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就是兩個字

    浪子燕青,燕青在梁山好漢中也算是少有的文武全才,不僅顏值高,還能歌善舞,擅長詩詞歌賦,論武功謀略,都勇敢機智過人。並且他能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關係,最為懂禮節。最大的聰明,往往不是體現在心靈手巧、機靈鬼魅,貪得一時蠅頭小利,而是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想得遠,遠離是非之地,瀟灑超塵,標然格外。他的結局也是最好的。

    宋江帶領眾兄弟接受了朝廷招安,他本意也是希望大家有很好的前程,沒想到卻被當成炮灰,派去攻打方臘。在激烈的征討戰役過後,很多人或受傷,或者戰死沙場,全須全尾的英雄寥寥無幾,這裡面就有幸運的燕青。

    燕青本來是一個流浪兒,後來被盧俊義收留,為了報恩,對盧俊義忠心耿耿。燕青的外號叫浪子,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特點,高大帥氣,吹拉彈唱無一不精,很容易贏得女人的芳心,而且更為難得的是他聰敏機智頗懂禮儀!雖然他不是以剛猛武功見強,但是非常善於擒拿格鬥,四兩撥千斤,還會射箭,簡直就是梁山的全能型人才!他在戰役結束後,沒有等待朝廷的封賞,而是帶了一些金銀細軟,瀟灑離開,漂泊江湖中,從而也避免以後被迫害的命運。

    燕青是幸運的,當初有了盧俊義的收留,使他得以有個安穩的棲身之地,他的多才多藝懂理知節,肯定也少不了盧俊義的栽培,所以他才會全心全意輔佐盧俊義。可惜盧俊義沒有聽他的勸告,執意留在朝廷,最後中毒落水而死。而燕青不問功名,只取錢財,不入朝堂,只戀江湖,做個逍遙自在的山野閒人,才是真正大智慧。

  • 2 # 文墨閣樓

    我認為是柴進最懂禮節:

    原因。梁山好漢和前代反叛的反叛者一樣,大多是社會底層的反叛英雄,地位低下,有幾個朝廷官員級別不高,但其中有一個特別的人,他富有而昂貴,有皇家風味。這個人是柴進,小旋風。

    誰是柴進?書中不止一次,一些柴進自己說,另一些人說,“這是大周皇帝的官方後裔,陳喬已經讓位於美德。“大周皇帝是後周世宗時期柴榮的後裔,柴進是柴榮的後裔,趙匡胤封了國王的姓,並製作了一份“宣誓鐵證”,有時也叫“丹書鐵證”,在家裡送給老柴家,說即使沒有重大的叛亂罪行,也沒有人敢欺負柴家,也沒有必要採取法律行動。因此,柴進在滄州逍遙自在,成為他的首席柴火官,除了反抗成為皇帝之外,他享有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的特權。柴進除了享有官階特權外,還在江湖上享有盛譽。

    因此:這樣一個深在官場打拼的人,怎麼會不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

  • 3 # 文華知事

    浪子燕青

    燕青又名燕小乙,綽號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戶盧俊義的心腹家僕,隨盧俊義上梁山。他外形俊俏,資質風流,遍體花繡,善用弩箭,精通相撲,武藝高強,身手敏捷,赤膽忠心,聰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藝,吹彈唱舞、各路鄉談、諸行百藝,無有不精。在梁山大聚義時,一百零八將之一,排第三十六位,上應“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曾在東京李師師處面見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徵方臘後退隱江湖。

    忠心救主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為壯大梁山聲勢,派軍師吳用去賺盧俊義上山。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混入盧府為盧俊義算命,稱其將有血光之災,需去東南一千里外躲避,方可脫難。盧俊義深信不疑,欲帶管家李固前往泰安州經商,以避災禍,並留燕青看管家中庫房。燕青極力勸阻,認為前往泰安州必經梁山泊,路上不安全。他還指出,算命先生定是梁山中人,是要誆騙盧俊義上山。盧俊義不聽。燕青又要隨行前去,盧俊義仍舊拒絕。盧俊義經過樑山時,遇到埋伏,最終被浪裡白條張順活捉上山。

