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整個培養教育過程中,是“先松後嚴”,還是“先嚴後松”?這就是教育孩子的“戰略問題“。
13
回覆列表
  • 1 # 老春開聊

    這個得根據孩子的個性來。對於那種很皮的孩子,就需要先嚴後松,對於那種聽話而又膽小的孩子,就需要先松後嚴。

    一般來說,皮一點的孩子,很難自律,所以對他們先嚴有助於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一旦這些習慣養成,就可以鬆一些了。但也只是有限度的放鬆,而不能毫無原則的放鬆,以免壞習慣反彈。

    而聽話有膽小的孩子,如果剛開始就嚴格,會讓他們更加的膽小,不利於他們性格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會管出自閉症。所以,對這這樣的孩子,儘量耐心而溫和地進行管教,幫助他們養成開朗大方的個性,以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習慣養成後,要根據他們的表現進行管教。不能讓他們覺得家長一直溫和而不至於對他們嚴格,要有底線,突破底線一定要讓他們知道後果很嚴重。這應該就叫恩威並重。

  • 2 # Jean倆寶媽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太溫柔吧,孩子給點Sunny就燦爛,恨不能上房掀瓦;太嚴厲呢,孩子見著媽媽就繞道走,就像老鼠見了貓。怎樣才能把握好管教孩子的尺度呢?

    正面管教提倡“以不懲罰不驕縱的方式養育孩子”,提出“和善與堅定並行”的養育態度,提出父母和孩子之間要相互尊重,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不容易。一不留神,媽媽就在和善與堅定之間徘徊不定。那怎麼才能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呢?

    和善,意味著對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和善指引我注意傾聽他的感受,共情他的需要,儘管未必能滿足他,也讓孩子感受得到尊重和理解。

    “孩子我能體會到你很失望,是因為.....我猜你很希望得到……”,

    共情是很好的和孩子建立連線的方式,和孩子關係好了,孩子的感覺好了,自然就樂意聽父母的,就能做的好了。

    堅定,堅定則是對自己需要的尊重,對環境規則的尊重。當我們和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如果我也處於情緒之中,我會想辦法先讓自己停下來,給空間彼此冷靜,再尋求進一步溝通。以前我理解的堅定就是強硬,就是以大人的權威強迫孩子我你的,往往會導致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緊張,孩子反而很牴觸。

    現在我會做好自己。

    1、用“我資訊”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明環境的限制或需要遵循的社會規則,與孩子一起尋求雙贏的解決辦法。

    “媽媽看得出來你還是很想看完這本書,可是我們之前約定好了10點關燈,你看我們一起把這一頁讀完明天再繼續看呢還是把書放下,媽媽和你一起聊聊這本書的背後的故事?”

    2、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還是堅持己見,我不會批評和指責他任性,而是決定自己此時應該怎麼樣做,用行動讓孩子理解尊重他人,與人合作的界限。“媽媽現在很困了,想要關燈睡覺了。晚安”

    我發現孩子即使不情願,但經過一兩次的試探,就能認清現實,學會用更為合理的辦法來滿足訴求,比如提前商量或在合理範圍內調整一些具體要求,孩子也會自己學會想辦法溝通共贏。

    很喜歡正面管教裡“想象自己是一棵樹”的活動,這個活動很好的幫助我們理解怎樣才能和善與堅定並行。溫柔不等於驕縱,堅定不等於強硬,搖擺的時候,多想想大樹的樣子,站在和善與堅定並行的中間,做個嚴松並濟的媽媽。

  • 3 # 陳俊欽老師

    教育孩子是“先松後嚴”還是“先嚴後松”?這是個好問題。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這種愛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的感情基礎,沒有這種愛就談不上教育,就難以達到好的教育,但愛而不教、管而不嚴,自然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個人認為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結合起來,嚴松結合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

    一、愛而不溺

    家長對孩子的愛應以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為前提,離開這個前提就容易與望子成才的願望背道而馳。所以所以千萬別對孩子的關心愛護變成了溺愛,尤其在獨生子女家庭中表現更為突出,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對孩子的不良品德和習慣不批評、不教育,往往包庇護短,吃飯穿衣,一切事物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孩子讓父母幹什麼,父母就幹什麼,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使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好逸惡勞的懶惰生活,養成一種自私、任性、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的不良品徳和習慣,這些不良習慣任其發展下去,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父母對孩子要做到愛而不溺。

    二、嚴而不厲

    嚴而不厲是指對孩子的要求必須明確具體,讓孩子明白應該幹什麼,怎麼幹,不能模稜兩可,讓孩子無所適從。父母對孩子要求一經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做到,不能說了不算數,或者幹也行,不幹也行,而是一定要讓孩子做到,否則就必須嚴厲批評及適當懲罰。

  • 4 # 土豆育娃

    明確觀點,教育孩子需“先嚴後松”

    孩子小的時候,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很差,感受能力卻很強,較早的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使孩子的行為會更討人喜歡,時間成了孩子“習慣”也就變成了“自然”。

    如果小時候對孩子太過於放鬆的話,很容易養成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長大了再想嚴加管教,那可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難以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就變成了“自然”。

