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六個月內都不可以豎抱,現在的嬰兒早早的就被豎抱了。
44
回覆列表
  • 1 # 養生之我見

    在OK六個月大之前,我是很反對我媽和婆婆豎抱他的,因為兒科醫生也好、還是早幾年的育兒書都是這麼說的啊,太早的豎抱對寶寶頸椎、脊柱發育不利啊~~但是這幾年看不斷更新的育兒知識,尤其是美國兒科學會的最新建議,才發現是錯怪了老人家,孩子發育沒到位,不恰當的豎抱風險很大,但是豎抱如果得體不但可以,好處還有不少!

      今天索性就這塊和大家好好科普一下,除了豎抱對脊柱的影響,娃太早坐是不是也有問題,另外娃兒到底睡什麼床才有助於脊柱發育呢?

      以前說“六個月前不可以豎抱”的擔憂在哪裡?

      剛出生的寶寶整個身子都軟趴趴的,總讓人覺得嫩得像個豆腐架子。因為寶寶的脊柱彎曲度和成人不一樣,脂肪又比較厚,所以在放鬆狀態下看著好像身體是扭著的,總讓我們擔心會不會壓迫到哪兒、傷害到哪。

      >>> 疑慮一: 豎抱會讓頭部重量壓迫到頸椎

      當寶寶已經能夠抬起頭來的時候,他的頸部肌肉已經足夠發達到能支撐起頭部了,這時候是不會有壓迫的。

      但在寶寶還不具備足夠的頸部肌肉力量時,豎抱時他會耷拉著或者左搖右擺,如果寶寶上身前傾並且頭部往下耷拉時,頭部重量會牽拉頸部,整個上身的力量全都落在脊柱上,如果時間長了,會對寶寶有所傷害。

      所以豎抱可以,但媽媽請注意幫助寶寶把頭靠在大人的身上,這樣寶寶頭部的重量不會壓迫到頸椎,而是落在了大人身上。

      >>> 疑慮二:豎抱會讓身體的重量都壓在脊椎上,對發育不利

      雖然橫抱和豎抱,脊柱都會承受重量,只是因為一個是橫向一個是縱向,爸媽們主觀上會認為豎抱時承受的壓力更大。實際上,無論橫抱還是豎抱,只要寶寶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支撐,對寶寶就不會有傷害。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還沒有發展肌張力,一切都是“軟”的,所以在放鬆的狀態下,小寶寶的脊柱是"C"型的。這時讓他們趴著,他們會把腿屈在胸前,抱成一團,當然這也是他們在子宮裡維持了若干個月的姿勢,直到在未來的抬頭、爬行和行走中,他們的脊椎才會慢慢發展成越來越向成人過渡的“S型”。

      所以,如果豎抱時大人用托起的力量使寶寶保持在"C"型,就完全可以保護好寶寶的脊柱。而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姿勢來抱,傷害也的確是存在的。

      豎抱本身不是問題,抱的姿勢才是重點——

      解決了豎抱的疑慮點,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在抱的姿勢上,所以豎抱不豎抱不是關鍵,抱法正確才是重點。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豎抱,就有明確的意見: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是一定要確保他們的頭、頸椎、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線上。

      豎抱的要點:

      1. 用一隻手托住臀部,另一隻手托住頭部,用這兩個點承受住寶寶身體的重力,使寶寶的脊柱可以自然地呈現出C形;

      2. 讓寶寶的頭部靠在媽媽的肩上,避免耷拉下來;

      3. 寶寶的胸部受力部分在媽媽身上,而不完全是在臀部;

      4. 寶寶的雙腿像坐在手上一樣,大腿部分開啟,膝蓋處呈自然下落。

      在翻查資料時發現了一個挺有意思的產品,如上圖,是一個模擬嬰兒脊椎結構的矽膠材料,用四個釦子扣在襁褓上,這樣在豎著抱著寶寶時可以避免錯誤的豎抱姿勢產生受力錯誤。不過OK媽只知道這個產品拿過2014紅點設計獎,但也沒有見過實物,所以談不上推薦,只是想強調一下讓脊柱受力均勻才是保護脊柱的要點。

