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aka媽媽
-
2 # C咖啡豆子
最近有個朋友生了個孩子,俺才聽說,德華人也有產後所謂“星期床”一說。大概4-6星期。
雖然不象中國傳統的月子講究那麼多,但也是把生育當作一件消耗體力的事,事後要好好休養的。也有不要著涼,不要提重物之類的注意事項。
要說不同,就是他們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細菌感染,所以衛生很重要。但是洗漱是也是要注意保暖的。所以說外華人,或者說德華人產後就洗澡洗頭不是因為他們不做月子,而恰恰是因為他們注意月子裡的衛生。
另外還很看重產婦和新生兒的交流和感情培養,所以講究媽媽要儘可能多地和寶寶在一起,包括為寶寶做的各種事,但因為產婦需要休息,所以也建議有人能在這期間幫忙。不同於中國的是,這個幫忙的人是爸爸,而不是奶奶或外婆。
-
3 # 陸妍如
我們國家與西方國家對做月子的定義不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西方女性生完孩子都不用住院,人家直接可以去上班。其實這些是謠傳。西方女性很重視產後健康與恢復的,對營養也犯錯重視,只是不做中國式的月子而已。如美中國產婦住院的臨床路徑規定,自然分娩產後48小時出院,剖宮產96小時,跟國內的標準差不併不大。而我們國家傳統的“坐月子”裡很多的禁忌已經被證明是不科學,如:必須臥床,不能刷牙,不能洗頭等等。所以我們在產後注意個人衛生注意營養,不要拘泥與傳統月子中的種種規定,學會科學的方式,讓自己更健康很舒心的過好“月子”。
-
4 # 一生何求_70
那麼外國婦女是不是真的就壯如牛什麼都不注意甚至比未生育的婦女更生猛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啦。國外婦女在生產之後,一樣要注意休息,注意飲食營養,注意不做重體力勞動。而且他們比國內婦女更加的注意,不但發明了各種省力好用的工具來幫助自己做抱孩子背孩子餵奶之類必須的勞動,一些發達國家還會有專門的醫生來指導婦女如何科學的控制姿態和用力,以避免在產褥期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損傷,還會教給產婦一些溫柔又有效的鍛鍊方式,使他們儘快的恢復力量和健康。中國古代坐月子也是發現了孕婦在產後特別的虛弱,需要進行恢復。那麼在當時的衛生條件,生活環境和認識水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要求,其實也是具有先進性的。但是古代中國的醫療服務肯定沒有現代醫學這麼好,所以廣大的婦女只能口耳相傳的獲得一些經驗,這就出現了大量的以訛傳訛,甚至隨各地情況發展出了不同的習俗。比如北方地區嚴格禁止洗頭洗澡,但是我所在的南方地區其實就不大講究這個,過了十天半月的想洗就洗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看坐月子,就應該辯證的看待,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了。比如以前不能洗頭洗澡,一個是以前的水很難保證清潔,又是坐浴容易感染,而且洗完了難以保暖,很容易著涼。那麼現在如果有淋浴有熱水有空調浴霸,完全就應該洗澡保持清潔。還有以前說,產婦用的水都必須是燒開了放涼再用,不讓用生水,大家細想想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這個做法是多麼重要的消毒滅菌的做法,那麼今天有了清潔的自來水,自然是不必照搬了。再來說吃雞蛋,以前產婦要吃雞吃很多雞蛋,其實是因為那時候很難吃到別的優質蛋白質,窮人家豬牛羊是不能想的,只有雞和雞蛋相對容易獲得,所以其實就是補充營養啦,今天生活這麼好,再死抱著雞蛋不放就是不合理的了。
回覆列表
外華人之所以不像中國媽媽們一樣需要坐月子,除了文化上的差異以外(人家就沒這個說法),還跟體質有很大的關係。首先一點,歐美媽媽們的飲食習慣就和我們非常不同,通俗的說她們比咱們吃了更多的肉,喝了更多的奶,而咱們則更多的是攝取一些植物蛋白,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媽媽們生產後會更容易比外國媽媽們缺乏營養,尤其是鈣質!這個時候,如果你還不老實的坐月子,好吃好喝的補著身體,很有可能就會真的落下“病根”哦!但是,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咱們的坐月子習俗就一點問題沒有,咱們坐月子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那一個月之內好好恢復身體,補充營養,也就是說只有對媽媽們身體有幫助的咱們還是應該提倡和鼓勵的。對於咱們中國媽媽們來說,到底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呢?
