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非文化

     題主所問的這句“同學少年多不賤”出自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寓居四川夔(kui)州(今重慶奉節縣)時創作的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組詩《秋興》其三,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原詩: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要理解這句詩,我們得從整首詩的寫作背景及內容來分析,方可得到最佳的答案。

    公元755年,是天寶十四年,這一年爆發了影響大唐王朝,甚至中國歷史發展的大事件——安史之亂!在長安寓居10多年以求仕進的杜甫,終於在這場戰亂中獲得了低微的官職,可是不久,又因直言進諫而被問罪貶官,他逐漸對這些官場傾軋厭倦。為了躲避戰亂,他離開了長安。

    杜甫的詩歌風格就是從此而開始轉變得接地氣,親民生了。時代不幸詩人幸。

    先到秦州(今甘肅天水)淹留三個多月,後又繼續向西南而去,投奔當時的朋友劍南節度使嚴武。後來,在蜀的朋友幫他安家立業,在浣花溪畔修築了一所草堂。在那裡,他度過了一段相對安逸的時光。

    後來,失去依靠的杜甫離開了成都,沿江東下,又到夔州停下了漂泊的腳步。這一時期,我們就看到了《登高》,《秋興八首》這系列傳世佳作。

    這一年,是公元768年秋天。這一組詩的主題就是身居夔州北望長安。

    那麼,杜甫的同學少年究竟指的是誰呢?

    嚴格地說,這是泛指那些青年時期所結識的一群文人雅客,他們在這場安史之亂中,並不像杜甫那樣潦倒困厄,比如高適、王維、鄭虔、儲光羲、賈至、孟雲卿這些人,大多身居要職,顯貴一時。杜甫在這裡對他們含有嘲諷的語氣。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同時代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杜甫有深厚的友誼,杜甫畢生以他們的友誼為榮。當然,他也知道李白在安史之亂之前已經離開了長安寓居江南,他對李白只的無盡的思念與牽掛,這裡的嘲諷物件是不包括李白的。

  • 2 # 芊芊影視u

    這兩句出自《秋興八首》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意思是,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我卻註定要為一個信念苦渡人間。

    若問杜甫的同學,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明確的說。

    不過他的朋友到是可以列舉一二:李白、王維、儲光羲、高適、岑參、賈至、孟雲卿、嚴武、元結、鄭虔、任華。這些都是。然後他跟李白相識的時間呢雖然短,但友誼卻是最好的。哪個最有才華最有出息就不用我說了

    其中大概與李白、孟浩然交情最深吧,所謂相見恨晚,惺惺相惜!

  • 3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同學少年多不賤”,是杜甫《秋興八首》其三里的詩句,下一句是“五陵裘馬自輕肥”,說的是和杜甫一起求學的少年都已飛黃騰達,在長安的五陵,穿輕裘,騎肥馬,過著富貴的生活,反觀自己不得志,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首詩杜甫作於公元766年,是嚴武死後,杜甫失去了依靠,嚴武與杜甫是世交,杜甫的爺爺杜審言與嚴武的父親嚴挺之同為唐朝名臣,杜工部的名字就是經嚴武推薦所做官職名稱。從成都來到夔州,又得到夔州督都柏茂林的大力支援與幫助。

    杜甫的家族也是世代為官,杜甫的祖上杜預為西晉大將軍,杜甫的爺爺爸爸均為官,從小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爭取功名與作詩是人生的兩大主題,那麼,除了嚴武與柏茂林,杜甫還有哪些同學好友呢

    高適

    高適是唐朝詩人做官做的最好的,做官人裡作詩最好的。杜甫剛到成都,高適就關心起杜甫了,問長問短,即《贈杜二拾遺》:“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昕法還應難,循經剩欲翻。草玄今己畢,此後更何言?”杜甫的答詩《酬高使君相贈》言:“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雙樹容昕法,蘭車肯載書。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杜甫當時有裴冕幫助,生活還可以,後來遇到困難時,杜甫直言請高刺史幫忙。《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百年己過半,秋至轉飢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韋濟韋續韋班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杜甫寫給韋濟的,杜甫希望韋左丞提攜自己,可韋左丞並沒有幫助到杜甫。倒是韋續,在杜甫建草堂時,贈予了竹子,杜甫的《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有所說明,包括韋班也贊助了松子和瓷碗。《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追餞同舟日,傷春一水間。飄零為客久,衰老羨君還。花遠重重樹,雲輕處處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鬢毛斑。”

    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公元770年,兩位老人,再度在潭州相遇,兩位風華少年曾經在洛陽大展才華,一個詩寫的好,一個歌唱的好,回首往事,歷歷在目,故人重聚,物是人非,幾度傷感,幾度落淚。

    岑參

    杜甫思念岑參《九日寄岑參》有“思君令人瘦”,牽掛朋友,岑參也與杜甫發牢騷,作為私友無話不談《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儲光羲 薛據

    公元752年,儲光羲,杜甫,高適,岑參,薛據五人一起登慈恩寺塔,每人作一首詩《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大雁塔下競風流。

    王十五司馬

    杜甫的表弟,建杜甫草堂的資金方。《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 》“客裡何遷次,江邊正寂寥。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遙。”

    蘇源明

    杜甫第一次科舉失利,遊齊趙,蘇源明陪同。

    李邕 王翰 李白

    杜甫青少年時期家庭條件好,生活富足,自幼好學,七歲就能作詩,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為他以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時的社會名流都誇獎他,象李邕,王翰這樣的前輩都屈尊拜訪他,所以,也是年少輕狂,自己誇自己“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就是寫出“葡萄美酒夜光杯,古來征戰幾人回”的王翰,有人以與王翰做鄰居為榮,王翰優秀和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反襯出杜甫更優秀。

    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李白只回了兩首,但絲毫不影響二人的友誼,李白在《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笑話杜甫作詩費勁,杜甫也回懟李白《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笑話李白喝酒虛度光陰,關係越鐵越能互相取笑,還都不翻臉,可見李白杜甫的友誼之深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T5新3系A4L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