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秦崆

    國學書籍更多的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去看,去想,否則那就是古人留下來的廢話。

    比如說:

    我們常見的古史之類的書中,如果有起義,那麼歷史上的大部分起義軍會找一個所謂的皇室正統來給自身新增光環。

    再說現代,商業中還有其他的有一個名詞叫IP,什麼夢幻西遊,DNF都屬於IP,當擁有公司轉入其他的相同行業不同平臺時,他們就舉起了IP,來給自己在另一個平臺新增光環。

    仔細看一下,是不是很像。

    還有曾國藩說過一句話:“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必反,禍將及矣。”

    在看現代,商業風口的風一直在吹,從前幾年的由精靈寶可夢GO捲起的AR,VR,再到現在的人工智慧。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衝了進來,想一想,如果說人工智慧的潛力是上千億,那麼人數那麼多,就算是均分,最後又能分到多少,況且國內巨頭都在搞,資金比不上人家,資源比不上人家,人家幾年的底子,一個創業的口號就能把人喊倒,況且如果失敗了,大佬們也許緩緩還能站起來,創業者呢,很難。風口是大佬的,創業者應該往沒人或者人少的地方走,是“眾爭之地勿往”。

    再來一個平常人際交往的:

    應該是小窗幽記裡有記: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想想平常是自來熟的人更靠譜一些,還是那些慢熱的人更靠譜一些。

    圖文無關,用來過渡。

    另外,求贊和關注。

  • 2 # 邪正壓正

    西漢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那時到現在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老百姓都各得其所,所以儒家是中國的正統思想,這個不容置疑。我認為狹義的國學就是指孔孟的仁義思想,也就是四書五經七經十三經等,以至於經史子集這四庫全書,具體表現在《弟子規》上,這本書不光是背的,更是做的,如果落實了《弟子規》,相當於掌握了四書五經,甚至於四庫全書,如果做不到《弟子規》,就算你背下了四庫全書,也沒有用。另外,讀什麼國學經典,都沒有一點危害,只有好處,只要會做人,一生順順利利,好處多多。

  • 3 # 清妍輕語

    國學就是我大中華的內涵所在,我們所引以為豪的五千年文明,倚重的就是這些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我舉個例子,去杭州遊過西湖的人,很多都說,這西湖其實也沒多美啊,跟我們家那邊的某某公園差不多少嘛!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西湖確實只是個大公園,可是為什麼她還那麼有名,讓全華人民趨之若鶩呢?靠的就是西湖的文化底蘊,千古的傳說,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都註定了她的與眾不同!而人亦如此,有人覺得此景平平無奇,看過便罷;而有人,倚欄而坐,吹著微風,聽著故事,悠閒自得!你若腹有詩書,必然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你若胸無點墨,置身仙境,你最多也只會說一句,‘臥槽,真美’!

    現在開發一處旅遊景點,就會胡編亂造一些傳說,生拉硬扯一些名人。為的啥,還不是為了顯的有文化一點

    連景點都比文化,拼內涵,你還覺得國學沒用?你以為上個大學就算有文化啦,國學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要不怎麼叫國學呢

    讀國學究竟有什麼用,誰也說不清楚,它雖不用在明處,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終有一天會讓你脫穎而出

  • 4 # 南山陽

    現在學國學,最大的危害是迷信。

    迷信有兩種,一種是在門口徘徊而不知,以為已在廟堂高處;另一種,是沉迷某種民間雜學,動輒合指一算,閉關打坐,吃素去腥,不聞窗外,不看世界。

    第一種最常見,迷信古人說的都對,國學裡都是好貨,都比咱們高明,古人就是比現代人活得明白。這部分的人,自己才站在國學的門口,只是往面張望,沒有進去。但因為聽了看了幾期某某大師(例如大名鼎鼎的南懷瑾先生、淨空法師、曾仕強先生等等)的講座,好點兒的加念個“心經”“老子”(選讀)“王陽明語錄”(節選)等,從三個月前一點底子都沒有,到三個月後,見人就誇,哎喲,國學好啊,國學都是真道理啊,一念三千啊,善惡繫於一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啊。從此你開始唸佛,打坐,靜心,參加各種靈脩會,分享你生命改變的體會,並且被眾多同樣的人,感動得你不能自己。自此,你就以為人生開了一扇光明的門,天堂就在心中,它的名字叫“國學”。

    但是你問他,你看了什麼原著,哪門的經典最有心得。他會告訴你,書是死的,關鍵是在修,老師領進門,修行靠自己。不用看原著,《金剛經》看現代漢語翻譯,簡單的註釋就行,聽老師講,然後自己悟。《老子》不用挑什麼版本,都一樣的。《論語》,于丹老師的就很好。好,你還能跟他說什麼呢?他知道的,他能說的就這些了。

