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傷聊史

    晉朝因為存在時間太短,戰爭太過頻繁導致壯丁太少,所以並沒有爆發大型農民起義

    西晉自從晉武帝司馬炎公元265年建國至公元316年滅亡僅僅維持了51年,而從280年滅吳,接著291年爆發持續16年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後接著胡人叛亂一直到滅亡,所以西晉真正大一統和平時期僅僅維持了十年左右。

    西晉王朝雖短,但在滅吳之前晉武帝司馬炎還是比較勤勉節儉的,並且還開創了短暫的太康之治,這時老百姓剛經歷了自東漢末年以來長達一百年的戰亂,好不容易迎來了統一自然想安穩過幾天日子。但老百姓萬萬想不到好不容易迎來的和平,僅僅維持了十年,司馬家內部就開始內鬥。

    在內鬥期間,司馬家各諸侯王相互征伐,經過三國亂世本就人口大減的中原,再經過八王之亂男丁們被大量徵調為兵,剩下的已經沒有多少男丁可以自己組隊造反了。而且八王之亂剛剛結束,期間也有許多流民造反,但因為五胡亂華的到來,西晉也很快滅亡,所以西晉其實是沒有來得及爆發大型農民起義而已。

    宋朝雖然號稱是古代經濟最強的時代,但貧富不均卻很嚴重,所謂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所以引發了許多窮苦農民打著均貧富為旗號起義。

  • 2 # 1234那些年那些事

    西晉歷經四帝,51年,存在感極低。統治者昏庸,白痴皇帝晉惠帝,百姓餓死無數而言“何以食肉糜”,軍事上雖然大權都在司馬氏手中,但也正是如此造成了“八王之亂”,整個北方被戰火破壞,生靈塗炭,一些內遷的少數民族也陷入戰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時激化,這樣的昏庸皇帝試問哪有百姓去擁戴他。晉朝不亡,天理不容,只是苦了黎民百姓。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西晉滅亡時,不是沒有義軍擁護晉室,而是當時的特殊情勢,沒有給義軍留下生存的空間。

    首先,西晉之亡亡於內亂以及由內亂引發的外患。當西晉宗室為了爭奪權力而大搞骨肉相殘之際,原本歸附於西晉王朝的內遷各部族,紛紛自立建國,或是稱王或是稱帝。由此帶來的是,整個北方陷入了一片戰亂之中,老百姓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承受著各個政權的奴役。

    其次,各個部族政權的建立者因為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無不是釆用以漢治漢的方式,來實施對中原的統治。並且各個部族政權都明白爭取人心支援的重要性,因此凡能立足於一時的割據政權,基本上都能獲得百姓的支援,所以才能夠稱雄於一時。而對於西晉遺民來說,他們的內心自然是希望晉朝能夠重新收復中原了!然而司馬家族的血腥內亂,卻的確曾經傷害了百姓之心,使人們對司馬家族能否重新成為結束戰亂,重新收復中原的拯救者感到懷疑。故而才會在各個部族政權的籠絡下,以求得暫時的安定為首要選擇。因而當時的北方各部族政權,犬牙交錯割據的現實,沒有給義軍留下太多的生存土壤。

    最後,偏安於江南的東晉王朝是一個苟延殘喘不思進取的小王朝,從司馬睿開始之後的歷代東晉皇帝,幾乎沒有一個願意以收復中原為己任的。因此即便是有祖逖這樣的忠勇之士,願意主動請纓幫助東晉北伐中原,也得不到司馬睿的真心支援!儘管司馬睿有畏懼江南統治未穩的苦衷,害怕因為出兵北伐失敗而損兵折將,自己會有被江南的世家大族拋棄的危險——所謂的:王與(司)馬共天下,絕不是危險聳聽!而在司馬睿之後,東晉王朝便又陷入到了朝廷內部的權力爭奪之中,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內耗,也是其無心也無力北伐中原的重要原因!

