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卡普西洛
-
2 # 戀上黑咖啡
對歌手來說最基本的是她的聲樂技巧:即聲音控制力、音準、顫音、爆破音、滑音、速度、高音、低音等。首先,龔琳娜的聲樂技巧無疑是世界一流的。其次,歌手的音質也非常重要,龔琳娜的音質真的是太豐富,世界上沒幾個類似的歌手。
評價音樂感並不容易絕對公平,但是如果聽音樂專家說,大多數是認為龔琳娜的音樂感非常好。還有,龔琳娜的創造力也很強,她融合各不同的傳統發聲方法到新的藝術裡,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另外,龔琳娜的舞臺把控力,她的藝術深度,她的正能量,她不停的變化和發展等等。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肯定要欣賞龔琳娜的聲樂,因為太突出。龔琳娜無論資深音樂素養還是對待音樂的態度都沒得挑,作為一個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很難不喜歡她。
實話來說,龔琳娜的實驗性的民族音樂尚不能開創一個符合業內期待的流派。她的唱功了得,還原民族民間音樂的功力也了得。如果她只有這三點,或許她不會被大眾過多的評論與熟知,而是安安靜靜地當一個歌唱家。而她最了不起的是,她在走一條,很多人在擔憂的,但只有她敢走的路。她做得誇張,純粹,大膽,但你知道她的音樂是民族的,現代成了“元素”,而民族是基底。這是不簡單,也不容易的。只有一片荒原的路,怎麼走都會顯得歪,這是因為我們內心沒有測量的標準。我覺得大眾不應該,神化任何一個藝術家,音樂人。或是輕易地去抹殺他們。但我知道,很多人都知道,龔琳娜的路還很長,因為她的新音樂還只是一股流,沒有也無力改變她想改變的民族音樂的現狀。
-
3 # 揮霍時間
聽到《法海你不懂愛》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的這個疑問。只不過,我只是想想,龔琳娜把它唱出來了。而且用的是民歌的方式。
我感到不適,不適來自兩方面1. 她的曲子和我習慣的《新白娘子傳奇》的配樂不是一個型別;2. 我已經習慣了接受《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悲劇,注意力集中在白素貞和許仙那裡,而這首歌的注意力中心是法海。
-
4 # Hedwig
龔琳娜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旅德多年的聲樂歌唱家龔琳娜曾在多個音樂會上演唱《忐忑》這種作品,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錄製於今年北京新春音樂會上。
龔琳娜的音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欣賞:
1. 編曲元素恰到好處,音樂本身更純粹、更突出,不會被邊邊角角修飾類的東西喧賓奪主。
2. 融合西方與中國古典元素,耳目一新。
3. 戲劇化的演出、認真專業的藝術表演態度。 這場音樂會在電視上曾經播放過,但這種專業音樂節目似乎是廣大擁有惡趣味的網友日常生活中不感興趣也不會觀看的,所以遲遲沒有在網上“曝光”。直到有好事者貼了出來,才引起了一片連鎖反應和普遍關注。 龔琳娜在舞臺上,在民樂器的配合中,演唱了一首在國際聲樂界流行的無歌詞,極似“亂哼哼”的一首《忐忑》。之所以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乃至被評為“神曲”,更多地在於龔琳娜的表情:因為唱得過於投入,她的表情實在是太誇張了:時而驚訝、時而喜悅、時而沉思,由於表情變化過快,乃至於充滿了喜感。而後面吹民族樂器的大哥更是激動,吹到節奏快處還青筋暴突。加上電視臺配的一本正經的字幕,就顯得更有趣了:“《忐忑》運用戲曲鑼鼓經作為唱詞,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個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誇張變形,獨具新意,這首作品剛剛榮獲了歐洲舉辦的聆聽世界音樂作家作品演唱大獎。”
-
5 # 大錘老師噢
一個是兢兢業業將音樂當作生命的藝術家,擁有自己的話語權。一個是瀟瀟灑灑將生命活出自我的時代先鋒,她的票房也絕不會來自菲黑。她們都沒有錯。大呼小叫的反而是周圍毫不相干的人,錯的是看熱鬧的心態,和幾乎被妖魔化的公眾人物光環。
-
6 # 馮霖1997
龔琳娜幼年時候的榜樣是李谷一這樣的歌唱家。1999年龔琳娜以文化部頒發的“民歌狀元”身份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2000年參加青年歌手大獎賽,得到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觀眾最喜愛的歌手”。24歲時龔琳娜加入了中央民族樂團,四處巡迴演出。