    這類人都有一些共同點:文化修養低,本來就沒能力讀書;心思單純,不會思考,不會正反兩面看,不會兼聽,不會比較;固執好勝,又自我調整能力差,容易被某種感動吸引,一旦被感動,他就認為這是真的對的。這類朋友,有錢的很可能有暴發的經歷,現在遇到人生的坎了;沒錢的一直在社會中低階層,壓力重,內心糾結深,現在也遇到人生的坎了,想找出路。很不好意思,國學正正最容易被這樣的人玩壞,把它玩成“宗教”,而且是低端宗教,象太平天國、義和團、象現在某教派信眾。

    第二種玩壞國學的人,是沉迷於某種靈虛靈驗當中,出不來,以為真髓,卻是雜學旁門。

    例如說,風水占卜,堪輿星相,以《周易》為核心,指天篤地,陰宅山墳,家居風水,命理八字,吉凶禍福。專治不育不孕、商場避險、建築擇地、投資指南、婚姻戀愛,民間稱為他們“大師”。這類人宋元之後很有市場,尤盛於南方,從大老闆到小市民,從繁華都市到邊埵小鎮,無不見其身影。這類人沉迷的國學,即使在傳統中也屬旁門左道,不登大雅之堂。

    又再例如,各種平臺開壇講經,招攬門徒,出書出碟,各地“講學”的大師。中年人居多,不分男女,都打扮得不古不今,開腔一股騷氣,不說人話,名片上印上“國學傳人”,《XXX》書作者,等等。這類高人,說穿了九個半是做國學生意的。聽他們講的內容,東拉西扯,佐料眾多,一兩句經典,可以講兩小時,然後你聽完,得到什麼、理解了什麼,你說不出來。這類高人,是明白人,他明白自己的斤兩,更明白如何賺錢。他們懂國學嗎,不懂;重國學嗎?不重;但是他們懂怎麼賺到你的錢,看重的是人氣,名氣,無形的形象帶來的利潤。這類人,加重了華人與真國學的陌生感,推銷的是無知和欺騙。

    真正的國學是什麼呢?它不是技術型知識,是東方傳統為了做人做事建立起來的一套知識與行為的系統,軟硬兼備,有形無形結合。

    有形的:文章名物、訓詁辭章,以經、史、諸子、詩、文、樂、畫、書、服飾等,系統地進行傳承傳播。

    無形的:天、理、氣、心性、命、神、意、境、風骨,這隻能靠學、習、行當中去悟,去體驗。

    介於有形與無形之間的:禮、儀、容止、話語。這些是在一個完整的社會形態中才能感受和運用。

    國學是個大系統,裡面分若干個子系統,儒、道、釋、方技。

    國學整體運用的時代早就過了,絕無生還復活之可能。只依舊式國學指導人生,那絕對是有病之人。

    一個不懂現代活法,不知道自我和世界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國學的真髓在何處。一個不懂得國學之不適用、不能用、錯誤落後地方何在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國學對於今天的價值何在,對於你生命的價值何在。對治現代社會化生存中個人的種種困惑難題,現代思想本身就有廣泛深厚、更加透切豐富且實在的思想資源,只不過,普羅大眾因為不好學,不去接觸,不去了解,從而容易被包裝起來的、入門門檻低的“國學熱”所吸引,以為能幫助自己理清現實,只有迴歸國學。哈哈,這是十足的一場誤會!

    堅持學國學經典沒壞處,壞只壞在“迷信”上。

  • 5 # 黃山小呆

    我看了四個答案吧,看了我真的很想笑。沒有一個弄清楚什麼是國學的?好像國學是一門學科似的。

    國學是什麼??國學不是一個門類,不要以為書上寫了兩個字國學就是國學,沒寫兩個國學就不是國學了。

    國學是中國所有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整體的統稱,是梁啟超為了提升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專門編造出來對抗西方文化的一個詞語。它包含了中國幾千年來所有的傳統文化,詩歌、古文、駢文、歷史、地理學、文化評論學、美術、書法等的彙總。簡單的說,我們學的語文就是國學的一類、中國歷史也是其中之一。

    只有理解國學的含義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個問題是多麼的莫名其妙了。

  • 6 # 今夕何夕21757426

    我們姑且不論這個命題是好是壞,就事論事而言之。國學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最初從日本傳來。國學經典自古以來公認的就是儒家四書五經,此為正統之學,經科致仕之書。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不從師之害

    國學之博大精深,窮極我們的一生也無法學其萬一,在我們讀國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產生疑惑,有疑惑不去問老師,這個疑惑便會一直存在。所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孔子尚且師老子、項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這第一害,便是不從師之害。

    不力行之害

    在弟子規中有兩句話或可解釋一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學習國學經典就是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接物以達到君子的境界。所以最重要的是不是你學到了多少,而是你踐行了多少。那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我們常講德才兼備,德在前才在後,德高於才受人尊敬,才高德薄或者無德那便是一社會毒瘤了。所以這第二害表示不力行之害。

    自視甚高之害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大凡讀了幾部經書,便覺得自己是個文化人了,總是以高人一等的態度來對待他人,舉世皆俗我獨雅。眾人皆傻我獨明,殊不知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罷了。正是讀經讀到一知半解的地步才會有的心態,須知真正博學多聞之人越是謙卑之人,越是知道自己與聖賢的差距有多大。所以這第三害便是自視甚高之害。

