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管是在家庭還是職場,都有這種心裡存在。有的人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不測手段,頓時感覺心好累,你怎麼看?
3
回覆列表
  • 1 # 魚翔淺底152417403

    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攀比是人在自然生活、工作中的正常現象而已,有自強心,有爭前恐後的勁頭。但,要量力而行為好!可按一個時間內要達到所攀比的事物定計劃,逐步實現。攀比有時能變為改變自已的強大動力!如創造出某智慧手機,看到某人寫出了好字畫而刻苦習作進而超越!只攀比穿金戴銀、招搖呼喚過市之模式就會越比越自卑,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是否恰當?謝指!

  • 2 # 鯨魚小星球

    攀比心理在心理學裡叫做“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是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過程,就像恐懼與喜悅一樣。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而且演化了這麼多年,按照演化心理學(或者叫“進化心理學”)的觀點,既然攀比心理至今仍然存在,它可能對人類是有一定作用的。就像恐懼心理可以幫助我們規避危險,攀比心理可以如何幫助到人類呢?

    1. 社會比較幫助人們維繫自尊

    人們在社會關係中需要不斷維繫著自己的自我評價(自尊)。一種人是透過認同自己和身邊關係較為緊密的成功人士來增強自尊,這叫做“社會反射”),比如“我朋友在北京有3套房”;還有一種人則是透過比較自己與身邊關係不那麼緊密的人來評估自己的表現,而且尤其是在對自己能力沒有自信的領域,更傾向於透過和他人比較來確認自我。當他人比較傑出時,我們的自尊受到危險,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跟不如自己的人進行向下比較(downward comparison),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社會比較幫助了人們維繫自尊,從而維繫了人們的幸福感。

    2. 滿足人們合群的需要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費Stinger認為,社會比較不是隨機的,我們不會去和大街上任意一個路人進行比較或者攀比。一個人最經常的是和周圍與自己類似領域的人進行比較,也就是說和同一個“團體”內的人進行比較。而題主所說的家庭與職場,就恰恰是屬於這樣的團體。這樣做的好處是滿足了人們合群的需要,即滿足人們對支援、友誼和資訊的需要,以及被認可的需要。讓人們知道自己到底做的怎麼樣,能力如何。

    3. 促使人們自我提高

    題主所說的“攀比”,其實更像是向上比較。而向上比較的一個好處顯而易見,如果一個人想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水平,那麼他應該找水平高於自己的來陪練,還是找水平不如自己的?答案不言自明。向上進行的社會比較(攀比)促使人們產生自我提高的願望。比如當你發現同一辦公室跟你做著同樣工作、同樣資歷的同事,工資卻拿的比你高時,是不是很有動力去找老闆要求加薪呢?這就是社會比較帶來的動力。

    所以,正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會比較甚至是攀比幫助我們進行自我評價、維繫自尊、提升自我,所以坦然面對這種心理,處理好它可能帶來的壓力與焦慮,就能更好地讓它為我們服務哦。

  • 3 # 智慧正面管教

    個人理解,攀比是自卑的一種表現,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的與高標準相比,不甘人後。有人說,攀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攀比能激發個人奮鬥的潛力,給人帶來向上的動力;另一方面,攀比也讓自己活得很累,讓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

    因為後者的攀比只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難受的是自己,這明顯是給自己找坑的節奏啊。避免這種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與自己比,與自己之前比,進步在哪裡,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覺察,自檢,內省,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學習對方傑出的地方,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保持這樣的想法,虛心向別人學習,從而改善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生活便會多一些進步,得到快樂與滿足。

  • 4 # 中華醫學科普

    “攀比”這個詞語在中國研究的比較晚,最早的也是近幾十年裡發生的,而美國對攀比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初就開始了。因此,我們現在對攀比的概念界定主要是依賴於美國的研究結果。首先,Leon Festinger於1954年提出了社會比較論,在向上的社會比較中,跟那些更社會化的人比較;在向下的社會比較中,作逆向比較。Festinger認為攀比就是“社會比較”,他認為人體記憶體在一種評價自己觀點和能力的驅動,當缺乏用來評價的客觀源的時候,個體就透過與其他人進行比較來評價自己,並且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發生差距時就會向上攀登以來縮減差距。其次,James Stemble Duese nberry認為攀比就是“示範效應”,他認為人們為了獲取更高的社會地位,就必須滿足高地位群體所“示範”的行為標準和消費標準。在中國對攀比的定義實在太少,但是也還是有幾個比較正規的定義,任校凡認為攀比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是人的需要、社會環境以及群體心理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和影響的結果。中國的定義主要是根據各方面的影響綜合而來的。這篇文章將主要根據任校凡的觀點來對大學生攀比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與引導。

    價值觀是人們關於什麼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價值觀的內容,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是光榮還是可恥的評價標準。思考價值問題並形成一定的價值觀,是人們使自己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達到自覺的重要標誌。而價值觀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範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所以,價值觀的取向正確與否關係著攀比行為的正負屬性。

    價值觀的取向也是攀比行為的取向,只有選擇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它的攀比行為才會走向正性攀比,透過正當的攀比行為來縮小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選擇錯誤的價值觀,就會導致極端思想的出現,這不利於大學生們的健康道德的建設。

    其實影響個人原因的個人心理、自我教育和價值觀取向也是相互影響著的。而且這三點是相互交織的,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吳京在《戰狼2》裡要叫“達康書記”班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