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門題都教育邦

    有很多適齡兒童剛入學一年級時會出現一些學校適應不良的現象:例如莫名其妙肚子疼、想小便、想喝水、甚至坐立不安,感到渾身不自在。這是因為小學跟幼兒園不一樣,到了小學從學習上講必須系統的學習知識技能與幼兒園教育大不相同。孩子一時感到不適應也是正常現象。

    小學一年級新生,開學兩週內都有程度不同的種種不適應反應,作為老師和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幫助孩子儘快度過這段適應期。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一、學前教育準備方面

    要讓孩子對上學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家長要耐心、細緻的向孩子解釋上學究竟是怎麼回事。可以讓孩子背上書包帶他們到附近小學走走看看校舍,看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上課的,是孩子有較感性的認識,並嚮往小學生活。家長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書包和學習用品,教他們使用方法,讓孩子感到既新鮮但又覺得比較容易掌握。另外還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告訴他作為小學生是很自豪的事。讓他穿上校服,對著鏡子大聲說:”我長大了,我現在是小學生了!“

    二、培養習慣方面

    為了適應小學生活,家長必須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有規律的睡覺、起床、用餐。學校的上下課時間要求嚴格,不能隨便遲到早退。父母應積極配合,督促孩子按時起床到校,晚上按時睡覺,以便保證充足的睡眠。另外,家長要督促孩子形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並訓練孩子自己整理文具和書包。

    三、適應環境方面

    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是孩子順利完成學校各項活動的一個基本條件。家長要做有心人,把孩子對幼兒園的感情引到小學裡來。精心挑選一些幼兒園沒有的環境設施,讓孩子去看看,如大大的操場,各種功能的教室等等。如果他對舞蹈感興趣,可以去舞蹈房看看大同學排練;如果他喜歡電腦,則可以讓他在電腦房裡摸摸電腦,並請老師介紹簡單的操作方法,還可以介紹幾位已經拿到電腦證書的小朋友和他認識。當然自己的教室必須要去的,看看黑板、壁畫、教室四周的佈置等等。孩子對新生事物很敏感,一入學就對學校有好感,覺得學校可愛,老師可親,他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反之,一直留念幼兒園,挑剔小學的不是,那他會對學校有距離,怎麼能盡心學習呢?

    四、學習交往方面

    家長要教孩子交往的方法,主動去尋找同班朋友,有時還可以幫他牽線搭橋。找鄰居小同學,那可以同進同出;找同一個幼兒園出來的,那原來就熟悉,交往有基礎;找同桌的可以互相關心提醒。孩子有朋友了,在學校裡就不會孤獨,而家長也可以從朋友處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在交友中家長要開導孩子,胸懷開闊,不斤斤計較,發生矛盾時要學會剋制和謙讓,調節好情緒。這樣有助於孩子在交往中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還應要求孩子與老師保持密切的關係,有事向老師講,不要一個人悶著,要尊敬老師,對老師有禮貌。即使和老師發生衝突也要真誠的解釋,相信老師是會理解的。

    五、調整家教方面

    孩子剛入學,家長要相應改變家庭教育環境。可以適當讓孩子獨立做些事情,告訴孩子上學了,就是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輕他們對家長的依賴性。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家長要關心他,仔細傾聽孩子的訴說,使孩子覺得自己在小學的一切都是受家長重視的。不要專門提一些”老師喜歡你嗎?“、”同學們欺負你嗎?“這一類問話,以免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可以讓孩子回憶”今天學到了什麼本領?“,”你交上了幾個好朋友?“,”你喜歡哪些同學,為什麼?"正面引導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如果遇到了問題,可以幫助孩子尋找解決的方法,讓孩子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孩子就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新的一天的學習生活。對於孩子剛入學因不適應而產生厭學行為,家長千萬不要打罵或縱容他。也不要急躁和憂慮,應具備足夠的耐心,及時對孩子的反常行為進行勸導,或與班主任聯絡商討對策。家長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才可能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孩子剛入學對學校生活不適應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孩子很快就會順利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一年級新生最晚一個月就可以適應小學生活了,早一點適應,那孩子就會早一點安心,並心情愉快,精神飽滿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 2 # 教育發生

