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渡冥想課堂
-
2 # 不胖的半卷
如何看待竊格瓦拉這種“不打工”的喪文化現象?
其實還好吧,並不能否認這種文化確實很喪,主要從兩點來分析:
1.日本平成廢物這個稱號你們聽過嗎?日本宅系文化跟中國近兩年出現並氾濫的喪文化其實很像,但日本平成廢物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寬鬆教育的後果。使得平成年輕人過於散漫自由,但如果你就這樣覺得日本平成年代這輩人廢了,那也不現實。平成一代的日本年輕人裡出現很多有才華有影響的人。
平成廢物主要是由昭和男兒那一代給加上的。至於昭和那一輩日本人正是經歷了日本經濟大泡沫的一輩,他們不敢停下也見不得停下,所以鄙夷平成一代。
2.中國的喪文化其實誕生的蠻早的,就本人看法,王小波那一代就出現了,多出現在讀過一定書,有點文青的人群裡。後面到了15年左右,這個群體就大幅度增多,職業範圍也變得更廣,尤其到了近年,太多了。
主要想法特徵就是我不想要什麼,這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僅僅是活著,也僅僅為了活著。很不爭不搶的一種想法,很喪,有一種太宰治的無賴,但又帶著三島由紀夫的力量。
如何看待?說道如何看待的時候,平常心看待唄!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必然是帶著時代的特點,時代不變,你如何去糾正,都是忤逆。昭和男兒罵了這麼久的平成廢物,不也到了平成廢物罵令和娘娘的時候了?
-
3 # 胭脂小魚
別讓“喪”,成為你不求上進的藉口。
近日,一則“電瓶哥”周某出獄的訊息竟然引爆全網,為何一個刑滿釋放人員,會受到如此熱捧?這位著名的周某是一名偷竊慣犯,由於沒有什麼本事,就把目光放到旁門左道上,偷竊電瓶車成了他的主要營生。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
想必這句話一定挺熟悉吧,這就是幾年前在入獄時接受媒體採訪時的經典回覆,讓他一時間成了火爆全網的大網紅。因其長相神似古巴革命領袖切格瓦拉,網友們戲稱他為“竊格瓦拉”。近期,伴隨著這位“竊格瓦拉”出獄而來的,竟是“數十家網紅公司等待與其簽約”的訊息。
為何這樣一位失敗者會受到如此的輿論關注?
其背後的原因與近些年來在國內大行其道的“喪文化”不無關係。
喪文化是指年輕人因工作、事業、學習或感情不順,而在網路上或生活中表達出自己的頹廢、悲觀、絕望的情緒。喪文化傳入中國後,引發部分年輕人的共鳴,近些年被大肆追捧。從廢柴、佛系,到紅極一時的葛優躺、“人間不值得”、“我太難了”,一系列喪文化符號的流行,是當代青年集體焦慮心態的縮影。他們的錯不在於自甘墮落,而在於這種負能量正在潛移默化的毒害這個社會。
無視英雄的出現,卻把小丑捧上神壇。
我們的社會何時變成“誰更出醜,便更出彩”了?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
社會需要更多正能量,我們一起努力
最後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我更應該多多向父輩們這一代去學習,中華民族的有許多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多去弘揚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年輕大好的時光應該多去學習,保持上進,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
-
4 # 六一小先森
居然有若干家網紅經紀公司派人開著保時捷和瑪薩拉蒂等豪車去到現場接人。
人民網評:爭搶“不打工男”,這些公司病得不輕!
“打工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打工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讓社會許多人有了“感同感”有了“原來也有的”想法,事件反應了這個社會還存在許多的這樣的竊格瓦拉!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人在追捧,追捧到底為什麼?這樣的價值觀,我們應該這樣去看待我們是觀望還是去抵制還是隨波追流呢?
