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1年,日本確定了“南下”政策,攻佔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奪取石油,但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進行一場戰爭。所以,就有了同時攻擊珍珠港和東亞各國的方案,併為避免道義上的譴責,決定向美國宣戰的同時,開始進攻。

    說白了,就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但事與願違,當“宣戰書”送交美國時,珍珠港遇襲已過2個小時,進攻變成偷襲,成了徹徹底底的“婊子”。日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與德國的“閃擊戰”一樣,趁對方不備,力求速戰速決。

    2個小時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

    日本大本營十分清楚,為了保證“南下”作戰的成功,關鍵在於絕對保密。尤其是“偷襲珍珠港”,儘管“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將攻擊目標選定在六千多公里以外的珍珠港,已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但還有許多具體的措施:

    一是,在選擇路線上,繞遠路走北太平洋。冬季的北太平洋,風緊浪急、險象環生,而且烏雲密佈、雷雨交加,很少有船隻走這裡,卻掩蓋了龐大艦隊的行動;同時,從出發到進攻這段時間,艦隊始終保持無線電靜默;

    二是,利用在美國的間諜,密切關注美軍的一舉一動,並提前派出17艘偵察潛艇到達指定海域,掌握其防守規律。可以說,在艦隊出發前,日軍已經做好了突然襲擊的準備。當然,也做好了一旦被發現,實施強攻的準備。

    為了增加突襲效果,日本採取了一系列的“麻痺”手法。他們一邊與美國就兩國矛盾進行談判,在大多數人眼裡,只有談判破裂後才會動武,這中間有一個準備過程;一邊繼續保持兩國間的航運貿易,徹底地麻痺了對手。

    12月8日星期天,350架日本艦載機分兩批,從6艘航空母艦起飛直撲珍珠港。轟炸效果非常好,擊毀各類艦隻40多艘,飛機近300架,可以說太平洋艦隊基本喪失戰鬥力。然而,就在前方指揮官要求出動第三批飛機擴大戰果時,卻被南雲忠一叫停了。

    原因是,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母因故不在港內,南雲擔心遇襲,決定見好就收,也留下了山本五十六的遺憾。不管怎麼說,此役成為二戰中最為成功的戰術之一,人類戰爭史上的航母時代開始了,尤其是美軍,痛定思痛,從此大力研發航母。

    然而,偷襲珍珠港只是日本進攻東亞各國的準備戰役。

    日軍的最終目的是獲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只是為了“掃清障礙”,就在“偷襲”得手的同時,對香港和馬來半島的進攻開始了。馬來半島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分界線,是日軍佔領荷屬東印度的天然屏障。

    日軍的企圖此時是“路人皆知”,丘吉爾決定派出英國在新加坡的遠東艦隊,截擊日軍登陸部隊。不料被發現,遭到上百架日本航空兵的轟炸,遠東艦隊全軍覆沒。訊息傳來,丘吉爾哀嘆:“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擊”。

    更讓他痛苦的是,日軍第25軍在山下奉文的率領下,創新和發展了德軍“閃擊”戰術,採用“電鑽”戰術,摧枯拉朽般的攻城掠地。英聯邦軍隊毫無鬥志,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反抗就迅速後退,日軍也是“不計後果”的追擊。

    於是,一場腳踏車追逐賽開始了。可笑的是,炎熱的馬來半島讓車胎很快爆裂,日軍士兵乾脆去掉車胎,幾千輛只有鋼圈的腳踏車發出的聲音,遠遠過來就像坦克的輾軋聲。這下可好,本就驚恐萬分的14萬英軍,更是不戰自垮,紛紛潰逃。

    這支“腳踏車兵團”55天,推進了1100公里。率先抵達到新加坡城下的日軍也就3萬人,而且疲憊不堪。令人失望的是,退守該城的8萬英軍,在山下奉文的恫嚇下,居然不戰而降,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

    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淪陷,對於英華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對日本人來說,通向荷屬東印度的大門,敞開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在這裡,美國擁有在亞洲最大的海、空軍基地,一旦失守,日軍“南進”的大門將徹底開啟。

    讓日軍失望的是,本來計劃45天結束的戰役,打了5個月。

    在日軍整個南方作戰中,盟軍唯一的“閃光點”就是菲律賓戰役。倒不是麥克阿瑟的指揮水平有多高超,而是日軍自己“不重視”造成的。原來,戰役一開始進展順利,日軍不到一個月就佔領了馬尼拉,美菲聯軍近8萬人退守巴丹半島。

