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雲臺山閒人

    1651年,順治在打獵途中偶遇一禪師,便對佛教產生了興趣。1657年,順治途經北京海會寺,召見僧人憨璞聰,兩人相談甚歡。此後,順治請多名高僧入宮講授佛法,得"行痴”法號。

    1660年董鄂妃的去世讓順治一時心灰意冷,看破了紅塵的順治執意削髮為僧。高僧茆溪森不得已為順治帝剃了發。此舉震驚了滿朝文武,王公大臣和孝莊太后的規勸,順治一概不聽。孝莊太后只好召來了茆溪森的師父玉林琇。玉林琇讓茆溪森坐在一堆乾柴上,手舉火把,對順治說,皇上如果不蓄髮還俗,他便將茆溪森活活燒死。順治只好答應蓄髮。後又經玉林琇的多次規勸,順治才回心轉意,打消了出家的念頭。但順治仍然眷戀佛法,後來他親自把寵信的太監吳良輔送到京城的憫忠寺替自己出家。

    在順治摒棄了出家的打算不久,他便染上了天花。1661年2月5日,順治病死於養心殿,年僅24歲。

  • 2 # 宋安之

    正史記載1661年,順治帝染天花而死,年僅24歲,在位18年,但順治帝信佛痴迷的程度與南北朝時的梁武帝四次出家都有一拼,曾剃度出家,都已剃髮,後被佛教高僧勸阻而不了了之,後面至駕崩時的種種異常撲朔迷離,讓很多人懷疑順治帝不是英年早逝,而是出家了,而“順治出家”與“孝莊下嫁”成為清初兩大迷案。

    順治早年接觸的是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對其頗為信任重視,稱其為“瑪法”(滿語中爺爺的意思),受天主教的影響很大。

    順治在位後期接觸佛教,開始信佛,先是見了得道高僧憨璞,兩人相談頗為契合,後又召見高僧玉林琇,自稱其弟子,並取法號“行痴”,後又陸續召見了有名的高僧,順治十七年,順治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病逝,順治帝陷入無盡痛苦中,意欲遁入空門,剃髮為光天天子,後被高僧玉林通琇勸阻作罷。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出家失敗的順治帝讓心腹太監吳良輔出家,頗有一些代替出家的意思,順治帝親臨觀看剃度,當晚染上天花,五天後初七日便駕崩。

    順治帝死後實行火化,葬清孝陵,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位火葬的帝王,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死後行火葬的皇帝。

    順治帝后期為情所困,痴迷佛教,心愛之人死後差點出家,染上天花幾天後就駕崩,並行火葬,處處透露著詭異,順治帝兒子康熙帝后五上佛教聖地五臺山,其中一種說法就是尋找父親。

    2009年,北京石景山出土一具龍袍乾屍,身份成迷,至今無解,本人曾經特意寫過一篇文章推理,龍袍乾屍的真正身份極有可能為順治帝。

    參考當時資料,順治帝雖正史記載染天花而死,但極有可能最後出家遁入空門了。

  • 3 # 不舉兄愛說話

    首先咱聊一些關於順治帝的常識!順治原名為福臨,順治是他的統治清朝期間的年號;福臨他老爸就是皇太極(第九子),他娘也是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孝文莊皇后;

    福臨在清朝的統治期間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福臨是清軍入關以來的第一位皇帝,其次是福臨接過了他爸和他叔的大權之後,勵精圖治一展抱這著包袱給穩穩的接住了,清朝在關內站穩腳了為下邊的孩子們打了一個還不錯的底子;

    當然人無完人,福臨他也是有一些不足滴,例如他媽就曾說他:“懲忿戒嬉”,他身邊的和尚木陳忞說他:“龍性難攖”,其實就是一句話:別太浮躁,別太任性;但是在大的方向上福臨確實是值得誇讚的一位皇帝;

    福臨這孩子不舉兄認為那幾乎是沒童年滴,諸位想想六歲即位,十四歲就大權在握,讀書讀到吐血,哎,帝王家的孩子的苦我們是想不到啊;

    十幾二十歲本應是天真浪漫、無拘無束的年齡階段,他便要日理萬機處理國家政事了,這肯定亞歷山大,還好此時清朝歷史上出現了一代名妃董鄂妃,讓福臨在處理煩瑣國事之餘,有個消遣的地兒有個傾訴的物件;

    歷史總是能讓你尖叫,這位名妃生了孩子還沒享幾天的母憑子貴的福,孩子便沒了(去世)母親不就也跟著去了,這讓福臨哪能受得了,此時便一心想出家,都剃度了;

    但是被一位高僧玉林琇給勸回來了:你不能出家呀皇上,身為帝王治理好國家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是最好的修行了;福臨聽著覺得是這麼個理兒,便斷了出家念想;

    但福臨身體卻日漸消瘦,其實早在董鄂妃還死時候,他曾對和尚木陳忞說:“老和尚許朕三十歲來為祝壽,庶或可待。報恩和尚(指玉林琇)來祝四十,朕決候他不得矣”他早就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就在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染上天花的福臨走完帝王的一生,年僅24歲!

