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夢阿志
-
2 # 瘋狗的輕武
TD第一個排除,MarkI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別的坦克,而TD的意思是Tank destroyer,直譯過來就是坦克毀滅者。那會都沒別的坦克,他能毀滅個毛線。
輕型坦克也能排除,一戰時期的輕型坦克主要是指兩人艙室,重量不超過10噸的車,比如雷諾FT17。
所以只剩下了中型和重型。
然後回過來想,MARK I型作為第一臺實戰用的坦克,一開始根本沒有分類標準。畢竟只有它一種坦克,那麼給坦克做分類就毫無意義。但很快英國又出了一款14噸級別的惠位元坦克,他們將其定義為中型。
再想想坦克世界中將同樣級別的維克斯Mk1/2/3也定義為中型,那麼30噸級別的一戰MarkI坦克就妥妥的屬於重型。
-
3 # 史事檔案
馬克Ⅰ型坦克是英國在1916年製造的新式武器,坦克鼻祖。其主要作用是破壞戰場上的鐵絲網、越過戰壕、抵禦小型武器的射擊。
馬克Ⅰ型坦克的外形特點是菱形構型,戰車底盤與上部車身結合為一體,成一個高大的菱形,加上低重心及特長履帶,整個戰車車體像是變成了一個大車輪,使車體可以滾過一切的鐵絲網與大小壕溝。
馬克Ⅰ型坦克分為雌雄兩種型別,雄性坦克在側旁炮塔裝置的是一門霍奇基斯海軍用6磅(57mm)快速炮,雌性坦克在側旁裝設一挺7.7mm維克斯水冷式重機槍。雌雄兩型坦克,它們外形幾乎是一樣的,辨別它們,是看側旁的武器裝配。
馬克Ⅰ型坦克是第一代坦克,也是坦克的老祖宗,對於它的分配,我個人認為應該放在中坦的起始線上。
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種坦克型號,其實就是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
該坦克是英軍隨軍記者斯文頓發明的,他看見英軍傷亡慘重,便萌發了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製造一種牢不可破的戰車的想法.於是將這個想法彙報了上級,由海軍部同陸軍部共同研製. 馬克"1在製造的時候,為了保密當時"機槍破壞器"這個名字,大家把這個鐵傢伙稱做"水櫃",用英語說就是"TANK"(中文譯音"坦克"),這個"TANK"(坦克)的名稱,一直引用到現在.具體屬性上面已經說了,我就不重複了。
馬克IV型坦克:
馬克IV型是典型的菱形坦克,由馬克1型(大遊民)改進而來,吸收了Ⅱ、Ⅲ型的一些長處,在康佈雷戰役中大顯威風,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廣泛、最成功的英國坦克。說來頗有意思的是,馬克IV型坦克卻有雌雄之分,雌雄區別在武器上。雄性馬克IV型裝置了2門小口徑火炮,發射6磅重炮彈,另外裝置4挺7.696毫米劉易斯機槍。而雌性則只裝置6挺7.696毫米劉易斯機槍。因此雌性IV型比雄性IV型要輕1016公斤。
1917年6月,馬克IV型坦克進入英軍服役。馬克IV型有8名乘員,車內條件比前幾型有了改進。乘員室內裝有比較好的通風裝置,在車輛頂部和兩側設有安全門。車內裝了風扇,向發動機吹冷卻空氣,透過尾部散熱器把熱氣排出車外。車上增設了消音器,降低車輛噪音。 採用劉易斯機槍給IV型坦克帶來了麻煩,劉易斯機槍有較大的圓形冷卻套,要裝機槍就得在甲板上開個安裝孔。劉易斯機槍安上了,這個安裝孔也留下了。馬克IV型一上戰場,這個安裝孔便成了敵人彈片和彈丸鑽入車內的通道,那個機槍冷卻套也會被敵人輕兵器打得支零破碎。所以,後出廠的IV型坦克都換上了霍奇基斯機槍。
英國共生產5種菱形坦克,從坦克的鼻祖“小遊民”型坦克到馬克Ⅰ、Ⅱ、Ⅲ、Ⅳ型,不過前4種產量少,獨馬克IV型是生產數量最多的菱形坦克。隨著世界大戰結束,菱形坦克很快退出了軍事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那種重量輕且速度快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