      正確的豎抱對寶寶的身心發育還有好處

      瞭解了豎抱正確的方式,在寶寶哭吵煩躁,或者用拱身體、躺下時扭動等方式來表現不滿時,媽媽們也大可以用豎抱來解決。

      豎抱居然還有一些好處:

      1. 為寶寶提供更好的視野。隨著大腦的發展,寶寶對環境資訊攝入的需求越來越高,豎抱時可以讓寶寶接觸到鮮活的世界,這也是儘早地開始寶寶感統發展的方式;

      2. 對於有胃食管反流的寶寶,清醒時豎抱可以有效阻止反流情況的發生,減少寶寶的痛苦;

      3. 兒科醫生建議,餵奶後需要豎抱拍嗝,可以減少吐奶;

      4. 豎抱可以更多地練習寶寶在抬頭時需要的頸部肌力控制力,

      5. 豎抱可以減少頭部的壓迫,減少平頭和歪頭的機率,有利於塑造更好的頭型。

      保護脊柱,哪些地方是切實需要注意的

      除了是否能豎抱的事讓爸媽操碎了心,跟脊柱相關的最常見的是能否坐和能不能睡軟床的問題。

      1. 寶寶會獨坐前,坐著時需要背部有支撐,坐推車的靠背傾斜角度不應超過30度。

      會獨坐前的寶寶背部肌肉還沒有足夠力量,所以坐著時如果沒有外力支撐,脊椎的受力就會不均勻,而寶寶自身又沒法自行調整,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習慣性的錯誤姿勢。

      而如果想訓練寶寶獨坐,練習方法可不是坐,而是趴。多趴多抬頭才是練習腰背部肌肉力量的正道。

      2. 寶寶可以睡不是太軟的床墊,硬床板並不會保護脊椎。

      雖然太軟的床墊是不建議給寶寶使用的,但並不是越硬就越好。美國睡眠協會關於寶寶使用床墊的建議是堅實的床墊,注意是床墊,不是硬木板。

      不推薦太軟的床墊,主要還是出於對窒息風險的考慮,太軟的床墊比較容易在寶寶陷進去進悶住口鼻,但真的和不利於脊柱發展沒有半毛錢關係。

      太硬的床板反而會造成血液流通不暢,肌肉麻木。有一定彈性但不是太軟的床墊,如棕墊是最適合寶寶使用的。

  • 2 # 陳陳讀書

    我家寶寶從進入四個月開始豎著抱,但不是每次都豎著抱。

    豎抱時能感覺到寶寶的腦袋一晃一晃的好像不倒翁。有時候他會自動趴在大人肩膀上。有時候小脖子使勁挺。

    現在快五個月了,腦袋還不是特別穩當。

    樓下鄰居小孩比我們大一個月,豎著抱已經穩當當了。他們比我家胖三斤。

    我家寶有點瘦。正在調整作息規律,讓寶寶胖起來

  • 3 # 時雨煙

    我家寶寶不到三個月就豎抱了,我們也一直想的是三個月之內不豎抱,但是這貨不幹啊!一豎抱就好了。

    不過他抬頭這些是比較早的,去醫院醫生也是讓我們少豎抱,不過我們都是豎著拍隔的那種姿勢豎抱的。

    還有小嬰兒如果老是掙氣,臉憋的通紅的話,寶媽可以試下“飛機抱”,可以說是百試不爽。小寶寶哭鬧也可以採用這種姿勢,效果賊好,我就是知道的太晚了。

  • 4 # 奇彩燕兒

    剛出生的寶寶整個身子都軟趴趴的,總讓人覺得嫩得像個豆腐架子。因為寶寶的脊柱彎曲度和成人不一樣,脂肪又比較厚,所以在放鬆狀態下看著好像身體是扭著的,總讓我們擔心會不會壓迫到哪兒、傷害到哪。

    疑慮一: 豎抱會讓頭部重量壓迫到頸椎

    當寶寶已經能夠抬起頭來的時候,他的頸部肌肉已經足夠發達到能支撐起頭部了,這時候是不會有壓迫的。

    但在寶寶還不具備足夠的頸部肌肉力量時,豎抱時他會耷拉著或者左搖右擺,如果寶寶上身前傾並且頭部往下耷拉時,頭部重量會牽拉頸部,整個上身的力量全都落在脊柱上,如果時間長了,會對寶寶有所傷害。

