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一下沒事兒
-
2 # 中孚鑑
顏真卿當然是功臣,怎麼會是歷史罪人呢。顏真卿性格正直、篤實純厚、不懼權貴、不屈意媚上,以剛正、義烈聞名,面對李叛將李希烈的威逼利誘而守節,最後他以死明志,被叛將縊殺,後來唐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他為司徒,諡號文忠。
顏真卿曾做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因受楊國忠排擠,被貶為平原太守。當時平原郡屬安祿山的轄區,而安祿山的反心也顯露了出來,顏真卿於是以陰雨不斷為由,暗中卻加築城牆,疏通護城河,同時又招募士兵、準備糧草。
後來安祿山起兵反唐,當時河北郡縣很多郡縣都被叛軍拿下,只有平原因為顏真卿的防守嚴密,同時顏真卿也派人向唐玄宗報告。
開始的時候唐玄宗感嘆河北二十多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功臣嗎?直到顏真卿派人報告後,唐玄宗於是說“我不瞭解顏真卿的為人,他竟能做出這樣出色的事情”。
後來顏真卿的名聲也大你起來,之後一天之內有十七個郡自動歸順大唐朝廷,同時又推顏真卿為盟主。當時有二十萬人馬。最主要的是截斷了燕趙之間的來往聯絡。
因為顏真卿的名聲和功勞,大唐朝廷於是任命顏真卿為戶部侍郎,同時又輔助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征討安史之亂的叛軍。
唐玄宗因為迫於叛軍的軍事壓力,於是出走蜀地,之後太子又留下負責平定亂事,於是太子和皇帝就分兵而行。而後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為帝,是為唐肅宗,顏真卿多次派人向唐肅宗彙報事務。
於是顏真卿又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御史大夫,同時又為河北招討使。
到唐代宗李豫登基為帝后,任命顏真卿為利州刺史,但還沒有下任命詔書,又改任為吏部侍郎。後又被任命為荊南節度使,但還沒有去上任,又被拜為尚書右丞。後又為禮部尚書、太子太師、封為魯郡公,因此顏真卿又被稱為“顏魯公”。
後來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當時顏真卿因為剛正不阿而受到盧杞的排擠,所以顏真卿被盧杞建議前往李希烈軍中傳達旨意。當皇帝同意盧杞的建議後,大臣們都很驚訝,因為去那裡太危險了,所以很多人都堅決要求顏真卿留下,但顏真卿卻說聖旨怎麼能逃避呢?
顏真卿去到李希烈軍中後,李希烈對顏真卿威逼利誘想讓顏真卿屈服歸順,但顏真卿堅決不從,後顏真卿以死明志,被縊殺而亡。
顏真卿死後,很多人為之痛哭,後來唐德宗偉他廢朝五日,追贈他為司徒,諡號為文忠。
顏真卿不僅是一個名臣,同時他還說一個非常著名的書法家, 他書法精妙,善於行書、楷書。他的行書氣勢強勁,楷書端莊雄偉,亦有“顏體”楷書。
顏真卿在書法方面有很好的成就和地位,同時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顏真卿和趙公頫、柳公權、歐陽詢被合稱為“楷書四大家”。其中顏真卿和柳公權並稱為“顏柳”,根據他們的書法特點,他們也被稱為“顏筋柳骨”。
-
3 # 南朝居士
功臣和反賊,通常沒有明顯的界限,看最後誰贏了罷了。
你去當時的洛陽、長安問問,看是喜歡安祿山的叛軍,還是唐軍,安祿山來了,可能是鬼子進村,唐軍來了,一樣的鬼子進村,
你去睢陽問問,看是喜歡安祿山還是張巡?張巡是大英雄吧?問題是,吃光了城裡的人啊,你是老百姓,喜歡他?
安祿山之所以名聲不好,是因為唐朝最後贏了,所以他就妖魔化了,但是,他們在藩鎮節度使眼裡,在范陽老百姓眼裡,馬上聖人啊,來他們立廟祭拜,稱為“四聖”啊。
《新唐書·逆臣傳》中的記載,“席豫為河北黜陟使,言祿山賢”
《張弘靖傳》:“俗謂祿山、思明為‘二聖’,弘靖懲始亂,欲變其俗,乃發墓毀棺,眾滋不悅。”
最後唐朝贏了,顏真卿自然是大英雄了,如果安祿山贏了呢?
就像哥舒翰叛變了,所以名聲臭了,如果安祿山贏了,哥舒翰自然是棄暗投明的了,這個看看當年的付作衣就明白了。
如果你是當時的老百姓,真的很難說你喜歡誰了,因為誰都說自己的正義之師,都代表正義,但做的都是鬼子進村的事
-
4 # 聰明的小龍女
顏真卿組織唐軍誓死抵抗安史叛軍最終兵敗身死以身殉唐,他既是忠貞大唐寧死不降鐵骨錚錚的一代忠臣,又是一位忠誠堅貞剛強、不畏生死的悲情名臣,有功於唐決不是歷史罪人。
回覆列表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顏真卿晚年筆桿子換了槍桿子,以微薄之力禦敵,斬殺安祿山叛軍1000多人,怎麼會是歷史罪人呢?