但2000年到2002年期間,她極其痛苦。儘管收入很好,但是“一點都不快樂”。“不累。對口型,上臺就唱一首歌。去一個城市,別人接待的特別好,住很好的賓館,有很好的收入,經常會有領導陪你吃飯。為什麼會累呢?因為我在音樂裡沒有滿足。”她的痛苦遠不止於精神上,甚至到了生理上想要作嘔的程度。
2002年,龔琳娜遇見她現在的丈夫老鑼。老鑼跟她說,你像木偶一樣唱歌很噁心,假唱是不對的。這幾句話“就像一個人扎準了我的穴,扎通了。”
隨後,龔琳娜從30個人甚至4個人的家庭聚會重新開始真實的演唱,從技巧到內心。她一開始甚至緊張得《月亮代表我的心》都唱不準。但那以後,她再也不做晚會歌手了。
由於對中國新民樂的前途看不清,龔琳娜2005年隨丈夫搬去德國。她在森林裡待著,看,聽,揹著孩子唱民歌。等2010年回到天津演唱會,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唱頌歌的、嬌美的女人,但是歡快得不行。生命活出來了,把美都遠遠拋到了後面去。
相信其他人在知道龔琳娜老師的背景之後,會多一些自己的看法。歌曲會包含欣賞聲樂、歌詞、作曲、錄音等。我現在就只回答如何欣賞歌手這個問題,所以就只考慮聲樂部分。
對歌手來說最基本的是她的聲樂技巧:即聲音控制力、音準、顫音、爆破音、滑音、速度、高音、低音等。首先,龔琳娜的聲樂技巧無疑是世界一流的。其次,歌手的音質也非常重要,龔琳娜的音質真的是太豐富,世界上沒幾個類似的歌手。 接著,評價音樂感並不容易絕對公平,但是如果聽音樂專家說,大多數是認為龔琳娜的音樂感非常好。還有,龔琳娜的創造力也很強,她融合各不同的傳統發聲方法到新的藝術裡,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另外,龔琳娜的舞臺把控力,她的藝術深度,她的正能量,她不停的變化和發展等等。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肯定要欣賞龔琳娜的聲樂,因為太突出。
最後,喜歡不喜歡才是一個主觀的事。
藝術家們不斷地拓寬著藝術的領域,在拓寬的路上總會有人不明白,“這也是藝術?這樣也可以?”甚至激烈地反對——他們同樣會在這裡發表他們的觀點。他們心中有一個美與不美的“金線”,並且對跳脫到線外的情況表現出惶恐和本能的保守厭惡。
就像在只有法老王雕塑的時代,那時的先鋒藝術家們企圖給平民和乞丐雕塑,“這不是有病嗎”?
就像反沙龍的印象派畫家,不去畫教堂宮殿,居然去畫草堆水溝農婦,“這就是迎合大眾審醜需求”。
就像搖滾歌手們,在臺上蹦跳著的披頭士之類的,太低俗了,這種低俗樂隊憑什麼登堂入室?還有什麼幾十萬人幾百萬的搖滾音樂節,去的人都是有毛病吧。你的音樂,根本不符合維基百科音樂詞條的定義!
什麼九寸釘,什麼人聲試驗,什麼音樂先鋒,為什麼敢拋頭露臉,不怕自己丟人嗎?這種行為違反了我心目中的道德標準。太過於低俗!
這種情況當然會繼續下去,這個世界上,不被所有人理解的人會繼續出現,他們總有辦法讓人吃驚。他們的金線的剪刀,貴族藝術的下放者,蹦蹦跳跳的小丑、詞條實質性的修改作者、讓道德衛士顯得老土的滑稽演員。他們的試驗或許會失敗,他們的遊戲或許不好玩,他們的歌或許也就引起了兩到三個月的議論紛紛。他們中也會有人成功突破現成的束縛——或者是另有他人受到啟發,踩著他們的肩膀繼續往歷史舞臺上爬。
和他們相反的人,維護著過去和自以為代表的大眾的權利,繼續阻止這一切發生——油畫中不應該出現平民、音樂不應該出現金箍棒。幸好他們總會死去,他們的意見和那些閃光的行動者一樣短暫。
-
7 # 耀陽咖哩
她在一個採訪裡說:“你怎麼獲得自由?你首先要看到,我是被我過去的習慣所框住,我現在要打破這個。但是你要打破它,意味著你要打破所有過去曾經的習慣,甚至你認為特別好的東西。比如我過去天天唱這個歌,認為自己技巧特別好,但現在你要放下,這是特別難的過程。但你要不斷地重生,就要去經歷這些。”
忘我、破執、勇敢、精進。
“我把以往的概念都拋開,比如我是個女人,不能有皺紋,應該很美……我把這些都扔掉,就進到藝術裡了。我覺得藝術的境界就是你進去了,你忘我了,你感覺到整個人在昇華,你的靈魂在燃燒,肉體只是你在傳達你做的事情,根本不是你在炫耀自己有多美,你的技巧有多好,當這些全部都沒有的時候,你才能進到這個境界。”
從《忐忑》到《金箍棒》到《法海你不懂愛》,走進大眾文化市場的龔琳娜似乎就一直在很瘋狂地推出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中國式音樂”,儘管讓人印象深刻,但似乎很難被欣賞。
龔琳娜對此完全不在意,她並沒有因此去反覆強調這是“藝術”。
她說:“我06年開始創作《忐忑》,一直到10年才被大家所認知,我認為目前來說藝術是有一個過程的。我目前在國內藝術市場上感覺到的,是大家想學習。大家更想去學,而還沒有到去欣賞【藝術】的時候。
我與西坡肉先生談到“神曲”《忐忑》,說這首歌之所以為神,因為它屬於先鋒藝術。西坡肉先生問我為什麼?
