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婆婆養的雞的味道

    以前不容易得,因為以前的人單純,心善,沒那麼多的物質貪婪!現在的人,計較太多,想的太多,壓力也大,人與人之間多了很多隔閡,少了真情,多了爾虞我詐,所以現在的人都喜歡心裡藏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自悶和自我封閉!

  • 2 # 蹉跎歲月45

    抑鬱症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大學說:

    神經遞質學說

    認為抑鬱症為大腦神經遞質在神經突觸間的濃度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整體精神活動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狀態。臨床觀察到抑鬱症患者大腦缺少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抗抑鬱藥就是透過抑制神經系統對這兩種神經遞質的再攝取,使得突觸間隙這兩種遞質濃度增加而發揮抗抑鬱作用。

    神經迴路學說

    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出現資訊傳導不暢是神經症的病理原因,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心靈防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進一步驗證了神經迴路學說,指出抑鬱症是心靈呼吸的哮喘症,發明了以此原理開發的思維自助方法。

    需求鬥爭獎賞學說

    無主導需求,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能引發抑鬱症。無主導需求,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某種目標得以實現或換了新環境後,患者沒有了能提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性需求目標。雖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須鬥爭的心理和環境壓力,但就是意識不到問題的解決對社會或個人具有的現實意義,產生不了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總提不起精神,缺乏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了主導需求,他們長期進行著一種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即便有時也有進展或成果,但患者卻沒有渴望進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體驗不到應有的愉悅獎賞,形成不了“需求鬥爭獎賞”的良性迴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本病常因學習困難、考試受挫、人際關係緊張、工作挫折、意外打擊、家庭失和及親人分離等社會心理因素誘發,還可因服用某些藥物、患某些軀體疾病以及孕婦產後等引起。現得到國內外專家較普遍認同的認識是抑鬱症患者體內的神經遞質5 - 羥色胺缺乏。

  • 3 # 點滴健康

    抑鬱症是不是容易得還是要根據個人所處的環境,性格等有關的,不是什麼人都會得,但也不是外表看著開朗的人就不會得。

    抑鬱≠抑鬱症

    生活中經常有人會說我抑鬱了,然後就搞得像自己得了抑鬱症一樣,抑鬱和抑鬱症是不同的。抑鬱是一種情緒,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但抑鬱發生積累,出現長期(為期兩週以上)的嚴重抑鬱時,這種正常情緒就演變成抑鬱症,或稱之為重性抑鬱障礙。

    抑鬱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弱、不願與外界交往。以女性居多的這個患者群體,普遍會悲觀地看待事物。例如正常群體會用“還”來描述,抑鬱症患者往往使用的是“只”,比如“只有半小時了”。

    很多人會認為這個病是胡思亂想出來的,可以自行調控。其實越是開朗的人,越是好發這種疾病。所以要記住,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以下這些話:

    1. 你生活條件挺好的了,你還不滿意,還想怎麼樣?——他們情緒低落,不是因為貪心,而是因為生病。

    2. 別矯情了,我看你就事多,玻璃心——他們不是性格的問題,而是生理的問題。

    3. 誰沒有不開心的時候,你想開點就好了——這種話就等於對一個斷腿的人說,你從今天起每天跑2公里,腿就會好了。

    4. 一看你就是抗壓能力太弱,意志力不夠強——其實我們可能不懂,抑鬱症患者每天要跟死亡搏鬥,需要多大的抗壓能力,需要消耗多少意志力,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嫌腰疼。

    5. 好死不如賴活著,你自殺了對得起父母嗎,對得起愛你的人嗎——他們是病人,他們不是這麼想的,他們會覺得“活著更對不起家人”,對他們來說,活著更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腎病症狀很輕但病理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