    宋江留盧俊義小住,將李固放回,還對他謊稱盧俊義已在山寨落草。李固與盧俊義的妻子賈氏早有私情,便藉機向官府告發,與賈氏霸佔盧家家產。盧俊義在梁山住了兩個月,告辭回家,在北京城外遇到燕青。燕青此時已被李固趕出家門,淪為乞丐。他將實情告訴盧俊義,勸盧俊義莫要入城。盧俊義不信,不顧燕青再三勸阻,執意入城回府。李固又向官府告發,稱盧俊義勾結叛匪,準備裡應外合攻打大名府。梁中書命人抓捕盧俊義,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後將其打入死牢。蔡福兄弟受到柴進重金委託,花錢打通關節,終使盧俊義由死罪改為刺配。差役董超、薛霸被李固買通,在刺配途中欲殺盧俊義,卻被燕青放冷箭射死。燕青救下盧俊義,揹著他投奔梁山泊而去。中途在客店安歇時,燕青外出打野味,盧俊義卻又被追捕的官軍抓走。

    梁山聚義

    燕青見盧俊義又被抓走,因無軍器,無力相救,便前往梁山泊求援,途中恰好遇到下山打探訊息的楊雄、石秀。楊雄與燕青回梁山報信。石秀則到北京城中打探訊息,得知盧俊義即將被斬,便隻身劫法場,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擒。梁山軍三打大名府,終於救出盧俊義和石秀。李固與賈氏出城逃難時,被燕青、張順擒住。

    盧俊義獲救後,殺死李固、賈氏,與燕青同上梁山落草。東昌府之戰時,燕青用弩箭射中張清戰馬,救下郝思文,後又用箭射丁得孫,使得丁得孫被呂方、郭盛生擒。梁山排座次時,燕青排第三十六位,星號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宋江等人計劃招安時,燕青作為參與者之一發揮了頗為重要的作用,宋江前往東京觀燈,燕青與李逵扮做伴當,隨同下山。宋江去見李師師,想透過她達到招安的目的,也是由燕青先行探路安排。而之後的“黑旋風喬捉鬼”“梁山泊雙獻頭”“燕青打擂”幾個故事,都是以燕青和李逵為主角,與全書主線關聯甚少,很可能直接取材自元雜劇故事。其中“燕青打擂”一節中,燕青聽聞擎天柱任原在泰安州擺擂爭跤,兩年未遇敵手,便扮作山東貨郎,與李逵潛入泰安州,在擂臺上以“鵓鴿旋”之技撲倒任原。

    促成招安

    太尉高俅率軍征討梁山泊,卻三番兵敗,最終被張順擒上山寨。宋江卻想透過高俅促成招安,對他以禮相待,還設宴款待。高俅醉後狂言蕩,自誇相撲天下無對。盧俊義便讓燕青與高俅廝撲。燕青施展“守命撲”絕技,一跤便把高俅攧翻在地。 高俅下山時,宋江讓蕭讓、樂和隨行,聽候招安。但二人一到京師,便被軟禁府中。宋江也猜到高俅必會在皇帝面前隱瞞兵敗之事,便又命燕青與戴宗去東京探聽訊息。燕青扮作小閒,再次去見李師師,告知高俅兵敗之事,想請她轉奏皇帝。李師師卻只談論風月,數次言語撩撥,還要觀看他的紋身。燕青始終不為所動,為擺脫她的糾纏,與她結為姐弟,在她家中住下。

    宋徽宗來見李師師時,燕青在李師師的引見下得以見到徽宗,並透過吹簫、撥阮、唱曲,得到徽宗賞識。他假稱自己曾被梁山擄劫三年,請徽宗赦罪。宋徽宗便賜赦書,並詢問梁山備細。燕青趁機將童貫、高俅征討兵敗之事奏知徽宗,並稱宋江“早望招安,願與國家”。次日,燕青又去見太尉宿元景,轉達宋江之意,請他促成招安,並與戴宗定計,從高俅府中救出蕭讓、樂和。最終,宋徽宗下詔招安,命宿元景到梁山宣詔。

