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ello張木木

    如果讓我給黑色幽默下個定義,我會這樣寫:從現實生活入手,揭開人性中的黑暗,發現嚴肅的荒誕,在犀利的嘲諷與批判中爆發出無奈、痛苦的笑聲。

    個人認為,黑色幽默文學流派最偉大的小說是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改革開放後中國黑色幽默電影的開山之作是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黃建新導演後來還有若干餘響,然後就是甯浩導演2007年的《瘋狂的石頭》,然後就沒有了。中國觀眾暌違中國產黑色幽默電影將近十年了。

    山河破碎的學校,委曲求全的校長,道默岸然的男人,隨性不羈的女人,看似一腔熱血卻在威權之下瞬間崩塌的年輕人,以及一個有了點知識就背信棄義的銅匠……影片的隱喻和諷刺的力度還不夠嗎? 本劇有很多值得反思,比如1.庫斯圖裡卡的癲狂、荒誕+法哈蒂的困境、衝突,而這...其實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隨處可見;2.追求自由的人,死了;3.憤怒的人,成了聽話的牲口;4.寬容的人,成了小人;5.淳樸的人,成了惡棍;6.正面向上的人,總在行騙;7.就讓我們忘掉過去吧,才能繼續作為“人”活下去

    話劇人轉電影人最大的難度不是對影像感的參透,而是話劇戲劇與電影戲劇的置換節奏,當我們說一部電影“話劇腔”或者“表演靠吼”的時候,其實是說你沒有為他們留白。嚼戲上癮,就會對角色轉變前後的突兀產生無視感。《驢得水》是好戲,海嘯般的資訊量,猛戳華人劣根性!

  • 2 # 鄭捕頭

    這個問題可能是個好問題,但提法讓人感覺費解。

    如果一部片子好,當然要看第二遍進行重溫,第二遍不夠還要第三遍,第四遍,現在還有很多人看到院線電影也常常這麼做。這沒有什麼過分,是偏愛某部電影的正常表現。多看經典,永遠勝過飢不擇食什麼作品都瞧。

    如果一部片子差,首先肯定不會再想起看第二遍,甚至可能連第一次都會中斷。當然也不排除第一次看有些段落沒有看明白,經人提醒那是一部好片,再次重溫才發現它的好。

    除了好片和爛片,還有一種片子可能讓人不敢看第二遍,那就是恐怖片。我有過這樣的體驗。

    《午夜兇鈴》我是夜裡一個人在家看的,幾乎害怕到頂點,但這才是看恐怖片應有的體驗,就把音量放到最低,緊緊抓住沙發扶手看完。幾年之內都沒有勇氣重看這部電影(也有機會因素),直到多年之後白天一個人在家看完。儘管恐怖片破除去懸疑就不再恐怖,但這次的體驗雖然比不上初次,但還是在幾個橋段被嚇得夠嗆。看《薔花紅蓮》的體驗也大概如此。

    不過照我理解,提問者的意思並非如此。他大概是想問,哪部影視作品讓人感動到不敢再看第二遍,唯恐再陷入那種無法自拔的情境?

    我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感人的片子對我來說都是好片,哪怕它有時候過於煽情,比如電影《我的兄弟姐妹》。但這樣的電影我還是會看第二次甚至更多,你的眼淚絕不會再像第一次那樣洶湧而出,但重新體會感動的滋味,未嘗不是給平庸的生活感受制造一些變化。

    而且真正讓自己感動的影視作品,真的不是很多,要多看,要珍惜。

  • 3 # 麥克瘋說電影

    推薦一部梅爾吉普森的《耶穌受難記》。這部電影,當然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看一遍也就足夠了,當然,即使是一遍,也會讓人記憶深刻,過目難忘。

    電影講述了耶穌在世最後12個小時的故事。尤其進入電影中間部分,難免讓人感到有些不適。當他遭受到羅馬人的迫害之後,一次次的倒下,又一次次的爬起,一次次的流血,又一次次的祈禱。自始至終,聖子耶穌眼中都折射出了堅定的目光,還有那讓人為之動容的堅定的信仰,它伴隨著身體的傷痛,足夠給觀眾以極大的精神震撼。而《耶穌受難曲》殺青後,參與本片的眾多電影工作者也改信了天主教。