  • 4 # 春風解語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夜裡子時,清王朝的宮廷裡傳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順治帝在養心殿駕崩。

    對於順治帝的死因,在《清世祖實錄》中記載得非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關於順治帝的死亡記錄,就是這樣寥寥數語,再無過多介紹了。

    一個皇帝的死亡用這麼敷衍的記載,確實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聯想。在《清世祖實錄》中對順治帝死前的活動,只用200多字,而描述其死亡就更加簡單,11個字就敘述完了,連他的死因都成為了一個秘密。

    順治駕崩的第三天,不滿八歲的康熙登基,此時順治的死因就更加讓人猜測不已了。

    民間傳聞中的順治死因

    民間傳聞的順治死因,在《康熙王朝》中也有所演繹。

    想必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當然就算是傳說,也有所分歧,這個分歧來自於董鄂妃,民間傳說這個董鄂妃是江南名妓之一的董小宛,能做名妓的女子,那肯定不一般。

    那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兼之容貌豔麗無比,清兵南下之時,董小宛被俘,押送回了北京,才藝雙絕的董小宛一入皇宮就被順治寵愛無比,那簡直就是三千寵愛於一身,出身青樓的董小宛在後來,更是被順治帝封為貴妃,這件事情引起了孝莊太后的不滿,一個青樓女子怎麼能逾越規矩被封為貴妃呢,於是孝莊太后就設計害死了董小宛。

    董小宛的死,讓順治帝無比悲痛,決定出家為僧。

    這個民間傳說中的董鄂妃是出自青樓,而另外一種說法董鄂氏是滿洲正白旗人,出生於遼寧,內大臣鄂碩之女,大將軍費揚古之姐,並非出自青樓的董小宛。

    關於這個董鄂妃與順治的故事,都可以另外寫一本帝妃之愛了,清朝皇帝也多有多情之人,從皇太極與海蘭珠,再到順治與董鄂妃,這也是情之有種啊。

    清宮國史記載,順治14歲那年,在遵化打獵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法師,從那之後與佛法結緣。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順治帝應該崇尚佛法已久,他未必會踏實做個好皇帝。當然民間關於董鄂妃的傳聞,其實並不可信,至少版本有好幾個。

    如果歸類起來,無非是這樣的,順治寵愛董鄂妃,被孝莊太后所不容,設計害死,順治本身就崇尚佛法,加之心愛的女人死去,更是看破紅塵,立志出家。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董小宛真的與董鄂妃沒有關係,而董鄂妃也不是孝莊害死的,她的死是因為孩子夭折,悲痛而病。

    順治得過天花

    有史料證明,順治曾經得過天花,可是這也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何至於不敢記錄下來呢?

    清宮檔案對順治死因隻字不提,天花在現代社會也許不是什麼可怕的病症,可是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清代,這是足以奪去人生命的病症。

    滿清入關後,到中原地區,天花傳播得非常厲害,加上水土不服,順治帝是很容易感染上這種病症的,而且天花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為了不讓朝野恐慌,隱去真相也有可能。

    有史學家在一個清代官員的筆記中找到了蛛絲馬跡,順治駕崩第二天,朝廷傳諭大赦,不許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這些禁忌都是在“出天花”時才有的規矩,清王朝不會無緣無故如此這般行為。

    順治到底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到如今都是一個謎,他神秘的死亡,終究還是被歷史塵封了起來。

  • 5 # 遊弋歷史長河

    1661年,24歲的順治帝染天花而死,8歲的皇四子玄燁即位,這就是清聖祖康熙帝。而他出家為僧的事情其實是民間傳聞,並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那麼極具傳奇色彩的順治為何在24歲的年紀就英年早逝?他又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呢?

    順治帝,原名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孝莊,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年號“順治”。年少登基

    1643年,50歲的皇太極突然駕崩,由於事先沒有確立繼承人,直接導致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之爭。但雙方實力接近,相持不下。最終確立折中決議:共同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為皇帝,由努爾哈赤的侄子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共同輔政。這一決議獲得朝中大臣的一致透過,時年6歲的福臨成為幸運兒,登上皇位,次年改元順治。清朝皇帝只有一個名號,所以福臨也被稱作順治帝。

    圖 順治帝

    清軍入關

    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自縊而死。這時候大學士范文程向多爾袞進諫,應當趁機進入中原。奪取天下,順治帝就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準備入關。

    由於明朝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倒戈,清軍打敗李自成軍,很快清軍就入關並進佔北京。當年清朝就自盛京遷都北京,清朝定都北京統治中國200多年的歷史就此開始。

    圖 清軍入關前局勢

    攻略南明

    崇禎自縊之後,明朝已經算是滅亡了,但明朝在南方的統治基礎還在,各路明朝宗室迅速擁立新皇帝即位,試圖挽救明朝的危局。這些政權統稱為南明政權。

    清朝相繼滅亡南京的弘光政權、福州的隆武政權、紹興的魯王政權、雲南的永曆政權。10多年的時間基本統一了全國。奠定了統治基礎。

    圖 清朝統一全國

    順治親政

    順治七年(1650年),掌控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在打獵的途中病逝,14歲的順治帝提前親政。