    南征北戰

    梁山受招安後,燕青隨宋江南征北戰,隸屬盧俊義麾下。征討遼國時,燕青在玉田縣用弩箭射死耶律宗雲 後隨盧俊義攻破太乙混天象陣。班師途中在雙林鎮巧遇故友許貫忠,獲贈三晉山川城池關隘圖。 征討田虎時,燕青雖未有突出戰績,但卻曾進獻三晉地圖。征討王慶時,燕青在龍門關之戰前勸諫盧俊義,讓他不要親自臨陣,被拒絕後又調五百步兵,在平泉橋附近砍伐樹木,搭建浮橋。盧俊義交戰失利,平泉橋被亂軍壓塌,全虧燕青搭建的浮橋,方使大軍得以保全。而在簡本水滸中,燕青則潛入越江城臥底,策反西水門守將胡俊、胡昷兄弟,並裡應外合,協助李俊奪取城池。征討方臘時,燕青假扮呂師囊帳前虞候,與解珍、解寶一同混入揚州城外定浦村,殺死勾結叛軍的陳觀父子。後化名雲壁,隨柴進詐投方臘,以為宋軍內應。清溪之戰時,燕青協助柴進,陣前倒戈,殺死敵將方傑,引宋軍攻入幫源洞。

    翩然歸隱

    梁山軍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燕青私下去見盧俊義,勸他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以終天年。盧俊義不肯。燕青又以漢高祖殺戮功臣之事勸諫,仍遭盧俊義拒絕。他只得拜別盧俊義,並留書給宋江,當夜便挑著一筐珠寶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

    縱觀燕青,此等風流人物真真羨煞旁人,堪稱梁山第一完人。

    附《沁園春》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

    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馳名。伊州古調,唱出繞樑聲。

    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

    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

  • 4 # 西方兄

    我感覺是宋江。首先他對中華傳統的禮節執行的很好,在家庭中對父親、兄弟都很符合傳統,落草為寇也是糾結很長時間。其次對於官場的禮節也很懂,他能做到宋押司,也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最後他對江湖的禮節也很懂,對晁蓋、武松、李逵等梁山兄弟的很多型度行為也能體現出來。

  • 5 # 悟空鬧影視

    本人覺得就是宋江,宋江身為當時的梁山老大,他肯定是要起著模範作用的。雖然他這個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也是讓很多人對他感覺到不滿意,但是他本身是一個非常正義的人,也是頗有素質,他從不會去亂七八糟的罵人,他也不會去威脅別人怎樣做,他只是會用一些方法,這也只能說明他這人用了卑鄙的手段,說他這人有些惡毒,但是在禮儀素質方面還是挺高的。

  • 6 # 驗詩

    最懂禮節的當然是西門大官人!

    你看他給王乾孃送禮了吧。一口一個乾孃,多有禮貌!

    你看他給何九叔送禮了吧!只是情敵死了心情不大好。

    你看他給知縣老爺送禮了吧,很小心地陪著不是。

    你看他對金蓮,又是陪酒又是按摩!而且是“足底按摩”!

    誰要說西門大官人不懂禮貌,施耐庵都跟你急!

    至於蘭陵笑笑生筆下的西門慶,那就更是懂禮貌!

    《水滸》《金瓶》,西門禮貌第一,東門地不行。

    日落斜陽照西門,禮節第一大官人!

    他日若隨凌雲志,都叫美女不結婚。

  • 7 # 圖圖王建良

    宋江,字公明 綽號:及時雨 呼保義 黑三郎。在《水滸傳》中,宋江原為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號.及時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販賣棗子之事事發,宋江把官軍何清追捕的訊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梁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頭領。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在歷次討伐其他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甚眾,宋江本人也被所賜御酒毒死。仗義疏財,扶危濟困 。

  • 8 # 老潭遙哪吃

    《水滸傳》一書中,人們見面打招呼,有各種禮節。有唱喏的,有見面就拜的,還有施禮的。看起來紛繁複雜的各種見面理解,施耐庵可不是隨便寫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這些看起來毫無規律的見面禮節中,施耐庵安插了哪些心思。

    首先,在《水滸傳》中,最簡單的見面禮節是施禮,也就是作揖,姿態就是抱著拳向前舉。適用的範圍就是萍水相逢或者說雙方初次見面沒啥交情的場合。比如《水滸傳》第一回,王進路過史家莊,遇到門口一個莊客開門,王進對莊客就是施禮。第二回,王金九紋龍史進與魯提轄在酒店相遇。魯提轄起初不認識史進,只是看他長得高大魁梧,感覺史進像是一條好漢,於是魯達就衝史進“施禮”。而史進也不認識魯達,所以回禮也是“施禮”。

