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哲學新意
-
2 # 簡道上的雲
哲學家是這個世界的思考者。平常人是入世而活,哲學家是入世而活加上出世而思。他們的努力是試圖透過觀察洞悉這個世界生存表象,而發現世界萬事萬物存在之根諦。他們的成果一旦應用於平常人的生活中,會給平常人醍醐灌頂般的指點。所以,哲學家不是bug。如果我們平常人掩起自己的耳朵,不願意去觸碰那些世界根諦,可能會覺得哲學家是bug。
-
3 # 飄掠無痕
哲學家是思想的引領者,是智慧的收藏家。有了哲學、哲學家,才會有人類文明前行的方向。哲學不是BUG,是大程式,大綱領!
-
4 # 青木茶館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哲學家則是思考世界的人。孔子、老子、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
哲學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研究世界的基本學科和手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加關注行動和實踐,實際上,我們的所有行動都與哲學息息相關。哲學最大的意義在於能夠為我們日常的行動和實踐提供指導作用,哲學家的研究對客觀世界是有實際意義的。如此看來,哲學家非但不是bug,反而是世界的思考者和引路人。
-
5 # 缸中之大腦
這個提問的用語比較模糊,也包含了很多隱藏假設。所以,首先需要檢驗的是,題主所言的「哲學家與bug的關係」到底能否構成一個真正的問題。
題主說到“哲學家懷疑這個世界真實與否”,這很明確地指示了外部世界懷疑論,即我們不知道自己心靈之外的物理世界是否真的存在。比方說可能有一個魔鬼,讓我們產生了自己的身體和桌椅板凳等物理物體是存在的幻覺,而實際上這個世界中什麼物理物體也沒有,同時我們還無法證偽這個魔鬼。外部世界懷疑論的問題一直沒有被哲學家很好地解決。
但是,題主很自然地把人生比喻為一場遊戲,而遊戲這個東西則暗含了遊戲創造者和遊戲規則的存在。而且,題主還認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理所當然在於體驗,甚至認為生命體驗本身完美到人們都熱愛。然而,這些預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把人生當作遊戲,也不覺得體驗有多麼完美,不然我們也不會經常懊悔苦惱了。另外,無神論者還會否認創造者的存在。當然,抱有「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想法的人比較多,但仍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別的什麼,比如表達自我、幫助他人、孕育後代等,或者乾脆就認為人生根本沒意義。
其實早在1974年,哲學家諾齊克就為反駁享樂主義提出了「感覺體驗機」的思想實驗。諾齊克設想了一個能夠精準刺激人類大腦愉悅區的機器,一個人可以用它編出任何他想要的人生,也可以選擇隨機的快樂經歷。在連線機器後,他便能生動鮮明地體驗到那些經歷,而且他無法辨別出這是虛擬而不是現實,就像在玩一個無比逼真的快樂遊戲。試問,你會選擇連線機器嗎?大多數人的直覺都是不會選擇,這充分說明了大家普遍認為人生中有比完美的體驗更重要的東西。所以,綜上,我不認為題主的「人生像一場完美的遊戲體驗」說法本身是恰當的,更別提一小撮人算不算得上游戲bug的問題了。
即便暫時同意「把人生當作完美的遊戲體驗」這個假設,哲學家對遊戲真實性的懷疑也未必會讓他們的“遊戲體驗變味”並“與普通玩家的樂趣分道揚鑣”。的確,知識的詛咒一直存在, 一個人一旦知道了什麼事情,就很難想象不知道這件事時是什麼樣的,比如《三體》裡的羅輯在領悟到黑暗森林法則後就再也不敢看夜晚的天空了。但是,哲學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知識,而是一種反思式的思考方式。這就意味著,當哲學家沉浸在生活體驗中,不去退一步審視體驗本身時,他品嚐到的樂趣其實是與常人無差的。只有在他做哲學思考時,他才會姑且把那些常識當真的假設拋到一邊。
