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育兒
13
回覆列表
  • 1 # 小麥156

    孩子在1~2歲,尤其是1歲半左右,由於心理發展的需求,會出現一段“黏人高峰期”。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血濃於水”,就是孩子與母親天生的一種親密的聯絡;另一方面是因為寶寶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還比較弱,很多動作、行為都必須依賴大人,這個時候他自然就會選擇依賴與他關係最親密的母親。只要孩子除了黏人以外,別的情緒和行為都沒有異常,並且媽媽不在時,與其他家人的相處沒有問題,那這種“黏”就屬於正常、健康的表現。一般來說孩子跟誰的時間長,就會與這個密切接觸的看護者之間形成一種依戀關係,這些依戀者能夠給到他們內心一種“安全”的感覺,一旦分離時,就像失去了感情依託,使他們出現焦慮的情緒,尤其是內心情感豐富的孩子,會表現得更加強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2 # 手機使用者59592722087

    孩子粘著媽媽,甚至不離媽媽的懷抱!我理解是孩子對外界的一種陌生感十分強烈,需要媽媽給寶寶安全依靠。這時媽媽的懷抱很重要,媽媽的鼓勵也重要,媽媽也可以示範寶寶去感知寶寶陌生的事,有趣的事,在遊戲中去和陌生人去交流,轉移注意力,寶寶有了愉悅的心情是不是可以不再粘著媽媽!媽媽們可以試著嘗試。

  • 3 # 若初174875437

    孩子很聰明,知道誰對他付出的更多。一個天天由媽媽帶的孩子就會非常黏媽媽,尤其是連爺爺奶奶都沒帶的孩子。因為他的世界裡全是媽媽的身影,吃喝拉撒的照顧全部由媽媽一個人辛苦完成,今天在公園裡玩,聽到一個媽媽說自己寶寶三歲了卻不想去上幼兒園,每天都是媽媽陪他在家裡玩,他自己也喜歡跟媽媽這個玩伴玩,公園裡有其他小朋友依然還是跟媽媽互動,這個媽媽是不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她要引導孩子去跟小朋友交流玩耍,多帶孩子出門而不是關家裡,讓他的世界孤單到只有媽媽。最後他所依賴的朋友,玩伴就只有媽媽。

  • 4 # 安康大媽

    孩子最最信任與依賴的人,一般就是媽媽啦,所以如果粘人,物件則媽媽是首選物件。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粘人呢?

    一,寶寶在尋求關注。某個時期的寶貝,渴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他首選的方法,自然是在你眼前晃來晃去,像個小尾巴一樣跟著你,時刻看到你,同時也時刻被你看到。

    二,寶寶缺乏安全感。媽媽可以回憶一下,是不是近期有什麼事情的發生,破壞了寶貝的安全感呢。從胎裡就對媽媽最熟悉,自然這個時候要尋求媽媽的保護。另外,對於過度保護的寶貝,如果在外時,應該也會格外的離不開媽媽,因為缺乏一定的信心,不能獨立應對外面的世界。

    三,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一般孩子入園前後,會處於這個敏感期,孩子要改變平時的生活習慣,獨自在園生活,一旦見到了媽媽,會分外委屈,往往這個時候會出現分離焦慮,生怕媽媽再離開自己。

    其實,當寶寶突然不粘我們時,媽媽或許還不捨不適應了。汪峰不就說過,章子怡為此吃醋阿姨嗎。只因為他家阿姨對寶寶很好,寶寶曾一度更依賴阿姨。

  • 5 # 靜靜地等待花開

    對於幼兒來說,不光是男孩,女孩也是粘著媽媽,從早到晚,做什麼事情,去哪兒都希望媽媽陪著跟著,其實每個寶寶都是從粘媽媽慢慢地走向獨立自主的,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循序漸進地慢慢引導孩子走向獨立。

    孩子粘媽媽是孩子的天性,媽媽也不用太擔心,越小的孩子越把媽媽當做自己最為依賴的人,一旦看不到媽媽就會感到不安,其實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安全感需求,媽媽離開寶寶,孩子看到媽媽離開就會想媽媽會不會再回來,以後會不會看不到媽媽了,因為孩子小缺乏安全感,理所當然地粘著媽媽。

    針對孩子粘媽媽。父母也要鍛鍊孩子的獨立性,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些事情,並及時給以積極肯定的表揚,結合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知識,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慢慢長大要學著自己獨立,當然這個過程還 是一個漫長而且有可能反覆的過程,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做的越來越好。

  • 6 # 博虹麻麻

    兒子老是粘著媽媽,應該是跟生活的成長環境有關係吧,這種情況的媽媽肯定是一個人帶大孩子的,只有媽媽可以給孩子安慰。我家的二寶也算是這型別,大寶呢?是在生了二寶之後才跟我脫離了粘的關係,而且小時候的一次談話我洞察到孩子的心裡,當時大寶這樣說,自從有了弟弟之後我就跟您睡過一回,就是在太原哪位阿姨那裡……她的語氣讓我感覺孩子很受委屈,是因為二寶的出生使孩子減少了跟媽媽一起的空間……