    然而東晉王朝既然毫無北伐中原收復故土之心,那麼即便是北方遺民願意舉兵起義,做迎接王師北定中原的堅定擁護者,那也不會得到東晉王朝的響應!既然看不到什麼希望,那遺民們還有何必要冒險去作無用的嘗試呢?再兼之,北方淪落已久,部分遺民的人心對晉朝的印象,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了。出現了身份認同的模糊,以及對效忠物件的認識偏差,因此才會出現義軍沒有北宋時代多的現像!

    綜上所述:西晉敗亡後之所以義軍不多,乃是由於人心混亂、百姓的身份認同出現了偏頗、各部族政權的籠絡人心,以及嚴密控制,和東晉王朝消極應對北伐中原收復故土,這幾個共同原因造成的。

  • 4 # 濤說精彩歷史

    1、主要西晉有棘手的“流民問題”,還不比北宋。據估計,因為災荒、戰爭,當時全國八之一的人是流民;儘管有“乞活軍”、“塢堡流民”這樣的抗胡義軍,但還有更多的反晉流民、割據流民、中立流民;2、西晉滅亡前,比北宋更腐朽。持續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王室內訌,讓人民群眾面對戰爭,都不知道站隊哪邊。

    小議兩晉的流民問題

    兩晉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代之一。其中西晉持續僅50年,對外不能處理胡族,發生“五胡亂化”;對內內訌頻頻,發生“八王之亂”;更被一般人忽略的,是西晉還有極嚴重的流民問題。

    五胡亂華、八王之亂大家都已熟悉,我們重點說說流民。

    西晉、東晉處於中國第二個小冰期之間,災害頻發,人民群眾需要額外救助;偏偏司馬氏得國不正,開國就有一種暮氣,面對災害、災民只是一味鎮壓。

    司馬炎時代綽綽有餘,可到了傻皇帝晉惠帝在位,流民潮風起雲湧,元康八年,竟有秦、雍六郡的流民下巴蜀!這以後全國戰爭不斷,流民活動在地域上此伏彼起,在時間上連綿不斷,且不因西晉滅亡、東晉建立而結束!

    (西晉流民圖)

    專家總結了兩晉流民問題的4個特徵:

    1、地域範圍廣。西晉平吳後,天下劃為二十一州,可竟有二十州都有流民!

    2、裹挾人數多。專家據《晉書·地理志》估計,當時流民戶數可達30萬戶,150萬口,佔全國總戶數的八分之一!3、涉及階層廣。戶數多,階層也廣,上自百官公卿、大族豪強,下至普通農民。如流入前燕慕容廆的西晉大族,僅《晉書》列出就有近20戶!4、持續時間長。上文已經說到。

    這麼多流民,肯定與北宋時期的義軍狀況不同;當面對外族入侵,北宋起碼可以暫時緩解內部矛盾;而西晉滅亡前,還經歷了“八王之亂”這樣空前的內訌,流民們就算拋開所有矛盾,空癟肚子、拖著羸弱身軀與外族作戰,也會有站隊站錯的疑慮。

    實際上,當時晉朝的流民組織分成了多類:

    1、反晉流民組織。這類組織非常之多,著名的有李特兄弟領導的秦、雍流民組織(在川蜀建立成漢),社弢領導的梁、益流民組織和張昌、王如先後在江、沔一帶領導的流民組織等。

    2、抗胡流民組織。勢力最大的有兩隻:乞活軍、以及李矩、邵續等人領導的流民塢堡組織。

    3、名義歸附晉朝而實際獨立的流民組織。祖逖、郗鑑、蘇峻都是這類流民帥中的代表人物。

    4、胡、晉兩頭的流民組織。

    (由流民演化而來的北府兵)

    總之,兩晉的問題很多,不僅有內訌、不僅有談玄務虛的清談、不僅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缺陷,還有嚴重的流民問題……

    這一切的一切,都呼喚著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來改革、來結束;譬如東晉的謝玄,發現了淮水以南、長江以北的流民多來自北方,戰鬥力充足,就招募悍勇之士,組成了一隻著名的軍隊——北府軍。

    再後來,脫胎於北魏、北周的隋唐帝國,將直面兩晉南北朝的種種弊端,勇敢革新。以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為代表的傑出領導者,將實行“均田制、府兵制、科舉制”等一系列偉大創舉,解決社會矛盾。據此孕育而出的,將中華民族繼秦漢帝國後,第二個偉大巔峰——隋唐帝國!

