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荊南又稱南平,自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至宋乾德元年國除,凡傳五主,五十七年而滅。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九月,高繼衝率其將吏宗族五百餘 人朝於京師,國除。

    在我看來,荊南之所以能夠在強敵環飼的五代十國存在將近六十年,在於歷任國君沒有出現“強生事”者,小國在大國間周旋,在於不得罪於任何一方,不惹事、不生事,左右逢源,不狂妄自大。這些,在荊南歷任國主身上都得到很好的貫徹。這也是荊南較為長久的原因。再有就是正值亂世,各國都在爭霸,所以沒人顧得上本身地域狹小的荊南國。

    下面我就詳細說說這個荊南國。

    一、荊南國的建立

    1.荊南國開國君主高季興的崛起

    建立荊南(又稱南平)的武興王高季興,本名季昌,後避李克用父李國昌諱而改此名,字貽孫,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

    高季興自小與父母相離,在汴州大商貿李讓家中當家僮。長大後,為人機智,且相貌不錯,在僕人中顯得很不一般。

    朱溫佔據汴州,李讓出於自保,主動投靠,進獻了大批貨財,被收為養子,改名朱友讓。高季興跟著朱友讓,見到了朱溫。見了幾次,朱溫挺喜歡他,叫朱友讓把他領為養子,改姓朱。

    當養子的養子,高季興實際成了朱溫的養孫,靠著這個養祖父,他進入了汴軍任職,沒幾個臺階,升為了高階軍官,常跟隨在朱溫身邊。

    朱溫發大軍攻打風翔,和李茂貞爭奪唐昭宗,城圍得曠日持久,費去了大量的軍力、物力,卻只能望城興嘆。朱溫想撤,召開軍事會議商量,眾將多認為圍下去不是辦法,應立即撤軍,轉向經營他地。

    資歷並不深的高季興站了出來,力排眾議說:“天下豪傑注視大王此舉已一年多。今守軍疲意,破在旦夕,撤軍決非上策。大王所慮的是,對方閉門不戰,以消耗我軍力量。此不難對付,可以誘敵出來。”一席話,說得朱溫頓開茅塞,興奮起來,他命令高季興拿出具體方案。

    高季興早就胸有成竹,會後組織了敢死隊,對隊長馬景面授了機宜。馬景隨著高季興進人主帥帳中,拿出行動計劃,向朱溫請戰,只說此去難以生還,望能照顧好他的家屬。

    在朱溫答應後,馬景帶著幾個騎兵,裝著散兵遊勇,來到城下高叫:“汴軍將東還,其前鋒已經開拔。”守軍信以為真,把門開啟,準備追擊汴軍。馬景等人迎了上去,卡住了城門,隱藏在後面的汴軍大部隊趁機衝了進去,殺死敵軍九千多人。

    李茂貞被迫和朱溫握手言和,讓出了唐昭宗。馬景戰死了,高季興卻一鳴驚人,受到了全軍的矚目。唐昭宗歸長安,賜之為“迎籤毅勇功臣”。

    高季興嶄露頭角後,被授予地方實職—一宋州刺史,成了朱溫家鄉的最高長官。此後,他跟隨朱溫平定青州,又以功遷任潁州防禦使,成為方面軍事大員。

    2.經略荊南

    高季興的人生轉折點,是被任為荊南留後。

    荊南是以荊州(今湖北江陵)為中心的湖北南部一片土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早先為成濃所據,後雷彥恭乘虛面入,襄州割據者趙匡凝將他打跑把它交給其弟趙匡明。汴軍擊敗趙氏兄弟,於是有了高季興的任命。

    幾經戰亂,幾遭大火,幾受諸侯侵佔,高季興到任時,荊南是滿目瘡痍,荒無人煙,惟剩下荊州一座孤城,城內居民稀少,井邑凋零,面臨的局面實在是百廢待舉。既來之則安之,他以倪可福、鮑唐為將領,梁震、司空薰、王保義為謀士,組建了地方政府軍政班子。靠著這個班子,他安撫居民,招集流民,使當地多少恢復了一些生氣。

