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扇biàji,摸gǎla,抓ma liang。
5
回覆列表
  • 1 # 老胡品電影

    個人認為不可以的。

    有以下原因:

    同方言不同地區裡的聲、韻母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宜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來注音。如:廣西柳州方言裡j發為g、q發為k、x發為h、“極其喜歡”發為“gi ki hi huan”而廣西其他地區則沒有,其他地區有的問題柳州沒有。廣西平翹舌不分,都發平舌音,in ing 不分等等,而這些問題又不是廣西方言裡每個地方都一樣的。再有,如果給方言注音,聲調怎麼定?有些方言有五六個聲調,好像廣東話有七八個調,沒法弄!再者如果給方言注音,就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也是不應採用的。

    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語言包括三個部分:音、形、義,三者不可分。就中國而言,訓詁學開始早,語音研究較晚。但是,對語言學習來說,音是迫切的需要。漢字當中形聲字比例很高,這也提出了對音的研究的要求。自然,後來讀音發生了變化,所以會出現僅據聲符讀音的“秀才認半邊字”的現象。

  • 2 # 鍾山孤老

    這是個偽命題。應該說你能拼出的文字,字典裡都是存在的。再反之,若通篇滿布拼音文字,與英文又有何區別。

    用方言來寫作,是有先例的。我國就有司馬遷的《史記》為證。《史記》的人物傳記中遍佈著大量的方言、俚語,有的雖然時隔二千多年,依然有生命力,讓人讀之感到新鮮和親切。即是通篇用方言寫成的也有,如清代的《海上花列傳》、《何典》、《九尾龜》、《海上繁華夢》等。如果讀過以上所列諸書者,應該知道,它們幾乎都是吳語方言區的故事。

    以《何典》為代表的一繫列,用吳語方言創作的小說,在清末小說創作中可謂獨樹一幟,也給閱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其所以別致,首先,和一般方言小說僅在人物對話中使用方言不同,…(它們)幾乎都為方言俚語所構成;其次,一般方言小說都正確使用方言的實際涵義,…(它們)卻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把大量方言俚語組織在故事的敘述中。……第三,一般方言小說大多隻採擇一個地域的語言,…(它們)使用了吳語區各地的方言俚語。"(《何典.校注後記》)潘慎先生的這番論述,把以《何典》為傑出代表的一繫列,用吳語方言寫成的小說的特點,說得又明瞭,又透徹。鑑於上述特點,讀者在閱讀時相比較一般小說有更多的困難。所以就出現如張愛玲翻譯的《海上花列傳》之《海上花開》和《海上花落》譯本。而像《何典》一本薄薄的小書,對之傾注愛心和力量的大家學者之多,則令人驚訝地咋舌。民國初語言文字學家劉復(半農)校點、校注;魯迅先作一題記,後又作一題記,這在魯迅也是空前又絕後的;林守莊作序;趙景深作跋。這首先還要歸功於他們對民族優秀作品的喜愛,其次是向世人展示和介紹什麼是民族的優質文化遺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話一點不假。

    林守莊先生在給《何典》的序裡有句話,"方言裡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隻有聲音寫不出字型的,即使寫出也全無意義的。"這可能就是提問者的關切點。因為有"聲音"而"寫不出字型",所以他才提出使用拼音來表達自己心裡的"意義"。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許多寫作者必然會遇到的,特別是那些會運用到方言來表情達意的寫作者。老舍先生應該是這方面踐行者中最成功的一位。《駱駝祥子》,在語言上,是典型的京白;在敘述上,是古典式的;在風格上,是民族的。再如《茶館》、《龍須溝》等劇,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們的精心演藝下,更得老舍先生的三昧,即是外行也聽得出京味十足。近年來,在方言長篇小說的創作上,金宇澄先生的《繁花》則是翹楚,儼然,清末吳語方言小說的賡續和再興。方言俚語的運用,恰到好處,起畫龍點睛之功效;為方言而方言,只會適得其反,東施效顰之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比三星,一加和小米的螢幕綜合素質表現各處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