    (唐朝疆域)

  • 5 # 舊書齋

    這種感覺是真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宋朝和晉朝兩個朝代,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透過權臣奪權上位,都曾經被外族滅國,都曾經被腰斬為兩段,都曾經偏安於江南。諸多的相似點,看起來這兩個朝代有著許多共同特徵。但後世對這兩個朝代的評價,卻大相徑庭。對於宋朝的評價,雖然不免積貧積弱,但對於宋朝的文化、經濟、社會發展,依舊非常肯定。即使南宋,也是一樣。

    晉朝就有些尷尬了,非但後世的評價少,就算是評價,也多半不是什麼好詞。相比之下,東晉的人氣要比西晉好很多。因為文人墨客,讓東晉以及後來的四朝,被稱為風流的國度,雖然這種評價,未必算是好的評價,但東晉高階人士的生活,的確讓後世豔羨不已。但總體而言,卻遠不如宋朝評價高。

    在西晉滅亡,和北宋滅亡之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雖然兩個國家都偏安了,但宋朝依舊存在很多義軍,甚至出現了辛棄疾、岳飛、韓世忠等人。即使宋朝偏安於江南,陸游、虞允文等人,依舊夢想著北伐光復中原。而西晉滅亡之後,人們似乎忘記了這些事情。即使東晉,也只是被動的防禦作戰。反而一些大軍閥,比如桓溫,劉裕等人,對光復中原的興趣,比東晉王室更大。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值得思考。

    西晉全圖

    得國不正,內憂外患不止,讓人們對西晉失去信心

    西晉得國不正,這是公認的,雖然曹魏的得國也不正,卻好歹對漢獻帝還是不錯的。可西晉司馬氏對於曹氏,趕盡殺絕,讓禪讓變得不得人心。

    如果僅僅這樣,其實並不太麻煩,因為只要老百姓日子過得好,根本不在意誰當皇帝。但從司馬炎開始,除了太康時期,稍微有點建樹,滅了吳國之後,整個國家從皇帝開始,就開始驕奢淫逸。相傳司馬炎居然有了後宮佳麗一萬多人,創下了後宮佳麗數量最高的記錄。司馬炎根本無法臨幸所有人,只得坐著羊車轉悠,羊在哪裡停,他就在那裡過夜。

    從司馬炎開始,西晉王朝的皇帝就已經沒有心思去理政,他的白痴兒子更是如此。於是,西晉王朝陷入長達十數年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司馬氏的子孫,在八王之亂後,消耗殆盡,而國力也一落千丈。

    內憂不止,外患也不止,北方有齊萬年的起義,西方則有禿髮樹機能的叛亂,這兩場叛亂,曠日持久,雖然最終都被平定,卻消耗了大量精銳部隊。但這種平定,又造成了少數民族對西晉王朝的反感。大量內遷的少數民族開始蠢蠢欲動。而且,很多漢化的少數民族首領,最開始打起的旗號都是興復漢王朝。本來人們就對司馬氏的行為非常反感,如今,少數民族頭領舉出這樣的大旗。讓大量漢人,轉而支援這些外族政權。

    東晉全圖

    身不由己的東晉王朝

    內憂外患不止,導致西晉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司馬氏在內耗中幾乎消耗殆盡。為數不多的司馬氏後人,在南方,建立了東晉王朝。但東晉王朝一開始,就已經出現畸形狀態。