    魯達和史進在酒店相遇

    而比“施禮”要更重的禮節,就是“下拜”,由於《水滸傳》裡面經常在形容“下拜”禮節時使用“推金山、倒玉柱”的姿態描寫,(金山指的是膝蓋,玉柱指的是腰)因此,我們基本可以推斷

    《水滸傳》中的下拜大部分屬於傳統的下拜姿態,也就是屈膝跪地,左手按住右手,拱手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

    “下拜”的禮節意義很重,在《水滸傳》第二回,當史進第一次見魯達的時候,下拜與施禮的禮節輕重差異,就表現得非常明顯。起初史進魯達二人互相不認識的時候,互相打招呼的形式就是施禮。而接下來,魯達一下就猜中史進是江湖傳說中的九紋龍,史進就很激動了,因為這表示史進混江湖混得很受魯達的認可,因此史進為了表示對魯達賞識的感激,立即魯達“下拜”,意思就是感謝魯大哥知道我史進是個江湖大好漢大強盜。魯達也立即用下拜來回禮。

    下拜一般來說都是好漢之間英雄相惜的,比如李忠見魯達、張青見武松、武松見宋江、戴宗見宋江等等場合,好漢們都是見面行下拜禮的,這其中的戴宗因為自己還擔任監獄頭目的職務,不能眾目睽睽之下向囚犯宋江下拜。因此當時戴宗先解釋了一下,然後出了門在外面找個沒人的地方,才把對宋江下拜的全套禮儀完成。

    戴宗到獄中探望宋江

    但是僅僅下拜,還是有很多時候不足以表達尊重的。這時候,就需要用增加下拜的次數來表達尊重。

    比如,豹子頭林沖被刺配滄州時路過小旋風柴進的家,遇到了小旋風柴進家裡的槍棒教師洪教頭,林沖自認為是個囚犯,為了對大財主柴進表示尊重,就向洪教頭行了兩次下拜禮。

    兩次下拜之外,還有四拜。這已經是非常鄭重的禮節了,通常是好漢們結拜為兄弟的時候,小輩的那個人,才會用這麼鄭重的拜法對待年長的那個。比如《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武松跟宋江結義,就是向宋江四拜;第二十九回,施恩與武松結義,也是行了四拜之禮;第三十六回,揭陽嶺上混江龍李俊帶著童威童猛兄弟,也是向宋江四拜。

    揭陽嶺上李俊帶著童威童猛兄弟拜宋江

    除了大部分用於兄弟結義之外,四拜也是《水滸傳》裡下級官員或者普通百姓向高階官員行的最高禮節。比如第二回王進拜見高太尉,就是四拜;第五十八回宋江遇到朝廷大臣宿太尉,就是宋江下了四拜。

    王進拜見高太尉

    當然,比四拜更重的禮節也不是沒有,比如《水滸傳》中還有六拜。這是用來感謝救命之恩的,比如金翠蓮父女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所救,因此後來遇到魯達時,就是下了六拜。

    金翠蓮和魯達

    比六拜更猛的是八拜。這在《水滸傳》中屬於超常規的禮儀,只有浪子燕青對名妓李師師用過。當時李師師看上燕青,已經直接上手摸了,因為要走李師師的門路去找皇帝求招安,因此這時候燕青雖然被李師師摸了,但是也不能得罪她,不過也不能放任李師師繼續摸下去。於是燕青拜李師師為姐姐,搞成姐弟關係,為了防止李師師反悔或者繼續姐弟戀,這時候的燕青直接上了八拜,就是要把姐弟的關係徹底鑿實了,讓李師師被倫理困住。

    安以軒版的李師師

    比八拜更變態的禮儀,《水滸傳》裡還有一種,那就是二十四拜,這在書中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宋江等人剿滅方臘歸來,朝見皇帝宋徽宗的時候,宋江、盧俊義等人“上前八拜,退後八拜,進中八拜”。

    除了最頻繁的下拜禮儀之外,《水滸傳》中還有一種極富特色的禮儀,那就是唱“喏”([rě])