1.身體條件允許了就可以洗澡 。傳統坐月子是不能洗澡洗頭。實際上,如果順產時進行了側切,順產後4天由於傷口原因推薦暫時不洗澡,可以擦浴和洗頭,傷口癒合後就可以淋浴了;剖腹產的媽媽應在傷口完全長好後(通常需要2周左右)再洗澡,期間也可以擦浴和洗頭,但應注意不要讓水汙染傷口,還要防止因體力不支而摔倒。冬天洗澡洗頭時需注意保暖。家人應提前預熱好衛生間,只洗淋浴不洗盆浴,洗後及時擦乾、穿衣、吹乾頭髮、避免感冒。
2.每天刷牙,餐後及時漱口。中國很多地方有“生一個娃,掉一顆牙”之說,傳統習俗認為,冬季產婦刷牙會引起牙痛病。其實月子裡不僅能刷牙,而且需要刷牙,需要比平常時更注意口腔衛生。產婦產後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口腔感染,加上月子裡進餐次數多,如果不刷牙,食物殘渣長時間停留,容易導致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 需注意:產婦宜用軟毛或超軟毛牙刷,提前用熱水把牙刷泡軟,還應在每次進食後用漱口水或生理鹽水漱口。
3.避免同房和盆浴。
4.選擇棉製衣物,既保暖又吸汗。
5.平時穿好長衣、長褲和襪子,尤其是淋浴後。如果天氣好,可以到戶外曬太陽,上衣可以選擇半袖衫,不過要做好防曬。
6.睡衣要寬鬆,必要時可以穿襪子睡覺。產婦應該每天保證8~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即使夜裡因為寶貝吃奶或者哭鬧,無法睡好,白天也要趁寶貝睡覺的時候抓緊時間休息。如果感覺太熱,無法入睡,可以使用草蓆或者亞麻席,這樣即使開空調也不會太冷。席子每天要用溫水擦洗,保持清潔衛生。
7.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換。產後多汗,應多準備一些內衣、內褲和貼身的衣物,一旦感覺不舒服馬上換,避免著涼。換下來的衣物應儘快清洗,洗淨後最好放在太陽下暴曬消毒。
8.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遇到雷雨天氣或溫度不高、風力較大的天氣,可以戴頭巾或帽子。
9.應穿文胸。戴上文胸,乳房有了支撐和扶託,乳房血液迴圈通暢,對促進乳汁分泌和提高乳房的抗病能力都有好處,也能保護乳頭不受擦傷和碰疼。產後乳腺管呈開放狀,為了避免乳腺管堵塞,文胸應選擇純棉布料,同時最好配備開身睡衣和毛衫以方便哺乳。
10.要少量吃鹽。傳統月子有一個陋習是月子裡不讓吃鹽。其實產後可以吃鹽,只是宜清淡些,攝入鹽量過多容易增加腎臟負擔,但是如果完全不吃鹽會導致體內水電介質失衡。
11.要多吃蔬菜。傳統陋習是月子期間不讓吃蔬菜。其實產後也可以吃蔬菜,而且需要多吃。蔬菜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產後早吃多吃有利於保持腸道通暢,促進產後早日排便,這對產後恢復至關重要,還能避免產後痔瘡加重。
12.要多吃水果。傳統月子不讓吃水果。其實月子期間需要多吃水果。但是需要注意,選擇水果時不應挑太硬、不好咀嚼的,應選擇容易吃、容易吸收、容易消化的,應多選擇應季水果。吃水果時儘量切成小塊、放常溫了再吃,別冰冰涼的就吃。產後體內要迅速排出多餘的體液,會揮發大量汗液,一下子吃太冷容易導致毛細血管收縮,不利於汗液揮發。一些地方的習俗是要將水果煮熟了吃,其實也不對,因為加熱過程會破壞水果中的不少養分。
13.不宜太補,避免大魚大肉、大量喝油湯。 傳統觀念認為,產婦身體虛弱需要補血補氣。其實,中醫觀念講究“虛不受補”,產婦身體虛弱根本不適合進補,做好營養均衡最重要。產婦喝過多的湯容易引起乳房脹痛,處理不當還會引起乳腺炎。要想產後早泌乳,一定要讓新生兒早早吮吸媽媽的乳房,刺激媽媽的乳腺管全部暢通,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湯,如鯽魚豆腐湯、黃鱔湯等,對媽媽下奶有幫助。
