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其實電視劇裡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怕胤祥連累胤禛。

    康熙臨終之前,對胤禛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也給出了全進胤祥的原因: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也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了。”

    胤禛聽到這些,當然是淚流滿面,知道自己的父皇心裡,原來是為他想了這麼多。

    而胤祥,康熙對他也很欣賞,但是很可惜,他性子太直,皇帝是肯定當不成。

    但是讓他這麼繼續下去,弄不好就要犯事,犯事就要把胤禛也連累進去,怎麼辦呢?

    按康熙的意思,把胤祥圈禁十年,是兩全其美、無可奈何的法子。

    一來,胤禛會安全,二來對胤祥也是一個磨礪的過程,也是為了保護他的一個做法。

    只是很可惜,胤祥火候不到,真的沒領會到康熙的用意。

    這十年是磨礪了他,也徹底摧毀了他,以至於北方出來之後,整個人的狀態就不對勁了。

    雖然後來也幫助了雍正幾次,但已經是油盡燈枯,這也是康熙沒想到的。

    其實康熙除了皇帝,他還是父親,對於胤祥這個兒子,他其實是很滿意的。

    胤祥被稱為俠王,心地善良,正直勇敢,在沆瀣一氣的朝廷之中,算是一股清流。

    當初第一次圈禁胤祥的時候,也不過是要敲打敲打他,後來也跟其他阿哥當面說了,欣賞他這份手足情誼。

    只可惜比起江山,這份親情必須要有所割捨,為了胤禛登基,也只能犧牲胤祥的十年。

    熬不熬得過去,就得看胤祥的造化了。

    現在還記得佟國維問康熙,有何理由放了十三爺。

    康熙說:“我心疼自己兒子,還不行嗎?”

    足以證明,胤祥在他心裡是很有地位的。

  • 2 # 方圓讀書

    在熱播劇《雍正王朝》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便是十三阿哥允祥了。在康熙的眾多子女中,有不少才華橫溢的,但是要論及文武雙全,恐怕要非十三子允祥莫屬了。他不僅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無所不通,而且還精通書畫和多種語言,深受其父康熙帝的寵愛。

    不過,在康熙廢太子的事件中,允祥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從此便失去了康熙對他的寵愛,並被康熙帝下令囚禁在宗人府。而這一關便是十年,直到康熙帝去世之後,允祥才被放出來。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這允祥究竟犯了什麼大錯,為何會受到康熙帝如此對待呢?

    (雍正帝——劇照)

    其實,從劇中康熙帝臨終前對胤禛所說的那一番話我們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委: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也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了。”

    所以這樣說來,康熙帝之所以要囚禁允祥,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避免他在奪嫡戰中受到牽連。因為在康熙朝時期,原本已經有了太子胤礽,但因為胤礽犯下諸多過錯,所以便遭到了兩立兩廢。第二次胤礽被廢之後,康熙便沒有再選立太子。而正是這個時候,便給了他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機會。

    (康熙帝——劇照)

    在康熙帝的眾多皇子之中,屬八阿哥胤禩、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希望最大,在“立賢不立長”的清朝,自然是人人都有機會。但是,選立皇儲乃國家大事,斷然不會因為哪一方勢力強就會選立哪一方,而是要進行多方考慮之後才能得出最後的結果。

    最終到康熙臨死前都沒有嚮明確宣告最後的繼承人是誰,而是將繼承人選寫進了即位詔書裡面,等到自己去世之後由大臣取來宣讀(雍正繼位後,為了避免兄弟爭奪皇位的情況出來,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而這一制度便是據此而來的)。當然了,在劇中,康熙臨終前對各位皇子說是將皇位傳給四阿哥。但無論怎樣,康熙的皇位最終還是傳下來了。

    (十三阿哥允祥——劇照)

    只不過在這之前,那個素有俠義之心的允祥卻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當然了,在康熙看來,允祥性格耿直,顯然在奪嫡這樣特殊的時期是不能夠出現的,因為他很可能由於自己的直率而丟掉了性命。再者來說,允祥辦事能力很強,只不過是性格上不懂轉變而已。也許這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是什麼缺點,但這對於身處皇宮中的人來說,卻是十分危險的,更何況允祥還是康熙的兒子。所以康熙如果想要保護好這個兒子,讓他為新君效力,那麼就非得將他特殊保護起來不可,而保護允祥的唯一辦法就只能將他囚禁起來。

    也許你會說,既然允祥如此優秀,那康熙為何不將皇位傳給他呢?其實這也不難解釋,準確的來說,康熙的很多位兒子都很優秀,比如八阿哥胤禩,素有賢王之稱,朝野上下名聲很大。還有三阿哥胤祉更不用說,與十三阿哥允祥一樣也是文武雙全。但這些人都不適合當皇帝,特別是當康熙下一任的皇帝。為何呢?

