他。何殊我老師提的清平樂三章之一我也非常喜歡,那是誇楊貴妃美得不要不要的。我來補一首誇皇帝誇上天的吧——
上雲樂
唐 · 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沒。康老胡雛,生彼月窟。巉巖容儀,
戍削風骨。碧玉炅炅雙目瞳,黃金拳拳兩鬢紅。
華蓋垂下睫,嵩嶽臨上唇。不睹詭譎貌,豈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嚴父,元氣乃文康之老親。撫頂弄盤古,
推車轉天輪。雲見日月初生時,鑄冶火精與水銀。
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間,濛濛若沙塵。生死了不盡,
誰明此胡是仙真。西海栽若木,東溟植扶桑。
別來幾多時,枝葉萬里長。中國有七聖,半路頹洪荒。
陛下應運起,龍飛入咸陽。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
叱吒四海動,洪濤為簸揚。舉足蹋紫微,天關自開張。
老胡感至德,東來進仙倡。五色師子,九苞鳳凰。
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淋漓颯沓,進退成行。
能胡歌,獻漢酒。跪雙膝,立兩肘。散花指天舉素手。
拜龍顏,獻聖壽。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歲杯。
李白是我偶像,大唐有您才是真了不起,啥也不說了,給您劈叉。
-
6 # 三上詞話作者
文化是一種心理活動,同時文化是有選擇。由文字形成文化,首先以自然的形式出現,《詩經》就是民間的歌謠的總彙,但不可忽視的,在孔子未收集整理之前,其時民歌到底有多繁榮,包括鄭音不得而知,因為孔子代表正統的周禮觀念而取捨,又沒有第二個人收集當時完整的詩歌作品。因孔子好歌而多取“風”,因他好樂而取“雅”,又因他好禮而取“頌”。一人之好,而天下之好,而又萬世之表。正因為如此之好,為天下歸一的時候,天下歸心的問題歷史的由正統文化領銜,那麼,孔子就是正統的化身,自漢以來,到清代為止,封王推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應了文化心理的作用體現。
唐代的詩的正大之象,與其說是當時選擇了正大氣象,倒不如說是迎合了孔子的正統文化心理,指導性的為唐代開創了歷史強盛於世外之先河。也正因為這一正大的文化心理,左青龍,右白虎依次列坐其中,朱雀飛旋唱和,勾陳、玄武遠而遁之不相臨。所以,唐代很少有靡靡之音。除了選擇了正大之象,又因被選擇的是經濟上的發達,社會輿論的力量上揚,選仕德才的擁有等組成,構成唐代文學的創作者的高顏值,作品欣賞上的高質量,以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念形成。
文化心理,是選擇的歸宿。同樣擁有詞的宋代,因為重文輕武,勾欄瓦舍的調好似美聽,但其詞迎合了大多數人悠閒的文化心理,整個文壇也是萎靡不振,好在有蘇辛,才改變了固化的藩籬,興起了正大之象。元明清時期的文化現象如此,國興而文盛,國衰而文靡。偉大時代生產正大氣象的作品,這是文藝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和擁有的文化心理。
三上詞話 - 百度
-
7 # 古古閣100
李白代表盛唐巔峰。他之前的王昌齡也不錯,是盛唐先聲。
真情動天下
一個王昌齡憑什麼獨擁兩座芙蓉樓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情,發乎心,才可動天下,不重友誼的朋友不是好詩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靠這樣的告別,賺到了今天的兩幢大別墅,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很有意思,中國有不少“雙胞胎”歷史文化景點,我看過的有兩對,一對蓬萊閣,一對芙蓉樓。
兩座蓬萊閣,分居南北,歷史上都大名鼎鼎。北蓬萊在山東煙臺,名氣很盛如日中天;南蓬萊在浙江紹興,但已默默無聞風光不再。
而兩座芙蓉樓呢,分居東西,東邊一座在江蘇鎮江,西邊一座在湖南洪江。兩座樓,在當地都很有名,都是紀念王昌齡的臨江樓閣,遊客一到那兒,都會背一背那首滾瓜爛熟的古詩《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本篇要解讀的,就是這兩座芙蓉樓。
鎮江的芙蓉樓
洪江的芙蓉樓
01
真假芙蓉樓
無需爭辯,王昌齡送別辛漸的芙蓉樓只會有一處,那就是鎮江的芙蓉樓。而洪江的芙蓉樓,是個假古董。證據何在?擺出另外一首詩,就不言而喻。
王昌齡在芙蓉樓餞別辛漸時,以同樣的題目寫了兩首詩,另一首詩為:
丹陽城南秋海陰,
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你看,丹陽,不就是鎮江麼?