    日本人眼看已達成戰役目的,將部分主力調往荷屬東印度和緬甸戰場,用第14軍的剩餘兵力進行清剿。在美菲聯軍頑強抗擊下,雙方展開激烈的叢林戰、山地戰,最終形成膠著狀態,直到日軍第4師增援才打破僵局。

    麥克阿瑟丟下部隊,乘魚雷艇轉移到澳洲。留守的部隊又堅持了一個多月,彈盡糧絕後繳械投降,7.8萬人成為俘虜,在酷暑難當的菲律賓叢林裡,這些戰俘步行120公里,在6天的行軍中,有1.5萬人被虐致死,史稱“巴丹死亡行軍”。

    為了保住荷屬東印度的油田,避免裝置遭受破壞,日軍首次使用了傘兵部隊。這支鮮為人知的部隊,是日軍看到德國閃擊西歐時,空降兵的巨大威力,在1941年秋,提出由德國幫助建立2個傘兵旅,但由於時間倉促,事故頻發。

    以至於德國教官曾評價道:“這是世界上戰術技能最糟糕的空降部隊”。儘管投入戰役的2000名傘兵傷亡1/3,但在步兵的配合下,還是完整地奪取了油田。至此,從戰爭開始僅過半年,盛產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的東南亞各國,落入了日本之手。

    速度之快,超出了日本原定的目標。裕仁在聽到一個個捷報時,不禁心花怒放。說道:“勝利也太快了”。就連當初反對與美國開戰的“親美派”、“穩健派”也大受鼓舞,他們認為,“稀稀拉拉”的美國大兵,根本不會打仗。

    讓人費解的是,40多萬盟軍被日軍殲滅了30多萬,其餘的狼狽逃竄。一時間,日本上下一片歡騰。但在山本五十六等人的設想中,以撤出菲律賓為條件,與美國達成“和平協議”。不過,他想多了,僅過5個月,日本就遭到報復性轟炸。

    日本在戰爭初期取得的巨大成果,既有充分準備、出其不意的因素,也有盟軍放鬆戒備、缺乏訓練的原因。總之,日軍“速戰速決”的戰術效果很好,開戰僅半年就佔領了東南亞,控制了1.5億人口的地區,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 2 # 奇奇怪怪志怪者也

    戰爭開始的時候,英軍連吃敗仗,僅有的兩艘戰列艦都被日本飛機炸沉了。日軍在中南半島進軍時,英軍根本抵擋不住,只能求助於民國政府出兵幫助,即使在戰爭後期在地面戰也沒什麼閃光點。

    關於日本軍在太平洋戰場

    殺死美國軍156283名

    殺死英國軍42344名。

    殺死澳洲軍17501名

    殺死印度軍26000名

    殺死加拿大軍554名

    合計殺死242682名

    再加上殺死的菲律賓軍,南非軍,荷蘭軍等,共殺死近30萬美英等國軍隊。

    中途島戰役前,南雲還指揮日本航母機動部隊打了個錫蘭海戰,英國也輸了個精光。按理說英國在東南亞經營很多年了,駐軍也不少,裝備也不比小日本差吧!戰爭開始的時候,英軍連吃敗仗,僅有的兩艘戰列艦都被日本飛機炸沉了。日軍在中南半島進軍時,英軍根本抵擋不住,只能求助於民國政府出兵幫助,即使在戰爭後期在地面戰也沒什麼閃光點。

    中途島戰役前,南雲還指揮日本航母機動部隊打了個錫蘭海戰,英國也輸了個精光。按理說英國在東南亞經營很多年了,駐軍也不少,裝備也不比小日本差吧!

    正相反,因為華盛頓條約的關係,英國不能加強東南亞的防禦。直到日本宣佈退出華盛頓條約後才加強新加坡的防禦。而且還有歐戰的拖累。

    44年到45年的緬甸戰役打得還是不錯的

    英帕爾戰役,皇家海軍奇襲“高雄”號,擊沉“羽黑”號,空襲巨港。。。

    在遠東,英軍被日軍追著砍,基本就像砍瓜切菜一樣,表現和國軍差不多

    怎麼能說很差呢?那是相當的差。

  • 3 # 痴語呢喃1988

    首先認為殲滅這個詞用的不正確,殲滅的是敵人。而從戰爭性質來看,英國屬於反法西斯陣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是正義的一方,怎麼能用殲滅這種字眼!