    後來的生活中呢?大寶也會偶爾的撒撒嬌,粘著我。兩孩子有時候還爭寵,那種感覺很幸福!老二更為粘人,在家裡排行最小,假如再生一個老三可能老二也就不會太粘人了吧。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吧,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離開媽媽了,想粘也沒有機會了。

  • 7 # 水之軒1

    這個問題說一下我自己吧,其實蠻自責的。我的孩子10歲了。到現在都很粘我,那是因為,我在孩子四歲的時候由於工作的原因離開家去了外地工作,雖然每個月都有回家看望家人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講,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因為不能和朝夕相伴的媽媽常常見面了。我還記得,在我剛剛離開的第一個月回家,孩子緊緊的摟著我睡,躺在那裡輕輕問了一句“媽媽你什麼時間就可以不這麼久才回來呢?”,我無奈的回答說“媽媽也不知道啊。”孩子什麼也沒說,只是像個小大人一樣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在一個剛剛四歲的孩子臉上,我看到的是說不出的落寞和無奈。。。。說真的,現在在碼這些字的時候,我也還是會熱淚盈眶,每每想起這一幕我的心都很痛,所以當我排除一切困難在3年後回到家裡時,孩子和我都表現出來特別的珍惜。而孩子的珍惜就會變成粘人,我想這就是我兒子總是粘著我的原因了吧。他經歷過一次的分離,缺乏了安全感,對分離這種感覺體會的太強烈,所以當再一次和媽媽能朝夕相處,只想粘著了吧。

    當然我這個是特例。兒子粘媽媽也許還有其他的原因。

  • 8 # 遺失的天使

    兒子為什麼老是粘著媽媽?因為只有覺得媽媽才是可以讓他放心的人,才是可以依賴的,才是能滿足他的人,給他安全感的人。還有一條就是媽媽帶孩子,沒有別人給媽媽分擔帶孩子,孩子眼裡只有媽媽。

    因為我兒子三歲以內的時候,就是這樣,不讓任何人抱,爺爺奶奶拿的東西都不想要,所以的事情都要媽媽去給他做,還要抱著他。其實那個累啊!只有自己知道。後來,我就帶著兒子經常出去,多接觸人,或者環境,還有常回爺爺奶奶家,常去姥姥姥爺家,慢慢的跟他們混久了,才不在粘著我。現在幼兒園大班了,也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也能在姥姥姥爺家待很多天,爺爺家也能待很多天。中班那年在爺爺家待了二個月,說還沒玩夠。所以說,改變帶孩子的環境很重要,多接觸外在的環境,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慢慢的就會讓孩子獨立,不在粘著媽媽了。

  • 9 # 一點一滴學育兒

    其實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孩子一隻“粘著”自己,特別是男孩子,有些媽媽或者身邊的家人就會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其實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這是個必經階段,就像她學走路說話一樣,如果一個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不粘著你,才會讓當媽媽的比較失落吧。

    但我十分理解,孩子的粘給我們造成的不便,甚至有些媽媽不耐煩,孩子粘我的程度一度達到我在坐馬桶的時候都必須抱著她,但是有一次卻意外的發現孩子和爸爸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卻表現很好,不會無故吵鬧,不會利用哭去達到要求,這是一個很意外的發現。所以孩子是選擇性粘的。而孩子選擇的物件通常是在家庭成員裡對其最有安全感,並且對孩子接納度較高的人(所以有時候孩子粘的不是媽媽,而是奶奶或保姆,都是有可能的)對於孩子來說需要這樣一個角色接納他,包括行為和情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好”的存在。

  • 10 # 濃洌

    兒子老是粘著媽媽,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孩子3歲以內。

    0至3歲, 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一般情況下,這個時期的孩子主要在家庭環境中長大,接觸媽媽的時間最長,隨著大腦的發育,在他的意識裡,媽媽是最親近的人。

    3歲,也是孩子離家上幼兒園接觸外界環境的分水嶺,孩子正處在離開媽媽學習獨立階段。隨著孩子心智的慢慢成熟,他們在情感上可能產生更多的需求。這時候,要離開家接觸新的環境生活,對孩子來說會不適應,甚至產生恐懼。

    這時候,媽媽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如果媽媽要獨立去做某件事情,如做飯、洗漱等,應該提前幾分鐘告訴孩子,讓他知道在這個時候他可以獨立玩玩具或看畫書。媽媽離開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

    當媽媽需要再長一些時間離開孩子,那就給孩子準備一個安撫毯子或毛絨玩具來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哭泣了,對他說:“媽媽是大人,你也要長大了,咱們都避免不了需要獨立做一些事情。要知道,你愛媽媽,媽媽也非常愛你!”