從鎮江芙蓉樓上看金山,如此美麗
一般來說,假古董極難流傳,為什麼洪江的芙蓉樓又流傳成真古董了呢?古古很好奇。再好奇,也要先放下,且看看兩座芙蓉樓的模樣。
歷史記載,鎮江的芙蓉樓,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猶存,所以,王昌齡才有機會在芙蓉樓與辛漸告別,但原址在月華山上。今天的芙蓉樓,是1992年移建的,位於金山腳下的湖中島上,分上下兩層,軒昂寬敞,曲折回廓,樓水相映,別緻典雅。
下面要隆重介紹假芙蓉樓,為什麼呢?因為假芙蓉樓在湖南,古古閣主就是湖南人,家鄉情結嘛!更重要的是,明知王昌齡沒有在湖南的芙蓉樓為辛漸送行,湖南人們還是要為他建這個樓,那不就是體現了更深的真愛麼?何況,洪江的芙蓉樓,經過歷史的沉澱,現在可是真古董了,周邊景色絕美,值得推薦。
湖南的芙蓉樓,具體位置在洪江的黔陽古城,為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蹟"。
黔陽古城,處在湘西的群山環抱裡,明清建築整體風貌儲存完好。此處,潕水、清水江、沅水三水交匯,環繞古城,蒼蒼茫茫。這座鮮有人知的古城,至今綿延2200 年,比同在湘西境內的鳳凰古城還早900年,是中國最具原真風貌的隱逸之都。
這座古城,氣質淡雅,千百年來,寵辱不驚。
今天,遊黔城者,多是奔芙蓉樓而去。芙蓉樓白牆青瓦,紅柱雕窗,古樸地矗立在高臺之上,周圍古木參天,深幽靜雅。芙蓉樓一樓門柱上題有一聯,很美:天地大離亭,千古浮生都是客;芙蓉空豔色,百年人事盡如花。二層再嵌一聯:樓上題詩,石壁尚留名士跡;江頭送客,冰壺如見故人心。
芙蓉樓主樓
1840年,黔陽辛丑狀元、江西布政使龍啟瑞將"一片冰心在玉壺"七個字合篆成一"壺"狀字,成為一景。
芙蓉樓有頗具規模的碑廊,讓我驚訝,名不見經傳的一座小古城,居然有如此壯觀的碑廊,這裡刊有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岳飛、趙孟頫等歷史名人碑刻鐫石八十餘方,很多都是國寶級文物。其中還有《王昌齡宦楚詩》十五首,頗壯觀。
當地有些只管忽悠的導遊會這樣介紹:芙蓉樓臨江高聳,這就是王昌齡送別辛漸的地方了……
一些懷古的人會這樣寫:夕陽西下,潕水默默流淌,似載滿王昌齡與辛漸千年的離愁……呵呵,這樣懷古就懷錯地方了!當然,王昌齡也會在這兒送朋友,但絕對不是辛漸了。
02
蒼涼的一生
關於王昌齡,所存史料不多,他的出生地和出生年月,都存爭議。山西太原、陝西西安、江蘇南京、山東瑯琊,四地出生地,大家各有說法。而出生年月呢,古古傾向於698年至757年。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被譽為“七絕聖手”,但他仕途坎坷,最高只做到八品江寧丞,一生蒼涼。
698年,王昌齡出生時,大唐還是武則天的天下。因為農民出身,王昌齡二十一歲前,都是在長安灞上的芷陽村鄉下,過著耕種垂釣的生涯。
719年冬,他開始漫遊,直到727年,他二十九歲,才中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這段漫遊時間裡,他去過當時的河南、河北、河東、河隴,頭頂塞外風,腳踏邊關土,身經古戰場,閱歷大增,見多識廣,寫出了大批視野開闊、襟懷激盪、氣勢磅礴的邊塞詩,強烈展示了盛唐精神。
734年,36歲時,王昌齡再次參加公選,在博學宏辭科中超群絕倫,遷為汜水縣尉,九品。
737年,喜歡直言而又執拗的宰相張九齡,越來越不得唐玄宗的歡心,在奸臣李林甫的攛掇下,玄宗罷免了張九齡。張九齡被罷相,朝廷之士皆只管自保,無敢直言者。李林甫大權在握,獨斷專行。王昌齡對張九齡被罷相表示同情,幫他說話,紹果忙沒幫上,自己倒絆進去,遭貶嶺南。至739年,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齡才由嶺南北返長安。
740年,王昌齡離京赴任江寧丞。
一個有才、孤傲而沒有地位的人,註定是坎坷的。在官場混跡這麼多年,再才華橫溢,也只是在八品九品間徘徊,王昌齡肯定也會失意。失意之後呢,就是疏狂,放浪形骸,就是對權貴的蔑視,不買世俗的賬。這樣,他就很容易因意氣用事而授人以柄,遭到那種沒有才德者的嫉妒和陷害。於是,王昌齡應了細節決定成敗那句話,被扣上“不護細行”的帽子。
因為歷史留下的資料很少,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王昌齡在哪些事情上令當權者不滿,反正他在江寧是呆不下去了。748年,在他五十歲的時候,竟因不護細行、恃才傲物、直言犯上等罪過,被遠謫龍標,由八品江寧丞降為九品龍標尉。
在偏遠的湘西,王昌齡一呆就呆到生命的最後。安史之亂髮生後,戰火紛飛,哪兒都不太平。根據《唐才子傳》記載,王昌齡惦記自己的親人了,就在756年,離開了龍標,踏上歸鄉之路。第二年,道經安徽毫州時,王昌齡因遭到刺史閭丘曉忌恨而被殺,為自己的人生打下最後一個令人悲痛的句號,時年59歲。
閭丘曉殺了王昌齡後,得到了報應。