    不計受傷和失蹤人口,英國死於二戰的總人口約40萬人,其中38.3萬人是士兵,剩下的則是死於德國轟炸。有36萬士兵戰死於歐洲和北非,其他部分則死於別的戰場。為什麼要用別的戰場這個詞語,請看下面的分析。

    自18世紀成為日不落帝國以來,英國一直都是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國家,一張圖看看二戰爆發前的英國殖民地分佈情況。

    英國的崛起少不了對殖民地的剝削壓榨,但是一場世界級別戰爭來臨,英國也要揹負更多的責任,整個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戰線最廣的就是英國。除了本土在歐洲戰場上直面德國,北非戰場還要和德國和義大利打,太平洋戰場、亞洲戰場、大洋洲戰場又要和日本打。所以日軍殺死的英國士兵不僅僅在太平洋戰場,還有亞洲戰場和大洋洲。

    最開始時候,受制於正面戰場德國的炮火,英國很難支援駐紮在幾千裡之外各個殖民地的守軍,英國士兵和本地人組成的聯軍仍是不敵日本,一直處於邊打邊退的狀態,但是海外殖民地面積大啊,打不過可以一直撤退,最終死亡計程車兵有2萬多人,和其它戰場上死亡人數對比來看不是太高。

  • 4 # 文史家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後日軍首先對香港發起攻擊,攻防雙方人數比為1:1,開戰後日軍迅速奪得制空權。海上的第二遣華艦隊在海上封鎖香港。面對著只有一個乙等師團(38師團 )的進攻,駐港英國完全亂了陣腳。日軍12日突破守軍主要防線。14日佔領九龍,25日佔領香港,戰役僅僅持續了半個月,在付出傷亡不足千人的代價下,全殲英軍主力1.4萬人,殲敵比為1:10。在作戰中,擁有地利的英軍似乎已經習慣了潰敗,戰場紀律極差,甚至出現了部分香港人協助日軍攻擊英華人的場面。

    炮擊香港島的日軍

    如果說香港是無險可守的海島,那麼擁有永久要塞加成的新加坡則是一個“永遠都不可攻陷的堡壘”,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英華人苦心經營的防線在日本人的衝擊下成了豆腐渣工程。面對著機械化的英軍,對面的日軍甚至只能用腳踏車行軍,在“遠東艦隊”被小澤中將的日本機動艦隊的航空兵覆滅之後,新加坡已經成為孤島,儘管英軍在數量有3:1的人數優勢,但只是鎮壓殖民地反抗的治安英軍根本不是當時日本最精銳的陸軍——第十八和第五師團對手,缺乏系統的野戰訓練和海空軍支援的英國守軍,僅抵抗了一週就全面投降。近10萬的英軍被俘,這也造就了英國曆史上最大的集體投降先例

    在新加坡閱兵的日軍

    新加坡和香港的淪陷可以歸類為,士兵戰鬥力(多數是殖民地軍隊)的不足,到了緬甸戰場的失利則要完全付歸為英國自己作死,自取滅亡,在緬甸面對著老對手十八師團,大英帝國的驕傲——第七裝甲旅被對方手持這原始的燃燒瓶拼命追趕,在中國遠征軍為期解圍後,習慣攪屎的大英帝國,立馬抽身出戰場,原想坐看中日兩國纏鬥,卻不想他們一撤直接將中國軍隊的側翼全部暴露給了日軍,導致中國軍隊兵敗野人山,自己也被徹底趕出緬甸,退出了東南亞

    奔赴前線的中國遠征軍

    如果說二戰中協約國裡有義大利這個拖油瓶,那麼同盟國這邊也有專門負責拖後腿的“義大利”軍隊,這個國家就是曾經叱吒全球的——大英帝國。

  • 5 # 當代曹植

    不計受傷和失蹤人口,英國死於二戰的總人口約40萬人,其中38.3萬人是軍人,剩下的則是死於德國轟炸。有36萬士兵戰死於歐洲和北非,其他部分則死於太平洋戰場和亞洲戰場。

    率先抵達到新加坡城下的日軍也就3萬人,而且疲憊不堪。令人失望的是,退守該城的8萬英軍,在山下奉文的恫嚇下,居然不戰而降,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

    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淪陷,對於英華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 6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中美軍陣亡9.2萬人(包括在菲律賓被日軍俘虜後慘遭虐殺的8000名美軍戰俘),而日軍陣亡約120萬人,其中包括了日本的幾乎全部海空軍和陸軍的主力。日本陸軍5大王牌師團(近衛、1、2、5、6)中有3個(1、2、6)在被美軍全殲或重創。

    舉個例子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日本完全是二流的實力。美國和英國對德國的中損失4.2萬架轟炸機和15萬名飛行員,而德國並沒有因為轟炸而屈服。而美國在對日本的轟炸中僅損失650架B-29和2300名飛行員,日本就被徹底炸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諸葛亮,張飛,人物形象分析,每個人物300字,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