我想起來前段時間b站的演講影片《後浪》這個社會年輕人主體是好的,那些為國家為科研為事業代言奮鬥的青年值得祝福!但是也不是無懈可擊的,網紅、豪車、一夜暴富、無不讓人感覺瘋狂,蠢蠢欲動;欲罷不能,造就了許多網紅為了流量變現來搞怪,來拍各種吸引人的影片,甚至讓人無所適從的影片只為出名,致富發財!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不應該有這樣的價值觀,也不應該是鍵盤俠,言論噴子,應該就如後浪裡說的那樣要為自己喝彩,幹好這個時代;這個青春;這個自己應該為止奮鬥努力的東西,不應該為了紅而紅!
-
5 # 可愛的袋鼠
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太多了,只不過他說出來了。打工是為了謀生,僱主和工人是平等的關係,我給你幹活,你給錢。但是現在打工就像討飯,我付出了勞動還要學會和顏悅色,能不累嗎!
無論什麼問題都有兩面性,正因為有一部分人不好好打工,那老闆又怎麼會好好看你嘛,就這種情況.
所以啊,你收穫了就要好好工作才對,既然你給我工作了,我也要感激你才對。這種的工作觀對於老闆或者員工才是正確的。
-
6 # 阿紅vlog
第一:喪文化是有的年輕人中,思想消積,沒有正確樹立好人生觀,不積極向上的一種現象。第二:年輕人要有良好的教育,要向成功人士學習,從他們中學習到拼搏的精神,積極向上的心態,人生只有努力才有更好的未來。
-
7 # 光影雲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如何看待竊格瓦拉這種“不打工”的喪文化現象?
網路上突然出現一個什麼竊格瓦拉(因其長相神似古巴革命領袖 切.格瓦拉,網友們戲稱他為“竊格瓦拉”的周立仁)偷電瓶出獄的人,因為說了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而火遍網路,成了網際網路上的一道奇觀。
古巴革命領袖 切.格瓦拉
一.竊格瓦拉這種“不打工”的現象是一種網路文化現象。
既是網路文化現象,就不要加一個“喪”字吧,因為網路的文化現象與現實生活中的文化現象一樣百花齊放多種多樣,網路才能生機勃勃,網路才能長久存在。
而竊格瓦拉這種“不打工”的話在網上出現,與前幾年有一句“媽媽叫你去吃飯!”是非常相似的。一句“媽媽叫你去吃飯”會傳發出數萬個貼子出來,還搞得網上網下人人皆知。而這句話又有什麼意義呢,值得這麼多人轉發,難道真的是餓得慌而條件反射嗎?回答一定“不是!”,不是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轉來轉去呢,這就是網路文化的一個現象了。網民感到這句話太簡單,簡單到了“媽媽叫你去吃飯!”不叫你都不會去呵,連吃飯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上網叫了,多麼的好玩多麼好笑的事,於是,就人轉人,一時間就在網路世界裡成了熱門話題,笑了的人也笑了,笑了的人也轉發了,就這樣“媽媽叫你去吃飯”成為網路文化發展行程中的一道有趣風景。
竊格瓦拉這句“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與“媽媽叫你去吃飯”,不是差不多的網路趣語文化現象嗎?只不過“媽媽叫你去吃飯”沒有什麼內函,而竊格瓦拉這句“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內函就豐富了。你當了小偷,關進監獄,好不容易出來了,還這麼的牛,還說不去打工,你不打工幹啥呢,然道再以竊為生?你不打工,然道還想當老闆?你不打工,你吃什麼,你還想當神仙?......