河南節度使張鎬,同時督統淮南諸軍事,與王昌齡友善。張鎬率軍平叛時,一次,叛軍圍困宋州,守軍告急,張鎬命閭丘曉一同趕赴救援。閭丘曉很傲慢,看不起張鎬,又怕戰敗對自己不利,於是故意逗留,誤了軍期,致使宋州陷入敵手。張鎬大怒,欲殺閭丘曉。閭丘曉討饒說,家裡還有老母在,請求饒命。張鎬指著他說:你殺王昌齡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的老母由誰來養?閭丘曉無話可答,遂被杖殺,張鎬替王昌齡報了冤死之仇。
王昌齡在黔陽古城留下的水井,今天依然清澈見底。
03
歷史共振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金子。生前的王昌齡,並沒有風生水起,但歷史沒有虧待他,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在地價這麼貴的今天,居然為他留下兩座顯赫的芙蓉樓,讓人天天去登樓回想,鼎禮膜拜,憑什麼?古古閣主覺得,有四重原因,讓人們對王昌齡愛戴、欽佩、同情,情感上產生了歷史共振。
哪四個原因?寫詩棒!重友誼,!重民生!卻又死得冤!
王昌齡寫詩很厲害,特別是七絕,只有李白才能與他媲美,人們表揚他為“七絕聖手”“詩家夫子”。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滿浪漫氣味和英雄氣質,字字鏗鏘作響,震撼人心。且看《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Murano終不還。
再看《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
這些邊塞詩,首首縱橫捭闔,字字玉盤珠落,勁健奔放,深沉蒼鬱,足可為唐詩壓卷。
王昌齡的閨怨詩,也因細密、靈動、獨闢蹊徑而為人稱道。如《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再讀一首,《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
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
朦朧樹色隱昭陽。
你看,這些詩,都是用思深婉,刻畫女性心理細緻入微。
王昌齡的詩,儲存至今的有181首,很多都為當時及後人傳唱。753年,丹陽進士殷璠編選《河嶽英靈集》,共收24位詩人作品,其中王昌齡的詩選得最多,共16首,李白都只選了13首。可見,王昌齡詩歌在當時的影響力。有個《旗亭畫壁》的故事,可以窺見王昌齡及其朋友的才華:
一日,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在旗亭煮酒論詩,歌女助興。大家牛皮吹得興起,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厲害,不分高下。最後,大家答成一致意見:“都不爭了,就聽歌女唱,誰的詩唱得多,誰就是第一。”一歌女開唱,“寒雨連江夜入吳……”,是王昌齡絕句,他在牆上畫一筆。另一歌女開唱,是高適的絕句,高適畫一筆。歌女再開腔,“奉帚平明金殿開……”又是王昌齡的,牆上再添一筆。王昌齡和高適甚喜。王之渙耐不住了,說:“這兩歌女素質不行,專唱下俚之曲。”說著,指著一位最美的歌女說:“且聽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響,歌喉宛轉:“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正是王之渙的得意之作《涼州詞》。歌女又唱了兩首,均是王之渙的作品。於是,三人相視大笑。
王昌齡重友情,暫時不表,下文會專闢章節,他為官如何呢?其實蠻不錯,很接地氣。
被貶龍標後,王昌齡生活很清苦,他曾經和老僕人撿拾枯枝敗葉,來燒飯當柴燒。他為官清廉,為政寬仁,對老百姓的優惠政策比較多,很受老百姓愛戴。在洪江任上七八年間,老百姓暱稱他為"仙尉",慕名造訪者終日不絕。直到今天,古城坊間還流傳著"苗女聽歌""遮道乞詩""昌齡補靴"等動人傳說。
王昌齡有一首詩,叫《龍村野宴》,寫自己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怡然自樂:
沅溪夏晚足涼風,
春酒相攜就竹從。
莫道絃歌愁遠謫,
青山明月不曾空。
美麗的黔陽古城
04
真情動天下
王昌齡對朋友的一片真誠,感動了千年。
李白、岑參、高適、王之渙、王維、孟浩然……當時,與王昌齡同時代的有名詩人,不管性格和地位如何,幾乎都與他有親密來往,郊遊、賦詩、對酒,逍遙於湖光山色。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與他相處呢?就因為王昌齡雖然蔑視權貴、不拘小節,但對真正的朋友,他卻是坦率、真誠而重感情的。
