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闖蕩v
-
2 # 亦文亦物
滄州,是古來的武術之鄉。
1956年,滄州武術家佟忠義、王子平、王金聲等老先生啟赴北京表演,獲得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名噪華夏。同時,滄州也是1992年由國家體委命名的“武術之鄉”。
2006年,滄州武術被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實至名歸。
佟忠義
王子平
王金聲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背後有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
明代始,滄州遷入眾多回族,這些人多為追溯太祖、成祖出身的武將,軍功赫赫,他們有不少集中在滄州的孟村一帶,歷史上著名的八極拳就發源於孟村。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號稱“打遍全球無敵手”的俄國大力士“大牤牛”和“二牤牛”來華設擂臺挑戰中華群豪,中華武林多位名師登臺,屢有傷亡,孟村武術家丁發祥先生勇揭招賢榜,一舉打死這兩位大力士,康熙皇帝龍顏大悅,封“鐵壯士武俠”,免去了孟村錢糧賦稅不說,六部還贈送丁家匾額予以獎賞。
後來,乾隆皇帝舉辦武狀元科考,看到八極拳高手演練,有感而發,就寫了“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詩作,流傳後世,滄州八極拳也隨之揚名四海。
最初,八極拳脫胎於“靶子拳”,因名稱不好聽而改名,主要流行於北方几個省份和地區:西北、東北、滄州、京津。
丁發祥
丁發祥揚名之後,京城的不少達官顯貴就競相結交,如“神力王”達嘛肅王爺、善撲營總教頭張四成等都拜丁發祥為師。丁發祥去世後,張四成仕途蒙難,被人誣陷,遂逃出京城出奔山東慶雲縣(與滄州接壤),再到當地的後莊科村結識了吳天順(回族),看到吳家少爺吳忠是習武的好材料,就收為門徒,悉心傳授。
吳鍾後來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將八極拳改為八極門派,並且遵從師父、師祖遺命,將八極拳回傳至孟村,在公元1756年回到滄州孟村向丁家嫡系子孫第六代傳授八極拳真諦,從此此拳就流行於滄州,如今京津地區的八極拳皆出自孟村吳家。
如今在孟村,八極拳的代表人物當推吳會清、吳秀峰、吳連枝祖孫三代,為現代八極拳的領軍世家。
八極拳,又稱“開門八極”,有“慢拉架子,快打拳,疾打招”和“遠踢近打靠身摔”的說法,六開八招是其核心精要,尤其善於使用肘擊,下盤穩,上手剛猛,有斷碑碎石的力度。因八極拳脫胎於槍法,故需要習學多年的大槍方可入境界,力大無窮,發力暴烈,近代以來的國家領導人貼身保鏢有許多都來自八極拳門派,高手輩出,而滄州的習武之風也盛行數代,至今不衰。
-
3 # 京武功夫如是說
這句話從字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太極拳其實是屬於文人的專利。
自古當政者皆為要員,文臣不是武將,自然要琴棋書畫,佩劍江湖。
太極拳自楊露禪學藝後來京傳播,歷經數代演變至今,已經沒有陳家拳的發力,跳躍了。它舒展自然,是因為楊家教拳的都是達官貴人,要以養生健體娛樂為主,自楊氏太極有門內外之說。
太極是陰陽,是五行,是中國五千年的周易文化,結合丹道而成。太極拳是達官貴人們給楊家起的。有寓意。而在此之前,陳家溝傳播的就是陳家拳,而非太極。
以上分一個典故和文化傳播視角告訴大家,文有太極安天下,不是靠太極拳,而是自古以來的太極陰陽文化。這是國之根本。文化傳承的範疇。
再說說,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者,力達八方及遠之地。不就是我們中國的天園四方嗎?恰好,八極拳的拳學理論中要求習練者,在打拳發勁兒過程中達到通透爆發之意。試想一個武者,在天地間,舒展四肢,勁兒透八方……
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個絕對,很工整的對聯。
文對武,太極對八極,安天下對定乾坤。
先不論出處,這一定是文人做的對聯。
換個角度,中國的拳種門派那麼多,怎麼就太極和八極能安天下和定乾坤了呢?肯定不是說太極拳和八極拳,因為拳就是拳,簡單古樸,沒有太多的理論與玄學做附和。而歷代能安天下是文臣,定乾坤保疆拓土的是武將。
研究中國的文化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恰好中國的拳種有兩種拳,從風格,勁路,內涵等剛好,詞意,寓意可以吻合。
-
4 # 安德163544094
雖然我是個八極拳習練業餘愛好者
但我還是要告訴你們
這句話是改良以後拿來形容武術的
其實還是有點裝逼給自己造勢的意思
畢竟聽上去很拉風不是麼
這句話原來的意思是
文有太極安天下
太極
說的是皇太極
一天就知道是清朝的皇帝啦有沒有!
那下一句還會是八極麼?
too young啦
下一句是武有八旗定乾坤
還是清朝皇室啦好不好
當然
我還是要說一下
八極拳是很實戰的武術
誰練誰知道
哇哈哈哈哈
回覆列表
這句話的原話是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旗定乾坤。太極指的是清太宗皇太極,八旗指的是滿清的八旗軍。至於後來怎麼變成現在的句子了,估計是兩大門派為了讓自己門派聽起來更響亮所以就說了太極安天下,八極定乾坤。而事實上太極拳和八極拳有沒有做過安天下定乾坤的事?不瞭解。前些年有個節目叫康龍武林大會,裡面有太極拳和八極拳的比賽,不是太極對戰八極,是各門派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有興趣可以搜影片看看他們怎麼實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