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小米媽媽說

    幼兒園老師總是和家長說孩子好動,首先要自我判斷孩子是否好動?孩子如果是否在家也是比較好動?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不能說希望每個孩子安安靜靜的坐著一動不動。其次,向老師瞭解情況,孩子好動是好奇心在哪?哪方面比較好動,影響其他小朋友嗎?對此表示抱歉,讓老師費心了。最後和老師一起共同引導孩子,如果孩子的好動不是很嚴重,不需治療,可以希望老師的幫助,共同管教孩子,這樣孩子很快就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協助老師,在家和孩子多溝通,好動也會克服。希望幫到你。

  • 2 # 懶媽育兒路

    很幸運遇到這樣的老師。我想你家孩子應該也是男孩子吧?如果是男孩子,哪有不調皮的?要真是不玩不鬧,估計你又該煩惱了。會玩的孩子聰明。

    所以,我自己覺得,你要好好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一起努力改變孩子。老師總說孩子活潑,那肯定是他已經影響到課堂紀律,打擾到別人了。因為如果不是這樣,老師一般不會向家長反映的。

    那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遊戲的時候可以活潑,可以打鬧,但上課的時候必須安靜聽講。只要孩子明白這一點,活潑開朗,反而是好性格呢!

    祝好!

  • 3 # David媽咪育兒

    孩子好動這不是很正常嗎,誰小時候不亂動就長大了。孩子好動是生長髮育的需要。我們來看看孩子長大經歷的幾個關鍵期。第一:嬰兒睡醒了哭,哭完了,看到媽媽來了會蹬腿,立刻會破涕為笑。小腿繼續緊蹬幾下,表示高興。這不動怎麼告訴別人他的喜怒哀樂,媽媽怎麼知道他的需求。

    第二:孩子慢慢地度過了嬰兒期,到了幼兒期。幼兒的特點更多的是靠肢體語言。

    比如,他想要作那件事,他會不顧其他直接去做。想喝水看到杯子就抓結果不是會燙到或是杯子裡的水已經被喝光,媽媽看到了會幫他倒水,媽媽也會預判到他會燙到提前讓孩子等待。這就是大腦傳輸的結果,語言發育不健全的幼兒,動作是最直接的。

    第三: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有活潑好動的也有相對安靜穩重的,這要老師客觀對待,不能因為孩子好動就給家長壓力。

    第四:如果孩子因為好動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相對的難度或者說是影響了其他小朋友,家長也不要著急,在適當的時候,要幫助孩子遵守課堂紀律,下課了可以和小朋友們玩耍嬉戲,上課、吃飯、睡覺、衛生間這幾個時間是不能亂動的。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引導下會有改觀的。

    第五:家長收到老師反饋來孩子好動的資訊也要冷靜面對,老師一定是希望班裡的孩子都好管理一些,這樣突發狀況就相對會少更多,老師的工作就順暢得多。

    總是,在這件事情上還要媽媽與老師好好溝通一下,而且媽媽要表示出高姿態,孩子在幼兒園全靠老師照顧這是人之常情。老師得到了媽媽對此事的理解與支援,在工作中會更好的幫助孩子也就不會一味的強調孩子好動了。人心都是肉長的,更何況面對可愛的孩子了。

  • 4 # 同爸同媽育兒說

    老師說孩子好動,可能是老師覺得他淘氣,也可能是老是喜歡活蹦亂跳的孩子,在家多讓孩子做些靜態的活動,讓孩子靜下來,給孩子準備一些繪本,讓孩子,能夠有專注力,如果孩子再大一些,還是喜歡亂動,那麼,是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的,為了孩子的以後,建議家長多陪孩子,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能夠專注的做一件事情。或者就是給孩子買一些益智的玩具,陪孩子一起動手,不但培養了孩子興趣,更擴大了孩子的思想,何樂而不為呢?安靜的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安靜的做些靜態的事情,讓他更好的去感受靜態,帶給他的快樂。

  • 5 # 韭韭

    如果對周圍的小朋友產生影響,就要好好引導,有時問題的出現根源在於家長。兒子上幼兒園中班時有段時間老師投訴說愛伸手打人,仔細想了想,原來我們逗他的時候,喜歡拍拍他的頭和小屁股,有時還揪揪臉上嘟起來的肉。兒子的打人應該並不是打,可能還是表示對小夥伴的喜愛之情。於是對症下藥,告訴他這樣做,雖然只是出手摸摸,但小朋友會不喜歡,會認為你是在欺負他哦,兒子果然再也不伸手打人了。