    (康熙帝——劇照)

    我們知道,在康熙朝時期政治是比較寬大的,因為康熙素來以“仁義治天下”,也就是提倡所謂的“仁政”。當然,這種政治形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民間的壓力,但缺乏硬性因素的制約,致使朝中有很多冗雜的官員,他們或無所事事,或貪贓枉法;因而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吏治腐敗,國庫虧空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但此時的康熙已經年老力衰,無力管理這些事情,因此只能寄希望於後世之君。

    但如果想將此等弊病全部解決的話,那麼就必須得選擇一位敢想敢做,政治手腕很強的皇帝才能實現。而反觀康熙的幾個兒子,只有胤禛最合適。至於像八阿哥胤禩等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卻沒有這樣的政治手腕,所以自然不能將其立為皇帝!

    而為了保證胤禛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和維持統治,康熙帝便將十三阿哥允祥交給了他。因為允祥和胤禛的關係很好,而且文武雙全,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夠幫助胤禛,所以康熙此舉可以說還是有一定考慮的。

    (十三阿哥允祥——劇照)

    最後允祥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在雍正帝即位之後,便將允祥封為了怡親王,同時還讓他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允祥和雍正帝的關係一直都很好,雖然他們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相比於雍正帝的胞弟胤禵來說,允祥和雍正的關係就顯得更親了。

    不過話說回來,康熙帝囚禁允祥十年之久,還是比較殘忍的!不過也許這就是身為皇家孩子的命吧!

    參考文獻:《清世宗實錄》、《雍正王朝》

  • 3 # 百科餘先森

    胤祥生性剛直暴烈,又是行伍出生,立過很多軍功,深得康熙喜愛。 但是,正因為他的剛直和衝動,他絕非康熙心目中的合適繼承人。 而如果給他留有自由,第一會擾亂視聽,妨礙康熙對老八老四的考查,甚至干擾到最後的順利傳位;第二,他的衝動和長期隨軍的特點註定他在宮廷鬥爭中不是老八老四的對手,康熙害怕他心愛的老十三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從《康熙大帝》書上關於最後爭位的描寫,可以判斷其作者也是傾向於康熙試想保護胤祥。但最後是否真的要傳位給他,已經是個歷史懸案了

  • 4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無情最是帝王家,封建社會的世襲製造就了帝王之家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有多少英明的皇帝治國有道治家無方,像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都是開國皇帝,但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真是痛心疾首,偉大的帝王往往都是這樣,這也就包括清朝最偉大的帝王康熙皇帝,或許是他太過於英偉,一共做了61年皇帝,不可否認的是他絕對是一個好父親,無論兒子犯下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他都沒有親手殺死一個,臨終時還告訴雍正要善待他的兄弟們,不到萬不得已一個都不能殺!這些都足以見證康熙身為帝王,天下蒼生黎民百姓的王,整日忙於治理國家,疏於對兒子的管教,愧對他的孩子們,所以他不忍心去殺任意一個孩子!

    康熙一共35個兒子,頗為優秀的也就是那麼九個,然而這九個兒子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十三阿哥胤祥就是其中的一個,起初時,十三阿哥跟四阿哥都隸屬於太子二阿哥陣營,號稱太子黨。而跟他們針鋒相對的則是以八阿哥為首的八爺黨,雙方各自培養自己的勢力,表面上和氣親善,暗中卻鬥個你死我活!十三阿哥脾氣秉性向來直來直往,為人以俠王著稱,擅長帶兵打仗,在軍隊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他的外公更是蒙古秦王,這一點也導致他在康熙心裡佔據很重要的位置,也一直受到康熙的喜愛!