    兒童從幼兒園轉入小學一年級,是兒童成長髮展的關鍵轉折點,入學能否適應是兒童在未來學校生活中是否順利的基礎,也是這一時期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家長要讓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順利適應學校生活,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家長要重視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於小學與幼兒園作息制度、學習生活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幼兒家長在生活處理上,要儘量讓幼兒自己穿衣服、吃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比如掃地、擦桌子等等,讓幼兒自己收拾學習用品、玩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能夠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校生活,更是奠定了以後的生活基礎。

    其次是在人際交往上,鼓勵幼兒多交朋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師、新的同學可能會膽怯。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與人溝通,以便幼兒能夠迅速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第三,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要形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儘量避免遲到,加強對幼兒文明禮貌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幼兒良好的人格特徵。

    第四,家長要轉變觀念。在對待一年級入學適應這一問題上,不要覺得孩子學習跟得上,考試分數高了,就是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了。很多家長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今天老師都講了什麼了”、“你學會了嗎”,而對孩子與誰交朋友、玩的是否開心或是與誰遇到矛盾、如何解決很少關心。

    總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要透過自我實現來體現自我的價值。孩子剛入學,透過不斷的嘗試完成相關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在嘗試中,犯錯誤就包辦一切。家長要讓幼兒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感受成長中的付出與收穫,並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一年級老師也應該要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創設情景,讓孩子切身體驗,真實感受。

    相信在家長、教師和學校的共同合力下,一年級入學的幼兒會很快適應新的學校生活,在新的環境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 3 # firstsunwang

    現在小孩子早熟,自理能力差,比較自我。

    到一年級主要應該做好:

    1.作息時間:早睡早起

    2.集體思想:做集體遊戲,有組織,有紀律。

    3.自己整理書包用具:每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每天都有足夠的遊戲,運動時間。

    還有一些不一一列舉了。

  • 4 # 克韓

    進入小學一年級,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道門檻和考驗。雖然和幼兒園相比,年齡的差距可能就幾個月而已,然而生活的節奏和內容,會發生本質的變化。

    絕大多數公立小學對紀律的要求都比幼兒園要嚴格得多,比如不遲到早退,上課要坐得住,不能隨意說話,課後有一定要完成的作業,以及對專注力、集體意識的要求等等。

    更大的挑戰是,他從此要正式進入一套社會評價系統,要經受各種隱性或顯性的比較和競爭,要承受自己在某些方面做不好的心理落差。

    這些都需要家長有準備、有意識,提前讓孩子對小學的不同之處有了解,有適應。

    不過以我親身體會來說,一年級新生,最需要調整和適應的,其實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嬰幼兒階段,我們對孩子很容易滿足:飯多吃了幾口,拉大便知道提前說,趔趔趄趄邁出的步子,會自己穿鞋,都能讓為人父母的我們真心高興。然而上學後,孩子取悅家長會變得越來越難。

    試想,你剛表揚自家孩子跳繩能連跳三個,同班人家已經一分鐘過百了;自家孩子一個字寫八遍偏旁部首還弄錯,人家孩子已經好幾千識字量都開始看少年版史記了;人家孩子能歌善舞繪畫得過大獎鋼琴十級口齒伶俐落落大方……處處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心理但凡不那麼強健的家長,就難免衝自己孩子痛心疾首:“你看看人家!”