在王昌齡的詩中,流露真性情送別朋友的詩歌,佔了很大一部分。有名的《芙蓉樓送辛漸》,我們仔細一讀,細節上就能輕易找出王昌齡對朋友的真摯來。你看,他是從南京開始送辛漸,一直送到鎮江,難捨又難分。在芙蓉樓上,也許他們就是通宵達旦地喝酒,話別,直到辛漸第二天拂曉登舟而去。辛漸臨行時,王昌齡還不忘叮囑:如果洛陽的老朋友問起我的情況,就告訴他們,我胸懷澄澈,一片冰心,從未更改,要老友們不要擔心。
《送魏二》《送高三》《送任五》《送譚八》……到龍標後,王昌齡與長安的高朋貴們接觸得少了,與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接觸得多了起來。王昌齡對待這些小人物,依然情深似海。他曾寫過一首絕句,叫《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這首詩寫得耐人尋味,我們能體驗到王昌齡的至深用情。王昌齡在詩中對朋友說,哎呀,我們兩個一水相通,還是很近的,我這裡颳風,你那兒也會颳風,我這兒下雨,你那兒也會下雨,我這兒明月當空,你那兒也就明月當空,所以與你相別,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難過。
話是這麼說,但畢竟是遠隔兩地,難於見面了。王昌齡並不是真的不難過,也許是朋友先難過了,所以他強壓內心別緒,積極地寬慰朋友,這既蘊涵了彼此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味道,更體現了王昌齡體貼入微的深情。
王昌齡體貼朋友,朋友也給了他同樣的真情迴應。李白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時,正在揚州漂泊,心情也不好,但他立即寫詩安慰老友:
楊花落儘子歸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只是,沒想到,誰知一語成讖,多年後,李白還真被遠放夜郎。
王昌齡一生,仕途一直屈居下僚,生命的結局更是讓人悲傷,但他的煌煌詩卷,彪炳千秋,以一種歷史的大美,展現著盛唐的精彩。今天的兩座芙蓉樓,是歷史給王昌齡的安撫,對他的深情與孤獨,千年後的人們,登臨,就是最好的迴應……
芙蓉樓上望去,山高水長,隱逸之風似乎從未停止。
-
8 # 一往文學
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盛唐氣象是昂揚的意氣。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羈旅思鄉詩,其中卻看不到思鄉的愁怨,反而洋溢著勃勃的生機。氣象開闊,精神昂揚,可謂盛唐昂揚意氣之音。
明人胡應麟的《詩藪》認為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是盛唐氣象的代表。殘夜何妨,孕育明朝初升之日;舊年逝去,江上已泛起春意。這是一種盛唐時期獨有的自信與達觀。
將江稱作海,極言水面的遼闊無邊。用"生"代替"升",其中蘊含著黑暗孕育著光明的哲思,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蓬勃的生命力。春入舊年,"入"這一動詞象徵著春不是僅僅是歲月的被動輪轉,江春是噴薄而出的,不論舊年多麼衰頹。
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凜俱豐實。"——盛唐氣象是黎民百姓的富足
相較於前朝的被迫流離他鄉,百姓們可以有一個"小邑"長久安穩地住下去,稻米粟米都白白的,說明糧食不僅多而且加工細膩,公家糧倉豐實很正常,私人的糧倉也滿滿當當,可以想見人們看見自己糧倉裡高高堆起的穀物時滿足與安心的笑容。
晉惠帝百思而不得解為何百姓要吃破爛樹枝而不吃肉糜,宮廷奢靡、軍隊馳騁沙場,文學上歌功頌德這些都不是盛世的表現,盛唐之所以為盛,正是因為,生活在時代底層的黎民百姓都吃得飽穿得暖,可以自封一個小康家庭。盛唐不是以武力逼迫鄰邦呼喊出的朝拜之音,而是百姓茶餘飯後坐在家門口,和鄰居感慨"真是一盛世啊。"
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盛唐氣象是渴望立功邊塞的豪氣干雲
這首《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批點唐音》 評曰:"慘淡可傷。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氣"。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朝國力強盛,在邊塞戰爭中屢戰屢勝,上至廟堂下至朝野,無不沉浸在振奮的喜悅之中,此時邊塞詩人的作品中,慷慨激昂的進取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是邊塞詩的主色調。