    所以豎抱可以,但媽媽請注意幫助寶寶把頭靠在大人的身上,這樣寶寶頭部的重量不會壓迫到頸椎,而是落在了大人身上。

    疑慮二:豎抱會讓身體的重量都壓在脊椎上,對發育不利

    雖然橫抱和豎抱,脊柱都會承受重量,只是因為一個是橫向一個是縱向,爸媽們主觀上會認為豎抱時承受的壓力更大。實際上,無論橫抱還是豎抱,只要寶寶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支撐,對寶寶就不會有傷害。

    剛出生的寶寶,因為還沒有發展肌張力,一切都是“軟”的,所以在放鬆的狀態下,小寶寶的脊柱是"C"型的。這時讓他們趴著,他們會把腿屈在胸前,抱成一團,當然這也是他們在子宮裡維持了若干個月的姿勢,直到在未來的抬頭、爬行和行走中,他們的脊椎才會慢慢發展成越來越向成人過渡的“S型”。

    所以,如果豎抱時大人用托起的力量使寶寶保持在"C"型,就完全可以保護好寶寶的脊柱。而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姿勢來抱,傷害也的確是存在的。

    豎抱本身不是問題,抱的姿勢才是重點——

    解決了豎抱的疑慮點,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在抱的姿勢上,所以豎抱不豎抱不是關鍵,抱法正確才是重點。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豎抱,就有明確的意見: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是一定要確保他們的頭、頸椎、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線上。

    豎抱的要點:

    1. 用一隻手托住臀部,另一隻手托住頭部,用這兩個點承受住寶寶身體的重力,使寶寶的脊柱可以自然地呈現出C形;

    2. 讓寶寶的頭部靠在媽媽的肩上,避免耷拉下來;

    3. 寶寶的胸部受力部分在媽媽身上,而不完全是在臀部;

    4. 寶寶的雙腿像坐在手上一樣,大腿部分開啟,膝蓋處呈自然下落。

  • 5 # 深圳團建拓展小詩

    不利於脊柱發育,我都堅持到6個月以後才豎抱,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寶寶腰力蠻好的,他站起身,都是翹屁股,雙手著地,然後用腰把上半身抬起。

  • 6 # 洛洛養生閣

    老話說:三抬六坐九爬!意思是寶寶三個月抬頭,六個月會坐,九個月才會爬!三月內的寶寶不要豎著抱,一個月橫著抱,兩個月可以斜著抱,這都是老話!其實不讓豎著抱,是怕傷著寶寶,三月內的寶寶頸部的骨頭和肌肉還沒發育好,還不足以自己支撐頭部的重量,而寶寶大都比較胖,脂肪比較多,豎著抱容易擠成一團,對脊柱的發育不好,另外頭部左右或者前後擺動也容易造成頸部和大腦的隱形傷害!可現在的寶寶有多少能堅持到滿三個月才豎著抱呢?!我覺得很難,我把我家倆孩子的經歷說一下,供大家參考!

    大寶是個男孩,那時年輕不太懂,什麼都是問婆婆的或者自己問度娘,兒子真的不好帶,睡覺時間短,那時不太會躺著餵奶,經常抱起來餵奶,所以抱的時候也多,在快要滿月的最後幾天,兒子天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哭鬧一陣子,誰都哄不住,俗稱是“鬧出窩”,有一天大姑姐回來趕上了,就直接豎抱了起來,結果娃就不哭了婆婆極力反對豎抱,可娃不同意,橫著抱就哭好吧,全家都妥協了,不過以後還是睡在床上的時間比較多,偶爾就要豎抱了,具體多大後經常豎抱,時間比較長了,不記得了,但是肯定是不滿三個月的!二寶是姑娘,比哥哥好帶的多,現在剛剛兩個半月但是已經經常豎抱了,只要橫抱著就亂扭腰和屁股,豎起來就沒事了,個人認為,現在的寶寶營養比較充足,身體比以前寶寶發育的好,另一方面是大腦發育的也好,比較聰明,所以接受外界事物早也多,寶寶自己會想尋求更多的新鮮刺激,而恰巧被豎抱能滿足寶寶的要求,視野變寬闊了,看的東西多了!