    我們評價一個朝代,不會忘記一些豐功偉績的皇帝,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開國皇帝更是張口就來,似乎連開國皇帝都不知道,是很丟人的一件事。但東晉開國皇帝是誰,我估計猛然聽到這個問題的人,腦子會一懵,一時想不起來。

    想不起來,並不丟人,因為東晉皇帝是歷朝歷代中,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東晉一開始,就出現了“王馬共天下“的局面。從這時候開始,權臣和皇帝,成了兩個平起平坐的政治集團。而後來,王氏,謝氏,桓氏,劉氏,大量的門閥貴族,完全架空了東晉皇帝的權力。皇帝只是一個擺設,門閥大族才是政治的核心。

    這些門閥大族的勢力盤根錯節,遍佈了整個東晉王朝。一方面,這些人中,出現了很多有能力的牛人,比如王導、謝安、桓溫、劉裕,雖然其中包括一些有能力也有野心之人,但不得不說,這些人的存在,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門閥大族讓皇帝的權力成為虛無,願不願意興復晉王朝的江山社稷,已經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大臣說了算。於是,東晉王朝的軍事行動,到底指向何方。司馬氏無法掌握。

    宋朝雖然也很悲催,但經過一百多年(北宋)的發展,宋朝大部分皇帝,都是愛民的皇帝,國家雖然不強大,但老百姓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人們自然會懷念。再加上皇帝的權利始終沒有失去,人們會因為皇帝的感召,而義無反顧加入義軍行列。而晉朝,先開始把好感敗光,後來又被權臣架空,誰還給你面子呢?

  • 6 # 史事分享

    雖然西晉和宋朝都是因為外族入侵而滅亡的,但是西晉的滅亡完全是自己作死,北宋的滅亡完全是意外事件;南渡之後南宋亡於外族,東晉則亡于軍閥政變。

    三國激盪群雄紛爭,經歷了長期的動盪和戰爭。在魏國,司馬氏家族透過隱忍了數年的司馬懿發動政變,而主導了魏國廟堂,司馬昭掌權以後開始了三國的殲滅戰,首先透過鄧艾等一批將領滅亡了蜀國,把蜀後主劉禪俘虜到了洛陽,司馬昭問他想念國家嗎?劉禪回答樂不思蜀,深懂得生存之道的劉禪得以善終。司馬氏滅蜀國,為司馬氏取代曹魏政權贏得了資本,司馬昭死後,司馬炎逼迫曹奐,正式建立了西晉,是為晉武帝。

    晉武帝統一全國之後,知道如此長時間的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便開始國內的發展。朝廷採取措施,從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方面來促進農業生產。公元267年,晉武帝頒佈鼓勵農業生產的詔令。西晉統一後,晉武帝於太康元年頒佈戶調式,推行佔田法和課田法。佔田、課田制下的農民,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都歸他們自己所有。這一制度的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西晉的這些措施,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同時影響庶族地主的利益和農民的利益,階級矛盾在後面開始愈發的尖銳,各階級為了利益爭鬥愈發的激烈。這是西晉滅亡的一點原因。

    晉武帝在統一天下後,透過休養生息,出現了太康盛世,鑑於魏王室微弱而被司馬氏篡權,對同室宗親大肆分封以鞏固司馬氏的政權,不料正是此舉為晉末期的八王之亂埋下隱患。官員制度上採取九品中正制,官僚氏族把持著選拔任用大權,因而徇私腐敗盛行,寒門士子難以僅憑努力改變命運。