    如果只是坐不住,那是正常的,特別是小男孩,要他們把手背在背後,挺直胸膛,安安靜靜上課,無異於殘酷的刑罰。好動就好動吧,幼兒園老師不喜歡,也由他去吧,不過恭喜你喲,幼兒園老師判定的不行的孩子,長大了也許是天才呢。

  • 6 # Ally育兒諮詢師

    我認為,媽媽不用盡信老師的片面說辭。對要管理幾十個小朋友的老師而言,稍微不聽話的孩子就容易被說成是好動。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因為我的孩子也曾經不斷的被老師告狀和提意見,但我觀察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所以,只有我們自己才最瞭解孩子。

    我認為你的孩子好動可能有幾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孩子剛剛入園,平時在家自由自在慣了,不習慣突然進入校園這種被管束的生活,孩子不願意接受這種被高度管束的生活自然會想方設法違抗,那與別的孩子特別是女孩子相比,就會容易顯得好動;

    另外一個是,有些孩子的自我意識比較強,在家被關注,被圍繞為中心習慣了,學校里老師無法做到以誰為中心,孩子想要引起老師同學們的關注,可能會故意做出許多不一樣的事情來引起關注,這樣一來,老師也容易以此判斷他是好動的。

    所以,判斷孩子是否好動,或是擔心他屬於多動症,媽媽可能自己要在家判斷一下。當你的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能不能安靜下來?比如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比較專注,能夠很安靜的看二三十分鐘,就不是多動症。多動症的孩子是做不到的。

    爸爸媽媽們自己要用心哦,不要被別人影響而錯判了孩子,更不要亂貼負面標籤給孩子,這才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麼,我在這裡也簡單普及一下——多動症患兒與頑皮兒童間的區別吧!

    1、注意力方面的區別

    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在看“小人書”、“動畫片”時,能全神貫注,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2、行動目的性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並有計劃及安排。而多動症患兒卻無此特點,他們的行動較衝動,且雜亂,有始無終。

    3、自控能力方面的區別

    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此外,近年來隨著多動症知識的普及,一些幼兒園老師,已能發現某些多動症兒童(7歲以下)的早期症狀。如不守紀律、不睡午覺等,催促家長及早診治,頑皮兒童雖活動亦多,但約束自己方面較多動症患兒好得多。

  • 7 # 應舍

    如果總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映孩子好動。

    家長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孩子這方面。孩子的性格特徵千差萬別。有些孩子好動有些安靜。但對於一個幼兒園老師來說,肯定是比較安靜的孩子,便於她們的管理。

    家長沒有必要為了便於老師管理而壓制孩子的天性。但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建立一些規則。

    比如說幼兒園一起做遊戲,一起聽課的時候,孩子需要安靜。這樣他才能有效跟老師進行互動。而且也不會對其他的小朋友造成干擾。也不會影響老師的教學秩序。

    除此之外的場合,孩子好動,我覺得是無可厚非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儘量不要動。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給孩子一些鼓勵。

    另一方面需要跟老師溝通。先向老師表示歉意,表達一下自己的孩子給老師的教學帶來的干擾和不便。另外可以聽聽老師的建議。可以委婉的告訴老師,不必太在意這個孩子。不要給孩子形成過大的壓力和過於嚴厲的管教。

    因為過於嚴厲,不僅孩子會形成心理壓力,還會讓孩子,把性格壓抑下來,將來以後他會有更大的爆發。

  • 8 # 智慧正面管教

    首先,家長需要理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動是很正常的哦,他們喜歡探索。

    家長先不要急於給孩子扣“多動症”的帽子,孩子可能只是比同齡人更加好動了一點。觀察材料表明:7-10歲的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20分鐘,10-12歲的兒童約為25分鐘,12歲以上的兒童約為30分鐘。所以我們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家長應該有一個平和的心態與老師溝通,多方面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具體事件再來進行判斷和加以引導。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所以家長先不要隨便對號入座,孩子在幼兒園大部分表現出來的情況可能大多數是不好好聽課,總是跑神不專心,到處亂跑等等現象,那我們看看如何引導或避免類似事情呢。

    1、適當給孩子安排大運動量的活動,去空曠些的廣場,踢球、騎車。在家也可以安排一些家務活,這樣既滿足了他們好動的特點,又培養了其勞動的能力。

    2、訓練孩子保持一定的時間安靜,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細心,可以結合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做一些靜的事情,比如畫畫、拼圖等。

    3、多鼓勵,鼓勵到具體行為,而不是結果。從而淡化孩子好動的行為,強化好的表現。

    4、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去動手,做試驗以結合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去動手,做試驗,發現自然的規律,讀書,思考等。