語境主義哲學家試圖解決懷疑論問題的思路就與此類似。DeRose認為,懷疑論語境與日常語境不同,所以它們對思考方式和預設門檻的要求也不同。為解釋這個問題,他提出了斑馬思想實驗。在動物園裡,如果一個小孩問你“它是不是斑馬”,你看著那個動物像斑馬,籠子外也貼有斑馬的標示,那你大可以跟小孩確認“是”。此時,儘管你不知道這是不是動物園精心準備的騙局,但你也沒有「確認動物園沒有把一頭騾子仔細地化妝成斑馬」的認知義務,因為這個可能性並沒有被提及。外部世界懷疑論也是同理,當哲學家日常喝水吃飯時,他們其實不會想到「自己只是有觸覺味覺體驗而所謂的水和食物並不存在」的可能性。因此,題主所做的「哲學家的懷疑使其遊戲體驗變味」的假設並不成立。
倘若採用題主的比喻,我覺得應該改成「哲學家的懷疑使其遊戲體驗增加了一個維度」更為準確。哲學思考並不是什麼“另一種玩法”,而是建立在一個人已有玩法基礎上的高階理性反思。這種反思不是哲學家的專利,普通人也擁有。舉個例子,當你覆盤一個失敗的專案時,你會不會問自己當初是什麼因素讓自己產生誤解和誤判的?這就是後撤一步去審視自己的體驗。只不過與普通人相比,哲學家思考的問題更為本質,比如「什麼是正義?」,而且很多哲學問題難得一點都不有趣。
至於題目中的“bug”稱呼,我個人覺得非常不合適。這個概念通常的定義為“使程式無法按照期待/正確方式執行的一個錯誤”。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遊戲,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展開方式,又是誰期待我們該如何生活呢?假如存在這樣的「 正確執行方式」,那麼什麼能夠承擔bug的角色讓人生無法正確運轉?我覺得,比起哲學家來,重大疾病看起來更符合這個職位描述。誠然,在某些情況下,質疑遊戲本身的確會導致遊戲無法進行,比如《飢餓遊戲》。但是,外部世界懷疑論並不會直接令我們生活不下去,讓人們選擇自殺的是思考得出的結論引發的抑鬱。所以說,疾病本身才有可能成為人生遊戲的bug,而非哲學思考。
總之,我覺得這個提問中含有不準確的語言和一些不成立的預設,所以「 哲學家是不是bug」並不構成一個真正的問題。
這個世界真實與否不確定,但人們熱愛這場體驗,完美的遊戲體驗,但是哲學家卻懷疑這個世界,他們是不是遊戲中的bug?
一旦哲學家懷疑了,就讓哲學家們的遊戲體驗變味了,和普通玩家的樂趣就分道揚鑣了。
那麼這是遊戲的另外一種玩法呢(意思是還是在遊戲中的一種已有情節)?還是這是一個bug?甚至說這個bug可以成為一種有趣的玩法。
回覆列表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人和人都是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都是不同的,可相比人和其他動物之間的差距那就小很多!
哲學家也是人,所以和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哲學家並不是懷疑這個世界上,而是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好奇,這種比普通人更加多的好奇讓哲學家更喜歡去探究真理,即便是階段性的真理那也是一種最巔峰的認知!
就說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會兒說是粒子,一會兒說是波,後來又說波粒二象性都具有,這就有點困過了,咋會都有呢,可能以後人類會對光有更加透徹的認知顛覆我們今天所瞭解的一切,這就是一個人一個額過程!
所以哲學家的好奇是普通人也有的只不過好奇心強了才可以叫做哲學家,哲學可以分為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兩部分,而我們今天講的哲學大體都是形而上學的內容,也就是用四辯的方式去認知抽象的,無法具體表現出來的事物,或者科學遠遠達不到的事物,這些事物無法用實驗去驗證。
因此我們首先要認識,哲學就是人類的認知學,哲學研究和發現的過程就是我們人類認知的過程,哲學研究事物就是要認清事物的本質,總結和歸納事物發展的規律,這樣理解你就很清楚了,哲學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哲學不是那麼高深,哲學就是生活,因為在生活中我們活到老學到老!當然對於學習來的知識可以說是哲學學習,對於自己思辨的一些知識,你可以說是哲學研究!
因此人人都是哲學家,沒有什麼特殊的,就如同吃飯一樣,可是有人吃的多有人吃的少,有人愛吃肉,有人愛吃素,所以就有了哲學家,這些愛思考,愛分析,善於總結的人,那他們就是比別人看得遠,比別人想的深!
可見樓主提問的時候還是沒有理解哲學的概念,不然就不會這樣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