  • 7 # 飛魚育兒筆記

    嬰兒六個月不可以豎抱?你確定有這個說法嗎?確定是六個月?六個月的嬰兒都已經快要會坐了呀,我家現在寶寶6月半月,就已經會坐得很穩了。剛出生的嬰兒是不能夠豎著抱的,因為寶寶的脊柱,頸部都還沒有力量,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傷。一般建議3個月之前的寶寶儘量少豎抱。不過現在很多寶寶兩個月左右都已經開始喜歡豎著抱,這跟現在的孩子生長髮育的比以前好,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營養好,抬頭啥的都早。我家寶兩個月就豎著抱了,因為只要一放倒她就會哭鬧。抱的時候注意托住頸部,護住腰。現在6個半月,一切正常,已經學會坐了。

  • 8 # 正義的烏鴉

    這個說法我不知道是誰傳的有沒有科學依據,就好比是一天喝幾升水好,我的觀點你口渴了就喝,不渴就不喝,自然舒服就好,何必非要死教條,肚子快脹破了,還要渴,口喝的要命,書上說今天夠了,就忍不住不喝,這就科學?孩子怎麼抱與個體差異有關,有的孩子豎抱早,有的體質弱就晚,你抱的舒服了,他就很乖不哭,否則就會哭鬧,因時因人而異,但一個月內一般都橫抱的,出了月就不能死扣教條了。

  • 9 # 育兒你造嗎

    目前,過早或過頻豎抱不利於寶寶脊椎發育,不提倡豎著抱月齡過小的寶寶(<6個月)。

    因為對小寶Bora說,其脊椎發育不成熟,宜採用橫抱法,即便寶寶再喜歡豎抱,都最好不要長時間豎著抱,以免使脊椎受損。

    怎樣用正確的姿勢豎抱?

    若是寶寶不配合一直哭鬧,這裡有一個小方法:大家可以讓寶寶蹲坐在懷裡,也就是一手端著寶寶的小屁屁,另一手攬著他的腰部,讓孩子的臉蛋朝外看靠在懷裡。採用這個抱法,寶寶不僅可以聽到大人的心臟跳動聲很有安全感,還能看到更大的視野。

    而想要讓寶寶樂意橫抱或平躺,那麼可以在嬰兒床上方放一些五顏六色的氣球或裝飾物(位置建議經常調換),當然前提是保證寶寶的安全。平時,寶寶睡覺以外的時間,不妨鼓勵寶寶多趴趴,不僅可以幫助練習抬頭動作,鍛鍊他的頸部支撐力,還能增加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有助於寶寶的感官發育。

    當寶寶慢慢長大,一般滿3個月以後,便擁有一定支撐小腦袋的能力,此時可以嘗試豎抱,但時間不宜過長。

  • 10 # 心連心好月嫂

    寶寶一個多月,就喜歡豎著抱,打橫就哭,可我怕豎著抱傷脊椎……

    寶寶才兩個月,能不能用揹帶揹出去呢?聽說會傷脊椎……

    寶寶不喜歡睡小床,可是大人的床太軟,會不會傷害他的脊柱?

    麻麻們為了寶寶的稚嫩的脊柱可算是操碎了心。都知道寶寶脊柱比更加柔韌脆弱,應該保護,但是好像又不知道如何保護。

    一、可不可以豎著抱?

    相信大家所說的豎著抱,是指這個姿勢

    結論是:這個姿勢是完全沒問題的!