    按照南宋陸游的解釋,唱喏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就是見面時一邊作揖一邊打招呼,或者是不作揖只打招呼。這個所謂的打招呼,就是嘴巴里發出“喏”的聲音,意思是表達尊敬、問候。

    唱喏的風俗,大約是在唐朝末年開始推廣開來,在宋代達到了鼎盛,連皇帝給自己親戚打招呼都唱喏了。而且使用時間長了之後,唱喏也能分出三六九等來,比如一般人見面就唱個小喏,如果見到長輩或者想表示更尊敬一點,就在唱喏時拉長聲音,這就是《水滸傳》中出現的“肥喏”或者“大喏”,比如第二十四回西門慶遇到潘金蓮,色迷心竅大獻殷勤,就“大大地唱了個肥喏”。

    王婆幫西門慶勾搭潘金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唱喏的風俗,隨著南宋滅亡、元朝建立,蒙古貴族統治者對漢化不是很熱心,結果在宮廷和民間都不這麼幹了,因此,唱喏很快就徹底消亡了。這可是徹底的消亡,現存的明代筆記顯示,明代時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唱喏和作揖的基本區別了。

    唱喏的手勢

    就在唱喏消亡將近一百年之後,施耐庵才開始寫作他的《水滸傳》。不過考察《水滸傳》中唱喏的用法,作者對唱喏的場合和方式安排都很恰當,甚至還注意到了“大喏”、“肥喏”的適用範圍,由此可見,為了給讀者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水滸傳》世界,施耐庵是下了很大苦功夫的。

  • 9 # 清清兒影視剪輯

    燕青又名燕小乙,綽號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戶盧俊義的心腹家僕,隨盧俊義上梁山。他外形俊俏,資質風流,遍體花繡,善用弩箭,精通相撲,武藝高強,身手敏捷,赤膽忠心,聰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藝,吹彈唱舞、各路鄉談、諸行百藝,無有不精。在梁山大聚義時,一百零八將之一,排第三十六位,上應“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曾在東京李師師處面見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徵方臘後退隱江湖。

    忠心救主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為壯大梁山聲勢,派軍師吳用去賺盧俊義上山。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混入盧府為盧俊義算命,稱其將有血光之災,需去東南一千里外躲避,方可脫難。盧俊義深信不疑,欲帶管家李固前往泰安州經商,以避災禍,並留燕青看管家中庫房。燕青極力勸阻,認為前往泰安州必經梁山泊,路上不安全。他還指出,算命先生定是梁山中人,是要誆騙盧俊義上山。盧俊義不聽。燕青又要隨行前去,盧俊義仍舊拒絕。盧俊義經過樑山時,遇到埋伏,最終被浪裡白條張順活捉上山。

    宋江留盧俊義小住,將李固放回,還對他謊稱盧俊義已在山寨落草。李固與盧俊義的妻子賈氏早有私情,便藉機向官府告發,與賈氏霸佔盧家家產。盧俊義在梁山住了兩個月,告辭回家,在北京城外遇到燕青。燕青此時已被李固趕出家門,淪為乞丐。他將實情告訴盧俊義,勸盧俊義莫要入城。盧俊義不信,不顧燕青再三勸阻,執意入城回府。李固又向官府告發,稱盧俊義勾結叛匪,準備裡應外合攻打大名府。梁中書命人抓捕盧俊義,嚴刑拷打,屈打成招後將其打入死牢。蔡福兄弟受到柴進重金委託,花錢打通關節,終使盧俊義由死罪改為刺配。差役董超、薛霸被李固買通,在刺配途中欲殺盧俊義,卻被燕青放冷箭射死。燕青救下盧俊義,揹著他投奔梁山泊而去。中途在客店安歇時,燕青外出打野味,盧俊義卻又被追捕的官軍抓走。

    梁山聚義

    燕青見盧俊義又被抓走,因無軍器,無力相救,便前往梁山泊求援,途中恰好遇到下山打探訊息的楊雄、石秀。楊雄與燕青回梁山報信。石秀則到北京城中打探訊息,得知盧俊義即將被斬,便隻身劫法場,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擒。梁山軍三打大名府,終於救出盧俊義和石秀。李固與賈氏出城逃難時,被燕青、張順擒住。