    十三阿哥吃虧就吃虧在有著一副俠義心腸,一直都被太子利用,一直也是跟四阿哥交好。同時也是八爺黨十分忌諱的人,因此也遭到了八爺黨的陷害!康熙帶著眾位阿哥熱河打獵期間,太子行為不檢點,跟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直接導致康熙內心的不滿意,加上之前太子經常犯錯,康熙一直都不順心。八爺黨抓住了時機,十四阿哥假冒太子寫了一封手諭,上面的字跡隱隱約約有著十三阿哥的手筆!做上犯亂可不是小事,太子被廢跟十三阿哥直接被關了起來!

    後來張五哥找到機會在康熙那裡給十三阿哥求了個情,十三阿哥這才放出來!沒過多久,康熙復立二阿哥為太子,十三阿哥管理刑部,他又成為了太子利用的物件!太子為了能從任伯安那裡得到百官行述,先是讓十三阿哥處理掉曾經跟他有染的鄭春華,然後在放出任伯安的小舅子劉八女,十三阿哥跟四阿哥商量後都一一照做了!年羹堯帶兵血洗江夏鎮報的名號也都是十三阿哥,這樣一來直接把十三阿哥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來!

    隨著太子給任伯安的書信機緣輾轉的到了八阿哥手中後,太子坐不住了,經歷過廢棄,太子也知道如果再被廢就永無翻身之日了!於是太子壯著膽子調兵造反,這一鬧不要緊,太子徹底完蛋了,十三阿哥也跟著遭到了康熙的懲罰!十三阿哥這一關就是十年啊!人這一輩子能有幾個十年呢!康熙這麼做是真的在懲罰十三阿哥麼?

    其實康熙的做法是在保護十三阿哥,他不希望看到十三阿哥沒有在戰場上馬革裹屍,而是死在了爭奪皇位的兄弟手中!同時他也希望十三阿哥能夠韜光養晦改改性格,做人不能亂髮慈悲!更重要的是十三阿哥是康熙留給雍正的擎天保駕之臣,若是沒有十三阿哥,雍正登基必然會是一場血雨腥風啊!所以康熙不能對十三阿哥太好,這樣一來,八爺黨就會把攻擊目標放在十三阿哥身上,那麼對於直腸子的十三阿哥必然會遭到暗害!

    就像十四阿哥那樣,搶了一個大將軍王,被八爺黨疏遠。在康熙過壽的時候,八阿哥硬是將十四阿哥的壽禮換成了死鷹,氣得康熙差點沒背過去!可見八爺黨是多麼的狡詐!以十三阿哥的性格又怎麼能夠躲得過這些暗箭呢!因此康熙必須得冷落十三阿哥,就是做給爭奪皇位的這些阿哥們看,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十三阿哥!

  • 5 # 秋媚讀史

    百無一聞是深情,不屑一顧最相思。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雍正王朝》中,康熙對胤祥表面雖不待見,背後卻隱藏著他的父愛以及對大清未來的權衡。這一點,他臨終前才肯對胤禛交代:

    “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也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了。”

    康熙在世時,朝堂上下都圍繞著奪嫡展開爭鬥。諸皇子夙興夜寐,琢磨的都是爭取皇位;眾臣工買碼下注,生怕錯過從龍之功。只有康熙,洞若觀火、高屋建瓴,並依據朝局的變化,適時作出人事調整。

    當皇帝難,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胤祥本人雖無心爭儲,但作為皇子,也會不可避免地捲入爭端。以追比戶部欠款為例,康熙將胤祥晾在一邊,主要是因為:

    一、胤祥好說話,避免有人找他說情。一旦對其中任何一個欠款戶法外開恩,大家就會相互攀比抵賴,整個追款工作就會前功盡棄。

    二、胤禛已經表決心,要當孤臣。既然是孤臣,就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沒有胤祥的支援,才算真顧臣。

    康熙本以為追比欠款與胤祥無關了,結果他還是被胤禟拉下水,成了別人的棋子。

    隨著康熙年歲越來越大,奪嫡之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局面也會越來越複雜。康熙最大的心願,就是將皇位順利地傳給下一代。要在複雜局面中完成這一心願,胤祥是一位關鍵人物,有關他的風吹草動都能牽動眾人心。一來胤祥有很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二來胤祥是忠臣孝子,同時也是胤禛的鐵桿粉絲,可以擎天保駕。康熙一旦與胤祥走近了,就約等於宣告繼位人是胤禛。其他皇子會怎麼想,臣子會怎麼辦?

