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米愛健身

    槓鈴推舉和啞鈴推舉都是練肩動作,主要針對肌肉群都是三角肌前束。

    可以說兩個動作各有優勢,相比較而言槓鈴推舉更難操作,啞鈴推舉比較容易一些。

    那麼槓鈴推舉和啞鈴推舉,能不能放在同一個訓練日呢?

    下面就這個問題,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1.關於槓鈴推舉和啞鈴推舉

    ①槓鈴推舉

    槓鈴推舉,採用雙手握住槓鈴形式,從底部向上舉高,直至完全鎖定槓鈴。

    透過反覆訓練,主要刺激三角肌前束,也能附帶練到三角肌中束、胸肌上部和肱三頭肌,同時還能強化腰腹核心力量。

    通常會以站姿形式的訓練方法來操作。

    動作流程:

    將槓鈴放置於深蹲架內的掛鉤上,並調整好高度。

    站在槓鈴前,雙手握槓,同時向上抬起槓鈴放於鎖骨位置。

    收腹挺胸,腰背挺直,開始將槓鈴向上推起。

    直到兩側手臂完全伸直後停止,然後再下放槓鈴回位重複動作。

    注意:雙手握距略比肩寬,槓鈴需要放於鎖骨位置。在向上推起槓鈴時,頭部也要略微後仰,防止槓鈴碰到下巴。在推到高位時,頭部在向前回位。

    頂部要做到手臂完全伸直,槓鈴需要完全鎖定才能下放回位,整體動作需要有節奏的進行操作。

    ②啞鈴推舉

    啞鈴推舉,採用雙手握住啞鈴形式,從肩部上方推起啞鈴至高位,直至兩隻啞鈴快要貼合。

    透過反覆訓練,主要受力點都會集中與三角肌前束,同時也能練到肱三頭肌。

    通常會以坐姿形式的訓練方法來操作。

    動作流程:

    將啞鈴凳靠背調高,接近90度時即可。

    雙手持啞鈴屈膝坐下,向後躺下,並順勢將啞鈴向上舉起,此時啞鈴位於肩部上方位置。

    收腹挺胸,開始將啞鈴向上推起,直到兩隻啞鈴快要觸碰時停止,然後再回位下放重複動作。

    注意:背部需要貼住啞鈴凳靠背,臀部不要前移太多,防止出現背部反弓的現象。啞鈴推起到下放,呈現直上直下的運動軌跡,避免前移或後移啞鈴。

    在頂部位置做到兩隻啞鈴快要觸碰,手臂快要伸直時停止即可。

    2.兩者動作對比

    A.相同點

    槓鈴推舉和啞鈴推舉,都能很好的刺激三角肌前束。

    整體的動作軌跡都是呈現直上直下的形式,對手臂力量也都有一定的鍛鍊作用。

    B.不同點

    ①刺激肌肉

    槓鈴推舉,除了可以刺激三角肌前束外,還能練到三角肌中束,肱三頭肌和胸肌上部,而且整個動作對腰腹核心也有強化作用。

    而啞鈴推舉,整體力量會更集中於三角肌前束,附帶練到肱三頭肌。

    ②能否借力

    槓鈴推舉,如果出現力竭,手臂力量不足,可以藉助屈腿形式或者調高槓鈴高度,向上推起槓鈴。

    啞鈴推舉,在力竭時無法借力推起槓鈴。單側手臂力量不足,這邊的啞鈴就很難推到高位。

    槓鈴推舉在頂部,需要將手臂完全伸直,必須要將槓鈴完全鎖定才算完成1次動作。

    啞鈴推舉在頂部,只需要做到兩側啞鈴快要觸碰即可,此時兩側手臂略微屈肘,動作就算完成。

    ④訓練效果

    槓鈴推舉,屬於全身性的複合動作,除了三角肌前束之外,還能啟用其它肌肉群。練好槓鈴推舉,直接可以提升肩部、手臂、腰背部、腿部等全身力量和爆發力。

    而啞鈴推舉,它偏向於集中訓練三角肌前束肌肉,對兩側手臂力量協調要求更高,同時可以減輕腰背部壓力,從而幫助完成整體動作。

    3.槓鈴推舉和啞鈴推舉能不能同時訓練?