    晉武帝司馬炎覺得天下無事,驕傲自負,洛陽城裡達官顯貴攀比成風,相互鬥富,據說貴族的一個富豪一萬兩銀子吃一頓飯,都感嘆沒法下筷子,朝廷裡在後宮皇帝每天坐著羊拉車,羊停到哪裡就在哪裡吃住,曹魏官員盛行林下清談風流,勤於值守當作最可恥事情,慵懶之風盛行,皇帝荒淫,官員糜爛,可見已經腐朽至極了,很快把剛剛統一的西晉王朝拉入了深淵。這是西晉快速滅亡的第二點原因。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不久,八王之亂就爆發了,整個西晉帝國在內訌中搖搖欲墜——西晉貴族的紙醉金迷和百姓的貧苦,也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農民起義。西晉王朝崩潰的關鍵人物是司馬倫,是他的冒失和無能,導致八王之亂演變為天下混戰,又從而招致了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八王之亂之後王輔佐司馬睿攜帶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建立東晉朝廷,而後庾亮當政,桓溫得勢,謝安掌權,漸漸形成了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為首,各家士族林立的局面!這些以姓氏為界限,血緣為紐帶的世家名門的權利財富太重,威望甚至超越皇家,那些士族領袖更是那個時代最為閃亮的明星和旗杆性質的人物,這也是晉朝滅亡的第三點原因。

    所以說晉朝滅亡沒有義軍,這完全是司馬家族自己作死啊!

  • 7 # 亭安讀書

    所謂義軍通俗上是認為農民起義軍,是由底層人民對封建統治者的反抗。西晉時期也有農民起義,比如永嘉年間的杜弢起義,只不過相對於宋朝來說,西晉的起義情況較少。主要原因有幾方面:

    西晉時期朝廷與農民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當時的主要矛盾

    從歷朝農民起義來看,造成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兩個階層之間的矛盾激化到無法調和,農民生存環境惡化到無法忍受,才引發了反對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比如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漢朝的綠林農民起義,以及宋朝的王小波、李順起義,方臘起義等。這些農民起義具有共同點,就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封建朝廷透過苛政、沉重賦役等方式,讓農民無法繼續生存,才導致的農民起義。而看西晉時期,這種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並不是主要的矛盾。

    西晉自建立到滅亡總共才五十一年,結合西晉歷史來看是一個短命王朝。而西晉幾代皇帝及掌權者,也並非推行對農民階層造成沉重負擔的政令。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太康之治”,的農民來說是休養生息的時期。司馬炎之後,雖然司馬衷無能,但即便是專權的賈南風,也任用能臣,營造了十餘年的穩定局勢。之後八王之亂,才讓西晉王朝徹底分崩離析,最終五胡亂華,導致西晉滅亡。

    在西晉國祚五十一年的過程之中,前期有司馬炎治世有位,後有賈南風專政,在之後便是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這整個過程之中,西晉王朝的主要矛盾一直集中在統治階層,並未對農民階層造成極大的負擔。賈南風專政和八王之亂,是司馬氏宗親外戚等勢力之間的矛盾;而等到八王之亂後的五胡力量侵入,便是漢民族與胡族之間的矛盾。

    而農民階層在整個西晉王朝歷史中,都並未成為主要矛盾的一方,雖然也被裹挾參與到西晉後期的征戰之中,比如流民軍等力量參與到了八王之亂中,但都是無奈之下求存的舉動,並未有主動意識去反抗當時的局勢。

    正是因為西晉王朝的主要矛盾,並不是統治階層與農民階層之間的矛盾,才導致了西晉時期農民起義並不多。而宋朝時的賦稅政策等方面對農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才導致了宋朝時農民起義如此頻繁。

    西晉時期農民缺乏形成起義軍的條件

    與宋朝相對內部穩定的局勢不同,西晉時期的局勢並不是形成起義軍的條件。

    首先是自漢末之後的群雄割據,導致起義軍無法形成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同時,農民生活艱辛,也爆發了黃巾軍等農民起義,但是也漢末的農民起義也同樣遭到了豪強地主和統治階層的強烈壓制,最終黃巾軍在各路群雄的圍剿之下覆滅。這個過程其實是將農民起義的基礎打破,自黃巾軍農民起義之後,直到兩晉南北朝時期,農民起義其實都不多。這除了主要矛盾轉變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具有官方性質的地方豪強力量崛起,導致了對於統治階級的反抗力量變化,由原本為生存而起義的農民力量,變成了以爭奪天下權柄為目的的群雄。