    這大概是對初入學小朋友殺傷力最大的一句話了。所以,家長剋制自己的比較心,給孩子的壓力要適度,尊重和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不要太過焦慮,眼光放長遠,自己的心態平和放鬆,才可能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戰,跨過這道門檻。

  • 5 # 蜜桃姐姐

    想讓孩子的學校生活順利成功,大人其實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有所行動了。

    早期培養

    早在孩子們開始上學之前,他們在學校的潛在成功就已經開始了。當孩子們以良好的交流習慣、集體意識和學習能力上學時,他們就能成功——學習所有必須學習的東西,成為自信的學生。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大人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讓他們看大人讀書,讀給他們聽,和他們一起讀。去圖書館。如果孩子足夠大,試試看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借書卡。把書、雜誌和報紙放在家裡,可以隨時閱讀。教孩子為自己做事,而不是給大人做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表現出耐心,讓孩子耳濡目染。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孩子們把任務分解成部分,然後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做。這對任何事情都有效——穿衣服,做家務,或者做一項複雜的家庭作業。制定和執行孩子可以信賴的一致的家庭規則。把計劃付諸行動,並堅持到底。限制看電視時間,這樣每個人都能集中精力完成工作。和孩子一起看電視,談論所看到的內容。處理作業

    以下是一些鼓勵孩子做作業的有用資訊:

    強調家庭作業必須完成——沒有例外。設定一個特殊的地方,讓孩子能安靜學習。幫助孩子計劃如何適應所有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學習,工作,玩耍等等。讓孩子知道大人對他們有信心。不要期待或要求完美。當孩子們讓你看他們做了什麼——從英語到數學作業——表現出興趣,並在他們做得很好的時候表揚他們,或者至少努力了。如果有批評或建議,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提出。家庭教學

    父母需要向孩子灌輸這樣一個資訊:教育為他們提供了塑造自己未來的機會。以下是一些方法:

    言行一致。

    當我們說一件事做另一件事的時候,孩子們會觀察、學習、重複我們的行為。

    談論學習。

    讓孩子知道大人也一直在學習。

    分享新技能帶來的樂趣和興奮。大聲朗讀,玩遊戲,談論世界各地的事件。鼓勵孩子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問問題並回答問題(試著給出比“是”或“否”更多的答案)父母的參與

    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目標。

    孩子們傾向於接受大人理想。

    建立現實、一致的家庭規則。

    為家裡的工作制定規則,這樣孩子就可以制定時間表和穩定的日常工作。孩子們需要設定限制,即使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測試這些限制。

    鼓勵孩子思考未來。

    孩子們需要現實、合理的期望,他們需要滿足其中一些期望。他們需要參與決策(並且要知道有時這意味著為了以後的利益而犧牲現在的樂趣),他們需要弄清楚他們所做的決定會導致什麼結果。

    有這些從小到大、從家庭到學校等等的影響和習慣加持,孩子的學習生活一定會成功。

  • 6 # 淘淘老師微課堂

    剛升一年級的孩子做好這幾件事,可以快速適應學校生活。

    第一,家長先教孩子記住父母的姓名和電話號碼,這個必須會,將來放學孩子沒看到父母來接,也不會那麼害怕。因為可以聯絡到父母。

    第二,開學前要學會自己上廁所大小便,學會自己擦屁股,提褲子。知道憋不住的時候報告老師,這樣不會拉到褲子裡。每年一年級的孩子,總會有幾個憋不住大小便,卻不敢說,最後拉到褲子裡的孩子。

    第三,告訴孩子不要亂摸同學的文具,孩子太小,不明白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不知道偷這個概念,大人就要教。

    下課了,有些孩子看到別的同學文具好看,心裡喜歡,可能就會拿了,會引起誤會。所以提前教導告知最好。

    第四,告訴孩子下課收好文具再出去玩,文具掉地上要撿起來。每年老師都會撿許多筆和橡皮,因為文具掉地上,許多孩子不撿,我經常撿起來問是誰掉的?沒人理,他們就不要了。

    所以有些孩子每天丟文具,而老師講臺上幾天就存一盒。

    第五,教會孩子,同學之間不要隨便動手打人,有事一定告訴老師。小朋友要友好相處。

    第六,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休息,按時起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複習。

    最後,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入校後儘快適應集體生活。

    總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交的房子是否可以直接刷乳膠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