    順治帝開迅速把多爾袞的封號爵位削除、家產也被查抄。

    加強皇權 整頓吏治 維護統治

    順治帝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又採取了措施,停止圈地,提高漢官權力、重用漢官,以此緩和民族矛盾。施行甄別之法,嚴格甄別官員,選擇優秀者任用。這些決策迅速穩定了清初的局勢,給康熙皇帝的通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醉心事佛

    順治十四年(1657年),福臨接到了僧人,開始接受佛教的文化。甚至起了行痴的法號,當董鄂妃病逝的時候,順治帝心灰意冷,萌生出家之意,經人勸阻才打消了出家的念頭,但已經完全接受佛教的理念。

    染天花而死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身染天花,死前立九歲的第三子為繼承人。享年二十四歲。

    出家之謎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有康熙帝長大成人還遇到順治帝出家的畫面,這只是文學創造的內容。沒有歷史依據的。

    圖 康熙皇帝劇照(出家後的順治)

    總結

    順治帝統治期間,清朝成功入關,並統一全國。完成了地方勢力向全國政權的過度,他重用漢人、緩和社會矛盾的舉措,為清朝200多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他有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的一面,也有浮躁放縱的一面,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給清朝,乃至中國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未完的事業會在他繼任者康熙帝的手中發揚光大。康熙盛世的輝煌裡,流淌著順治留下的血液。

  • 6 # 騰飛說史

    順治皇帝其實是駕崩了,而不是出家了,順治出家其實是民間的傳說,因為順治皇帝去世的時候,年僅23歲,而且順治在生前,身體非常的好,對於順治皇帝突然離世的事實,民間自然會存在很多傳聞,其中有兩個傳聞比較著名,一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順治出家論,還有一種傳聞是鰲拜、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政變說。

    (順治皇帝畫像)

    人們對於第一種說法,深信不疑,而對於第二種說法,則覺得荒謬,故而順治出家的說法流傳很廣。

    順治出家的傳聞是說順治皇帝在董鄂妃去世之後,非常的悲痛,萬念俱灰,看破紅塵,再加上當時順治皇帝信奉佛教禪宗,故而出家為僧,鰲拜等人政變說是指鰲拜、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在宮廷之中發達了政變,逼迫順治交出軍政大權,順治無奈,只好出家為僧,順治出家之後,鰲拜、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把持朝政十餘年,直到康熙親政並剷除了鰲拜的勢力,他們才退出了清朝的中樞權力機構。

    (鰲拜畫像)

    鰲拜等人的政變說,顯然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幾近荒誕,如果四位輔政大臣在順治年間就想篡權,那麼,康熙也等不到親政,也許早就被害了。

    順治出家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實以往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西方傳教士所寫的傳記,早在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就來到了中國,利瑪竇、湯若望等人與中國計程車大夫們交往甚密,到了清朝,亦有不少傳教士在宮廷效力,所以,對於宮廷內部發生的事情,西方傳教士也比較瞭解。

    順治皇帝是一位比較開明的皇帝,對待西方的天文學、幾何學等知識持寬容態度,湯若望受到順治皇帝的重用,在小時候,順治皇帝甚至用滿語稱湯若望為“爺爺”,順治皇帝經常駕臨湯若望的住處,兩人有時候聊到深夜,順治皇帝信奉了佛教,湯若望比較的傷心,希望順治能夠信仰天主教,但是,湯若望的這種努力並沒有成功,如果順治皇帝皇帝真的出家為僧了,對於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來說,肯定震動很大,他們的一些書籍中可能會提到此事,也許這件事早就傳到歐洲了,但是,我們在西方傳教士的書籍中,並沒有找到順治出家的證據。

    (康熙皇帝畫像)

    湯若望後來說,玄燁能夠被立為皇太子,是因為他得過天花,具有免疫力,因此他向順治皇帝建議立玄燁為太子,順治皇帝冊立玄燁為太子是以遺詔的形式冊封的,不久以後,順治就去世了,如果他是在出家當和尚之前寫遺詔冊封玄燁為皇太子,湯若望肯定會提及此事,而且不會把是否得過天花看成是遴選繼承人的重中之重,正因為順治皇帝自己得了天花,對天花非常害怕,所以要選一個得過天花,具有天花免疫力的皇子為太子。

    我們在西方傳教士的傳記中並未找到順治皇帝出家為僧的證據,反而在佛教僧人的一些記錄中,可以找到順治得了天花的證據,這充分說明了順治是得了天花之後不治而駕崩的,而絕不是出家當了和尚。

    綜上所述,順治皇帝是真的得天花死了,只不過此事來得突然,人們不願意相信這個突如其來的事實,再加上順治皇帝曾經在宮廷裡召見過僧人,故而才有順治出家的傳聞。

  • 7 # 社會生活博覽

    民間傳說,順治帝裝死駕崩,之後“出家”去了——到五臺山當和尚了。因為堂堂一代帝王,竟出家為僧,棄江山社稷與不顧,著實有損皇家顏面,所以皇室只好對外宣稱順治帝駕崩了。

    那麼,順治帝到底是駕崩了呢,還是出家當和尚了呢?