    盧俊義獲救後,殺死李固、賈氏,與燕青同上梁山落草。東昌府之戰時,燕青用弩箭射中張清戰馬,救下郝思文,後又用箭射丁得孫,使得丁得孫被呂方、郭盛生擒。梁山排座次時,燕青排第三十六位,星號天巧星,擔任步軍頭領。宋江等人計劃招安時,燕青作為參與者之一發揮了頗為重要的作用,宋江前往東京觀燈,燕青與李逵扮做伴當,隨同下山。宋江去見李師師,想透過她達到招安的目的,也是由燕青先行探路安排。而之後的“黑旋風喬捉鬼”“梁山泊雙獻頭”“燕青打擂”幾個故事,都是以燕青和李逵為主角,與全書主線關聯甚少,很可能直接取材自元雜劇故事。其中“燕青打擂”一節中,燕青聽聞擎天柱任原在泰安州擺擂爭跤,兩年未遇敵手,便扮作山東貨郎,與李逵潛入泰安州,在擂臺上以“鵓鴿旋”之技撲倒任原。

    促成招安

    太尉高俅率軍征討梁山泊,卻三番兵敗,最終被張順擒上山寨。宋江卻想透過高俅促成招安,對他以禮相待,還設宴款待。高俅醉後狂言蕩,自誇相撲天下無對。盧俊義便讓燕青與高俅廝撲。燕青施展“守命撲”絕技,一跤便把高俅攧翻在地。 高俅下山時,宋江讓蕭讓、樂和隨行,聽候招安。但二人一到京師,便被軟禁府中。宋江也猜到高俅必會在皇帝面前隱瞞兵敗之事,便又命燕青與戴宗去東京探聽訊息。燕青扮作小閒,再次去見李師師,告知高俅兵敗之事,想請她轉奏皇帝。李師師卻只談論風月,數次言語撩撥,還要觀看他的紋身。燕青始終不為所動,為擺脫她的糾纏,與她結為姐弟,在她家中住下。

    宋徽宗來見李師師時,燕青在李師師的引見下得以見到徽宗,並透過吹簫、撥阮、唱曲,得到徽宗賞識。他假稱自己曾被梁山擄劫三年,請徽宗赦罪。宋徽宗便賜赦書,並詢問梁山備細。燕青趁機將童貫、高俅征討兵敗之事奏知徽宗,並稱宋江“早望招安,願與國家”。次日,燕青又去見太尉宿元景,轉達宋江之意,請他促成招安,並與戴宗定計,從高俅府中救出蕭讓、樂和。最終,宋徽宗下詔招安,命宿元景到梁山宣詔。

    南征北戰

    梁山受招安後,燕青隨宋江南征北戰,隸屬盧俊義麾下。征討遼國時,燕青在玉田縣用弩箭射死耶律宗雲 後隨盧俊義攻破太乙混天象陣。班師途中在雙林鎮巧遇故友許貫忠,獲贈三晉山川城池關隘圖。 征討田虎時,燕青雖未有突出戰績,但卻曾進獻三晉地圖。征討王慶時,燕青在龍門關之戰前勸諫盧俊義,讓他不要親自臨陣,被拒絕後又調五百步兵,在平泉橋附近砍伐樹木,搭建浮橋。盧俊義交戰失利,平泉橋被亂軍壓塌,全虧燕青搭建的浮橋,方使大軍得以保全。而在簡本水滸中,燕青則潛入越江城臥底,策反西水門守將胡俊、胡昷兄弟,並裡應外合,協助李俊奪取城池。征討方臘時,燕青假扮呂師囊帳前虞候,與解珍、解寶一同混入揚州城外定浦村,殺死勾結叛軍的陳觀父子。後化名雲壁,隨柴進詐投方臘,以為宋軍內應。清溪之戰時,燕青協助柴進,陣前倒戈,殺死敵將方傑,引宋軍攻入幫源洞。

    翩然歸隱

    梁山軍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燕青私下去見盧俊義,勸他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以終天年。盧俊義不肯。燕青又以漢高祖殺戮功臣之事勸諫,仍遭盧俊義拒絕。他只得拜別盧俊義,並留書給宋江,當夜便挑著一筐珠寶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

    縱觀燕青,此等風流人物真真羨煞旁人,堪稱梁山第一完人。

    附《沁園春》

    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

    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馳名。伊州古調,唱出繞樑聲。

    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

    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

  • 10 # 深度思考實踐者

    先解決一個問題,古代人講仁義禮智信!禮是封建統治者統治老百姓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在水滸傳中,人物很多,不談皇親國戚,就108將而言,小旋風柴進應該最懂禮節!