  • 9 # 霓安然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方式 注意力 興趣 規則感 男孩 / 感統 多動症

    首先幼兒園有沒有給孩子安排足夠的活動和戶外玩耍的時間呢?孩子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也是他們成長髮展自身能力的需要,必須要先解決孩子的需求,他們才能在需要安靜的時候真正的平靜下來。不然他們永遠會處於躁動的狀態。孩子多動的原因,排除感統失調和多動症等心理或者身體的因素,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1. 幼兒園學習方式的問題:幼兒還處在身體的發育發展的階段,孩子的首要任務,實際上是學習發展身體能力,應該多動。孩子天生好動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天生就是愛學習的。他們利用身體和感官在實際生活中學習。過多的靜坐和課堂知識灌輸類的學習,是阻礙他們的自我發展的。

    根據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 幼兒認知發展,

    0-2歲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靠動作和感知來適應外界環境。

    2-7歲 前運算階段,思維靠表象進行,只能站在自己的經驗中心來理解認識事務。

    7-11歲 具體運算階段,開始組織方法進行正確的邏輯運算,但還是離不開具體事務和形象的支援。

    所以你看,7歲甚至11歲以前的孩子的主要學習的方式都要靠身體動作,感官和實物來支撐,他們需要去動去摸,去看去嘗,去感受和體驗實際生活中的各種事務,來強健身體,豐富體驗,建立認知。如果幼兒園過長時間的課堂和抽象的邏輯性的認知學習,是不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某種程度上,動才是學習,不讓動是阻礙學習。

    2. 兒童注意力發展規律:實驗證明,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

    3歲孩子注意力時間:3-5分鐘

    4歲孩子注意力時間:10分鐘左右

    5-6歲孩子注意力時間:15-20分鐘

    所以如果幼兒園課堂的時間設定 不符合孩子年齡的發展規律,他們也是會走神坐不住的。

    3. 兒童對課程或者活動的感興趣的程度,也左右著他的專注時間。

    4. 規則感的建立:兒童在某些必須安靜的正式集體活動中,沒有辦法遵守規則和秩序的觀念和習慣。需要家長首先在家中就制定一些,需要遵守的約定和紀律,並堅持執行,讓孩子明白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某些規則是大家必須遵守的。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觀念,自由是有限度的,不可以打擾到別人。

    5. 男生天生就比女生好動:男生由於生理結構和睪丸激素的影響,天生就比女生好動調皮,學齡前的男更適合運動型或者音樂型的學習方式,不適合長久的靜坐學習。

    這點具體可以看下我的 關於男生好動調皮該不該鼓勵的回答

    另外還有 感覺統合的前庭覺失調 和多動症 造成的兒童多動的情況,這就需要去專業的機構去做調節和矯正了。

  • 10 # 帥媽親子

    孩子好動是天賦,但是有的孩子確實比別的孩子更好動。

    比如我兒子幼兒園的一個同學。他是一刻都坐不住,老師盛飯分菜,其他孩子老老實實的等著坐的好好的,可是他卻會去動餐具,不是把餐具弄亂就是和身邊的同學搗亂。

    老師發個通知,其他孩子好好的放書包帶回去,他拿手上就揉爛撕掉。

    和孩子們一起洗手吃飯,他一會兒就把同學推倒在地上了。

    幾個孩子一起玩著玩著,一沒注意他就朝孩子臉上動手,動作很快,也很重,防不勝防。

    在幼兒園第一年基本上是佔有了一個生活老師全程看護。不看著就會搗亂,還好其他同學比較乖,不然就亂了套。老師多次跟家長反映,孩子手太快,脾氣也不好,和孩子們玩一會兒就會把其他孩子弄哭,經常弄傷其他孩子。

    後來班上其他孩子和家長都談“他”色變,不願意和他玩。那個孩子其實本性挺好,就是讓家長給寵壞了,在家裡是孩子王,要啥給啥,從來不拒絕,也不會說重話,管的較少。

    在外面打了別人孩子也不會說句重話,家長也絕不訓孩子,還笑嘻嘻的,說句對不起就完事了。現在孩子的性Grand SantaFe來越暴躁,沒人玩,每天就是奶奶帶著四處轉,我們看見他都躲。

    孩子家長上班沒有時間,每次出國都給老師帶禮物。老師也沒有辦法,只能多些時間和耐心給他。今年上大班,老師還婉轉的問他們要不要去上學前班。可是他們不願意轉走,弄的老師和其他媽媽們都很無奈。

    如果你的孩子也這樣,就必須重視起來了。有一句話是說,今天你不好好管孩子,長大了會有人替你好好管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時不能吃茄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