    皇子們一看胤祥受寵,感覺奪嫡無望,必回群起而攻之或者破罐破摔。這就如同公司裡面,領導跟誰關係好,誰就容易被人暗地裡下套。如果胤祥被攻倒,很有可能還會連累胤禛,到時大清的江山社稷都不知何去何從;如果八爺等人破罐破摔,那將會在朝堂颳起一場狂風暴雨,如何收場又成了問題。

    臣子們看胤祥受到聖恩眷顧,自然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他周圍。到那時,說不定又會出現一個“四爺黨”、“十三爺黨”,結黨營私、黨爭也會隨之而來,原有的平衡也會被打破。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與康熙的心願背道而馳,因此,為了平衡朝廷局勢,避免紛爭,康熙只能讓胤祥先做冷板凳,也是給外界傳遞一個“煙幕彈”:胤祥並不受寵,皇位尚未確定。

    當父親難,各個兒子都要照顧到

    都說父愛如山,作為父親的康熙也不例外,他對自己的兒子們同樣操碎了心。當然,不同的兒子,他也會區別對待。老大心狠手辣、老二朽木不可雕,康熙恨鐵不成鋼,也只是將他們關押;老八假仁假義,康熙還是給了他親王爵位。

    一個父親,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子女受到傷害。老十三為人仗義、真性情,這種性格特點的人很容易成為別人的活靶子。康熙對他好,那是害他;只有冷落他,才是對他的保護。所以才有如下情景:

    下江南籌款賑災,康熙獎勵了胤禛卻沒有獎勵胤祥;

    審理刑部冤案,康熙獎勵了胤禩卻沒有獎勵胤祥;

    熱河打獵,胤祥收穫獵物最多卻沒有得到如意……

    後面發生的江夏鎮事件,康熙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將胤祥“冷落”到宗人府,讓其免遭其他人傷害。同時,還能磨練他的心性,讓其變得更成熟,以便充當胤禛的左膀右臂。康熙用心良苦,但他是孤家寡人,這些話只能悶在心裡,直到臨終前才言明苦衷。

    秋媚說:父親對子女的愛,有多種表現形式。知子莫若父,康熙針對胤祥的個人特點,對他的不待見其實是對他最好的保護。

  • 6 # 逝去即歷史

    《雍正王朝》主要講述了康熙末年雍正如何在“九子奪嫡”的激烈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最終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將皇帝寶座傳給雍正以及雍正在位十三年執政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我認為其實“九子奪嫡”應該算是前半部,“雍正執政”應該是算成後半部,最精彩的部分還是前半部分九子奪嫡的過程。

    在九子奪嫡中,參與奪嫡和幫助別人奪嫡的一共有九子,所以叫做“九子奪嫡”。

    其中十三阿哥胤祥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因為就是因為胤祥及時的掌握了豐臺大營,才使得康熙駕崩當晚沒有禍起蕭牆,雍正才能夠順利繼位。

    在劇中胤祥是一個俠肝義膽、正直無私、充滿孝心的好青年,當然也是一個可憐的青年,就是因為自己的這些“優點”,康熙不僅是冷落他,甚至忍痛將胤祥圈禁了整整十年。

    為什麼康熙要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其實這就是帝王家的無奈和心酸,正是因為胤祥的這個性格容易“走火”,如果胤祥因為衝動造成了皇位傳承出現問題,康熙皇帝將無顏面對自己的先祖。

    在江山和兒子之間,康熙選擇了江山,所以明知胤祥是個孝子,也要冷落他,圈禁他,保護他。

  • 7 # 嗔痴歷史觀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之所以要冷落胤祥,原因只有兩個,一是保護胤祥,二是為胤禛(老四雍正)登基做鋪墊,接下來我就繼續仔細分析一番。

    一、胤祥的遭遇

    十三阿哥胤祥明明是很有軍事才能的一個人,但是康熙就是沒有好好寵愛他,甚至不寵愛就算了,還經常打壓胤祥,讓其心理很不是滋味,具體康熙如何打壓他呢?