    畢竟,是前朝皇族後代!知識,教育,層次等都不同於普通人!

    懂禮節是要有文化,讀書的啦。普通老百姓有時飯都吃不飽,讓他懂禮節,怎麼可能?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當然,懂禮節和按禮節去做另當別論喲!

  • 11 # 文化一家人

    水泊梁山是個粗人莽漢成堆的地方,如果談禮節的話,充其量是雙方見面納頭便拜稱兄道弟而已,更多的禮節是談不上的。否則也就不是什麼綠林好漢草莽英雄了。

    但是,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儘管水泊梁山是個粗人成堆的地方,卻同樣也是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啥人都有的地方。比如林沖,就是個能容人處且容人的例證。比如安道全,就是個醫生,他再粗也粗不到哪裡去。還有盧俊義,本身就是個員外,雖武藝高強卻從不虛張聲勢自以為是。

    不過,若問梁山哪個人最懂禮節,當然要非燕青莫屬了。

    之所以說燕青是梁山最懂禮節之人,皆緣於燕青受宋江派遣,為招安大計三次拜見李師師的禮節過程。

    第一次相見:

    為實現招安大計,宋江是絞盡腦汁想出了透過李師師給皇帝吹枕邊風的招術。但由誰來擔任接頭之人呢,宋江第一個就想出了燕青。因為燕青不僅長得眉清目秀,儒雅俊逸,更重要的是他琴棋書畫無所不會,吹拉彈唱無所不精。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派燕青與李師師這高階名媛相會,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事前,宋江先隱身在外面,由燕青打頭陣先與李師師接上頭,然後宋江才出面相見。可惜三個人剛剛落座,還沒談上正題,突然皇上駕到,把這件事給攪散了。

    不過,儘管事沒辦成,但燕青極有禮節的表現,加上他優雅俊秀的外貌,給李師師留下了深刻印象,為後面的事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次相見:

    宋江為實現招安大計是下了血本的。第二次與李師師相見,他讓燕青帶了一大包金銀財寶。但是,當燕青把這些寶物呈現在李師師面前時,李師師分明不太關注這些,而是對燕青本人饒有情趣。燕青當然不能心轅意馬,急忙再次把外面的宋江請出來。

    三個人再次坐下來開始交談。這次宋江附庸風雅地還寫了一首樂府詞賦與李師師迎合。不料沒等進入正題,在大門外等候的李逵不耐煩了,和人打了起來,還放了一把火。外面又是打架又是著火,裡面的事情也就沒法談了。活生生地又把事情給攪散了。

    可是,散歸散,卻不是一點收穫沒有。燕青與李師師的兩次見面,給李師師心裡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好印象,為第三次相見的大功告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三次相見:

    透過前兩次相見,宋江作為過來人,作為一個老江湖,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師師的心思都在燕青身上,而他已經是個人可有可無的人了。所以,第三次相見宋江干脆也不去了,就讓燕青一個人前往。

    果不其然,當李師師見到燕青一人前來,立刻心花怒放,也就放開了手腳。倆人先是相互演奏笛簫,又是彈阮對唱。這些對燕青來說都是行家裡手,自然配合得天衣無縫珠聯碧合。越發使李師師對燕青的好感又加了分。吹拉彈唱完畢,李師師情深意濃,堅持要燕青脫衣看他身上的花繡。燕青一個大男人,焉能不知繼續下去會發生什麼。他急中生智和李師師談起年齡,當得知李師師大他兩歲後,當即推金山倒玉柱行八拜九叩大禮,拜李師師為姐姐,這才了卻了李師師的心轅意馬。

    看到火候已到,燕青這才把梁山招安大計合盤托出。希望李師師能在皇帝面前助一臂之力。在感情和禮節的雙重推動之下,李師師焉有不相幫之理?

    結語:

    透過燕青與李師師交往的過程,足可以說明,燕青對禮節方面,在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之中,是名列前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日本歌舞伎的著名世家有哪些。請詳細羅列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