我說,儘管它的構成要素鑼鼓經是傳統的,但它的整體創作思路是現代的。現在大家只能覺得到它‘特別’,那是因為我們對音樂藝術的基礎常識瞭解太少,還識別不了其中更有價值的部分而已。
而龔琳娜自己對此的認知足夠清醒,又足夠睿智去發現破題之點。
“我現在去各大高校或者合唱指揮講課的時候,也都是給他們講了我們新藝術歌曲‘為什麼是這樣創作’和‘怎樣唱的’,等到你把這些觀眾培養到更上一層樓了,他們的理解力更強,他們再來欣賞我們的藝術的時候,是不一樣的。”
-
8 # 瀟湘窩心腳
龔琳娜原來在體制內做歌手,是民族唱法的國家二級演員。並不是人們宣傳的國家隊。國家隊一般指國家一級演員。而龔琳娜作為民族唱法的演員,因為發聲能力不行,不能扔下麥克唱音樂會,是典型的小嗓歌手。而且因為她又沒形象又沒氣質,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諸如英雄讚歌,我的祖國她根本就唱不了。所以混了十年也沒混出個名氣。
後來龔琳娜唱了那個神神叨叨的《忐忑》,雖然是惡搞,但畢竟出了名,後來的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通通都是照方抓藥,故弄玄虛,根本談不上什麼藝術。那些口口聲聲說欣賞龔琳娜的藝術的人,很多就不懂什麼音樂鑑賞,不過就是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審美高逼格而已。
另外那個忐忑,是歐洲的一個練聲方法,跟中國音樂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龔琳娜的第二版忐忑,故意在歌曲中夾雜了好多地方戲,就是想要誤導觀眾,讓觀眾以為忐忑是中國戲曲的精華。
龔琳娜的發聲方法,始終是中國民族唱法的技術。可是為什麼龔琳娜從來也不唱中國民族唱法的那些諸如洪湖水浪打浪,沂蒙山小調等經典曲目呢?因為龔琳娜的音色很差,只要和真正的歌唱家同唱一首歌,就會被瞬間比下去。正因如此,龔琳娜才要自稱自己是新藝術音樂創始人,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不好好唱歌,避免和別人做對比,成天唱那些神曲忽悠人了。然後反過來說,只有她唱的才是中國民歌,別人唱的中國民歌都是偽民歌。
另外龔琳娜宣稱自己是民歌狀元,其實這個稱號純粹子虛烏有。那只是她在音樂學院當屆畢業生,專業考試第一而已。試想,文化部怎麼會給一個音樂學院當屆畢業生一個認證呢?而且這個民歌狀元,空前絕後,就算只有這一個空前絕後的民歌狀元評選,那麼榜眼是誰?探花又是誰呢?難道只有龔琳娜這麼一個民歌狀元在這孤零零的奇葩般的存在嗎?
龔琳娜所宣稱的,她在歐洲得到的那些音樂大獎,要麼是野雞中的野雞,要麼是什麼音樂推介會,交幾百美元就可以參加。在國內,龔琳娜也沒有獲得過什麼實質性的音樂獎項,她從未得過中國金唱片獎。這裡只講藝術就不提龔琳娜和她老公的人品了。
回覆列表
在很多有歌詞的歌裡面,我們什麼都聽不到,但是在沒有歌詞的歌裡面,我們聽到了很多。
這是著名主持人楊瀾對龔琳娜的評價,如果大家覺得評價過高,我建議你們去聽聽《靜夜思》、《花非花》、《相思染》等等再來作評價。
龔琳娜我一直稱她為老師或者說藝術家,而且是聰明的藝術家。當初《忐忑》剛出來的時候受人矚目,被人吐槽的時候就深深覺得這就是她要的目的,她要傳播她的音樂,搞音樂創新就必須要關注度,從這方來說她確實做到了,後面一系列的《金箍棒》、《法海不懂愛》都是持續作用的結果。
但是如果你覺得她這些歌是譁眾取寵那就是太年輕了,戲劇版的《忐忑》結合了五大劇種各種唱腔可謂專業中的戰鬥機(不信你去聽聽鄧紫棋的一小段翻唱就知道到底有多難);對一系列古詩的吟唱可稱為Teana,讓我這俗人都迅速進入角色愛上古詩;《金箍棒》這個作品是民間音樂和人聲試驗的結合。還有好多例子可舉,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仔細聽過她的人就知道她就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
戲曲,詩歌,民樂等等,這就是她眼中中國的珍寶,她只是在腳踏實地做著大家總口口聲聲說的傳播中國文化,文化創新罷了,不理解不懂的也請不要隨意謾罵,因為這樣純粹的藝術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