邊塞詩是盛唐氣象下的產物,往前數、往後算都沒有哪一個時代能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地渴望立功邊塞大展宏圖。在初唐時楊炯就曾說過"寧做百夫長,不做一書生"但他也僅僅是將"做一百夫長"作為了一個畢生的願望。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比如高適、岑參、王昌齡他們都親歷了邊塞的廣袤沙場,將作者個人的邊塞見聞與功名志向糅為一體,蒼涼慷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慷慨昂揚地書寫著邊塞的荒漠孤雁落日。
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盛唐氣象是愁緒入酒,莫再談愁
江淹在《別賦》中感慨"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送別詩總是難以逃脫留戀的離愁別緒,或折柳惜別,或遷衣不捨。而高適的《別董大》不同,除了送別友人的傷感與不捨,我們在這兩句詩中讀出的是熱血激昂。人們總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感覺離開了熟悉的圈子就難以獲取原有的資源與人脈,高適卻說,我的朋友不必去擔心前路無人與你飲酒作詩,與你互訴衷腸,憑你的才氣,天下哪裡有人不認得你呢?這是盛唐氣象熔鑄在時人骨子裡的自信曠達,真正的盛唐之音不是隻有快樂沒有憂愁,而他們勇於面對慘淡的人生,他們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們相信"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們確定"長風破浪會有時"他們愁得有魄力,愁得有氣度。
最後像提一句有趣的詩——"醉後不知天在水,滿川清夢壓星河",這句詩出自元朝詩人唐溫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曾因為寫的太過於漂亮、太過於大氣被誤收入全唐詩。由此也可見盛唐氣象不僅僅是對一個時代作品籠統的歸納總結,盛唐氣象是一種坦然,一種心境。
-
9 # 好玩的國學
唐朝是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而盛唐則是黃金時代中的軸心時代,是詩歌達到鼎盛時期的時代。這個時代的詩人們,不管是高矮胖瘦,不管是貧賤富貴,都有一種昂揚之氣,他們的夢想是上馬殺敵取得軍功,是在凌煙閣上留下美名,他們想縱馬賓士在塞北大漠,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們是戰場上馳騁的英雄,是縱情長嘯的歌者,是少年俠客,是那個時代不可一世的人。
唐朝不喜歡小清新,不喜歡小資主義,不喜歡矯揉造作,不喜歡悲悲慼慼。唐朝人喜歡直截了當,管它什麼生死,不服就幹!
所以,盛唐的詩歌,洋溢著生命的野性,充溢著Sunny下古銅色的美感,盛唐人說話是喊出來的,生活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們是帶著原始血性的漢子,在唐朝,特別是在盛唐,你要是搞個什麼小資主義,小心被李白打出去,就連好脾氣的杜甫估計也不會買你的賬。
在唐朝,你送別朋友,就別說那些今宵多珍重再見沒有再見之類的喪氣話,天地之廣闊,哪裡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而是要像王勃一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要像高適那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所以,盛唐詩歌明顯帶有一種特徵,你不需要學什麼詩歌鑑賞,不需要學習美學,你就能從他們那豪壯蒼涼的詩歌中,感受到生命的野性和力量,那種昂揚進取、積極振奮的時代氣息,迴盪著熱情奔放、樂觀歡快的旋律,讓我們看了血脈賁張!這就是盛唐氣象!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年輕時候的杜甫,也是相當豪放的青年,這首詩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也體現了青年杜甫的一腔壯志豪情,我杜甫就是要登山群山之巔俯視眾生,就是要傲視一切,這就是青春蓬勃的杜甫,就是青春蓬勃的盛唐。
2.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這就是王維心中的英雄形象,這樣一群少年俠客,他們不是黑社會,也不是惡勢力而是有著強烈的豪情和愛國精神的俠客。他們豪蕩使氣、捨身報國,他們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他們是盛唐最讓人心醉的少年英雄!