    孩子從小的時候不管不教,過度的溺愛,一般都是認為孩子小,不懂事,管教沒什麼用處,等長大了再管也不遲。這就好比一棵樹小的時候不去修剪,隨它去長,長的七歪八斜的;長大之後再去修剪的話那不就是要花多倍的功夫才能修好嗎。

    所以“先嚴後松”是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的,易於孩子接受;而“先嚴後松”是違背孩子的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易引起孩子的牴觸。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的增長,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不希望父母總是管著他,遇到事情自己願意去分析和解決。逐漸放鬆管教是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同時也利於也能促使孩子的走向成熟。

    逐步放鬆管教,讓孩子去獨立的分析、判斷、處理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當孩子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會更加的尊重父母和自重,會嚴格要求自己,不讓自己的父母失望。從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密切。當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主動找父母商量。

    所以“先嚴後松”的教育方式,是恰恰與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規律是很合拍的。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能對你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感悟和啟發。

  • 5 # 薇愛米多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複雜又很漫長,孩子從小長到大,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先嚴後松”還是該“先松後嚴”呢?作為家長有的時候會很困惑。到底該怎樣呢?

    何謂“先松後嚴”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怎麼管教,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大,在進行管教。“先嚴後松”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嚴厲的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放寬管教的嚴度,越來越松。

    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好呢。“先嚴後松”在孩子小時候,還沒有主心骨自己的主意時,家長嚴格要求他,能夠摒棄很多不良習慣,即使孩子有點不良習慣了,趁著孩子小,也能夠很快的改正過來,順著孩子心理的成熟能夠養成孩子嚴於律己的好習慣,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家長要逐漸放手,他自己也能學會用行為約束自己。並且孩子能夠很快地學會自己獨當一面。孩子的自覺性會比較強,做什麼事情家長也會很放心。

    “先松後嚴”在孩子小沒有是非對錯觀念的時候,家長放縱,溺愛孩子,容易養成孩子許多的不良習慣,嬌縱,長大一點了想要管教時,孩子已經不聽話,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再服從管教,而且孩子容易產生牴觸心理。不良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正已經不容易了。

    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最恰當的教育是‘溫和而又不失嚴厲’。孩子教育刻不容緩,不能等待。

  • 6 # 很暖的小暖

    開篇明確觀點:教育無定規。沒有哪一種教育方法是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不同的孩子個性千差萬別,怎麼可能有一種通用天下的教育方法?我們先來看看嚴和松各有什麼樣的優缺點。

    首先,嚴厲的優點不用多講,孩子會紀律性,行為會受到約束,有時也會在這種外在的壓力下形成習慣,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缺點呢?外在約束形成的習慣未必等於自律性,孩子在缺乏外在約束時可能會更加放縱,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孩子在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後開始出現很多行為問題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嚴厲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懼怕家長懼怕權威,為了讓家長滿意而壓制自己的情緒和真實想法,不但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思維被剝奪,而且孩子犯錯時,為了不被懲罰,可能會用更極端的手段來掩飾錯誤,參見藥家鑫案件。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寬鬆教育的優缺點。很明顯,寬鬆教育有利於孩子發展獨立的個性,但孩子缺乏規矩的束縛,也可能會變得自我為中心,漠視規則,在被管束時各種不適應,參見李天一。

    不管是“先松後嚴”還是“先嚴後松”,孩子都被迫在兩種不同的教養風格下成長,在兒童性格形成的早期,教育風格的影響更大,這時候造成的影響即使後來改變教養風格也難以完全彌補。

    所以,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寬嚴有度,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尊重孩子的個性,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同時也設立規矩,給孩子一定的約束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約束不等於束縛,接納也不等於縱容,家長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孩子明確規則,同時也尊重孩子的底線,真正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 7 # 長安安安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才是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取的好成績的保障,而好的習慣不僅僅有助於孩子的學習,對於孩子的人生也有很好的促進。很多家長都清楚孩子在上了小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孩子的好的習慣的養成,如果孩子習慣養的很好,那麼後面的學習就會省心很多,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在養成習慣的最開始要求嚴格很必要,在那個時候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讓孩子明白有了規矩才有方圓,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放羊式管理,對於對於孩子沒有要求,孩子也不會覺得我們強調的這些習慣有什麼重要的,父母的態度就決定了孩子對待的態度,父母不重視,孩子自然也是隨意對付,而隨意的結果就是孩子最終什麼好的習慣也沒有養成。

    在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孩子並不是很明瞭,雖然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但是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需要家長幫孩子做好決定的工作,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打好基礎,當基礎堅實之後,再給與孩子寬鬆的環境,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知道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選擇,就算是一些不成熟的選擇,也不會錯到哪裡去,因為孩子心裡有數,而心裡有數就來自於早期嚴格要求。如果等孩子大了,需要自己做判斷的時候父母開始想要嚴格要求孩子,已經遲了,這個時候孩子對事對人的態度已經基本上定了,再要嚴格要求,估計只能引發反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節快到了,該送幼兒園老師禮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