    其實, 順治帝應是得病而亡。據《清史稿》中只記載了“十八年春正月……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不過,其病因可以有兩種情況,其一染了天花,不治身亡。因為“天花”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其二,是悲不自勝,慟絕良久,然後駕崩。順治是多情的種子,因為他最寵愛的董鄂妃死了,他也精神崩潰了。

    據說,董鄂妃死後,順治皇為她大辦喪事。但半年以後,他也不見了蹤影,於是人們猜測他是因傷心難過而死。

    因“天花”病不治而亡的說法,有很多專家來論證,說順治去世當年,清政府曾正式向百官下達了“順治患天花”的通知,而民間當時也禁止炒豆子、燃燈、潑水等,估計是為了祈求平安的。

    為什麼民間傳說,順治帝是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了?

    其實,這與順治帝一直醉心於佛教有很大的關係。據木陳忞的《北遊集》記載:高僧木陳忞大師,曾對順治參禪悟法的能力,讚不絕口,還說順治“夙世為僧”即前世是僧人。順治也認為:“朕想前身的確是僧。今每常到寺,見僧家明窗淨几,輒低迴不能去……若非皇太后一人掛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由此可見,順治帝確實與佛家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

    那麼,順治為什麼如些之醉心於佛教呢?

    其實,順治一心向佛的原因,卻與孝莊太后和多爾袞有很大關係。

    因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做了七年的“攝政王”,其間也讓順治做了七年的“傀儡皇帝”,不用說,七年的傀儡生涯,讓順治萬分無奈,同時又倍感無助。於是他為排解內心的苦悶與壓抑,開始醉心於佛教了。

    並且,之後順治對佛教的信仰程度,已經達到了痴迷。據說他不但自己信佛,還經常給自己身邊的人講佛法,尤其是他最愛的董鄂妃講述無數次。於受到順治的影響,董鄂妃也逐漸成為佛教徒。並且,在病重的彌留之際,董鄂妃還端坐在床上不斷地念佛號,直到去世。

    說起董鄂妃,據說她在順治的嬪妃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妃子。那麼,董鄂妃究竟有多美呢?順治皇帝曾用“嫵媚”這個詞來形容她。其實,董鄂妃,不但長得楚楚動,而且肚子裡還有一定墨水才藝,一位被詩書才藝包裝後的女人,不但容貌迷人,在談吐之間就可以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崇拜以及衝動。那麼,董鄂妃應該是一位清麗婉約,超凡脫俗的優雅女子,也因此深得順治的寵愛!

    順治對董鄂妃痴愛的程度,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據說的董鄂妃去世,讓順治失去了理智。順治為超度董鄂妃的亡靈,曾在景山觀德殿,為其舉辦了一場大規模的“水陸法會”,讓108名僧眾為其誦經。並且,直到“三七”過後,才依依不捨地將董鄂妃的屍體火化,葬入“東陵”。

    他甚至為擔心董鄂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而不惜下令將30名太監、宮女賜死陪葬;最後由於群臣勸諫才作罷。

    然而,自從董鄂妃離世之後,順治就開始出現厭世情緒,並且一蹶不振,同時也堅定了要遁入空門的決心。

    那麼,順治為什麼那麼寵愛董鄂妃?其實,這與他的前兩次極不順心的婚姻有關:

    原來又是孝莊太后與多爾袞的合謀,二人聯合逼迫順治迎娶了,博爾濟吉特氏為妻——孝莊太后的侄女,並冊封其為皇后。但博爾濟吉特氏,卻是個善於嫉妒,心胸狹窄的女人,經常與順治發生激烈的摩擦,使順治對她很是厭惡。兩年後,順治不顧孝莊太后反對,執意廢黜了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后之位。

    可是,在博爾濟吉特氏被廢不久,孝莊太后又從家族中找來一位女子,並將其冊封為皇后,這就是“孝惠章皇后”。然而,孝惠章皇后與順治同樣沒有感情,還一度爭吵;於是順治想將其也廢黜,但卻被孝莊太后極力阻撓,而未果。

    不過,這兩段不幸的婚姻感情,讓少言寡語的順治,變得更加苦悶壓抑。後來,他終於遇上了自己一生的至愛——董鄂妃,便對其極盡寵愛。

    先是將董鄂妃,冊封為賢妃,但在短短之個月後,順治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將董鄂妃冊封為“皇貴妃”,還為董鄂妃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典禮,並大赦天下。如此一來,董鄂妃雖不是皇后,但無論是規格待遇,還是恩寵,都遠在皇后之上。

    那麼,這位享受極盡恩寵的董鄂妃,又是何方女神呢?