    只有中國麻麻會關心這個問題,美華人民毫不關心, 滿大街都是這樣豎著抱小寶寶的,醫院裡的醫生護士也會豎著抱剛出生的新生兒。

    這甚至還是美國很多育兒文章上非常推薦的一個抱寶寶的姿勢。因為會防止寶寶吐奶和反流,讓脹氣寶寶更加舒服,而且會增加母嬰之間的親密關係。

    關於抱著的姿勢,美國的兒醫是這樣建議的,無論什麼樣的姿勢,只要你的寶寶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支撐,就是對的。

    如上圖這樣的抱法,寶寶的胸口和頭部的重量都在你的肩膀上,所以是沒問題的。只要你的手能保護好寶寶的頭,不要讓他的頭總處於搖來晃去的狀態就好。

    應該警惕的是下面這種抱法

    圖中這個孩子比較大了,是沒關係

    但是三個月以內新生兒要避免這樣的抱法,新生寶寶脖子和腰腹沒有力量,這個姿勢會容易讓寶寶上身前傾,低頭含胸,頭的重量會牽拉脆弱的頸部,整個上肢的力量全都落在脊柱上而沒有任何支撐,時間長了是會對寶寶有傷害的。

    也不是說朝前抱一定不行,但是要確定寶寶的背部乃至頭部的重量都是靠在你身上才可以。

    話說,好像把屎把尿就是這個姿勢,當然把屎把尿的問題不止這一個,但如果一定要把,從保護脊柱上來說,三個月內最好避免。

    二、多大可以用揹帶或者背巾?

    這個就要看怎麼背了,如果是正確的背法,其實比用手抱著更安全和舒適,什麼時候背都是可以的。

    美國這邊有關於如何背寶寶的五原則

    1.讓背巾儘量的緊,可以讓寶寶的身體儘量貼近你,形成足夠的支撐,沒有多餘的空間讓寶寶的彎腰弓背或者垂頭,給脊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2.可以看到寶寶,觀察到寶寶的狀態,確保安全。

    3.離得足夠近到可以親到寶寶的頭,這樣的高度是寶寶最舒服的,太低了會感覺晃動厲害。

    4.讓寶寶的下巴歪到一邊,不要讓寶寶的臉埋在胸口,以免引起窒息。

    5.背部有足夠的支撐,背巾的布料不能太有彈性,以至於支撐不住寶寶豎直的力量。

    橙子強烈懷疑這5點純粹是為了湊TICKS的首字母,所以有所遺漏。

    所以橙子再補充兩點:

    1.三個月內新生寶寶不要朝前背,因為沒辦法確保頭頸的支撐,容易晃來晃去。

    2.腿不要垂下來。

    如圖所示,左圖的姿勢就對寶寶的髖關節造成了不必要的壓力,太久容易造成髖關節的損傷或者脫位,而右圖的狀態才是放鬆的狀態。小嬰兒就應該是青蛙腿的姿勢。

    左圖的揹帶就是不提倡的,右圖的姿勢是更科學的

    所以babybjorn的揹帶就引起了很大爭議,因為babybjorn的特點就是襠部的支撐部分特別的窄,讓寶寶雙腿垂下,不利於髖關節發育。

    腰凳這種東東,在美國基本是沒見過的,查了一下,倒是有類似產品,但是賣得不太好。個人覺得流行不起來,以“安全”為最重要原則的美華人,應該是不太會接受這種看起來很容易讓孩子掉地上的設計。

    因為沒用過,我也不是很熟悉,不過看了一些圖片,感覺肯定是不適合新生寶寶,因為下面是又硬又寬的平面,加上揹帶之後,會讓讓揹帶和寶寶身體之間形成空檔,這樣就無法提供腰背的足夠支撐,容易“塌腰撅屁股”。

    美國腰凳產品的廠家宣傳裡,也是建議父母在寶寶22磅,也就是大概10公斤左右,並且10個月或者更大的時候,才使用腰凳

    三、寶寶可不可以睡軟床

    這個我真的是翻遍所有有關於寶寶睡眠環境的英文資料,完全沒有提到軟床對寶寶脊柱發展的影響。洋人們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但是美國兒醫界是提倡寶寶睡firm mattress(堅實的床墊),一按可以彈起來那種,軟度達到不讓寶寶一睡就陷下去的程度,所以不提倡記憶海綿床墊。

