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釘棺材
-
2 # luoxuan37
首先要知道實踐唯物主義包含幾條主線,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認知來源於實踐,第三,認知可以指導實踐,第四,不用於實踐的認知是空洞的認知,抓住這幾條主線讓後根據意思去套就行了,那句話的意思大意是,回溯過去可以瞭解歷史,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可以對現實社會進行檢驗是否準確,也就是觀今易鑑古,無故不成今的道理,如果這是一道政治題,那麼久用實踐理論的主線去套就是了
‘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引自於鬼谷子第二篇:反應術: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反應術是透過言辭從對方那裡獲得情報的一種方法。這裡所說的“反應”,完全與我們今天所瞭解的“反應”一詞不同。這裡的“反應”是分開來講的,“反”就是刺探對方,“應”就是對方的變化。所以,“反應術”就是專指經過刺探使對方發生變化。要求施用此術者,要反覆觀察對方,對客體事物加以探尋,務求獲得實情。為了獲取實情,可以用言辭引誘對方,可以用緘默誘導對方,可以就一點反覆“攻擊”對方,可以根據對方歷來言行再做驗證,等等。就像是用針去扎對方插在褲兜裡的手,一定要逼對方將手拿出來,我們就能知道他的手是黑還是白,知其黑白,才能再做計較,不致失誤。
複驗往者,以證今時來日~
鬼谷子曰:“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覆得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也就是說,透過回顧過去發生的事情,就可據此驗證未來將發生的事情;回首瞭解古事,就可據以知曉當代之事;透過對方在發生過的事情中的表現,就能據以認識自己。動靜虛實的道理,如果不合於時下,就要追溯過往來尋找。事情往往會通過了解過往發生的一切而獲得解決的辦法。先賢認識總結出的這些真理,不可不認真考察學習。我們想了解一個人,除了要聽他說什麼,還要觀察他做什麼,正是聽其言而觀其行。對方現在對我們所說的,其真實性我們難以確定的話,就要回顧對方以往說過什麼,兩相結合著來判斷其所言的真偽。真偽虛實一旦判定,也就大致瞭解了對方人品如何。除此之外,看到對方現在做事情時,我們還無法判定其真實意圖,就需要透過觀察他過往所做的事來驗證,就可以判定出其真實意圖和假象,也就大致摸清了對方的行事方式和價值觀念。想了解一件事,就可以透過以前發生的類似事情來認識,可以大致判斷出此事的成敗、禍福和得失。無論時代怎麼變,時勢怎麼變,歷史上過往有跡可循的前車之鑑對後世人都是有啟迪和巨大幫助的,這是從宏觀上說。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在認識、瞭解新事物的時候,總會從過去發生的一切事情中尋找到解開謎團的諸多密碼。新上司將履任的時候,做下屬的就會急著拼命打聽關於這位上司身上過去發生的一切能為人所知的事情,上至其處理某件大事的表現,下至其個人愛好、習慣,都是做下屬們竭力搜尋的資訊。這麼做,無非是想盡力瞭解新上司的過去,從而能盡力討好或侍奉好新上司。某親戚想要兌個小店做老闆的時候,心中嫉妒的親戚們就會私下議論,紛紛回想這位想做老闆的親戚以前做的某件失敗的事,以此作為其開店必將賠本的證據。“反應術”的目的性非常強,就是為了我方利益而從對方那裡獲得我方想獲得的一切。為了這一目的,透過觀察對方之前所作所為而制訂計策,就可以在今日令對方服從於我方,達到我方的目的;而在遊說的時候,則經常用驗證過往以否定或肯定今時的方法,來駁倒對方,達到我方的目的;當我方不知對方所言或者情況虛實時,可詰難對方,觀察對方的神色和應對之辭,透過來自對方此前的相關言論做出分析判斷,就可套取我方需要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