    胤祥與胤禛一起下江南去籌款賑災,原本兩人一起前往,功勞應該兩人都有,可是康熙只獎勵了老四胤禛,把老十三氣得心裡連連罵人。

    後來胤祥又與老八胤禩審理刑部的一個冤假錯案,一切搞定之後,康熙還是不獎勵鞍前馬後的胤祥,種種行為都偏心於老八和老四,朝中大臣有目共睹,大家都覺得老十三是沒有希望在奪嫡中勝出的。

    可是僅僅如此還不是康熙的本意,前邊舉動僅僅是個鋪墊,最後的江夏鎮事件才是給老十三的致命打擊,康熙不分青紅皂白和是非對錯就把胤祥圈禁在宗人府,讓他再也沒有自由。

    直到最後康熙要去世之時,才告訴胤祥自己以前這樣做的目的,讓胤祥支援四哥雍正登基,後來胤祥確實大力支援老四,即使老八發動逼宮,奄奄一息的胤祥依舊最後一次發光發熱一舉拿下八爺黨,為雍正的皇權穩固發揮作用。

    那麼康熙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二、保護胤祥

    胤祥雖然很有軍事才能,但是智商情商都一般,為人耿直率真,容易被人利用。康熙已經經歷過太多大起大落,對朝中權利鬥爭的殘忍性十分了解,他覺得胤祥這樣的性格根本不適合參與九子奪嫡這樣殘忍的政權鬥爭,搞不好就會丟掉小命。

    所以康熙把胤祥圈禁保護起來,這樣是最好的防止他與外界有直接接觸的辦法。也許有人會覺得想要保護他直接好好寵溺不就完了,皇帝權利那麼大,誰敢惹他。

    這樣想就錯了,面對外來人員還好,在處理自己家事的時候,皇帝也僅僅只是一個普通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是康熙與胤祥走得太近,以胤祥的政治敏感程度與覺悟,肯定會被老八等人設計圈套讓他中計,一旦中計之後,鐵證如山,康熙也很為難,只能根據事實和證據來辦事。

    所以疏遠他才是康熙最明智的選擇,也是胤祥最好的結果。

    三、為了雍正登基做鋪墊

    康熙心裡早就覺得雍正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也需要鍛鍊一下雍正的處事能力,所以才沒有立即將雍正立為太子,只是暗中在幫助雍正平衡整個九子奪嫡的勢力。

    為了保護雍正確保他能夠最終順利登基成為皇帝,胤祥是一個關鍵人物,因為他掌握著兵權,早年征戰沙場出生入死,與各方將領關係密切,情誼最深,要是他在,各方將領都會支援雍正。

    沒有兵權,怎麼能爭權奪勢呢,這在後來八爺党進行逼宮一事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當時八爺黨原本假借胤祥之名控制住軍隊,大家誤以為是胤祥的指令,後來胤祥一出現,所有軍隊就不搭理老八,轉過來聽從胤祥命令。

    失去軍隊控制權的老八,最為淪為雍正案板上的魚肉,無法改變悲慘命運。所以說康熙保護住胤祥,也就是留住軍隊控制權,而胤祥又是雍正的鐵桿粉絲,自然對雍正登基就是最好的幫手。

    結語

    康熙確實是一個聰明的皇帝,為了九子奪嫡的事情,自己費盡心思,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康熙,並沒有電視劇裡邊那麼神奇,晚年時候面對九子奪嫡,康熙更多的是無奈與悲哀,哪有電視劇裡邊那麼運籌帷幄!

  • 8 # 達摩說

    身為帝王,之所以稱孤道寡,是因為他連表達日常的兒女親情都成了奢望。

    對於胤祥,康熙是喜歡的。他心地光明,義薄雲天,對父親孝順,對兄弟友愛,對朋友兩肋插刀,無論怎麼說,十三爺胤祥都是個優秀的皇子。

    但胤祥心思單純,嫉惡如仇,不會權變,容易惹出事來,影響康熙的傳位計劃,所以康熙必須犧牲胤祥。

    實際上,康熙一共圈禁了胤祥兩次,第一次是在熱河假兵變時,康熙在情形晦暗不明時,看到太子胤礽與胤祥同時失蹤,懼怕胤祥因頭腦發熱而幫助胤礽調兵謀反,這才決定暫時圈禁隔離胤祥。

    後來康熙為平衡八王勢力獨大的趨勢,加之胤祥並沒有什麼罪過,又決定放胤祥出來,並命其接管了刑部。

    不過,後來太子第二次被廢,胤祥先是被胤礽利用,去殺鄭春華,後來又被鄔思道和胤禛慫恿,以刑部的名義發號施令,命年羹堯前赴江夏鎮搶奪《百官行述》,最終導致江夏鎮全鎮被屠。