14.可以吹空調 。產婦是絕對不能捂的,因產後身體較虛弱、易出汗,如果室內太熱,反而會影響休息和情緒,還會影響胃口,對產後恢復更不利。同時,如果產婦體內餘熱不能及時散發,就會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即中暑,表現為高熱、水、電解質紊亂、迴圈衰竭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在炎熱的夏天,室內可以開空調,室內恆溫27℃左右,但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到寶寶和產婦。可以用報紙貼在空調口出風處,引導冷風下沉。
15.室內要通風。—些地方的傳統是:月子裡不能見風、不能開門開窗,誇張的還用紅布包頭、厚厚的被褥捂得嚴嚴實實的,以避免“產後風”。其實“產後風”多指過去接生時無法全面消毒導致的破傷風感染,現在已經非常罕見。如果長期不通風,會導致房間空氣變差、細菌濃度升高,產婦和寶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產婦和寶寶的房間應該定時通風,新鮮和流通的空氣不僅讓人心情舒暢,也保障室內不會有過多致病菌的蓄程。正確做法是,每天通風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如果月子是在寒冷的冬天,通風時產婦和寶寶需換個房間,避免直接吹冷風。
16. 注意休息,適當臥床,避擴音重物,以防臟器脫垂; 產婦產後與平常人相比,的確需要多臥床休息,但絕不是臥床不動!產婦產後處於高凝狀態,非常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每年都有不少產婦發生這樣的情況。
17.適當下地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避免靜脈血栓形成;產婦月子裡需要適當活動,經常下地走走,並在床上多做肢體活動,這不僅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還能促進胃腸道蠕動、促進排氣排便、促進惡露排出、有利於產後恢復。適當的下地運動還可以鍛鍊盆地肌群、增強盆地韌帶,減少子宮脫垂的發生。那麼多少活動量算是適當的呢?那要聽從自己身體的安排了。當你覺得自己想下地走走的時候就多走走,當你覺得想躺床上休息的時候就多躺躺。
18.合理用眼,電視、電腦、手機和書本可以少看;經歷了妊娠和分娩,產婦產後身體虛弱、各器官都處在脆弱階段,需要多休息,眼睛也是如此。少以用眼、多以睡眠,對增加乳汁分泌、增強抵抗力都有好處。但也沒必要走極端、完全禁止,否則什麼娛樂活動都沒有,很容易引起產婦的心理疾病,如產後抑鬱症等。 看書、看報、看電視,玩電腦、用手機其實都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科學用眼:姿勢應正確,不應躺床上看書玩手機;時間應合適,每次時間都不宜超過半小時,也不能過於頻繁;看電視應注意保持距離;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起身走走、看看遠處。
19.傳統規矩是,月子裡禁止親戚朋友探望產婦和寶寶,這一點倒是基本正確。經歷分娩的巨大體力消耗後,產婦抵抗力下降,需要多休息恢復體能、調整適應新到生活習慣;寶寶還未獲得足夠的母乳和抗體,抵抗力也差。探望者太多,容易傳染感冒等疾病,且影響媽媽和寶寶的休息。但是產婦和寶寶的房間並非絕對的禁區。進屋後更換乾淨衣物、洗手消毒,是可以進產婦和寶寶的房間的,也是可以抱寶寶的。當然,這裡有個前提,就是要先確定來訪者沒有感冒、結核等傳染性疾病。
20.產後體力允許則應適當出門和社交,家人應多關注產婦,注意產婦的心理疏導,避免出現產後抑鬱。 一般寶寶出生後,全家人的注意力和重心會放到寶寶身上。其實,月子裡全家人的重心應該放在媽媽身上。寶寶剛出生,除了吃奶就是睡覺,頂多穿插點便便花絮,不需要啥照顧。把媽媽照顧好了,讓產婦吃好、睡好、心情好,作息規律,才能奶又多質量又好,寶寶吃了才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