    為營造耶穌極度受難的視覺效果,扮演耶穌的演員詹姆斯·卡澤維堅持了10多小時化妝,吉布森團隊也使用新型粘稠劑,造就了史上最恐怖的定妝。羅馬士兵使用異常暴戾的手段,深化了耶穌所承受的鮮血之痛。行刑黃沙路上,耶穌看到了橄欖葉的搖曳,想到了門徒們的忠誠,聽到了十字架上天父慈善的呢喃,毅然赴死,不免讓人見景生情。

    關於耶穌題材的電影,但凡問世都會引來爭議。像馬丁·西科塞斯的《耶穌基督最後的誘惑》也因帶有強烈的個人宗教理念而被封殺。而《耶穌受難記》也因為太過於血腥,在世界基督教群體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也在被《娛樂週刊》評選為2006年度“25部最具爭議影片”排名第一位的作品。這部影片直接導致了梅爾·吉普森遭到了一段時間的封殺和抵制,但人們無法否定它的偉大之處——只有透過最寫實的手法,才能讓受難之後的涅槃和重生顯得愈加輝煌。

  • 4 # 娛喵總

    《熔爐》!《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裕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2011年9月22日在南韓上映。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南韓國家高度關注,故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南韓國家的影片”。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姜仁浩(孔劉飾)來到霧津,應聘於慈愛聾啞人學校。天降大霧,他意外撞車,維修時邂逅了人權組織成員友真(鄭裕美飾)。姜仁浩妻子早亡,8歲女兒松兒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辭辛苦謀職養家。然而,雙胞胎的校長與教導主任竟逼仁浩索賄5千萬韓元,並美其名為學校發展基金。同時,姜仁浩逐漸發現學校籠罩著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尤其有三個孩子引人關注:聰穎的金妍鬥(金賢秀飾)和貪吃的陳宥利(鄭仁絮 飾)總是躲閃。全民秀(白承煥 飾)的弟弟自殺身亡,他總是滿臉淤青。下課後,仁浩還聽到女廁所中有呼喊與哭泣,在門衛的阻攔下他未深究。之後,他意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教導員毒打民秀,宿舍督導溺罰妍斗的行徑。一個驚天的隱秘被慢慢揭開,真相震動整個南韓。演員孔劉在排除萬難促成電影的改編與拍攝,更為了演好片中的靈魂角色, 聾啞學校的教師姜仁浩,亦配合劇情需要,認真地研究了手語技巧,實拍時,力求做到專業、自然,並且流暢自如。片中鄭由美飾演幫助仁浩追查真相的友真,是一個活潑直率充滿正義感的形象。與她一貫以內斂演技著稱的多部藝術片不同,令人耳目一新。三位小演員的年齡介於12歲到14歲之間,除了手語方面的表現,還要形象刻畫出被殘害後的悲涼與痛苦,極多大篇幅的內心戲對於表演經驗並不豐富的業餘演員來說可謂任務艱鉅,但他們很好地完成了劇本要求,甚至在很多細節展現上超出了製作方最初的預期。

    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男主角、到特殊學校任教的姜仁浩,從影片開始階段看,事業不順,女兒患病,還要靠關係給錢才謀得個藝術教師的職位,而正是這個看起來溫順甚至懦弱的男人,與同伴一起,與邪惡角力,指引孩子心靈重遇光明。

    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臺前幕後,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也正是這樣,才能讓觀眾更深刻的認識到發生這起悲劇的社會背景。

  • 5 # 嗆嗆的遊戲

    《被嫌棄松子的一生 》

    第一次看的時候哭成狗

    就是覺得很傷感。然後心情一不好就想起著部電影。 有一次想在看一次。結果剛開始看到松子在船上唱歌。就開始哭。看不下去了。 我也說不出啥道理。推薦你們去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吃飯噎得慌,還有點憋氣,有大神知道怎麼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