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備自稱漢室之胄,建立蜀漢政權,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雙方都自稱自己是正統王朝。不可能有兩個正統王朝,究竟誰才是正統王朝?
12
回覆列表
  • 1 # 老不看三國

    從正史《三國志》的劃分,無疑是以曹魏為正統,這與晉朝繼承曹魏有關。晉人陳壽作史書肯定要以魏晉為正統,蜀漢與孫吳是割據勢力。

    但從擁護漢朝的人看來,繼承了漢朝旗號的蜀漢(其實國號是“漢”),是正統王朝,假如諸葛亮“還於舊都”的理想實現,那就是漢朝的第二次中興。

    對於奉漢室為正朔的觀點,《三國演義》將其推至極致,在小說中“寇魏帝蜀”的觀念貫穿始終。無論曹操做什麼都是錯的,都吐露著奸詐和利益,而無論劉備做什麼都是對的,都吐露著仁義和公理。比如董承本是野心家,因為反對曹操而被寫成大漢忠臣,張松和嚴顏本是降將,卻因為投降劉備而被誇獎,連陳宮自己都承認自己是叛徒,卻被包裝成大義之人。

    相比較而言,反倒是《三國志》的立場更加客觀一些。對曹操的功績和暴行都有記載,而對劉備的數次反叛用“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加以詮釋(懂得韜光養晦,避其鋒芒)。

    在歷史上,劉備雖然自稱漢室後裔,但年代久遠,恐怕考證起來也未必容易。要知道,正史中並無皇帝查家譜,喊劉備“皇叔”的事情,而且,當時漢家天下劉姓多如牛毛,封疆大吏、地方郡守包括販夫走卒是漢室後裔的車載斗量,一點也不新鮮。

    中國與日本不同,日本千年以來天皇只有一個,而中國的皇帝卻是換了不知多少姓。中國的儒家文化中,你有能力治理天下你就是正統,你失去了德行,就應該退位讓賢。所以中國古代所謂的“正統”敵不過“禮教。”

    按照中國歷史較為普遍的劃分,佔據北方的王朝多為正統,(當然東晉、南宋、南明等漢人政權長期以來也被尊崇)。

    不過從長遠來看,最後實現統一的王朝才是正統王朝,這才是最實在的硬道理,這個道理超越了一切血統、旗號甚至是民族。

  • 2 # 檸檬lemonwater

    漢朝(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和季漢三個時期,共傳三十一帝,享國四百零四十七年。

    在我心裡,正統永遠是漢,西漢也好,東漢季漢也罷,漢,是我全球華人的共同歸屬感。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給了這個國家“漢”字稱號。世宗孝武帝劉徹,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他,漢武大帝,讓《詩經》裡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成為了現實。衛青、霍去病殺的匈奴遠遁漠北,河套成為他們永遠的記憶。“匈奴未滅,何以為家?明犯我強漢漢者,雖遠必誅!”至今仍然不絕於耳。

    上述,是我中華民族最光輝絢爛的一葉歷史。從今天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上來說,蜀漢是華夏正統,至今我們仍然是“漢”國祚的繼承和延伸,曹魏和司馬晉兩個朝代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漢字、漢服、漢語沿用至今,最大的作用是漢標榜了十億以上的一個龐大種族群體——漢族。

    時至今日,我心仍忠於大漢,漢,在我在心裡是一個無可取代的王朝。從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忠什麼是義,忠義二字上報國家,下安黎民,我雖卑微,但從小方面為社會為國家的發展出一份微薄之力。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正統的王朝,曹魏和蜀漢誰是正統,這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稱,劉備虛偽也好,仁慈也罷,蜀漢滅亡後,漢政權徹底從中國歷史上消失,短短几十年後,五胡亂華,中華民族遭受了幾乎亡種滅族之痛,這時候冉閔站出來,打的仍是漢家的旗號,北方一兩百萬漢人才得以儲存種族。漢,是全球漢人的共同歸屬感;漢,是華人的精神力量;漢,讓華夏民族遭受蠻族侵略甚至國滅時,一次又一次重新煥發生機,無論是冉閔,還是朱元璋,他們都記得自己是漢人,中華民族才沒有亡種。

    世宗孝武帝劉徹,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 3 # 風流鬼才小林子

    劉備比曹操正統吧!不過漢以過三!無力迴天!劉氏雖然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不過也帶來無盡的苦難!最後人心盡失!