    槓鈴推舉屬於複合動作,而啞鈴推舉更偏向於集中刺激三角肌前束,因此這兩個動作可以單獨訓練,也可以結合訓練。

    如果想提升全身力量,並推起更大的重量,那麼槓鈴臥推就是比較好的訓練動作。

    如果想要練厚三角肌前束,那麼訓練重點就要放在啞鈴臥推,並且要多組數、次數訓練。

    按照綜合訓練方法,兩個動作完全結合訓練更好一些。

    而在結合訓練中,需要把槓鈴推舉放在首位,啞鈴推舉其次,接著還要訓練三角肌中束和後束,這樣整個肩部訓練才算完整。

    4.參考計劃

    A.單獨訓練(啞鈴推舉)

    啞鈴推舉:5組*10次

    啞鈴前平舉:4組*10次

    啞鈴側平舉:5組*12次

    單邊啞鈴側平舉:左右各做4組*12次

    坐姿俯身啞鈴側平舉:5組*12次

    繩索麵拉:4組*12次

    B.單獨訓練(槓鈴推舉)

    槓鈴推舉:5組*8次

    槓鈴前平舉:4組*10次

    啞鈴側平舉:5組*12次

    單邊繩索側平舉:左右各做3組*15次

    站姿俯身啞鈴側平舉:4組*15次

    上斜俯臥啞鈴側平舉:4組*12次

    C.結合訓練(槓鈴推舉+啞鈴推舉)

    槓鈴推舉:4組*8次

    啞鈴推舉:5組*8次

    啞鈴側平舉:5組*10次

    單邊繩索側平舉:4組*12次

    坐姿俯身側平舉:5組*10次

    上斜俯臥側平舉:4組*12次

    具體操作,根據自身能力做上下調整。

    總結:

    槓鈴推舉,透過雙手握住槓鈴,從底部向上舉高,直至完全鎖定槓鈴。

    啞鈴推舉,透過雙手握住啞鈴,從肩部上方推起啞鈴至高位,直至兩隻啞鈴快要貼合。

    兩個動作都能很好的刺激三角肌前束,整體動作軌跡也都是直上直下,對手臂力量有一定的鍛鍊作用。

    主要區別在於:槓鈴推舉,出來能夠刺激三角肌前束,還能附帶練到中束、肱三頭肌、胸肌上部和腰腹核心肌群。而啞鈴推舉更多的是練到三角肌前束,附帶練到肱三頭肌。

    槓鈴推舉可以在力竭時借力向上推起槓鈴,而啞鈴推舉則無法借力。槓鈴推舉在頂部位置需要完全伸直手臂,而啞鈴推舉在高位需要略微屈肘即可。

    從整體效果對比而言,槓鈴推舉可以提升全身肌肉力量,而啞鈴推舉更側重於三角肌前束,而且對兩側手臂力量協排程要求更高。

    如果想提升全身力量,推起更大的重量,就選擇槓鈴推舉。如果想練厚三角肌前束,那麼就選擇啞鈴推舉。如果想讓整體肩部圍度有所提升,那麼就需要將兩者結合訓練,同時配合中束和後束的動作。這樣訓練效果會更好一些。

  • 2 # 劉狗蛋在健身

    你好,我以自身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標明觀點,當然可以放在一起練!

    同樣是練肩的動作,如果不放在一天同時訓練,那對於肩部肌肉的刺激就不夠。

    來看下圖,

    以坐姿槓鈴前肩推為例,這個動作主要鍛鍊的是三角肌前束,中束,胸大肌鎖骨部分,肱三頭肌等。

    以坐姿啞鈴推舉為例,這個動作主要鍛鍊的是三角肌,尤其是三角肌中束,同時鍛鍊了肱三頭肌、斜方肌等。

    由此可以看出來,二者皆是肩部訓練動作,放在一個訓練日沒有問題,以我的經驗,一個肩部訓練日內,至少要做8個訓練動作,所以不用擔心,不過要注意重量不要太重,在自己適合的範圍內才能避免受傷,達到訓練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生榨粉怎麼煮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