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水穿石AAA

    3D Touch 和 Force Touch 開發本意都是: 透過增加縱向維度的反饋 (Taptic Engine) 來進一步擴充套件 Multi-Touch 使用體驗. 內建於 iPhone 或 Mac 輸入裝置 (觸控板) 中可以提升操作效率, 而對於 Apple Watch, Force Touch 則是構成其互動的重要部分, 彌補小屏裝置無法進行復雜、繁瑣的觸控操作的缺陷.

    而事實上自初代作品釋出後, Force Touch 就幾乎進入發展停滯階段. Mac 上倒還好, 因為觸控板能參與到的互動只有滑動、拖拽這兩個, 並且 Apple 在 macOS Native app 中做了相應的觸感反饋, 以及killer app: 重按快速建立事件. 而作為 watchOS 重要的互動方式之一, 卻明顯察覺到支援力度不足. 諸如 Music 和播客這樣的原生應用甚至都沒利用上 Force Touch, 導致一些常用功能的快速入口缺失, 增加操作複雜度, 顯然是不好的. 至於第三方應用 Apple 也沒有很強的推廣意願. 另外, 畢竟 Apple Watch 緊貼手腕, 「用力按壓」給身體帶來的反饋也不是很舒服 (按壓力度無法調節).

    3D Touch 境況就好一些, iOS 10/11 (非全面屏機型) 中還特意強化了它的存在感, 包括當年專為 iPhone X 開發的相機快速入口. 這要說到在 iOS 9中展示的「重按側邊撥出多工切換」功能. 但它對 iPhone 6s/7/8 Plus 的最佳化並不好, 還有一定機率誤觸. 後來 iPhone X 引入了底部上滑的手勢操作, 特別是 iPhone XS Max 這種巨屏機型出現, 這項功能在 iOS 的存在感也近乎為零了.

    這一點和 HTC/Pixel 的 Active Edge 相似. 後來大家發現構成 3D Touch 的力度感應元件使螢幕變厚, 壓縮主機板和電池空間, 同時和 iPhone X 採用的OLED螢幕相沖突導致觸控失靈. 去年 iPhone XR 算是 Apple 按照市場主流需求打造的一部 iPhone, 考慮到 Liquid Retina Display 本身的體積和增大電池容量的需求, 第一次嘗試挪掉 3D Touch 模組. 僅留下 Taptic Engine 進行觸感反饋. 但實際使用發現 Haptic Touch 並不十分靈敏, 一部分鍋要 iOS 12來背, 按壓感知和反饋靈敏度都不是太好, 這兩點在 iOS 13 上都得到了改善.

    3D Touch 在 iOS 13 Developer beta 4的新變化

    到 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 上, 為進一步提升電池容量和妥協於相機模組的改動, 全部拿掉了螢幕力度感應模組. 這樣一來, Taptic Engine 成了最重要的角色. 目前看 Haptic Touch 用作訊息快速預覽入口沒什麼問題, 而值得關注的是曾經的 Taptic Engine API, 當年 Apple 也是找了一些遊戲開發者為 3D Touch 作專門最佳化, 在當時也受到了不錯的反響. 以及馬上要奔向天國的「3D Touch 螢幕電子秤」, 其實都佐證了 3D Touch 是個基於精確力度感知的互動方式. 所以更讓人關心的是轉換到 Haptic Touch 後, 以往針對 3D Touch 力度感知開發的應用會如何平滑過渡.

  • 2 # 油條老啦

    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蘋果已經放棄了這個功能改用軟體來替代硬體,更加節省了機器的厚度,重量和成本。

    從大多數的使用者角度出發,很多的使用者都沒用過這個功能。比如我接觸過的使用者,因為我之前從事手機維修的更換螢幕的使用者也是非常多,比如使用者的螢幕碎了,我們跟使用者溝通的時候詢問你的3Dtouch能不能用啊,客戶直接很納悶,他問這個是什麼怎麼用,這是我接觸過的很多使用者的一個反饋。

    除了很多使用者不知道這個功能以外再一個就是蘋果也已經放棄了這個功能,從iPhone11系列開始,已經把這個功能都去掉了。改用長按來替代。實現的效果是一樣的,無非就是長按的這個時間可能有一點過渡,沒有3dtouch看起來的更直接。但是使用的結果是一樣的。蘋果為什麼要放地放棄3d touch呢?這個功能第1次出現在iPhone6s的機器上面為了實現這個多維觸控的功能,蘋果在這個型號上面把電池容量做到了有史以來最小的一個容量,因為螢幕增加了厚度,所以只有壓縮電池,所以實現這個功能,增加了機器的一個重量和機身的一個厚度,犧牲了電池的容量,換來了大家都不常用的功能。經過4代產品的反饋,使用者都不常用這個功能,所以從十一系列就直接砍掉了,改用軟體來替代它。

    我個人覺得這個功能對我而言也是不太實用,可能我自己用手機的這個需求一般吧平常用到這個功能的時候,也是很刻意去使用的。比如掃一掃二維碼的時候。自己的使用習慣常常都是開啟APP直接去掃的,或者負一屏去掃一掃,除非突然想到了才會去長安某一個APP,這個可能是我個人的使用習慣問題。但是從這個使用習慣上就能感知出來,大多數的普通使用者可能跟我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功能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只有大家用的習不習慣,如果大家用的不習慣,甚至不經常用,所以就沒有必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比的死因報告已公佈,鈍性外傷撞擊導致身亡,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