    在這個班子中,數梁震最為得力。他是川人,中進士後逢大亂,寄寓於荊南,以智謀著名。高季興誠懇地將他請出山,欲授為判官。他恥於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小政權中做官,為了生存卻又難以拒絕,從而表示不能接受任何職務,但可以“白衣”身份出來做事。高季興對他極為尊敬,稱之為先輩或者“前進士”。

    高季興治理有方,朱溫正式委命他為荊南節度使。朱溫死後,梁朝江河日下,衰弱無力。高季興開始謀劃獨立,他修治城池,加築外城;加重賦稅,以為軍資;暗地向吳、蜀政權稱臣,換取支援。與此同時,他實施了拓地方案,出兵進攻歸、峽二州;藉助梁擊晉之名,派軍圍攻屬於梁的襄州,然而這兩次軍事行動均遭失敗。

    沒能拿到襄州,高季興恢復了高姓,斷絕了對梁朝的朝貢。軟弱的梁末帝,為維持一個表面的帝國,對他百般姑息,不但未計較反而封他為渤海王。

    後唐取代後梁,唐莊宗的威望如日中天,割據政權多遣使前去向他致意。為討好中原新天子,司空薰等大臣勸高季興親赴洛陽,可梁震反對,說:“大王本是梁朝故臣,而梁、血戰二十年,世為仇敵。今天子新滅梁,恐餘怒未息。再說,大王握強兵,居重鎮,一旦入朝,難免為其所虜。”

    高季興不聽,以精騎三百為衛隊,去了洛陽。唐莊宗召見他後,果然不出梁震所料,準備將他扣留下來,幸得郭崇韜以信義相勸,才使他得以脫免。

    相見時,唐莊宗問他:“我已滅梁,準備再徵吳、蜀,你看應以何者為先?”高季興的回答是:“宜先徵蜀,臣當以本部兵為前鋒。”

    唐莊宗聞言大喜,用手撫其背,以示滿意。高季興走了,走到襄州,尚未出唐境,忽然心動,疑唐莊宗有變,連夜打出關去。事實確也如此,唐莊宗在高季興走後,後悔沒將他留下,傳令襄州守將把他截住,然命令到達時,他已經逃出境外。

    回到荊州,高季興僥倖地對梁震說:“不聽先輩之言,險些回不來。我此行彼此各有一失,我往朝是一失,彼放我也是一失。新天子自矜得很,他靠眾將士百戰而得河南,卻說自己猶如手抄《春秋》,並說於手指上得天下,把功全歸於自己一人,拿功臣不當回事。此外,他好遊獵,政事多廢。如此,我可高枕無憂了。”

    話是這樣說,高季興出於對外宣傳的需要,找來繡工,將唐莊宗按在他背上的手印繡下,到處誇耀。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高季興被唐莊宗封為南平王。有了這封號,高季興儼然成了國王。

    荊南政治中心設在江陵地狹兵弱,夾在吳、楚之間,是一小國。境內出產不多,經濟力量非常有限,當南漢、閩、楚等國造使,向中原運送貢品途經其境時高季興採取強盜行徑,常強行扣留,佔為己有。人家發書函譴責,或發兵打上門,他則將財貨退還,毫無羞愧之色。

    後唐魏王李繼岌平蜀後,將蜀中金帛四十多萬輸往中原,船經荊南,正值唐莊宗死於政變,他趁機全部奪了過來。

    唐明宗登位,高季興要求將夔、忠、歸、峽等州劃入他的轄內。唐明宗表面答應,實際卻派出了自己委任的刺史。由是兩下鬧了起來,終於兵戎相見,結果,高季興大虧,僅剩下荊、歸、峽三州。他拿這三州依附了吳,被冊為秦王。