    好為人師之害

    我的老師總是跟我們講,我是一個傳道者,不是一個授道者,我傳的是聖賢之道。然而作為一個讀經修身學道之人,在你沒有親眼見過的時候,不要輕易說出口。在你還一知半解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傳授給別人,否則便是誤人子弟。弟子規有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古之學者,好為人弟子。今之學者則不然,好為人師。

  • 7 # 傳統文化與生命成長

    這個問題先反過來問你,

    你不學國學經典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你讀不懂自己民族的歷史。

    《史記》,看不懂;《資治通鑑》,看不懂;《春秋》《左傳》看不懂;《二十四史》,看不懂……

    你只能聽從別人口中的歷史,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聽風就是雨,人云亦云。

    第二,你失去了自己民族的智慧。

    《論語》,不懂;《道德經》,不懂;《六祖壇經》,不懂;《莊子》,不懂;《墨子》,不懂;《孫子兵法》,不懂;《呂氏春秋》,不懂;《傳習錄》,不懂……

    就算你認為這些都是糟粕,也是要你能看懂的基礎上才能做出的結論!不然你連評價的資格都沒有!

    第三,你失去了文化、理想!

    當你看到草原,你只能說:好大的草原啊!真大!

    當你看到白雲,你只能說:好大一朵棉花糖!

    當你看到大海,你只能說:好大的海!……

    別人問你的理想,基本上只有“賺錢”“享受”“到處high”“旅遊”“吃了睡睡了吃”……

    這樣的人,在從前,叫“蛀蟲”,或者叫“碩鼠”。

    這樣的人,他的心是空的!他的生命是輕漂漂的,沒有任何份量的!他的人生是虛度的!他的心胸是狹隘的!他的思想是空洞的!他的眼光是短淺的!……

  • 8 # 同得1

    民國之後,中文文字大量使用白化文,同時,英式句型也隨翻譯教材的使用,佔據主流媒體,中國傳統表達方式只剩下成語和唐詩宋詞。領導人引用成語和典故才成了中英翻譯的難點。中文的常用成語幾乎全部來自《論語》,《道德經》,唐詩宋詞,面對這種狀況,不讀國學經典,中國的孩子面對`數典忘祖"需要翻字典,將是教育失敗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 9 # 愚者教子

    婦人之見,一派胡言。

    我們今天讀的國學古文化經典都是經歷千百年時間流傳檢驗下來的,試問,你今天所謂的那些學而有用的東西能往後再流傳千年嗎?

    不識肉味之人,覺得饅頭就是天下至珍;不讀經典之人,也只覺得自己頭腦裡的那點知識就是宇宙全部真理了。可笑,可嘆。

  • 10 # 勿輕言輕信

    我個人比較喜歡宋詞,天天晚上都抽出點時間朗誦!女兒耳聞目睹,幾首經典的居然背誦的滾瓜爛熟!我一看有戲,就拿篇三變的《蝶戀花》給她背。“滾!死胖子!”當時我那個鬱悶啊!!!晚上我為了背誦的準確,就用手機的錄音功能查缺補漏!女兒見後。。。呵呵,天天晚上必跟我pk,現在對宋詞掌握的比我都6.現在想起來,挺有意思的!!

  • 11 # 智慧暖陽32

    讀國學經點是好事,要說有危害,其實是讀偏啦!比如一說國學就是四書五經,切不說四書五經對儒家來說是九牛一毛,其實儒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文化中也就是泛泛,國學中有很多書很給力比如道家的醫,書,行。法家的書,行。兵家的書,行,史家的,,,。關鍵是讀者自己不要死讀。

  • 12 # 地球調研局

    最大的危害,你會發現你的語文不入流,你會發現你看不懂文章,你會發現很多字你不認識,你會懷疑你的知識水平,感謝54,白話運動如此徹底,以至於白話也不要了,直接通俗了,54後,華人文化傳承被割斷了。

  • 13 # 整理工

    任何一個學科,無論國學非國學

    每個人都從中得到了不同的東西,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別人的行為。當你評判時你已經開始錯了。

    舉個例子:我讀國學就是為了瞭解這部分文化,我只要了解了一個點,也就向我的目標前進了一個點。

    你讀國學就是為了有更多的談資,你讀完了,比別人知道的多了,你就像你的目標前進了。

    正因每個人追求的不同,才形成了這個熙熙攘攘,花花綠綠的世界。如果每個人追求的目的都相同,走的路相同,那這不是我們認知的人類。

  • 14 # 優素福薩拉丁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縱觀天下書,不思考腦袋一樣是漿糊,孩子需要家長,老師引導,自己理解。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很現實,沒人在乎忠孝禮儀廉恥,如果說國學經典有危害,那讓孩子沒事在家看喜洋洋,熊大熊二吧,告訴他們,生活是美好的,未來是你們的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來和玉帝誰更牛?如來為何在玉帝面前稱老僧卻要作玉帝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