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大敵當前黑雲壓境的時刻,你能豪情萬丈地醉臥沙場,這種強烈的英雄主義,絕對是盛唐氣象!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晚年是信佛的,是平淡如菊的。但是他在盛唐時期安史之亂之前寫的這首詩,其境界之闊雄渾,有多少人超過他?這種境界也只能是盛唐!而過了盛唐,就沒有了,王維在晚年寫的那些禪詩,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5.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玄宗來電報了,請李白去朝中做官了,李白高興地手舞足蹈忘乎所以,這種捨我其誰的豪氣和傲氣,還有是能有?這也就是盛唐氣象,否則你這樣狂傲,別人會說你不謙虛神經病,遲早要跌跟頭!
6.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夠苦,但你看筆下的境界,何曾小過?那有什麼宋朝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細緻與微小?這就是盛唐氣象啊!
7.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的這首詩,絕對帶有塞北大漠的味道!盛唐氣象!
8.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一生是個隱士,是屬於比較淡泊的詩人,但是你看他寫的洞庭湖,絕對屬於境界高大的,這就是盛唐氣象!
回覆列表
明代時,前七子的領袖李夢陽提出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作為七子提倡復古的綱領性口號;後七子中王士貞也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所持與前七子完全相同。這裡不去討論前後七子復古之潮的影響,但他們所推崇的正是嚴羽在《滄浪詩話》所說的“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即盛唐詩歌所特有的雄壯與渾厚的詩歌風貌。
唐代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是一本專門收錄盛唐詩歌的唐詩選本。其序言有云:“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按此說法,從這一年起,唐詩出現了新的氣象,盛唐的詩歌風貌開始形成。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和代表作品數不勝數,為我們熟知的最能代表盛唐昂揚姿態的李白,盛世太平下鳴奏田園牧歌的王維、孟浩然、常建和儲光羲,欲奪邊功擅描繪塞外之景的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和崔顥,以及這本書中所未收錄的杜甫。他們的多數作品都體現了盛唐氣象。
盛唐詩人的詩中常常流露出積極自信的生命狀態,充滿著進取功名的入仕的熱情。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直口道出“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真切理想,看似用法誇張,實則真情流露;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提出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宏願,哪怕是“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困難處境也無損他欲替聖明消除弊事的決心。
盛唐詩歌的氣象,體現在場面宏闊之間,景象雄奇瑰麗上。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歌提供給讀者的視野是宏大且高遠的,詩意淺淡卻又富含哲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景象壯麗,氣勢磅礴,水天相接,畫面頗具動感,賈島的《憶江上吳初士》“秋風吹渭水,落葉難長安”,與此相較有異曲同工的妙處。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別》)將月光的曠遠與平如鏡的湖面相映,雲海奔騰如海市蜃樓,夜與晝的對照更顯出詩歌的氣象。這首詩的前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景象已是撼人,與之相似是杜甫的《旅夜書懷》中所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縱一橫,氣象的磅礡與畫面的流動上比前文李白的詩句更盛一層樓。
盛唐的兩大詩派是獨特文化時期的產物,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與盛唐之前的時期不同,這些邊塞詩歌的作者往往具有邊塞的生活經歷,高適的詩中充滿對邊塞將士的同情與對戰亂不滿,如他的《燕歌行》中的“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便飽含濃厚的個人感情。岑參尚奇,愛好雄偉奇特的塞外風光,像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蒼茫雪景,《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的“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句法誇張卻又極具表現力,與賀鑄的“一川菸草,滿池風絮,梅子黃時雨”形成鮮明的對比。善寫閒適平淡的生活的山水田園詩派領袖王維也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這般描繪大漠風光的雄奇之句。
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正是這種詩歌意象的運用、意境的渾融,聲與色的調和,構築成盛唐氣象的風采,數千年後依舊彰顯著盛唐詩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