    其實,關於董鄂妃的確切身世也是個難解之謎,民間有好幾種說法:

    說法一:董鄂妃是順治的弟妹,是博穆博果爾親王的妻子。據說,親王博穆博果爾發現妻子,與自己的哥哥有私情後,便將董鄂妃痛斥一番;而董鄂妃感到很委屈,便去找順治哭訴。順治惱羞成怒,便將博穆博果爾暴打一頓。然而不久博穆博果爾含恨而死。之後,順治便正式冊封董鄂妃為妃。

    說法二、德華人魏特在他《湯若望傳》中寫道:“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這個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光,於是這位軍人乃因怨憤致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地‘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也就是說董鄂妃,並非博穆博果爾的妻子,而是一位將軍的妻子。

    說法三、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裡記載:“孝獻皇后,棟鄂氏(即董鄂妃),內大臣鄂碩女。”也就是說,董鄂妃是內大臣鄂碩之女。

    說法四、董鄂妃,是江南名妓董小宛。說是董小宛是江南有名妓,不但姿容絕色,還精通一些歌舞琴藝。最早嫁給了江南名士,冒闢疆為妾。在順治元年,清軍攻陷南京時,董小宛被擄到王府的,被孝莊太后看上後,被召進皇宮。順治一見,對其非常傾心,便冊封其為貴妃。

    但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董鄂妃在順治冊封她為妃之前,就已經嫁人了,順治是從別人那裡將她搶來的。

    不過,作為一代帝王,順治如果不是特別喜歡董鄂妃,肯定然不會不顧天下人的流言蜚語,去搶佔他人之妻子。要不然,董鄂妃病逝,也不會給順治造成了如此致命的打擊——據魏特的《湯若望傳》記載,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竟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

    可見,順治確實是天下少有的痴情皇帝,也是自古少見的痴迷於佛法的皇帝!不過,關於他的結局:究竟是五臺山出家為僧,還是因病駕崩,還有待我們繼續去考證

  • 8 # 冥暝流星

    現在有種說法是在攻打臺篷列島時被鄭氏後人炮擊打死,原因有三:1、鄭氏史料有記載,一炮擊中清軍旗艦。2、如果鄭氏史料胡說,清廷釋出順治帝出家的訊息時間點又吻合。3、清廷史料作假早已有之。以上大概,具體還要參考文獻。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是絕不相信一個皇帝會好端端出家的,即便出家,還要安排好後事。皇帝出家不比凡人,能收走就走,讓一個6歲孩子即位?這邊走一個,那場來一個少不更事的。這不是昏君是什麼?!難道有預測未來的能力知道康熙能成為千古一帝?!

  • 9 # 大獅

    清世宗順治,名愛新覺羅.福臨,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個皇帝,也是清代歷史之中唯一公開皈依佛門的傳奇皇帝。

    為何一個帝王天子甘願拋棄江山不要,而披上袈裟為僧呢?世間流傳的說法無一例外是因為他的摯愛董鄂妃病逝之後,他萬念俱灰,徹底了卻紅塵,出家做了和尚。但在清史料中卻說他在董鄂妃死後不到百日之中,染上天花,撒手人寰,一命嗚呼。

    這兩種說孰是孰非、誰對誰錯,目前仍有兩派歷史學者各持己見,不過近年關於順治皇帝的下落,又有了新的說法,且隨筆者看個究竟。

    1、患天花而死,或許是個假象?

    據清代史書記載,順治十八年(1662年)正月初二,清世宗(順治)患病,正月初七駕崩於養心殿。《清世宗實錄》之中也曾對順治患病的經過、去世前的表現以及死亡時的情況做過簡短描述。說法也是初二患病、初六“大漸”、初七殯天。內大臣蘇克薩哈在自己日記檔記載“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

    翻遍清代所有史料,針對順治的死亡原因也不過寥寥數句而已,連患的是什麼疾病,什麼死因都隻字未提?大抵就是患病-駕崩,中間的過程一概而過。順治皇帝正值人生盛年,並未聽說患有什麼病,怎麼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說死就死了呢?在他死後,宮中傳言是患“痘症”也就是天花而死。

    另外,關於順治皇帝的遺詔,也不得不令人懷疑。在這份遺詔之中,順治皇帝列舉出自己平生的14條“大罪”。比如對自己漸行漢俗、無法盡孝、與親友隔閡等等,充滿自責之語氣。為什麼順治帝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如此大的內疚感和自責感?這種內疚和自責好像不符合一個少年天子離開人世前的最後心情。再者皇帝說這些話之前,並沒有任何內侍和大臣在場,他這些自責是對誰說的呢?因此人們懷疑這份遺詔並不是出自順治皇帝本人之手,而是出自孝莊太后之手。因為遺詔中自責的內容,多是孝莊皇太后對順治帝的不滿之處。這自然讓人們對順治帝之死加深了一層疑惑。

    另外有懂醫理的人做過研究,所謂的“天花”如果感染後,受感染者會出現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嚴重者不省人事、自言自語、如邪孽狀。一個患有天花的人在死之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神志清醒,而且還能將自己的遺詔親口說出的。皇帝也是人,因此也不能例外,所有“口授遺詔”之說斷然不可信。

    在順治帝死後,清廷對他的死因遮遮掩掩,如果是正常死亡,為何清宮檔案對死因隻字未提,實在讓人諱莫如深!

