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頭哥兒

    心情不好時,出門去遛噠遛噠,看看山水花草風景的,心情會好一些的。不願出門在家炒上盤小菜,喝上兩口小酒,美美的睡上一覺,醒來時心情也許會放鬆一些吧。

    看看上述這兩種辦法能不能給你放鬆放鬆心情,覺得還行,就試試看。

  • 2 # 昭儀小奶虎

    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因和內因。但是隻要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心情會受行為影響時,我們調整自己的心態/情緒就容易的多。

    進化角度上看,我們的大腦很懶,為了使我們減少不愉快的感覺體驗,當我們的行為或想法在心理上不一致時(我們會感到緊張)意識會自動調整想法,使行為和態度一致,這樣我們在情緒上會輕鬆很多。

    神經外科手術中,被試大腦中控制頭部運動的區域被植入電極並輕微啟用電流,被試就會自動活動頭部。當醫生詢問被試為什麼要轉頭時,被試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無意識的解釋:“我似乎聽到一種聲音”,“我想找東西”,“我閒不住”。

    這也就是上面說的大腦的自我說服過程。

    1.運用“認知不協調理論”使行為和心態達成一致。

    費Stinger提出的“認知不協調理論”表示我們的態度改變是因為我們意識上需要保持認知間的一致從而達成心理上的舒適。比如說吸菸者會認為,適度的吸菸不會那麼危險;酒駕者會自我相信今天警察不會查到自己。從而讓我們做違背內心信念(吸菸有害健康;酒駕危險)的事情時,感到良心好過些。

    當你始終無法集中注意力開始工作學習時,不妨跟自己說“我先做十分鐘,如果十分鐘之後我還無法集中,那麼我就不做了”。這十分鐘內,我們的大腦接收到“我們正在工作/學習的狀態資訊,從而在意識上要求我們的心理達成一致,即認可我們學習/工作的行為,十分鐘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再想分心,就很難了(因為分心會再度讓我們陷入認知不協調)所謂萬事開頭難。

    2. 主動做出積極的表情

    這也是基於社會心理學中行為影響態度理論。德國心理學家裡茨的研究發現當人們用牙咬住一支筆(牽動笑肌)時報告的愉快體驗比緊緊用嘴唇含住筆(不會牽動笑肌)時要多。我們也許會經歷過:當我們為一件事焦躁不安時,突然朋友的一個聊天,哪怕是接一個電話,都會因為我們為了給別人留下好印象而做出掩飾自己焦慮的行為,而感到不那麼不安了。

    所以心情不好時,主動找幾個搞笑影片看一看,或者聽幾個相聲,哪怕照照鏡子,活動我們的面部表情,都會增強自我覺知到的愉快心情。

    3.歸因

    當我們心情低落想要透過行為改變態度時,我們可以“焦慮合理化”,證實自己無法避免的恐懼是一種合理的認知。我們可以換一種想法來解釋誘發難過的原因,將原因放到外部,而不是內部。比如,當我們努力過後成績不理想時,這是老師過於苛刻(外因)?還是我們自身不夠努力(內因)?還是由於其它學生太過優秀顯得我不夠突出(外因)?還是由於考場環境不佳導致我發揮不佳(外因)?

    這就是將導致我們的失落的原因歸因到外部環境。

    上面所說的理論都有其適用性,只有在適合的條件下運用才能最大發揮其效益。除了影響我們自己的行為,是否也可以活用這些理論來影響他人的行為呢?

  • 3 # 石門行者

    誰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出去轉轉,吹吹風,什麼都不想,轉一圈回來,心情會好點,因人而異吧!

  • 4 # 園園日常生活

    我有個寫日記的習慣(手機下載的日記),當然只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記一下,記錄一下當時的心情,因為心情不好必須有發洩的地方,要不然一直堵在心口,難受!儘量還是少生氣!

  • 5 # 不會說段子的段段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心情經常是跟過山車一樣,時好時壞,心情突然不好的時候會很喪, 一般這種情況我會喜歡一個人待著,會在環境好人也比較少的地方坐一坐,看看周圍的環境,心情會平靜很多,然後會想一些人生的意義類似的問題,最後結論是沒有什麼意義,繼續發呆。。。

    現在會有些改變,心情好還是不好的時候都會運動,練練瑜伽、跟著keep訓練,鍛鍊時什麼都不會想,運動過後滿頭大汗的感覺很爽,也不會再想心情低落的事了。

  • 6 # 認真搞笑輕鬆生活

    我也時常會難過,莫名其妙的就情緒很低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這個時候,我一般會去一個人待著,我情緒不好,我怕自己影響到周圍的人,所以我會避免和別人交流。心情很難過我反而會特別想聽一些很難過的音樂,聽著睡覺在夢裡面胡思亂想,也會看甜甜的韓劇,把自己看累了,再睡一覺,我就會好了,什麼壞心情,低情緒都與我無關了

  • 7 # 八卦兔老師

    我會找一些治癒的電影電視幫我分散注意力,或者甜甜的小說,再或者聽聽自己喜歡的歌,推薦你看小森林電影,挺治癒,視覺享受。給你看看向日葵,不要難過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肺癌與喝酒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