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餅貓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不是標準的,如果個人來說的話,我認為沒有真實的歷史,只有接近真實的歷史,即便是你處在歷史發展過程之中,你也不一定能看清楚歷史!

    都說歷史一定要公正,公平,客觀,縱觀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真正做到客觀的歷史記錄,幾乎沒有,對於整個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在反覆上演。聽起來這些話好像都特別的哲學思維。其實我想每個歷史的愛好者,或者是熱愛歷史的人都會清楚,讀書讀史書,從來都不是要求還原真相,大家無論從哪個層面,哪個角度去分析歷史,給予我們的都是智慧的增長和思想的啟發。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我個人認為真正真實的歷史隱藏在社會發展資料的記錄上,而不是敘事型的史書上。

  • 2 # 胡亂看一點歷史東西

    有很多判別方法,例如:

    1、比照挖出來、經過科學鑑定的史料和人為記載的史料,如果有矛盾,一般來說前者更可靠(就是所謂的“二重證據法”、“三重證據法”)。

    2、關注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絡,將歷史當作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甚至多學科交叉印證,判斷其中是否合理,而不僅僅獨立的關注某個歷史記載的碎片。例如某記載說某國出兵多少十萬百萬,先從經濟上看看當時該國的人口、糧食出產等是否足以支撐這種戰爭資料記載。

    3、在多史料比照時,若都是人為記載性質,時間、空間上越是接近現場的,一般來說比遠離現場或複述的更可靠。例如《籌海圖編》對日本的描述,一定比《明史·日本傳》更靠譜

    4、在多史料比照時,若都是人為記載性質,記錄客觀、詳實、具體、符合複雜人性、帶有資料的,一般來說比含糊概述、估算成分大、或帶有主觀色彩的更可靠。例如戚繼光描述他那時候火器在實戰中如何如何不堪用,就一定比《武備志》對火器天花亂墜的描述靠譜

    5、作者更嚴謹的史料(一般是正史)一般更可信,但嚴謹不代表不會犯錯。例如《史記》記載的夏朝歷史,無論司馬遷治學多麼嚴謹——夏朝距離司馬遷生活的年代都有1500年以上且夏朝暫無文字記錄,無異於現代人在沒文字記錄的情況下還原南北朝歷史——拿史記去還原夏朝,從邏輯上來說就是在興建空中樓閣。

    6、在某些場合,出於各種原因,中國的記載常會虛報,例如出兵打仗的人數、殲敵數等。遇到類似的場合多留個心眼。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其實這都不是什麼難懂的大道理,雖然很多實地考古的一般人無法做到,但最起碼可以做到多閱讀,發現有矛盾之處多進行思考、印證、探究、深挖,自然而然會培養出判別能力。

  • 3 # 瀟生談史

    這道題瀟生來答。

    何為真實的歷史?這恐怕誰也說不清,史官在記載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受到外界不可抗力的影響,並且史官也有自己的好惡,既然歷史是由人來書寫的,那麼史書中必定有所偏頗。

    但即便準確無誤的歷史也會有不同的解讀,不妨舉個例子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有的人認為趙匡胤真的是被逼無奈,黃袍加身,不得不繼承皇位。但同樣也有人甚至是絕大部分人認為趙匡胤一定是故意的,有所安排,趙匡胤一定是個小人。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何況歷史。要麼有更深層次的謎團待我們解讀,要麼就是被過分挖掘,甚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所以不存在真實的歷史,有的只是目前史學界主要流通的說法。千年前的讀書人一定認為秦始皇是個暴君,那秦始皇是暴君在當時就是真正的歷史。但我們透過解讀《睡地虎秦簡》的部分記載,我們便能瞭解到當時的秦律未必如同太史公以及歷代史學家認為的那樣嚴苛。

    如何判別哪些是真實的歷史

    我們不能輕易地下結論,認為《史記》、《春秋》、《國語》等歷代推崇的史書一定是真的,但我們應該相信一點官修的史書在可信度上略微超過野史。

    野史絕大部分為讀書人的筆記、隨筆,乃至於可能是哪個當時流行的一個段子,被記載在自己的書稿之中。在可信度上略微弱於歷朝歷代官方修注的史書,並且為了防止當代人過分美化本朝,史學界認可的正史都是隔代所修,不存在把當代史官記錄的起居注拿來當正史的操作。

    我們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自己要學會判斷,用正史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輔助部分可信度高的野史進行對比。

    譬如宋太宗為哥哥編寫的《太祖遺錄》曾經歷過多次修改增刪,乃至於到最後一本書搞出了《舊錄》和《新錄》兩個版本發行。其中的韻味不言而喻,但是讀書人不是那麼好騙的。

    當代就有人對宋太宗篡改歷史進行了記載,太宗朝直臣王禹偁在自己的著作《建隆遺事》(原名《筪中記》)中記載了大量真實的案例,對太宗的篡改行為進行了揭發與闢謠。

    南宋史學家李燾在自己的長篇鉅作《續資治通鑑長編》中還打趣宋太宗,你不是修《新錄》麼?我偏偏就用《舊錄》的記載,你能拿我咋辦?

    《太祖實錄》雖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於篡改者本人都沒看到這本書出版,但後世對這本書早有定論。

    綜上所述,研究歷史,瀟生建議讀史應該以正史為骨,野史為輔,不輕信不盲從。許多人說歷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大家就對正史完全拋棄了信心。

    但漢武帝為何有《輪臺罪己詔》流傳於世?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為何可以任人傳播?明成祖靖難之役為何不被雪藏封存?

    總有正直的史官為我們記錄真實的歷史,最後借文天祥《正氣歌》中的一句:“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以勉諸君。

  • 4 # 歷史直達

    真實的歷史就是過去發生過的事情。有人拿筆把過去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就有了歷史書,有人對這些歷史書進行研究,寫成書或文章,就有了歷史學書籍或文章。因此,只要是研究歷史書的,都是真實的歷史學書籍或文章。但我想你想問的應該是怎麼鑑別哪些歷史書是反映真實的歷史的。其實,人是主觀的,看世界,記錄事情都是有側重的,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一本歷史書能反映真實的歷史。只能說哪一本歷史書,更接近真實的歷史。判斷一本歷史書哪本更接近真實歷史的標準是看哪一本收集的歷史材料更齊全,分析材料方法更科學更透徹。因此,有經驗的人對歷史作品或作者提問的時候,一般會問你用的什麼歷史材料,而不是看他得出什麼結論,有些結論看似驚人,但如果沒有新的材料證據的話,那其實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給家裡2個兒子的好,還是嫁給家裡一個兒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