    2、出家做和尚,可能性有多大?

    另一則說法,也是最廣泛的民間說法,是說順治帝出家為僧,金庸作品《鹿鼎記》和二月河作品《康熙大帝》都有過講述。

    事實上,順治皇帝在生前確確實實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而且痴迷佛法。據說順治信奉佛教是受了母親孝莊皇太后的影響。孝莊是蒙古人,自幼受佛教薰陶,又年輕守寡,就以虔誠信佛來紓解心中鬱結。順治自小陪伴母親身邊,言傳身教,從小就對佛法感興趣。

    14歲之時,順治皇帝便親自彙集大德高僧憨璞聰,並且與高僧促膝長談。到了成年之後,又深受著名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陳忞三人的影響,越發的信奉佛教,並且常常在宮中身穿法衣,唸誦經文。

    後來順治皈依佛門,玉林琇賜他法名“行痴”,法號“痴道人”,又喚作“佛心天子”。順治在這些僧人面前,一點皇帝架子都沒有,自稱自己為三寶弟子。

    董鄂妃死後,順治萬念俱灰,心無旁騖,丟卻皇位,遁入五臺山,出家為僧,並親手寫下“出家偈”,其中那句“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至今仍在傳頌。

    或許是順治皇帝對董鄂妃和佛法的痴迷程度超出了尋常,因此民間紛紛流傳順治帝並未死去,而是五臺山出家的觀點。

    但順治真的出家做了和尚嗎?現在仍存在著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其中支援順治出家說的學者以《康熙皇帝起居錄》為模本,將其中記載的康熙皇帝繼位後多次隨孝莊太后前往五臺山禮佛為由頭,堅持認為順治就在五臺山。因為禮佛這種事情,在皇宮就可以辦,為什麼非要捨近求遠。另外在此之前,孝莊從未帶著順治去過五臺山,而偏偏是“順治駕崩後”才頻頻前往。民間更有傳說,說康熙曾五次前往五臺山,名義上是禮佛,實質是尋找父親。但塵緣以了的順治“行痴”,卻從來不與他相見。無奈,康熙只能在寺廟牆壁上留下御筆“文殊色相在,唯願神鬼知”的詩詞,以表達對父親的思念和父子不能相認的苦悶之情。

    在後來的《清代野史達官》、《順治演義》、《順治與康熙》等野史和文學作品中,對此事大書特書,天橋底下的說書人更是說的唾液四濺,讓人們對此事更加信服。不過雖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但是似乎順治真的有在五臺山出家的可能。因為在不少順治朝退休大臣的筆記中,都多少隱晦的說過順治出家五臺山之事,而且有人還專門去拜會過他。

    當然反對的一派,堅持認為這些都是無稽之談,順治就是死於天花。至於孝莊和康熙頻頻前往五臺山之事,純粹是二人篤信佛教,五臺山又是佛教名山,因此前往禮佛也是正常。

    兩者觀念不同,各有各的理,孰是孰非,恐怕也不好說清楚。

    3、順治皇帝之死又有新說

    2004年,一冊清朝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被人發現,這本書是鄭成功後人鄭齡在整理祖上遺書的時候發現的,全書以日記的行事記錄了鄭成功的一生。其中一段記載: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被火炮擊中,跌落水中,尋覓不見,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宣揚這個訊息,而後畏罪自殺。康熙繼位後不久就把已經降清的鄭芝龍處死,以報其子鄭成功殺父之仇。

    這則訊息被傳出後,轟動歷史界,而且有文史學家找出當年高崎之戰的史料加以對比,從中得出結論,當時順治皇帝極有可能御駕親征。在與鄭成功作戰之時,順治帝被炮擊中,掉落水中,成了魚蝦之食。另外當時負者書寫的清廷起居的大臣王熙也曾在自己的《自撰年譜》中提到順治之死時,僅僅用了“俱不敢栽”四個字。什麼事兒不敢記載,難道真的就是被炸死一事?

    總之,這本《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的記載,給了順治皇帝之死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說法,在此之前,人們是不知道這些的。但是單靠一冊陳舊的手抄本就能證明順治御駕親征來過廈門,而且還死於炮火之中,好像並不能提供十分有利的佐證。

    順治到底是死於天花,還是五臺出家,還是炮轟致死,還是有其他下落,這一切都在紫禁城的靜默之中被永遠塵封了,然而,歷史也許正是因為有了諸多難以猜測的謎題,才變得更有趣,更加耐人尋味!