    三國時期的群雄割據,各方豪傑起兵逐鹿天下,這是有著明確目的和嚴密組織地對統治階層的覆滅,已經與為生存而戰的農民起義有了根本不同。而群雄割據情況下,各方頗具規模的勢力,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也就斷絕了農民起義情況的出現。而西晉自建立到滅亡,經歷三國紛爭時期,也自然並不是農民起義的時機,也自然少有義軍的出現。

    當然了,需要注意的是,三國紛爭導致人口大量減少,農民力量無法形成有力的起義來生存,只能依託於各方力量,農民失去田地,參軍再戰死的情況非常普遍。曹操曾經所說的“千里無雞鳴”正是說明那時候的人口銳減。而等到西晉統一全國之後,初期進行了休養生息增殖人口的各項措施,所以西晉王朝是農民階層復甦增長人口的階段,也就無法形成有力的起義。

    而且,西晉後期戰亂頻繁,司馬氏宗親之間互相征伐,也是裹挾了經過西晉前期增殖的人口來進行爭奪西晉權柄,這又是一次對農民階層人口的消耗。在西晉後期戰亂頻繁的情況下,農民階層也就依舊無法形成有力的農民起義。而相比西晉來說,宋朝的農民起義並沒有經歷較大規模的群雄割據,相對而言,王朝內部相對穩定,農民起義也就有了發生的時機。這也就造成了西晉義軍少而宋朝義軍較多的現象了。

    兩晉時期的義軍缺乏主動性,是用來爭權奪利的工具

    其實西晉時期的也有農民起義,永嘉年間的杜弢起義是發生在荊、湘地區的起義,是由巴蜀流民發起,以杜弢為首歷時四年的流民起義。而西晉時期的流民,是永嘉之亂五胡侵入中原,導致的農民流離失所,只能四處逃往所形成的流民。而西晉的流民力量,經常被一些勢力所利用,如西晉末期匈奴、羯族起兵,幷州大亂農民紛紛逃亡,幷州司馬騰便帶領流民前往冀州,形成了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流民軍團。

    西晉末期的流民軍團主要組成就是農民,流民軍團雖然多有軍事活動,但卻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農民起義,流民軍團的領袖多是士族、官吏等,多被稱流民帥。流民帥帶領流民軍團,參與西晉末期至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許多軍事活動之中。五胡十六國時期,李農、冉閔都是流民帥,東晉郗鑑、蘇峻等也是流民帥,都參與了許多軍事活動。

    而看西晉時期的流亡農民,雖然能夠在特定情況下,像杜弢起義一樣為了生存而起義反抗統治階層,但卻大多被士族階層所利用。並且加之五胡入華的特殊局勢,讓流亡農民更加難以生存,更難以形成有力的起義軍。而且流亡農民為躲避胡族屠殺,四處奔逃以求生存,其實已經無力再去形成有規模的起義軍。依仗具有官方性質的流民帥,進行有目的性的軍事活動,才是流民軍團生存的選擇。

    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也導致了西晉的農民即便面對生存危機,也無法形成對抗統治階層的起義軍。而流民力量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爭權奪利的工具。

    總結

    綜上所述,西晉時期無法形成較多起義軍的原因,與西晉時期的主要矛盾並非統治階層與農民階層之間的矛盾有著很大關係。而且,自漢末之後,農民階層人口受損嚴重,加之西晉後期戰亂頻繁,即便流亡農民也為了生存而妥協求存於具有官方性質的流民帥,也就造成了農民階層無法形成有規模的起義軍。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 8 # 馳無影無蹤

    得國不正,統治者昏聵無能,治國策略失當,奢靡之風興盛,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切都是西晉滅國的根本原因。

    百姓過不好,沒有基本的物質保障,還想保護這個國家?世家大族壟斷的時代,農民起義都遏制在苗子時候,不用妄想能拉得起義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去售樓處呢?還是做中介呢?女,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