    之所以用硬一點的床墊,理由並不是不利於脊柱發展,而是怕寶寶萬一半夜翻身,軟床會捂住口鼻,讓寶寶窒息。

    呃,我個人覺得,這個理由還是過於謹慎了一點,不過“安全第一”是政治正確嘛,所以兒醫界都是這麼建議的。

    注意,這裡美華人說的硬床墊並不等於我們華人傳統喜歡睡的“硬板床”,他們只是建議嬰兒睡比大人更硬些的“床墊”而已。說到底,還是床墊。

    真正的硬板床,美華人表示不知道那是什麼鬼東西,你甚至在美國買不到木板床,所有的床都是中間鏤空的床架,上面放席夢思床墊。

    我看過一個美國的小青年去中國窮遊的遊記,他表示睡小旅館的硬板床睡得要崩潰了。所以他們真的是從小到大睡床墊長大的,好像都長得挺好是不是。

    所以呢,如果你能確保寶寶不會捂到口鼻,就不要為寶寶是不是睡得太軟而糾結了

    四、寶寶可不可以保持蜷縮的睡姿

    很多脹氣或者胃酸反流的寶寶,會喜歡蜷縮的睡姿,包括抱著睡,睡汽車座椅,推車,或者寶寶鞦韆,寶寶搖椅,他們會睡得很好,一躺平了就痛苦的扭來扭去。搞得麻麻們很糾結。

    直覺上,寶寶蜷縮著睡覺,他們的脊柱呈彎曲狀態,好像很不好。

    但是你回頭想一想,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什麼姿勢呢,在他們生命中生長最快的胎兒時代,他們可都是這樣一直蜷縮著睡在媽媽肚子裡哦,出生之後,也不是直不起來了吧。

    事實上,導致脊柱不正常彎曲的,是脊柱的不正確受力,而不是維持某個姿勢。我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有側臥蜷縮睡覺的習慣,和駝背一點關係都沒有,古代人不是也講“臥如弓”嘛!因為你躺在床上,就算是蜷縮狀態,脊柱也是有支撐的,放鬆的,所以並不會導致彎曲。

    就好像每個人的手指,睡著的時候應該都是微微彎曲的狀態,但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影響手指伸直時候的形狀對吧。

    很多人含胸駝背,是因為發育的時候站立或者坐著的時候姿勢不正確,長時間背重物,或者伏案工作,讓脊柱過多承受了不正確方向的身體重量,導致的脊柱扭曲或者變形。

    所以小寶寶蜷縮著睡,或者斜靠著睡,只要有足夠支撐,這種姿勢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是,當寶寶在汽車座椅或者嬰兒搖椅睡著的時候,如果座椅的角度太斜,他們的頭會容易垂下來。

    這種姿勢是很危險的,尤其對於脖子還完全沒有力量的新生兒,他們的下巴會壓迫氣管,引起窒息。

    所以,兒醫會建議父母,儘量不要讓寶寶睡過於豎直的器械,就算要睡,也要在一旁看著,防止意外發生。

    但是對於那種角度合適,絕對不會讓頭垂下來的器械,讓寶寶長久的睡,就沒有問題了,譬如這種搖籃。

    但是這種搖籃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寶寶會翻身之後,容易傾倒引起危險,所以有一定運動能力的寶寶,還是不要在大人沒有看護的情況下,睡在這種器械上了。

    五、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練習坐?

    一旦寶寶可以獨立支撐自己的頭了,你就可以讓寶寶自己靠著坐了。因為靠坐有足夠的背部支撐,所以不用擔心脊柱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讓寶寶練習獨立坐,並不是讓他更多的靠坐,而是要讓他們趴著

    因為獨坐用到的是腰腹背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核心肌肉”,這部分肌肉無論對寶寶坐,爬,走,乃至精細動作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有支撐的、被動的靠坐,是練習不到這部分肌肉的,只有趴著才可以。所以,在寶寶能夠坐穩之前,最好還是讓寶寶多趴著,多抬頭,核心肌肉力量足夠了,自然能夠坐穩了

    關於保護寶寶脊柱的問題,也就這麼多了吧!

    感覺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只要對必要的部位有足夠的支撐,沒有什麼不可以

    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疑問,那就想想這句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有出路。”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