  • 10 # 青年史學家

    順治皇帝的結局幾百年來無數人探究過,不過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關於順治皇帝的最終結局,一共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順治皇帝為了心愛的董鄂妃而心灰意冷,選擇出家,最終老死在了五臺山。這種說法因為充滿了為愛痴狂的感情而在民間流傳甚廣。而且順治皇帝信佛也的確是事實,在2000年前後播出的熱播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講述了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據傳慈禧太后等人在1900年逃離北京,路過山西的時候,五臺山的僧人就曾經拿出過皇家御用器具供其使用。

    第二種說法是順治皇帝得了天花,最終不幸病死。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記載順治皇帝是因病暴斃,很多人猜測這種病就是天花。德華人魏特所著的《湯若望傳》就曾經記載了這件事,順治皇帝曾經就儲君一事諮詢湯若望,湯若望以皇三子玄燁得過天花為由勸順治皇帝傳位於皇三子。

    最近又有關於順治皇帝死因的新的說法,那就是死於鄭成功的炮擊,不過支援這種說法的材料非常有限,不能令人信服。

  • 11 # 香茗史館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順治的確是龍御歸天了,然而野史和民間卻一直流傳著順治帝出家的傳說。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的確有剃度的舉措,再加上其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之時不過二十四歲,這些都給了大家遐想的空間。

    △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帝的確有出家之念

    順治帝熱衷於佛教,這是毫無疑問的,而其接觸佛教,則是在其親政之後開始的。

    順治帝登基時只有6歲,當時朝政主要由其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管理。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12歲的順治帝這才開始親政。然而就在他親政後的第二年,順治帝認識了禪宗高僧別山法師。

    順治帝和別山法師的初次見面,可以說是相談甚歡,順治帝龍顏大悅,回宮後甚至在西苑椒園開闢出了萬善殿,邀請別山法師入住,不過別山法師入住一段時間後,便再度返回了景忠山修煉。雖然順治帝沒能將別山法師留下來,但卻就此與佛結緣。順治帝對於佛教的興趣,從其和憨璞聰、木陳忞、行森等高僧的談話中可見一斑。

    順治帝童年喪父,從小便缺少關愛,即使繼位為帝,也長期在多爾袞的壓制之下,這恐怕也是其對多爾袞恨之入骨的原因所在。多爾袞死後,朝廷的重擔卻又壓在了年僅十二歲的順治身上,而其與先後所娶的兩任皇后之間,也幾乎毫無感情可言,這恐怕也是其對董鄂妃寵愛有加的原因所在,畢竟這是他所能獲得的為數不多的精神寄託。

    △董鄂妃和順治帝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瞬間便陷入了痛苦之中,失去精神寄託的順治帝,在朝政重壓之下,產生出家之念並不難理解。

    順治帝曾經剃度,卻被孝莊所阻

    董鄂妃去世後不久,痛苦不堪的福臨便決定出家,由行森為其剃度,從而變成了一個光頭天子。天子出家,這簡直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孝莊太后在苦勸無果之下,只好派人請來了行森的師父玉林通琇禪師。

    △天子剃度

    玉林通琇禪師到京之後,聽說其弟子已經為皇帝剃度,勃然大怒之下,令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行森,並勸說福臨,“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眼看出家不成,福臨便聽從了玉林通琇禪師的建議,只好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而行森也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了京城。

    史料證明,福臨病逝的可能性極高

    福臨雖然曾經有過出家之念,但卻並未成功,頂多算是出家未遂。而其他所謂關於順治出家的證據,例如吳偉業的《清涼山贊佛詩》、《翁同龢日記》中提到的題板詩等等,也並不能直接證明順治出家,且很大程度上無法站住腳。

    △愛新覺羅·福臨

    綜合來看,《清史稿》中關於順治病逝的記載是可信的,至於死因,根據史料記載來看,死於天花的可能性極高。

    在順治帝病危之際,曾奉命起草“遺詔”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在《自撰年譜》中,詳細記載了其被召入養心殿、聆聽完順治帝旨意後起草詔書、三次進呈三蒙欽定的全過程,其中便有“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的語句。

    而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湯若望傳》中也有“如同一切滿洲人一般,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因為這在成人差不多也總是要傷命的……或許是因他對於這種病症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傳染上了這種病症……順治病倒三日之後,於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間崩駕”的記載。

    △順治極有可能因天花而死

    而且還有一條旁證,順治帝去世後,在考慮繼位者時,在湯若望的建議下,孝莊太后最終選定了玄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玄燁已經出過了天花。

    綜上所述,順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的可能性極大,至於其出家的傳言,則極有可能只是流傳於民間的傳說罷了。

  • 12 # 張小仙滴溜溜3

    一、民間傳說

    關於順治出家的民間傳說可謂五花八門,但是仔細琢磨起來都情理不通。清初期,漢人對滿清政府充滿牴觸情緒,表現就是對皇帝或者王公貴族杜撰出一系列傳說不斷添油加醋,使這個傳說聽起來有鼻子有眼。

    二、野史杜撰

    很多野史中關於順治出家的記載大多都是根據民間傳說進一步加工而來,甚至將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都刻畫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野史並非真憑實據,正史中從沒有關於順治出家的記載。

    三、文學作品

    一些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於順治皇帝出家的說法,比如金庸的《鹿鼎記》。但是這些作品都是後人撰寫的,很多情節都是根據野史傳說加工而來,使得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變得撲朔迷離。

