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史人
-
2 # 人生難免糊塗學歷史
這兩個問題根本就不矛盾,我們先不說古代就說現代。現今,有許多企業家非常關心公益、熱愛慈善,但是他們照樣有豪宅、豪車,可並不能說他們有這些物質上的追求就不對。
屈原也是如此,他是楚國王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是一等一的人才。作為上層社會的他能夠關心百姓疾苦,並且也曾內舉賢能、修明法度,用實實在在的作為幫助百姓克服困難。這對他來說是政治抱負,也是職責使命,所以他會選擇這麼做,可是這與他穿華麗的衣服並不影響。
同時,屈原生長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是遵循古禮的社會,受政治文化影響,“甘其食,美其服”是一種社會追求。在那個時代,每個階層,每個國家的衣服都有自己固定的款式,屈原《離騷》就提到:“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些都無不證明著吃飯穿衣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講究事。
所以明知道百姓艱難困苦和穿華麗的衣服,需要各論各的,無論是屈原,還是四大君子,甚至那些賢明的君主。
-
3 # 碧水青山0
要理解屈原的“奇裝異服”,就需要讀懂《涉江》、《離騷》以及瞭解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
屈原好奇裝異服,出自《涉江》。原句是“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意思是,我屈原從小就喜歡自己這一身式樣特異的服飾啊,現在雖然年紀老了,但這種愛好仍然沒有減退。
從詩後面的“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餘濟乎江湘”(悲哀啊,南方楚國沒人瞭解我,明天太陽出來之時,我將要渡過長江、湘水了。)以及詩末尾的“信懷佗傺,忽乎吾將行兮!”(我滿懷著忠誠信義,卻壯志難酬,只好飄然遠行了。)幾句來看,《涉江》應該是屈原接到流放命令後,從離開都城到湘江流域這段時間的作品。
從全詩思想來看,這首詩是寫自己放不下自己與眾不同的志向,但“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我不能改變心中的志向,去順從世俗之流啊,)”故詩人又不得不像“淹回水而疑滯(迴旋的水流)”而戀戀不捨地離去。
屈原心裡明白“忠不必以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忠臣不一定被重用啊,賢哲不一定被推舉。伍子胥也遭受災禍啊,比干也被剁成肉泥。)”
如果讀懂了屈原《涉江》一詩的主旨與屈原的人生,也就不難理解屈原的“奇裝異服”不是指標新立異的服飾。
是浪漫主義詩人借“奇服”來表明自己矢志不渝的志向,以及不與守舊奸險之人同流合汙的決心。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屈原的的確確是真心實意喜歡“品牌服裝”,畢竟他是出身貴族,不能用老百姓式的“破衣爛衫”讓自己的楚國臉面無光,他是“帝高陽之苗裔”,不能搞得像普普通通的底層老百姓一樣“衣不遮體”而辱沒先祖之名。志向不能改,面子不能丟。二者並不矛盾,二者在屈原身上表現出完美的統一。
前296年,因潔身自好的屈原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汙,而遭到排擠,被第二次流放,趕出都城。
屈原,楚國貴族出身,任過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後來,即使他不被楚國重用,也可以到他國去謀求一官半職,反正當時不搞道德綁架,不愛國也沒人指責。例如,魏華人商鞅兩次指揮秦軍打敗魏國,楚華人李斯輔助秦始皇滅掉了楚國。
即使別的國家不用屈原,憑他的出身與才華,也能過上閒雲野鶴一般逍遙自在的神仙日子。
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此時,屈原離開楚國政治中心已經16年了,國事與他已經毫不相干,不論是攻打進來秦國將軍,還是狼狽不堪的楚國君臣,早已把他遺忘了,既沒有人抓捕他,也沒有人聘請他,可是他偏偏身處山野心繫家國,偏偏憂國憂民,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
看到他憂國憂民執著的情懷,我們就會明白:當年他流散在窮鄉僻壤的的詩作,在經歷兩百多年之後,有人費盡千辛萬苦收集整理,從而流芳百世。
我們也會明白: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英雄豪傑燦若星河,為什麼流傳至今,唯有屈原一人獨自尊享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而被千秋萬代紀念的殊榮!
-
4 # 星論文學
1.穿衣只是表達了屈原清白的操守和高尚的節操,從他離騷中“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可以看出他不想隨波逐流,也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多次以“香草”“荷葉””蘭花”來做裝飾物。
2、屈原知道百姓艱苦,積極實行改革,但主張合縱以抗秦,他的心中裝的不僅僅是百姓,也是做為臣子對國家的擔憂。
3、即使屈原不穿華服,依然解決不了百姓困苦艱難的問題。且靠他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條件,所以百姓困苦,與他穿什麼衣服怎樣穿衣服,沒有必然聯絡。
4.屈原胸懷廣大,心中裝的是民族國家。百姓的艱難困苦是其中一部分,不然又怎會多次被流放,直到最後國破家亡懷著滿腔愛國激憤,自沉汨羅江而死。
-
5 # 山西一導遊
西周初期,周公以德治天下,制訂了周禮,規定了各行各業,民俗人文及各社會階層人士應遵守的禮儀制度,服飾也是其中一種。百姓和大夫的服飾自然是不一樣的。
回覆列表
人穿什麼樣的衣服是由他的身份和經濟條件決定的。
對於一個階級遙不可及的東西,對另一個階級就是日常生活用品。
屈原,是楚武王后代,世代貴族,和楚王同宗同族,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等高階官吏。
屈原受過良好教育,曾在基層生活工作過。他了解百姓疾苦,同情百姓,更關心國家。
屈原的地位決定了他經濟條件優越,穿華麗的衣服是平常不過的事。
屈原穿華麗的衣服同他知道百姓艱難困苦並不矛盾。
百姓的艱難困苦不是屈原造成的,屈原不能對比買單。
屈原的華麗衣服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他在平常不過,沒有什麼不妥。
即使屈原不穿華麗的衣服,節省的金錢也無法改善百姓的生活。
屈原作為一名政府高階公務員,每天需要見大量的人。見人自然要穿的體體面面,何況他見的也不是普通人。
作為一名政府高階公務員,他的生活需要儀式。他的衣食住行都有確定的規範,不允許隨便更改。
只要心懷百姓,切實為百姓做好事,穿什麼衣服都不影響他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