所以這句話就會帶來許許多多的疑問和讓人研究的話題。因此,竊格瓦拉這種“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的話就引來了許多網民的關注,也自然成了他出獄這個時間段網路文化的一道風景。這道風景比起“媽媽叫你去吃飯”“複雜”多了,也更值得網民們探索,網民們自然熱衷相傳。
周立仁照
二.竊格瓦拉這種“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也許只是隨口而說的無心話。
竊格瓦拉出監獄了,面臨的就是出來做什麼,因為他要吃飯,一定要做事,而他並不是一個高才生,把每個字眼都咬得準準的,也許在他的眼裡“打工”二字就是做苦力活,就是做建築工地搬磚塊、扎鋼精之類的活,那他說是不會去幹的,這完全有可能,如果這類的活他會去幹的話,他也不是四進監獄的竊格瓦拉。但網紅在目前來說是暴富經濟專案,他會去做嗎?如果真的如網文上說的,他出獄時有十幾家有網紅公司在外面接他,如果真的有網紅公司要幫他包裝和他籤200萬或1500萬之約,竊格瓦拉會不籤嗎?為了金錢都會去行竊的人,一下子可以去做輕鬆而又有名氣又有大把銀子的事情,他會不幹嗎?一定不會不幹的,那麼就是會簽約吧,既然會簽約,那就成了網紅公司的員工了,當然一定不會是網紅公司的老闆吧。既是網紅公司的員工,也就是在網紅公司“打工”的人。
所以說呵,竊格瓦拉這句“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的話是隨意說的,也就是對“打工”二字的看法和概念不太清楚。打工有高階的打工,華為的員工工資多高?待遇多好,許多當老闆累得象老牛一樣收入都不如他們的幾份之幾,所以打工有高階打工和低薪打工之分。而竊格瓦拉的“打工”概念就是低薪階層打工概念。即使他不是隨口說說,也至少對打工的概念不清楚。
從另一個角度來猜度竊格瓦拉,出獄前可能就有對出獄後應做什麼為生的想法,現實生活中的他也許真的想去學紋身,這就是他自己想當老闆的工作生活了。對人說出“打工是不會去打工的”就再正常不過了。苦學一段時間,紋身技術學會了,就可以教徒弟了,自己當老闆,讓徒弟來為他打工,這也許是他的本意。而若真與網紅公司簽約了,就是去打工了,這不是他失言,更證明這句話是他隨意說出口的。
警察與周立仁
二.竊格瓦拉網路文化現象對中失足青年被教育後如何在社會上生存產生了新的研究課題
竊格瓦拉曾說監獄裡麵人才很多,這是有可能的。是人才不一定不會犯錯,犯錯的不一定不是人才。然而,在社會正常人的眼中,你犯了錯進了監獄,不管是不是“人才”統統都是“人渣”,那個單位用“人渣”都會被人質問:“這種有前科的人,你也可以重用?”於是有黑點的人,就一輩子低頭度日,不敢抬頭看天。而這次竊格瓦拉網路文化現象引來了網紅公司的親睞,是網紅公司傻了還是病了?有人質疑,其實這也是社會一大進步,這些網紅公司推翻了過去人們對這種偷竊行為而進監獄改造出獄人優質的重生機會,他們的前途還是有可能是光明的,讓“獄中人”人感到出獄後不要再去做見不得光的事情,好好工作,好日子還是會有的。
周立仁自拍
從這一現象中可以看到,社會寬容了,人對人也寬容了,竊格瓦拉有工作了,有高薪了,他一定不會再去偷電瓶車,至於他說的那句“不打工”的話已經不是非常重要了,沒有必要硬去分析這句話的真假性,抑或硬要他用現在有沒有去打工的事實來證明他說話是算話還是不算話的了。
回覆列表
這種所謂“文化”代表了它的具有一定普遍性,這個人是比較極端的例子,普通的人表現出的喪文化基本就是
“不上班你養我啊”:無奈地承擔責任
“沒辦法生活就是這樣的”:痛苦面前的逃避
“結婚是好事啊!可以有固定的關係”:無視自我尊嚴地妥協生活
“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啦”!:開心的背後是心如死灰的節奏
“識時務者為俊傑”:理直氣壯地放棄尊嚴,並要給自己有臉活下去的理由
我是阿渡,想要獲得獨立自尊體系的自我可以加入阿渡心理干預冥想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