    其次,大家都知道滿清皇室有一種遺傳病那就是天花,在那個年代天花這種病經常會奪人姓名。康熙皇帝也曾得過天花,甚至病入膏肓。正史中記載順治確實是因天花病而亡。

  • 13 # 貓叔說歷史

    清朝順治皇帝並未出家,而是於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死於天花。那麼,為什麼總是有很多人傳言他出家呢?這個要從他的信仰和愛情說起。

    先說說愛情。眾所周知,順治皇帝比較任性,一直對太后為他冊封的皇后心存不滿,他真正喜歡的是董鄂妃,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對這段愛情都有過描寫。可惜的是,董鄂妃年紀輕輕就一命嗚呼,於順治十七年病逝,這事兒對順治皇帝的打擊非常大,他甚至罷朝五日,逐漸對塵世心灰意冷。這種事情傳到民間,文人們都津津樂道,畢竟皇帝的愛情故事最容易吸引眼球,所以就編出了皇帝因為愛情放棄塵世的一些故事,久而久之,大家都認為順治皇帝出家了。

    再說說他的信仰。其實,順治皇帝剛開始並不信奉佛教,但是他身體贏弱,多愁善感,一直被政事困擾。大家都知道,太監一般都信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個殘缺之軀,為了祈求來生轉世不再受苦,所以,這個群體禮佛的人比較多。所以,順治後來篤信禪宗佛教應該與身邊太監的引導和影響有關。順治十四年,順治皇帝在北京南苑海慧寺認識了主持方丈憨璞,他被這位充滿智慧的禪師征服,於是,他又從江南把著名高僧玉林通琇請到京師,住在萬善殿。這個殿裡的“敬佛”二字就是出自順治之手。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受到很大打擊,由於當時玉林禪師不在京師,順治皇帝就找到了玉林的弟子茆溪森,二人在萬善殿徹夜長談,說了很多禪宗道理,於是順治命令茆溪森為自己淨髮,決心出家為僧。只是太后苦苦相逼,竟然以燒死茆溪森相威脅,順治皇帝無奈,最後放棄了出家。這個記載出自於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可信度比較高。根據記載,順治帝放棄出家後重新蓄髮。只是,沒過多久,他就身染天花,一命嗚呼。

    後來,有人就根據這段歷史杜撰故事,說是順治皇帝並未死去,而是在北京天台寺出家。後來,康熙皇帝多次前往五臺山朝聖,有人推測這事情跟順治皇帝有關,實際上二者應該沒有聯絡,這些只是傳說內容。

  • 14 # 資源店小二

    死於天花。從他在位不長的表現可以看出,順治也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為政期間,有所作為是他的夙願,並且以他的真實性格更不會去安穩的做一個和尚,至少那麼年輕時不會,而且兒子均為成人,形式並不穩定,若非病故,他不可能放手

  • 15 # 洛水清風

    關於順治皇帝的死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出家之說,一種是病死之說。但這兩種說法明顯漏洞百出,難以讓人相信。

    一:出家之說。順治是清朝第一個皈依佛門的皇帝。他放著江山美人不要,卻甘心青燈孤影,吃齋唸佛,實在令人費解。有人說是因為他摯愛的董小宛之死,使他看破紅塵,遂以出家的方式來了卻塵間的一段情緣。也有人說是他深受母親孝莊的影響,孝莊是個忠實的佛教徒,順治從小耳濡目染,逐漸對佛教產生的興趣與依賴,加之後來他厭倦了朝廷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便以出家的方式求的解脫。以上只是野史傳說,缺少歷史依據,實不可信。

    二:病死之說。順治是染上天花而死,這是《清史稿》中明確記載的,按理說他的可信度很高。但其中有許多值得推敲之處。翻遍《清史稿》,對於順治的死不過是寥寥幾筆帶過,甚至得什麼病都一字不提,天花病也是後任推測而已。再說,順治當時正值年富力強,幾乎不見他生病的記載。他的突然駕崩,的確不合乎常理。

    近年來,隨著《延平王實錄》的橫空出世,順治的死亡之謎又有新的解釋:當時,鄭成功率軍從金門出發,一路攻城略地,兵鋒直逼南京城下,江南危矣!於是,順治以達速素為元帥,御駕親征,很快就把鄭成功打回金門,在一次海戰中,順治所乘坐的戰船被鄭成功的炮火擊中,順治落於水中,再也沒有出來。清朝的將領對此守口如瓶,達素回京後不久,便畏罪自殺。再後來,康熙即位不久,便將已降清的鄭成功之父鄭芝龍處死,也算報了殺父之仇。如果此說得以證實,那順治的屍骨就成了魚蝦的美食。不過《延平王起義實錄》出於家族之手,且年代久遠,很難考知真偽。

    歷史的魅力就在於它有許多未解之謎,等著後人去剝絲抽繭,去偽求真。於平淡中見神奇,於迷霧中見輪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行為是高情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