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歷史小時間

    作為一個曾經被補習班深深傷害過的人,我是真心不希望一年級的孩子在人生剛開始的階段就被補習班興趣班打擊的毫無還手之力,學習問題不是補習班就能解決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孩子自己感興趣,才能學的進去,興趣班如果孩子喜歡就報,不喜歡沒必要報,有幾個加入興趣班的長大之後還能用得著?

  • 2 # 九鬥學生心理

    對別人的過度關注、模仿、隨從只能說明:你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或者說你對自己的孩子還不夠了解,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未來充滿迷惑,才會不斷的去關注:別人在學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要超越我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在學的知識我家如果沒有學是不是會給孩子帶來學習障礙?

    但是如果你懂孩子,瞭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點、興趣方向等等,你就不會迷茫。

    別人家的孩子的週六日排的很滿,那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安排,你要怎麼規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那是你的事,或者說你和孩子之間的事情,和別人沒有任何關係。

    1.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為孩子選擇各種興趣和特長。

    2.如果你的孩子不排斥在各種輔導班之間來回奔波和穿梭,你也可以為孩子安排。

    3.如果你的孩子在某個領域表現出特別的專注,那你為什麼不給你的孩子報名他們喜歡的興趣班?

    4.如果你的孩子覺得在學校學習很輕鬆,沒有壓力,能超越班級大部分孩子的平均水平,那麼你為什麼不給孩子“加點料”?

    5.如果你的孩子也很羨慕別人孩子的各種興趣班,也想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方向,你為什麼不根據孩子的興趣方向為孩子報名?

    一切的前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學什麼,在上什麼興趣班,而是你的孩子他們對哪個方向有興趣?你對孩子的瞭解有多少?你希望孩子獲得哪些“超能量”,有了對孩子瞭解的基礎,你才能更好的規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一年級是起點,對很多家長來說,是新的開始,在過程中難免迷茫、緊張、焦慮和失落,但是隻要你肯花時間和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你還有什麼可焦慮?

  • 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如果在我的小時候,這真正是不可想象的“悲慘世界”。如今,它成為一種現實走入我們的尋常百姓家,並升級為一種“常態”。

    我不明白這究竟是教育的無奈,教育產業的興盛,教育制度的激進還是家長們的悲哀?畢竟,孩子們的童年只有一次,如果這樣度過是否顯得稍過於蒼白無力呢?

    但是,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我們不要想著改變社會,而要想著如何適應社會”。適應社會是一項基本都生存能力,相較於其他,似乎這更加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智慧。剛上一年級,滿滿地都是興趣班,很多小孩子已經延伸到了幼小銜接。

    對於學教育學的我來說,如果一開始有點觸動,到反感,到堅持,到彷徨,到無奈,直到最後的被動接受,說不定也會為我的孩子報上很多的興趣班,而且要成為疲於拼命家長中的一員。其實,對於這種現狀,發牢騷終究還是要接受現實的……

  • 4 # 梧桐樹下的貓06

    你想說什麼?也有可能別人家孩子沒上一年級的時候就安排滿了。個人的孩子個人教育,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每個家庭的孩子也不一樣,說不上誰對誰錯。按你自己的計劃來,過渡關注別人家孩子幹什麼?

  • 5 # 紫瑗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焦慮的時代,工作焦慮、學習焦慮、孩子焦慮、健康焦慮、養老焦慮、等各種焦慮。我們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你看鄰居家哥哥又考了雙百分”,“你看阿姨家女兒考上重點高中了”,“你看舅舅家兒子進入外企做高管啦”

    我們總是在看這“別人家的孩子”

    1、做最好的自己,自己也是“別人家的孩子”。

    社會物質豐富帶來的攀比風氣空前盛況。我們常常守著自己的孩子,看著別人的孩子,那個著急啊,乾著急的眼睛都冒火花。有位當代知識界的大咖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是個缺乏思考力的時代,缺乏深度思考。好像社會塑造的一群模型,大家都跟風去做一件事,直到把這件事炒的火遍半個地球。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那要跟風去做一件事的話,給商家帶去的利益簡直是巨大到讓他們夢裡都要笑醒。

    缺乏對自我認知,缺乏深度思考,一味的盲從、盲信,跟風。

    父母為什麼眼裡只有別人的孩子,殊不知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眼裡,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喜歡的模樣,而不是長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2、真正懂的興趣班的“興趣”所在。

    套用一句俗話,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興趣班的市場在全國和全世界已經普及到了鄉村。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市場,是因為有需求。發展興趣要一分為二看待,興趣是個好東西,值得挖掘,培養。興趣班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是功不可沒的。

    一年級正是培養興趣的時候,一年級學校課程作業量相對還少,還有時間精力去參加興趣班,如果到了四年級以上,課程難度越來越大,孩子作業越來越多,學習壓力已經夠了,好多孩子不一定能應對了課外的各種興趣班,輔導班。

    所以參加興趣班適齡就可,不在乎幾年級去。興趣的培養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生再去,可能會錯過最好的興趣挖掘時間。興趣班,在於興趣,在精,不在多。

    3、報興趣班要“量體裁衣”。

    返回到第1小題,興趣班是自家孩子去參加,不是別人家孩子,咱不管別人的。也管不了那麼多。

    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程度,給他選擇幾個喜歡的班。一定是孩子喜歡的。如果孩子不喜歡,堅決不報。孩子在一年級,雖然還不能很明確對什麼一定很有興趣,但可以判斷出他去某個興趣班是否開心。對孩子上興趣班,不要抱太強的功利心。我的個人意願,就是讓孩子去玩。讓她去和小朋友到一起在學習中玩。如果她自己感覺不到樂趣,不認為是玩,興趣班我會根據她的喜好程度取消。