    走出家庭,尋找機會讓孩子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透過與同齡孩子多接觸的途徑,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也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孩子粘人,是孩子的自然生長髮育規律。大多數孩子在離開親近的人時都會不適應,都會難過。家長如果採取適當的方式,適時與孩子短暫分離,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會慢慢形成,也就不會總那麼粘著大人了。

  • 11 # 博曉雯

    孩子很粘媽媽,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媽媽與孩子間的親子互信不夠,造成孩子一旦離開了媽媽心裡就沒有了安全感。就像一對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情侶,一方必須要在另一方的可控範圍之內才放心,一旦脫離了這個可控範圍,缺乏安全感的一方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總想著另一方馬上出現在自己的視野範圍之內。這與媽媽平時和孩子間的心靈情感交流不夠有關。如果媽媽平時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多點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不失時機,敢於向孩子表達對其無時無刻,永遠不變的愛意。而當孩子能夠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對媽媽的愛有把握的時候,他一定能夠自信地認為,媽媽只是有事暫時離開一會,很快就會回來繼續陪伴我的。那孩子自然就不會著急地擔心媽媽會離開他,自然就不會常常粘著媽媽。二、孩子既不敢玩,也不會玩能玩,因此離開了媽媽就會覺得沒事可做,那隻能是粘著媽媽了。

    一歲半的孩子正常來說應該剛好處在一個開始學會翻箱倒櫃,動個不停的時候。可能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太擅長和孩子玩,比較重視灌輸式教育,缺乏引導方式所以才導致了孩子不敢玩,不會玩,不能玩。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這位媽媽的問題。

    如果理解不錯了話,這位媽媽所說的‘灌輸式教育’應該就是做每一件事,只是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就算完事了。而事實上,孩子的任何認知都必須要透過親自的動手體驗才能獲得。作為父母,只是負責了自已動口和動手,而沒有引導孩子動起手來的話,這樣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是徒勞無功的。

    當然,很多父母可能會和這位媽媽所說的一樣,我們本來就‘不太擅長和孩子玩’。

    那我想說,這只不過是這類父母為了自已的懶惰所找出的其中一個藉口而已。

    育兒必先育已。

    如果所有的父母在生了孩子之後,還死守著為人父母之前的生活習慣以及知識儲備,不能為了孩子去多方學習及請教如何教養孩子,那這些父母當然可以找出一籮筐的理由說“這個我本來就不會!這個我本來就不擅長!我一直都是這樣!……”而在他們陪伴下的孩子,問題當然會層出不窮。問題一旦出現,就會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

  • 12 # 笨媽說育兒

    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在他們年幼時都會喜歡跟媽媽在一起。但有一些寶寶可能表現的尤其愛粘著媽媽,比如媽媽上廁所時,孩子也要跟著去,有的甚至蹲在廁所門口守候著媽媽。為什麼孩子老愛粘著媽媽呢?我認為可以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孩子需要關注和陪伴。先說陪伴,不是說坐在孩子身邊就是在陪伴他,如果父母在玩著手機、打著電話坐在孩子身邊,讓孩子自己玩,那隻能算陪而沒有伴。孩子需要的是有效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一起玩遊戲,認真聽他說話。孩子需要父母對他的關注和鼓勵。比如我家老二最近走著走著就會說,“媽媽,抱。”我走過去,跟他說,“我們擁抱一下吧。“然後擁抱後,他就鬆開手繼續往前走了。這樣的情況常常發生,有時在我做晚飯時,他要求我陪他玩小汽車。我就跟他約好,我陪他玩5分鐘或5個回合,再去做飯,吃完飯後,再陪他玩。然後在這5分鐘裡,我就專心陪他玩,時間到了我就去做飯,他自己一個人玩,就顯得沒有那麼粘人了。

    2、孩子缺乏安全感。比如很多媽媽是需要外出工作的,孩子由老人家照顧。通常老人家會要媽媽偷偷出門,不要被孩子看到了,省得孩子哭鬧。其實這種偷偷溜走的方式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傷害。這樣會讓孩子擔心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又會不見了。但如果媽媽需要離開孩子去上班或出門時,提前跟孩子說一說媽媽一會要去上班了,一下班就會回來陪寶寶了。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問,媽媽幾點回來?可以告訴他,媽媽天黑前就會回來了。即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大哭大鬧,但經歷過幾次的”演練“後,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明白媽媽出門去上班了,過一會還會回來的。

    3、媽媽需要放手時就要放手。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不需要時刻不離地陪著孩子,為孩子做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到了該自己吃飯的年齡,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走路的,要鼓勵孩子自己走路,而不能因為媽媽自己心疼孩子,就總要抱著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離婚了,放不下孩子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