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南漁夫
-
2 # 吃瓜AM
計算機發展史我就不說了,作為一個業餘程式設計愛好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97開始接觸電腦,當時學的是Turbo C,99年幫畢業生學長做了個考試系統參加答辯獲得了第三名。
我當時做了四個按鈕的介面,編的比較簡單,不支援滑鼠,只能用鍵盤選擇。能執行編輯考題庫,和模擬考試,模擬考試開始後隨機讀出考題,開啟turbo c,螢幕右上角顯示考試時間(用匯編實現的),turbo c顯示考題,規定時間內compile透過並能生成EXE檔案算是合格了,不過帶一點欺騙性質,因為我編的系統無法分辨考題和最終結果是否一致,你就用main()輸出hello world透過compile判定結果還是合格的。
再我看來圖形介面不算很神奇的東西,無非就是繼承前輩們的程式碼不斷積累的結果罷了。
-
3 # 味冷
有微軟那年已經有顯示器介面了。ibm搞計算機的時候已經有紙帶和打孔機了。
再早還有扳開關輸入零和一的。
馮諾依曼的edvac計劃,把控制資訊儲存在儲存器裡,應該算程式設計的起點。
而馮諾依曼之前大家是靠接電線改計算機功能的,程式設計還不如叫編電路。
附圖:ibm mark1型計算機,手工程式設計困難惹怒了大神格蕾絲·赫柏,後來搞出了編譯器。
-
4 # EmacserVimer
程式語言怎麼發展的、程式設計工具就是怎樣發展的,也就是說程式語言的發展同時推動了程式設計工具的發展。
機器語言、組合語言階段早期機器語言開發都用直接用紙袋打孔程式設計。
後來出現組合語言,慢慢地有了一些先進的程式設計工具,radasm、MASM、tasm等都是比較出名的組合語言程式設計工具。
C語言的出現很久以前一個叫做肯湯普森的計算機科學家,他設計了B語言,並且用B語言寫了Unix作業系統,不過寫出來以後哥幾個不滿意呀,這就必須要改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移植Unix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們發現難度很大,於是就決定重寫Unix,可是他們對B語言寫的Unix不滿意啊。
因此肯湯普森有個小夥伴叫做丹尼斯里奇,在B語言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門更強大的程式語言,這個程式語言就是現代程式語言的雛形“C語言”,C語言的第一個編譯器是用B語言寫的,兄弟兩個又用C語言重寫了Unix,於是現在程式設計生態初具模型。
VI/Emacs的出現
C語言誕生以後、Unix被重寫,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比爾喬伊覺得得有個更強的編輯器才能配得上Unix,於是他寫出了VI,這成為最符合Unix哲學的文字編輯器,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現代工具。
後來一個叫做理查德斯托曼對Unix不夠開放極其不滿,於是他也準備自己做一個作業系統,也就是現在的Emacs,Emacs擁有非常多的分支,不過GNU Emacs是最知名的,後來一個叫做Linus的芬蘭年輕人寫出了Linux核心,理查德斯托曼非常滿意,Emacs就被定義成了文字編輯器,不過Emacs功能強大,主要就是他本來就是作業系統來的。
RMS老爺子還編寫出了GPL開源協議,還寫出了GCC、GDB等一系列開發者工具。
Turbo C的出現
Turbo C是一個劃時代的程式設計工具,從此程式設計工具開始邁入了真正的整合開發環境時代,這應該也是一個真正生產力時代的標誌性工具。
Turbo C之後,微軟也逐漸開發出了visual studio等系列產品,隨著VS等軟體工具的誕生,逐漸推進了現代程式設計工具的發展。
Delphi、visual studio、eclipse、Xcode、IDEA、netbeans、WingIDE、Android Studio等眾多的整合開發環境。
-
5 # 犍為真人
別說以前了,即使到今天,也有很多人可以不用任何圖形介面,完全用命令列開發程式。而且在大牛中,這類比例還不少。
我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接觸Linux程式設計的,之後,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就是可以不用圖形介面完成大部分日常開發工作。
早些年,所有作業系統都沒有圖形介面,那時候計算機還是專業人士的專屬,普通人玩不了。作業系統的主要功能無非就是管理檔案,檔案讀寫,鍵盤輸入和螢幕輸出,大部分任務就是進行科學計算。“電子計算機”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有了帶圖形介面的作業系統,特別是Windows,才引起了世界轟動。後來還出現了一個有時代烙印的詞,叫做“多媒體電腦”。不過,本質上,任何軟體,包括作業系統(系統軟體),在計算機上都是二進位制。我們就一定可以用純命令的形式寫出程式碼,編譯出這樣的二進位制軟體。第一個圖形作業系統也是這樣用純命令寫出來的。所謂編譯,簡單地說就是把人類能理解的文字程式碼翻譯成計算機可以理解的二進位制機器程式碼。
-
6 # 涼月KZ
最原始的程式設計是用匯編寫程式,然後查手冊將彙編指令翻譯成二進位制0和1,然後使用打孔機在紙帶上打孔,將紙帶輸入計算機。這樣程式就是下載到計算機裡面了。
回覆列表
不用說最早的紙帶和打孔機了,96年我進大學計算機系,我們都是普遍在unix的終端機上進行程式設計,當時用的是Dec-unix。我們系當時有兩種機房,佔大多數的是unix機房,還有兩三個PC機房在新大樓裡。現在的學生可能很難想象當時的終端有多慢,你打字打快點,螢幕上的游標都跟不上,只能等一會兒,看著之前打的字母噠噠噠的顯示完整。就這樣我們每學期還有上機考試,就是現場拿到演算法題,可以在草稿紙上打草稿,然後用程式碼實現並透過測試用例來驗證程式的正確性。有限的時間裡還得等噠噠噠的出字母,簡直要急死人!
當然我們學校的軟硬體還是更新換代很快的,大二的時候unix機房裡普遍裝了x-terminal,即unix環境裡的圖形化介面。PC機房裡也從最開始的win3.1升級到了win95。但是我們大部分時候還是透過文字在編寫程式,直到大三開始接觸VB程式設計,然後密集使用Visual Studio的IDE,才基本上告別了命令列程式設計的學習。然後早出去工作的同學,特別是在銀行工作的,回來告訴我們他們銀行裡還是普遍在使用終端機,出於效能和可靠性的考慮吧,還有成本問題。
所以有圖形化介面是後來人的福氣,比之前的命令列程式設計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