  • 4 # 趴趴熊葛

    《三國演義》的大結局是“三國歸晉”,對比蜀漢與曹魏時期,曹魏是正統王朝!

    把三國中兩股敵對勢力魏蜀兩國的滅亡方式做出比較:蜀漢與曹魏,一個是真亡,一個是假亡。在三國歸晉之前,蜀漢在鄧艾、鍾會的夾擊下,不堪一擊,皇帝劉禪舉國投降,是真的死掉了。而魏國雖說不久也“亡”,但卻是篡位而“亡”,其實不過就是換了姓氏不同的新主子,魏的主體並沒有亡,甚至是一直很強大,只不過改名叫“晉”,不再是曹家人的天下。迥然不同的下場給出的是歷史的不同答案!

    蜀漢的劉備集團推從的是向善的力量—法治社會。將先秦的法家商鞅和韓非,以及前漢的新儒家董仲舒的主張治國之道: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 “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以法為體,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大多是平民出身,大部分平民最渴望就是公平!還有一點就是“君子”劉備愛才重德。而蜀漢後期諸葛亮的“用人之道”尚不及劉備寬容,“重德輕才”,“水至清則無魚”,導致最終蜀中已無大將,人才枯竭斷檔嚴重。最終逃不過,蜀漢滅亡的下場!

    曹操的“長處”,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真小人,他是“奸詐”的、又是率真的。當他率真到不以宣揚“內心世界”為恥時,比起劉備這樣的“君子”來,似乎就“真實”許多。“真小人”曹操“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處,不計前科,故招來人才如雲。這是曹操“真”的價值,也是魏國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三國歸晉,晉的老底是魏,鄧艾、鍾會這樣的奇才均出自魏國,“唯才是舉”的“用人之道”功在千秋。總結為:名至實歸、更重實際; 德才兼備、唯才是舉;重用清官、不避小貪;招降納叛、盡釋前嫌;抓大放小、不拘小節 。

    魏國長盛不衰:三國歸晉,晉的老底是魏,鄧艾、鍾會這樣的奇才均出自魏國,“唯才是舉”的“用人之道”功在千秋。

  • 5 # 財徑楊過

    既然都說是亂世,自然也就沒有正統可言了,你去南北朝找正統,去五代十國找正統,能找著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三國時期,也沒有絕對的正統可言,曹操竄漢,挾持少帝,實為國賊,能稱其為正統嗎。劉備孫權,也只能算是一方諸侯罷了,更稱不上正統。。

  • 6 # 葉籍

    個人認為是曹魏,雖然曹丕的皇位得的不厚道,但畢竟是天子"禪讓"給他的,自夏傳子家天下之後,皇位的爭奪一直不斷,要麼是代代傳,要麼是強奪江山爾後自立為皇,玄德是靖王之後,但稱王時也只是自立,雖是為了匡扶漢室,但也沒有"詔書"來承認所謂的正統,而曹魏卻拿到了"禪位詔書"詔告天下,所以在當時大漢就亡了(哀哉),玄德是在那之後才稱的王,所以個人認為曹魏才是正統,之後司馬家族也是打著"曹魏"的名號吞併了蜀漢,再之後司馬奪權了,其實那時"曹魏"已經有名無實了,但司馬炎也是在鯨吞東吳後才改國號為晉,所以在三國後期就上演了一場司馬家族披著曺魏的外衣蠶食三國的大戲。其實這個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玄德一心扶漢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朝廷在曹魏那,劉協想禪位給你也沒辦法。說這樣也無濟於事,大漢以亡,與其討論這個問題,倒不如看看三國這段歲月,給我們帶來了多少文化遺產。

  • 7 # 郫都村夫

    自從易中天《品三國》出來後,擁曹黑劉的觀點不斷出現,我想說的是,易中天個人比較喜歡曹操,所以拿《三國志》推論他的觀點!作為一個大學專家教授級的人,難道易中天不知道《三國志》作者是西晉的陳壽,西晉根基來源曹魏!陳壽美化曹魏,目的是掩蓋曹魏篡權東漢的合法性!作為西晉公民陳壽,擁護當代朝廷自然再不過,若《三國志》批判曹魏,就是反朝廷,《三國志》這本書不但不成書,陳壽也命不保息! 三國志偏魏,三國演義偏劉!即使有觀點說劉假仁假義,也是被易中天牽著思想走的的人,劉備至少有正面樹人效應,教科書三國曆史段採用劉的仁義道德作為教育!畢竟教育樹人!不可能用曹操的心狠手辣 篡漢悖逆來教育人下一代!倘若曹操是大家的榜樣,這世道還有正能量嗎!