一介書生,集結20萬軍隊抵禦安祿山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但在這之前,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了他的反叛之心,只有唐玄宗不信安祿山真的會叛變。當時楊國忠為宰相,因與顏真卿不和,便找了個由頭將他打發到河北當太守,頂頭上司就是安祿山。顏真卿見此情此景,暗暗做準備,以防汛為名,修築城牆、趕製兵器、登記壯丁,所在轄區進入了戰備狀態。
安祿山久聞顏真卿剛正不阿的大名,見他有此行為,不太放心,便差人去檢視。顏真卿與派來的人虛與委蛇,假裝整日尋歡作樂,飲酒作詩,並寫了千古名作《東方朔畫像贊碑》,成功迷惑了安祿山派來的人,回去稟告過安祿山,於是安祿山就放下了心。
後來安祿山於755年發動叛亂,直搗黃龍,大軍入境如入無人之地,各守城將領毫無準備,被打得落花流水,毫無抵抗之力,安祿山迅速佔領了中原地區,直接向潼關防線進攻,潼關是保護長安的最後一道防線,若是潼關失手,那長安城就真的淪陷了。
唐玄宗又驚又怒又悲,《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中記載: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玄宗始聞亂,嘆曰:“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謂左右曰:“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可見,唐玄宗當時都不知道顏真卿究竟長什麼樣子。
顏真卿也不含糊,當機立斷,在河北舉起平定叛亂的大旗,廣招士兵,與眾將士在城門前共同飲酒誓師,言談激勵人心,得到各路將領的支援,河北24郡中,17郡奉顏真卿為盟主,一共集結了20萬大軍,以共同抵抗安祿山。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中記載:“時平原有靜塞兵三千,乃益募士,得萬人,遣錄事參軍李擇交統之,以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為將,分總部伍。大饗士城西門,慷慨泣下,眾感勵。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隨、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目韋〉、鄴郡太守王燾各以眾歸,有詔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精銳五千濟河為助。”
安祿山得知此事後,為了殺雞儆猴,將河北3個高階將領的人頭送到顏真卿帳前,為了穩定軍心,顏真卿稱這三人並非他認識的大將,並且將安祿山傳話的特使給斬於陣前。
這時,安祿山正率軍攻打潼關,卻被顏真卿的大軍切斷了與自己“燕國”的聯絡,無奈之下,轉身與顏真卿正面開打,這一戰中顏真卿率軍殺了叛軍1000多人,可以說是安史之亂以來第一場小小的勝利。
為收服降軍,贈軍資,送子為質當時安祿山的直系部隊將領劉客奴派人與顏真卿相談,透露了自己想要起義投降唐軍的意思,為了穩住劉客奴,使其不再反悔,他向劉客奴送去了10萬軍資,並且將自己僅有10歲的唯一的兒子送去了劉客奴帳下,讓劉客奴放心,無後顧之憂投降唐軍。
這一段在史書中也有記載,《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史思明圍饒陽,遣遊奕兵絕平原救軍,真卿懼不敵,以書招賀蘭進明,以河北招討使讓之。進明敗於信都。會平盧將劉正臣以漁陽歸,真卿欲堅其意,遣賈載越海遺軍資十餘萬,以子頗為質。頗甫十歲,軍中固請留之,不從。”可見其抗敵的決心與魄力。
於文海中成名,於戰場馬革裹屍顏真卿四朝為官,歷經5任宰相
顏真卿剛正不阿,因此惹楊國忠等人不快就不說了,雖然總是被牽連被貶謫,但起碼還有命在。而他“得罪”的最後一位宰相,讓他送了命。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記載:楊炎當國,以直不容,換太子少師,然猶領使。及盧杞,益不喜,改太子太師,並使罷之,數遣人問方鎮所便,將出之。真卿往見杞,辭曰:“先中丞傳首平原,面流血,吾不敢以衣拭,親舌舐之,公忍不見容乎!”杞矍然下拜,而銜恨切骨。
由上可見,這盧杞是個徹頭徹尾的真小人,偽君子,時刻找機會陷害顏真卿,不久之後還真讓他給找著機會了。
節度使李希烈當時也起兵造反了,盧杞立即向唐代宗李豫進言,“四方所信,若往諭之,可不勞師而定。”唐代宗李豫答應了,眾大臣齊齊失色,因為此一去,九死一生,紛紛勸諫,然,顏真卿說:“君命可避乎?”,連家人都沒有告別,直接前去見李希烈。
到了李希烈帳下,李希烈計程車兵當即便要斬了顏真卿,被李希烈阻止了,設宴款待,並給他看了一場諷刺唐王朝的戲劇。後來屢次勸說顏真卿投入他門下,跟他一起叛亂,勸說未果,又威逼利誘,也還是沒能成功。顏真卿嚴詞拒絕了,他也知道自己無法活著回去了,便事先為自己寫好了祭文,墓誌銘等等,慷慨赴死。
後來,聽聞兄弟被殺,李希烈悲慟憤怒,命令手下殺顏真卿:(興元元年)李希烈聞李希倩伏誅,忿怒,八月,壬寅,遣中使至蔡州殺顏真卿。中使曰:“有敕。”真卿再拜。中使曰:“今賜卿死。”真卿曰:“老臣無狀,罪當死,不知使者幾日髮長安?”使者曰:“自大梁來,非長安也。”真卿曰:“然則賊耳,何謂敕邪!”遂縊殺之,年七十六。(《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
顏真卿身死,僵持在李希烈軍前的唐軍將領曹王李皋驚聞這一訊息,趴在馬背上痛哭,“嗣曹王皋聞之,泣下,三軍皆慟,因表其大節。”(《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
他就這樣,把生命獻給了大唐,悲壯,又令人有深深無力之感……他不是功臣,誰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