    高季興割據荊南,和有些割據者從下層打出來不一樣,而是作為後梁的封疆大吏,逐漸脫離朝廷而獨立。

    他在荊南割地稱王,有著主客觀兩重因素:主觀因素是,此地完全是靠他白手起家,苦心經營出來的,從而在心理上將其視為己有;客觀因素是,中原朝廷多變故,對他失去了控制力。

    二、高季興之後的荊南國

    1.高從誨時期的荊南國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七十一歲的高季興扔下了權杖,他的長子高從誨(文獻王)繼位。高從誨為人機敏,多權術,考慮到後唐勢力強大,從而對父親的外交方針作了修正,以贖罪銀三千兩,重新臣事於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受封渤海王。應順元年(公元934年),進封南平王。

    後晉大將李從進叛結高從誨為援,李從進被晉高祖鎮壓後,高從誨欲討郢州(今湖北武昌)為屬,遭拒絕。後漢高祖得天下,高從誨再討郢州,又被拒絕,發兵進攻郢州,兵敗城下。

    荊南為小國,地處要衝,南漢、閩、楚等國向中原進貢,途經其地,常被高從誨扣留使者,掠去財物。各國譴責或出軍討伐,他亦如父高季興一樣,即退還財物,毫無羞愧之色。凡有國稱帝,他必上臣表,以討賞賜,人稱“高賴子”。

    2.宋朝時期的荊南國的滅亡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高從誨的第三子高保融(貞懿王)繼位。在高保融執政期間,荊南和後周的關係趨向至好的地步。周世宗徵南唐,高保融一邊出兵相應,邊遣使勸李璟歸順。此後,荊南每年向後周進貢從無間斷,並派其弟高保紳前去朝見。

    高保融性格有些迂腐,缺乏才幹,政事無論大小全都委託給其弟高保勖。宋朝建立,高保融大懼,一年進貢三次。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高季興第十子高保勖繼位。兩年後,高保勖得病,用其子高繼衝判內外兵馬。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高繼衝繼位。

    次年,宋太祖發兵徵湖南,軍經荊南,高繼衝封庫出迎,自請內附。九月,舉族遷至開封。荊南的歷史至此結束。

    (正文完)

  • 2 # YINGj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這樣一個小國家,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圍著它有後梁、後蜀、南唐、前蜀和中原,這樣的小國家又處在如此艱難的困境,隨時都會被滅掉。不過這個小國家卻在夾縫中生存了60年,這個國家就是南平國。

    南平國的建立人是高季興,他曾是後梁國一個英勇智謀的大將軍。後梁國在當時不是什麼強國,而且荊南一帶還有一個可怕的威脅——李存勖,於是朱溫就把他的義子高季興安排在荊南一帶,以鎮守制衡為主。高季興雖然在荊南遇到了對手,不過別人也打不過他,高季興就成了當地的“小霸王”。

    後梁王去世之後,高季興並沒有選擇繼續效忠後梁,就到了荊南一帶,之後還建立了南平國。高季興當初沒有選擇留在後梁是正確的,新的後梁王並不是個有能力的君王,李存勖一下子就把後梁一下子滅掉了,還順手滅掉了前蜀。

    本來李存勖接下來就是荊南一帶,在那個時候李存勖卻意外駕崩,新上位的皇帝李嗣源卻是個胸無大志的主。荊南一帶地勢比較特殊,久攻不下,乾脆就放棄了,反正國土已經夠多了,就過上了安穩的帝皇日子。

    荊南一帶意外地躲過了一劫,高季興也從這件事情中深知南平國的地位渺小,沒什麼實力,於是就想了一個捷徑。原來荊南一帶是南漢和湖南政權向中原王朝進貢的必經之路,就想到了劫財換取國家的強盛。湖南政權聽說南平國竟然幹出這等不義之事,派兵過去攻打,高季興立馬乖乖交出。