    由此可以看出,胤祥的確是缺少權變,容易被人所利用,如果把柄落在八爺黨手中,就很容易把與他同黨的胤禛牽連進去,這就打亂了康熙的傳位部署,而胤祥自己也會因此而命運多舛,甚至丟掉性命。

    所以,康熙忍痛將胤祥圈禁,一方面保護胤祥不再受其他明槍暗箭的攻擊,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胤祥再做出什麼事情或是被誰利用,最終又把胤禛牽連進來,而且圈禁的過程也是對胤祥的磨鍊,讓他在獨處中磨鍊性情,變得成熟起來,以便在胤禛繼位後成為擎天保駕之臣。

    可見,康熙雖然也是父親,但作為皇帝,為了大局,卻只能犧牲胤祥十年的青春時光。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便是帝王之尊,康熙也只能是自吞苦果。

  • 9 # 君臨天下Q

    清朝的宮廷戲近些年比較火熱,清朝宮廷戲幾乎不是後宮宮鬥,就是涉及皇位爭奪。《雍正王朝》中涉及的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情。康熙帝一生生育子女眾多,其中康熙帝不少兒子都是非常的有才華。在康熙帝眾多的子女中,老十三胤祥可謂是文武雙全,他不僅繼承了滿人的善於騎射傳統技藝,而且書畫俱佳,精通多種語言,深受康熙帝的寵愛,但是在康熙廢太子事件中,胤祥受到牽連,從此康熙帝失去對他的寵愛,被圈禁十年。康熙帝明知道胤祥是孝子,但是在其晚年故意冷落圈禁他十年,實際是康熙採取帝皇心術,冷落他是為了更好保護他。

    胤祥參與九子奪嫡,被牽連幽禁。

    清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雍正帝即位,始終圍繞著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困擾。當然在康熙帝晚年,也發生了歷史上較為有名的九子奪嫡事情。

    康熙晚年,隨著諸多兒子成長起來,各個對皇位都虎視眈眈,其中分為太子黨、大阿哥黨、四爺黨、八爺黨等等。康熙帝的這些兒子為了皇位明爭暗鬥、相互陷害的事情時常發生。

    其中,太子胤礽前後兩次被康熙帝廢除,在康熙帝廢除胤礽太子之位的時候,胤祥因為參與奪嫡事情被牽連,因此失去了康熙帝的寵愛,被康熙帝幽禁十年。

    胤祥是出了名的俠王,性格過於過於直接。

    無論是在《雍正王朝》中,還是在真實的歷史當時,胤祥都是出了名的俠王,素有“拼命十三郎”的美稱。當然這種性格讓胤祥在滿朝文武大臣中,也樹立了俠王的美名,但是同樣,對待貪官、辦案等嫉惡如仇、過於耿直的性格,也容易遭到其他人的陷害。康熙帝雖然深知胤祥是孝子,雖然參與九子奪嫡,胤祥也不是為了自己,因此,康熙帝囚禁胤祥,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磨鍊他的性子,以此希望胤祥能變的沉穩些,將來可以擔當重任。

    康熙的帝王心術,故意冷落胤祥,實際在為雍正帝即位做鋪墊。

    熟悉《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胤祥都非常熟悉,胤祥作為雍正帝的鐵桿擁護者,在九子奪嫡中,一直堅定不移的擁護雍正帝,這與他和雍正帝自小一起長大的關係有關,胤祥與雍正的感情非常深厚。

    在康熙廢除太子胤礽之後,在確立繼承人的問題上,康熙帝一直沒有明確的公佈心中的繼承人選,因此,在康熙帝最後十年,九子奪嫡愈演愈烈。而康熙帝的心中已經確立雍正作為皇位繼承人,只是一直沒有明確宣佈。也是在暗中一直保護雍正。所以用心良苦。

    胤祥早年曾經帶兵征戰過戰場,在軍中的威望甚高,豐臺大營軍中眾多的將領都曾經是胤祥的部下,只要胤祥控制住豐臺大營的兵權,就可以確保雍正帝順利繼位。

    因此,康熙帝故意冷落胤祥,也是用心良苦。

    貝勒說:康熙帝故意冷落胤祥,一方面是為了保護他,另外一方面是確保雍正帝未來順利繼位,這就是康熙的帝王心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神鵰俠侶》當中你最喜歡的女配是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