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力瓦啦
-
2 # 商務新觀察
銀行是中國三大(其他為證券和保險)金融機構之一,要說它是弱勢群體估計沒人信,更不可能因為某一位儲戶的投訴就認定對方為“弱勢群體”,各行各業現在都有相應的投訴通道,尤其是像這種服務型視窗,那本身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服務問題。
我認為被投訴可能是因為服務態度不好,或者是服務人員的意識不夠,甚至還可能因為處理業務方面不夠熟練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見得被投訴就是弱勢群體,有時候強勢一方也被投訴,而投訴的理由恰恰就是因為它太強勢,其實說到底還是個服務態度的問題。
因此,不能以投訴來劃分誰弱勢誰強勢,也可能會出現弱勢群體投訴強勢一方的,更有可能發生強勢一方投訴弱勢群體的,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當前社會上時常就有一些自以為“弱勢群體”的動不動就開啟投訴之路,好像一切都是要給他們準備的。
總之,任何服務視窗型行業都面臨著隨時被客戶投訴的風險,比如說各城市的計程車行業以前就經常被投訴,包括現在的滴滴打車等網際網路服務叫車平臺被投訴常有發生,但不少是惡意投訴的,還有外賣及快遞等服務行業同樣有那種惡意投訴的。
-
3 # 夢幻財經
銀行看起來多麼高大上的一個行業,每年利潤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銀行人看起來又光鮮亮麗,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吹空調,雨淋不著,太陽曬不到,說銀行是“弱勢群體”誰會信。
那麼銀行到底是不是“弱勢群體”呢?可以這麼說,銀行的基層員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弱勢群體”,一種罵不能還口,被各種侮辱也只能笑著點頭哈腰道歉的“弱勢群體”。
銀行人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對於銀行的基層員工而言,這只是表面,真正的辛酸也只有基層員工能懂,經常加班,工資收入又低,還有被各種罵,各種投訴,被投訴後還要笑著去賠禮道歉,作為曾經的銀行人,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
很多人都說銀行的工資高,但卻不知道高的只是其他人,基層櫃員工資少得可憐,還要完成各種任務,完成不了又要扣工資,這就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工作。
如果時間倒退到沒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時代,基層員工確實不算“弱勢群體”,有些甚至還很兇,但如今不一樣了,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下以及地方性銀行的崛起,很多銀行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都是希望透過優質的服務來獲得客戶的認可,並留住客戶,所以對服務態度這一塊要求變得更嚴格了。
以前客戶再怎麼鬧,銀行都不帶理你的,現在一鬧,不管對還是錯,銀行都會第一時間出來道歉,特別是小銀行,最怕客戶鬧,有些甚至為了讓客戶撤訴還要買禮物去客戶家裡道歉,這就是如今的銀行基層員工的辛酸。
綜上所述,就整體而言,銀行算不上“弱勢群體”,但銀行的基層員工可以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弱勢群體”。
回覆列表
提起這個就生氣,拿銀行卡綁股票帳號,到視窗說不能辦去智慧機,智慧機辦不了又到視窗,還讓去智慧機,我說你工號多少,我投訴,這時大堂經理過來和視窗解釋才辦成