    比如說,她有段時間特別對畫畫感興趣,就讓她去畫畫,畫畫能給她帶來樂趣。比如跳舞,開始她喜歡,後來一年下來,她對舞蹈完全沒有感覺了,我就停止給她報舞蹈。這樣當然也有弊端。但是我覺得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上,比父母給她定一個目標,然後強迫她去完成要有效果。

    報興趣班,除了根據孩子喜好,還有各種硬性的條件,比如時間上,大人能不能抽出時間陪伴。上課地點,經濟條件等等。

    總之,做一件事前要綜合考慮,不是看到同學家鄰居家孩子都報各種興趣班了,我的孩子也必須去報。實在沒那個必要。小結一下:做最好的自己,只報真正的興趣,以孩子為中心,是孩子去學,不是父母,讓孩子邊學邊玩。不要目的性太強。

    感謝你的閱讀,祝生活愉快!

  • 6 # 幸福的一家子zw

    首先這個不要盲目攀比,覺得自己孩子需要什麼?想學什麼?一年級有必要上補習班嗎?上興趣班我覺得是要精而不是要多,多了不一定能學好。我女兒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鋼琴,三年級可以學素描了,她自己想學,我就給她報了素描班,現在一直學著。不過我家到現在為止沒報過任何補習班,我覺得小學沒必要,而且成績一直不錯,目前將這兩個興趣班學好就行,不跟別人比沒意思

  • 7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就是因為剛上一年級,孩子比較小,所以才報各種興趣班的,大了一般就保留一兩個孩子最興趣或最擅長的專案。

    1. 因為小的時候,還不是很清楚孩子的潛力,興趣在哪個方面,所以多報些都嘗試下。

    2. 低年級孩子的功課負擔小,課外時間比較多。

    3. 剛入門級別的興趣班都屬於玩和學相結合的,主要是啟蒙,激發興趣,寓教於樂,孩子學的也沒有啥競爭壓力,升級壓力。

    4. 初級興趣班學費相對要便宜,父母能夠負擔多項費用。等高階了,轉半專業或專業那種,都得請專門的私教,有些專案還得多個私教,而且每週訓練時間也增加很多,那個時間和金錢上都無法負擔多項興趣了。

    我家女兒上過的興趣班有:游泳,體操,芭蕾,Acro,繪畫,鋼琴,空手道,網球,花樣滑冰;兒子上過的有:國際象棋,游泳,網球,空手道,鋼琴,繪畫,乒乓球,排球,足球,滑冰。曾今也有過一週排得滿滿的,但後來許多專案都放棄了,現在他們還在學的女兒是:鋼琴(開始很喜歡,現在成雞肋,不過下個月要升7級了),芭蕾,Acro(這是她最喜歡的專案之一,在家,在學校也找機會練前空翻,後空翻之類),花樣滑冰(已經到可以參加比賽的水平了,曾得過她年齡組東區銅牌,今年給教練當助理教小朋友了),網球(她不喜歡,但也不排斥,因為屬於家庭體育專案,所以堅持讓她學);兒子:鋼琴(和女兒情況差不多,要升8級了),網球(他最喜歡的,現在是俱樂部成員,俱樂部裡訓練,也請了私教一對一教,課餘基本都奉獻給網球了)。

    雖然他們專案減少了很多,但像網球,花樣滑冰要走競技的路,所以每週訓練時間增加,又都得請私教,所以和當初很多專案時一樣忙,而且費用更高,感覺快負擔不起,可是都練到這份上了,放棄又捨不得。女兒也很喜歡繪畫,而且也有些天賦,就是考慮家裡經濟負擔而捨棄,兒子國際象棋下得也不錯,第一次全國比賽就得了37名,也是因為時間和經濟原因捨棄。

    我開始就是衝著培養興趣,愛好的目的,讓他們課外能豐富多彩,尤其是能多運動些,省得看電視,電腦,玩iPad,所以都不要速成班,也不主動考級,參加比賽(老師,教練不要求就不參加),不給他們壓力多少年要學到什麼水平之類,順其自然。像鋼琴我要求一週只要練兩次,一次15-20分鐘就可以了,我知道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每天練習一個小時之類的,我做不到。首先,孩子學習熱情並不高,也不是很有音樂天賦,走不了專業的路子。這種情況下,我還識趣些,別折磨他們,慢慢學,別的孩子5年10級,咱們放慢進度10年學完,至少可以多受幾年音樂薰陶。同一首曲子每天反反覆覆練習,真的非常枯燥,不是真愛它,那就是受罪,何苦呢?不如花點時間學作曲更有意思(他們嘗試寫過小段的,蠻好聽)。

    興趣班沒有錯,錯的是父母的態度,多數父母是帶著功利的目的讓孩子學的,沒有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又對孩子抱太高的期望。和女兒一起滑冰的另一孩子家長就是,看到自家閨女動作沒做好,在場外就著急,巴不得衝進去親自指導。家裡練琴也是,明明自己不會,卻對孩子指手畫腳,這沒彈好,那沒彈好,管得太多了。我一般只靜靜聽他們彈,然後說:比上次順暢,但還不夠熟練。或者:這曲子真好聽,我都想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給寶寶洗澡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