    南平國能夠存活下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地方雖小,卻是行軍打仗的要塞。不過在趙匡胤登上皇位之後的第三年,帶兵攻打後蜀南唐的時候,順手就把南平國滅了,這個存在60年的小國家也走上了盡頭。

  • 3 # 像魚兒一樣自由

    古代的時候,弱小的國家經常會被其他強大的國家所吞併,運氣稍微好一點的成為附屬國,還可以延續子孫的生命,運氣不好的就逃不了亡國的命運,生存時間極其短。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分裂的時期有很多,南北朝就是其中一段,有五個朝代和十個小國,其中有一個國家雖然國力很弱,但是卻活了60多年的時間,這就是南平國。

    當時南平國周圍的威脅其實很多,有四個強國圍繞著它,還有中原對它虎視眈眈,生活環境可謂是非常惡劣。但是它卻能活這麼長時間,現在我們就來說說這其中的原因吧。南平國的建立者姓高名季興,原本是後梁國的將軍。他的養父朱溫坐上龍椅後,讓他鎮守荊南一帶,當時他們有一個強敵,朱溫想用這位大將來嚇住強敵以使他們不敢來犯。

    可是高氏來到荊南一帶發現一個更大的威脅,那就是王建。兩人曾經多次發生衝突,但是雙方都沒什麼損失,後來就不管了,高氏成為了荊南的霸主,後來朱溫死了,他就不再效忠後梁,轉而發展自己的勢力,甚至和後蜀成為敵對國,但是當時他並不怕以前的主子,因為他們有更大的敵人,那就是李存勖。

    李存勖滅了後梁後,又充滿野心想征服其他小國,他把物件指向了前蜀,於是沒有費什麼力氣就讓前蜀不復存在。然後鐵蹄就踏向了荊南一帶,本來高氏的勢力就不是很強大,面對李存勖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百姓們都很慌,這個時候天賜良機,李存勖王朝發生了宮變,正主被殺了,新上任的皇帝看不上荊南一帶,而且以前對這塊地方用了太多的兵力了,也沒有成功佔領,就乾脆放棄了。但是高氏心裡明白的很,自己很渺小,必須要想辦法壯大實力。

    荊南的地理位置很好,有兩個小國向中原進貢時必須要經過這兒,所以高氏就想從使者身上撈油水。好事沒有開始多久,厄運就來了,小國的皇帝知道他們竟然對貢品打起了主意,立馬調動兵力攻打他們,高氏不得已向中原求救,其實他們還有一張王牌,就是斷定中原會考慮戰略位置而選擇幫助他們,因為荊南是一個緩衝地帶,一旦被滅掉,勢必有很多國家來搶,一場大戰則不可避免。

    高氏其實是一個好皇帝,荊南的百姓都很喜歡他,因為他帶來了安穩的生活,原本這一帶經常發生戰亂,自從他成為統治者,戰爭便減少許多,他制定了很多寬鬆的政策,經濟也快速地發展起來。高氏年幼時就失去了父母,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朱家人收為義子,見他很聰明,還很會說話,就將他送到朱溫那裡發展,後來他就跟著朱溫征戰沙場,立下不少軍功,官越做越大,直至稱帝。坐上龍騎後不忘百姓,關注民生,讓南平存在了很長時間。

    但是宋朝建立後,他就沒那麼好運了,趙匡胤要實現他統一天下的報負,才不管會不會掀起大戰,他要的就是最好一場大戰把幾個小國都消滅乾淨,在他登上皇位的第三年,準備滅掉後蜀和南唐,大軍行進時,路過荊南一帶,就讓底下的軍隊把這地方也收拾了,高氏毫無抵抗之力,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國家從此成為歷史,至此這個國家已經存在60年,可以說在亂世中這個國家生存的時間非常長了。而此時後蜀和南唐也已經油盡燈枯,最終荊南湖南一帶都納入宋朝版圖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閨女學舞蹈9年,沒有考上藝校還繼續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