  • 8 # 浪漫玫瑰之旅

    雞巴正統!誰對百姓好一點誰就正統!大耳賊詐力據咱們四川,刮民財,傷民力,害得人民苦不堪言!咱蜀人世世代代痛恨此賊!

  • 9 # 鹿與紅茶

    這個問答絲毫沒有意義。中國歷史上多次分裂而著名的就是後人扶正了得,說白了就是正統。

    也就是說,曹魏是正統,蜀漢也是正統。

    如果問哪一個是繼承漢朝,那肯定是劉備的蜀漢了。畢竟蜀漢還是掛著漢朝的牌子,不是嗎?

  • 10 # 皇帝的新衣

    他們都不是正統,在三國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正統不正統的,都是亂臣賊子比較多,漢獻帝被一個又一個諸侯控制玩弄,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康復漢朝的,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拳頭才是正統,最後發現曹成為了正統,是因為他有實力

  • 11 # gaosheqin

    江山自有強人替,不存在誰正統誰不正統的說法。誰能讓天下統一,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滿的和平日子,誰就是正統的。

  • 12 # 使用者154312419

    中原王朝曹魏是正統,而蜀漢不過偏安一隅。

    東漢末年的戰亂紛爭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建立的蜀漢自稱是大漢帝國的延續,民間“尊劉貶曹”觀念也深入人心,卻在正史中被稱為“賊”。戲曲中曹操一直是奸詐陰險的“白臉”,而一千多年以來,曹魏政權一直被官方視為華夏正統政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矛盾,曹魏政權又為什麼被視為正統呢?下面國史君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政治合法性

    國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講述過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更迭的幾種方式,其中一個最為重要、最為有面子、最被人民所接受的方式便是“禪讓”。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禪讓,定國號、改正朔、易服色等一系列措施相繼施行,這就已經是站在制高點上走了合法程式,當然最有資格自稱“正統”。

    其實,當年魏武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關鍵的一步走對了,他就已經有了號令天下的合法性,不論是曹操本人還是曹丕稱帝都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綜合國力的比較

    對於“合法性”,中國歷史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誰擁有長安與洛陽,誰就是正統。曹魏政權不論是在統治範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與軍事實力上都比蜀漢與孫吳政權強得多。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並沒有互相吞併的實力,但是相比於曹魏,另外兩國只能說是比較強大的“割據政權”。

    另外,蜀漢在劉關張、諸葛亮等人在世的情況下尚且能夠振作一番,當關張劉相繼逝世之後,蜀國出現了人才上的斷崖,真的是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本人也知道蜀漢形勢江河日下,不得不鋌而走險地進行北伐。

    而孫吳政權本來就是依靠江東大族的支援以及長江天險的保護,其實在制度及綜合實力上都有很大缺陷。尤其是孫權晚年政治昏聵,對部下充滿戒心,而且統治集團內部也一再發生分裂與鬥爭,“二宮之爭”後孫家很快走向了衰敗。

    尊劉貶曹

    民間尊劉貶曹的觀念主要是受到後世歷史演義的影響,演義比正史有趣得多,人民喜聞樂見,於是這種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演義之所以抬高劉備,又有很多理由。比如劉邦、劉秀都姓劉,劉備又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血緣上居於合法地位;羅貫中先生善於抓住華人同情弱者的心理等等。

    另外,補充一下:歷史上官方統一口徑地將曹魏作為正統,最早源於《三國志》,其作者是晉朝人,晉受禪於魏,那麼曹魏自然是正統(如果是受禪於蜀漢的話,那蜀漢當然就是正統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把曹魏作為正統,而稱劉備為“賊”,大概也是因為宋朝皇帝也是受禪得的皇位。國史君認為,這些都是古代統治者玩的套路,沒必要較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統實體店沒有與使用者建立有效連線的系統,錯失大量使用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